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型屏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9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光型屏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在电视投影机和幻灯片投影机等背面投影式投影机中的透光型屏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这种透光型屏幕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合成树脂材料作为基体材料的,将对玻璃和氢氧化铝等无机材料添加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等有机颗粒的双凸透镜片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透镜片组合起来使用。这样的透光型屏幕例如是将CRT等光源的投影光投影后来观看的。
近年来,作为光源,除了CRT之外,还使用LCD、DMD、ILA等单管投射光源。此外,被投影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和精细。
发明的公开上述先有的透光型屏幕,对于NTSC和PLA等通常播放制式的图象已成问题,特别是,当高精细地显示图像时,会出现图像产生麻点的问题,具体地说,会发现屏幕的表面被一层很细的网覆盖,使图像质量变差。而且还知道,这一问题在使用单管结构的投影光源时会进一步恶化。
此外,在先有的透光型屏幕中,不能象直视管那样再现金属等的光泽感,且对比度低,特别是在强环境光的情况下,会存在感到图像发白和图像清晰感不足的问题。
我们还知道,在先有的透光型屏幕中,屏幕表面容易出现很细的划伤(擦痕),这些划伤会进一步使上述问题恶化。
本发明是在考虑了这样的问题点之后才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型屏幕,能给出没有麻点、能忠实地再现光泽感、对比度良好且具有清晰感的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型屏幕,能防止因屏幕表面的划伤而使图像质量变差。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透光型屏幕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聚光和散光等光学功能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出光侧的表面,至少其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必须是平滑的表面,其表面粗糙度Ra是0μm≤Ra≤0.40μm。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最好利用被覆透明材料进行平滑。进而,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最好利用被覆其折射率比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基体材料还低的透明材料进行平滑,此外,上述透明材料,当其折射率为n、膜厚为d、理论设计波长为λ时,最好是以满足关系式d=λ/4n的膜厚d进行被覆的材料。进而,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最好利用被覆其硬度比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基体材料还高的透明材料进行平滑。再有,上述透镜片和平板玻璃片,最好在其出光侧的表面上的上述投影光透光部以外的部分设置遮光层,且最好还在上述遮光层上被覆透明材料。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透光型屏幕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聚光和散光等光学功能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上述多个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至少离观众最近的镜片,其出光侧表面上的至少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是平滑的。
若按照本发明的第1和第2特征,因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出光侧表面上的至少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是平滑的,故能够给出没有麻点、能忠实地再现光泽感、对比度良好且具有清晰感的图像。此外,因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由其硬度比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基体材料的材料还硬的透明材料进行被覆并平滑,故能够防止因表面很细的划伤引起的图像质量变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1实施例的图。
图1B是表示一般的透光型屏幕的图。
图2A至图2D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2实施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3实施例的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第1实施形态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1实施形态的图。
如图1A所示,透光型屏幕10包括双凸透镜片11和透明平滑层12,双凸透镜11在在光源一侧形成双凸透镜11a的同时,其内部还分散了扩散剂13,透明平滑层12设在双凸透镜片11的靠近观众的一侧。
为比较起见,这里还就一般的透光型屏幕进行说明。如图1B所示,一般的透光型屏幕10-1使用了在光源一侧形成双凸透镜11a的同时其内部还分散了扩散剂13的双凸透镜片11。
在这样的透光型屏幕10-1中,当在具有聚光和散光的光学功能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中的设在离观众最近的镜片(对于具有如图1B所示的单个双凸透镜片11的透光型屏幕10-1来说,就是指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部的表面上有微小的凹凸时,投影光的一部分被出光部全部反射,在没有射出投影光的部分上部分地形成暗部(参照图1B的局部放大图)。这样的暗部在画面上看起来就是黑点,结果,便产生上述那样的图像的麻点。
在此,对于投影到透光型屏幕10-1上的图像变得很精细的情况,画面上形成的黑点的大小与象素的大小接近,当黑点进一步增大时,一个象素便处于完全缺损的状态,一个象素没有了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
此外,对于象CRT那样的三管结构的情况,即使某一方向的入射光发生了全反射,其余二个方向的入射光仍然被射出。但是,当光源是象LCD那样的单管结构时,因投影光只从一个方向入射,故当该入射光发生全反射时,投影光便完全不能射出,画面上产生的黑点便非常明显。
再有,如果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出光部的平滑性差,会产生环境光的散乱反射,图像发白,结果,会失去图像的光泽感和清晰感。
因此,在图1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10中,在双凸透镜片11的靠近观众一侧设置透明平滑层12,通过对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滑来改善上述那样的图像麻点的问题。
