特技摄影加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51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技摄影加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特技摄影加景装置,属摄影附加装置。
目前摄影加景照片的方法,多采用大幅布景和复杂笨重的道具,或采用多次曝光,暗室加工技术,也有采用附加装置进行景物合成的。大幅布景及道具的方法品种单一,同时还受物质条件的限制;采用多次曝光,暗室加工的方法,需要繁琐的操作和较高的拍摄加工技巧;采用附加装置进行景物合成的方法,如中国专利公告CN2050987U号所公开的特技合成摄影机,由主箱体、机架照相机、折光镜、万向调整机构、特殊屏幕等组成,该装置解决了以往制做方法的不足,但存在着仅能在室内使用,成本还是较高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特技摄影加景装置,其能方便地在室内外进行自然光摄影,整个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可根据需要任意更换景片,造价很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架、抽拉架、相机座板、近摄镜、物镜头、景片夹等组成,近摄镜、景片、物镜头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近摄镜固定在抽拉架上,景片夹设在支架靠近摄镜一侧,物镜头设在支架远近摄镜一侧,抽拉架下部水平板在支架下部水平孔中穿过且为间隙配合。物镜头主要由镜片、压圈、壳体、定套和旋转套组成,定套与支架固定,壳体与定套之间为间隙配合。抽拉支架水平板上设有螺纹孔,抽拉板与相机座板采用铰连接,相机座板上设有长条形通孔,调节杆从中穿过。


图1实施例俯视图图2图1的A-A剖视图其中1压圈、2凸透镜、3壳体、4定套、5旋转套、6凸透镜、7压圈、8支架、9景片夹、10景片、11卡槽、12近摄镜、13螺纹压圈、14抽拉架、15铰、16调节杆、17相机座板、18螺纹孔、19长条形通孔。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除凸透镜(2)、(6)、近摄镜(12)和调节杆(16)外均采用塑料制做,物镜头采用一组二片焦距均为8厘米的凸透镜(2)、(6),壳体(3)的两端用压圈(1)和(7)将凸透镜(2)、(6)压紧粘牢,壳体(3)后端经向设有对称的两个柱形凸头,定套(4)前端一圈设有凸台,侧壁对称设有两条通槽,旋转套(5)内壁对称设置两条螺纹凹槽,支架(8)与卡槽(11)一体注塑,支架(8)下部水平孔尺寸与抽拉架(14)下部水平板截面尺寸相同。近摄镜(12)装在抽拉架(14)上并由螺纹压圈固定,抽拉架(14)水平板上攻出螺纹孔(18),以便与摄影三角架配合固定。相机座板(17)前端开设长条形通孔(19),前端两侧各设一个铰孔并与设在抽拉架(14)后下侧的两个铰孔联接成铰(15)。调节杆(16)一端用自攻螺钉固定在抽拉架(14)上,另一端从长条形通孔(19)中穿过并旋上蝶形螺母。物镜头的装配程序如下将定套(3)后端插入支架(8)圆孔内并粘牢,把旋转套(5)从定套(3)前端挤压套入,再把壳体(3)的前端从定套(3)后端穿入即可,这样,壳体(3)上两只柱形凸头穿过定套(4)上的两条通孔而伸进旋转套(5)内壁的两条螺纹凹槽内。景片夹(9)三个边的横截面为U型,一个侧边为平边,景片(10)可从平边插入,景片采用照片或图片,将景片(10)上需加的图像保留,其余的地方刻空。使用时,将相机放在相机座板(17)上,根据拍摄横幅还是竖幅调整调节杆(16)使相机镜头对准近摄镜(12),调整抽拉架(14)与支架(8)之间的水平距离,从相机取景器中观察到景片(10)满幅为止,调整相机焦距对景片(10)进行对焦,最后,透过近摄镜(12)、景片(10)的刻空处和物镜头从取景器中观察被摄物,转动旋转套(5)使被摄物清晰即可拍摄,例如将一个大殿的景片(10)门处刻空;将一骄车景片(10)车窗处刻空;这样,即可制成一幅被摄物(人物)巧妙地加在了景片(10)的刻空处的照片,由于物镜头的虚化作用,使人很难观察出加工痕迹。
权利要求1.特技摄影加景装置,主要由支架、抽拉架、相机座板、近摄镜、物镜头、景片夹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近摄镜、景片、物镜头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近摄镜固定在抽拉架上,景片夹设在支架靠近摄镜一侧,物镜头设在支架远近摄镜一侧,抽拉架下部水平板在支架下部水平孔中穿过且为间隙配合,物镜头主要由镜片、压圈、壳体、定套、旋转套组成,定套与支架固定,壳体与定套之间为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技摄影加景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拉支架水平板上设有螺纹孔,抽拉板与相机座板采用铰连接,相机座板上设有长条形通孔,调节杆从中穿过。
专利摘要特技摄影加景装置,主要由支架、抽拉架、相机座板、近摄镜、物镜头、景片夹等组成。调整抽拉架与支架的水平间距,可使景片满幅,然后调整相机焦距使景片清晰,最后调整物镜头的伸缩,使透过景片上刻空部分的被摄物清晰,这样,即可获得一张景片上的景加在被摄物上的特技照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随身携带,在室内外均可使用。
文档编号G03B41/00GK2118317SQ9220857
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7日
发明者孙祥国, 孙群, 孙祥化, 孙祥建 申请人:孙祥国, 孙群, 孙祥化, 孙祥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