再有,在图1B所示的一般的透光型屏幕10-1中,因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在形成时残留着微小的凹凸,使其平滑性变差,而且扩散剂13离出光面很近,所以,在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附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会发生散乱反射和镜面反射。与此不同,图1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10中,散乱反射发生在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附近,而镜面反射发生在透明平滑层12的出光面上。即,由于散乱反射和镜面反射发生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镜面反射成分明显,因此能得到图像的光泽感和清晰感。
再有,当使用粗糙度不同的几个屏幕样品就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的标粗糙度Ra(与用接触式测定器产生的微小的凹凸幅度有关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进行评价时,得知在Ra=0.40μm以下时图像的麻点迅速减弱。
这里,透明平滑层12通过使用透明树脂(透明材料)被覆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而形成。
通常,透镜片等的屏幕层的出光面的镜面化是通过使用出光部位没有凹凸的模具的射出成形法、模压成形法和铸造成形法等复制性能高的成形方法实现的。但是,这样的复制性能高的成形方法,反过来,当模具表面残留微小的凹凸时,便忠实地再现出凹凸,所以,在制作模具时必须特别小心,不要使它有凹凸。
另一方面,作为屏幕层的一般成形方法,除了上述的成形方法之外还有挤压成形法,该成形方法虽然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的复制性能差,容易在出光面上形成大的凹凸。
这样,一般来说,通过成形的方法要使屏幕层的出光面平滑相当困难。与此不同,在图1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10中,因为通过用透明树脂被覆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来设置透明平滑层12,所以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能够容易进行平滑。
再有,在图1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10中,因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全部设有透明平滑层12,所以,与只在出光部(投影光透光部)设置平滑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图像的麻点、因环境光的散射产生的图像发白等现象。此外,由于因全部复盖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的透明平滑层12而使镜面反射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光泽感。
这里,透明平滑层12可以利用其折射率比双凸透镜片11的基体材料还低的透明材料(低折射率材料)形成。因此,在抑制图像麻点、增加图像光泽感的同时,能够降低出光部表面的反射并提高对比度和清晰感。
这时,当假定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为n、膜厚为d、理论设计波长为λ时,透明平滑层12膜厚d的设定只要满足关系式d=λ/4n即可。由此,环境光的反射最小,能够得到对比度非常好、具有清晰感的图像。
再有,也可以在这样的低折射率的透明平滑层12和双凸透镜片11之间设置几层折射率不同的层,在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上形成多层结构的低反射层。
此外,在图1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10中,也可以使用硬度比双凸透镜片11的基体材料还硬的高透明树脂对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面进行被覆、平滑。据此,表面硬度高,即使有异物与出光面接触也不会划伤,表面不会产生成为引起图像麻点问题的新的原因的凹凸不平。
再有,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作为透明平滑层12是通过被覆透明树脂来对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滑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射出成形法、模压成形法、铸造成形法等复制性能高的成形方法使双凸透镜片11成形,不进行被覆而对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滑。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已就具有单体的透光型屏幕1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对于包括具有聚光和散光等光学功能的多个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透光型屏幕也能够同样适用。再有,这时,也可以利用被覆方法和复制性能高的成形方法对多个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中至少离观众最近的镜片的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滑。
第2实施形态图2A至图2D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2实施形态的图。
如图2所示,透光型屏幕20包括在光源一侧形成了双凸透镜21a的双凸透镜片21;设在双凸透镜片21的观众一侧的整个面上的透明平滑层22;设在双凸透镜21a的非出光部(凸部的顶部)的遮光层(黑色条)24。
在这样的透光型屏幕20中,因在双凸透镜片21的出光侧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有遮光层24,所以,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比,对比度可以提高一大步。此外,因利用透明平滑层22使双凸透镜片21的出光部(投影光透光部)平滑,故和上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可以抑制图像的麻点。
图2B、图2C和图2D是表示图2A所示的透光型屏幕20的变形例的图。
如图2B所示,透光型屏幕20A在非出光部上设有遮光层24,透明平滑层22A只设在作为双凸透镜21a的主出光部的出光侧双凸透镜面上。
此外,如图2C所示,透光型屏幕20-1在非出光部上设有遮光层24,透明平滑层22设在出光部上。
进而,如图2D所示,透光型屏幕20A-1在双凸透镜21a的非出光部上设有遮光层24,在设置遮光层24之后,对面向观众的整个面设置透明平滑层22A以便将遮盖层24全部覆盖。
图2A至图2D任何一个透光型屏幕,因对作为主出光部的出光侧双凸透镜面以外的部分也进行平滑,故可以抑制图像的麻点,同时还可以抑制出光部的散射。
此外,图2A、图2C和图2D的透光型屏幕与图2B的透光型屏幕比较,对作为主出光部的出光侧双凸透镜面以外的部分也进行平滑。该部分本来是不射出投影光的部分,但由于双凸透镜片内部的扩散剂的影响,还是射出一点点投影光。从该部分射出的光相对正面方向是以很大的角度射出的,所以,虽然从正面看效果是一样的,但若从侧面看,则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的麻点。
图2A和图2C的透光型屏幕虽然在性能上没用差别,但要实现图2C的形态,可以在对非出光部(凸部的顶部)进行掩蔽处理形成透明平滑层22之后,再将该掩蔽层剥离并设置遮光层24。
图2D的透光型屏幕与图2A至图2C的透光型屏幕比较,在遮光层24上也设置透明平滑层22A。投影光的大部分被遮盖层24吸收,但还残留若干反射光,该反射光便成为图像发白的原因。因此,通过在遮光层24上设置透明平滑层22A,可以抑制因遮光层24的表面的粗糙而引起的散射,从而可以进一步减轻图像发白的现象。
第3实施形态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的第3实施形态的图。
如图3所示,透光型屏幕300是将菲涅尔透镜片310、双凸透镜片320和平板玻璃片330组合起来构成的。
其中,菲涅尔透镜片310在其出光侧的表面形成菲涅尔透镜311a,同时,在菲涅尔透镜311a的出光部(投影光透光部)形成透明平滑层312。此外,双凸透镜片320在其光源一侧形成双凸透镜321a,在双凸透镜321a的非出光部(凸部的顶部)设置遮光层324,在双凸透镜片321的观众一侧的出光部和遮光层324上形成透明平滑层322。进而,平板玻璃片330在平坦的平板玻璃片331的出光侧的表面形成透明平滑层332。
这里,透光型屏幕的离观众最近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上的微小的凹凸的全反射最容易影响图像的麻点等。但是,当投影光从离观众最近的透镜片等之外的透镜片等射出时,也会因全反射而产生黑点。这些黑点在通过该透镜片时也因通过配置在出光侧的透镜片等时的扩散效应而变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样残留下来的黑点便会在画面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若按照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因在构成透光型屏幕300的透镜片310、320和平板玻璃片330的出光面上设有透明平滑层312、322和332,故可以抑制在离观众最近的平板玻璃片330之外的透镜片310、320中产生黑点,能够有效地抑制最终看到的图像的麻点。
实施例第1实施例下面,说明上述透光型屏幕的具体实施例。再有,下述所有的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对应,是以具有所谓菲涅尔透镜片和双凸透镜片的2个透镜片、在光源一侧配置菲涅尔透镜片、在观众一侧配置双凸透镜片的透光型屏幕为对象的。
第1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对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不进行被覆而平滑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1实施例中,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0μm)和用铸造成形法形成的厚1.5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50mm,表面粗糙度Ra=0.38μ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1.3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5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再有,在本说明书中,苯乙烯颗粒和玻璃颗粒等扩散剂的量(重量比例)是相对于100份扩散剂分散在其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体材料)的重量的值。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都平滑(光源一侧的透镜不被覆而进行平滑,观众一侧的透镜利用被覆进行平滑)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2实施例中,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1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2.0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被覆丙烯酸系树脂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5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3实施例第3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只有观众一侧的透镜片是利用被覆而平滑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3实施例中,将用使用了利用喷射处理使菲涅尔透镜面变得粗糙的模具(表面粗糙度Ra=0.45μm)的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43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从含有2.0份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被覆丙烯酸系树脂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5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4实施例第4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都利用被覆进行平滑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4实施例中,将用使用了利用喷射处理使菲涅尔透镜面变得粗糙的模具(表面粗糙度Ra=0.45μm)的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44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2.0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被覆丙烯酸系树脂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5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5实施例第5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都平滑(光源一侧的透镜不被覆而进行平滑,观众一侧的透镜利用被覆进行平滑)的情况和观众一侧的被覆材料的折射率比基体材料的折射率低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5实施例中,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0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2.0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被覆膜厚为11μm的氟系树脂(旭硝子(株)制的CYTOP、折射率n=1.34)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7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6实施例第6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都平滑(光源一侧的透镜不被覆而进行平滑,观众一侧的透镜利用被覆进行平滑)的情况和将观众一侧的低折射率被覆材料的膜厚设定成满足d=λ/4n(n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λ理论设计波长)的关系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6实施例中,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0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2.0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被覆膜厚d=λ/4n=103nm(理论设计波长λ=550nm时)的氟系树脂(旭硝子(株)制的CYTOP、折射率n=1.34)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8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具有光泽感、对比度极好且具有清晰感。
第7实施例第7实施例,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与光源一侧和观众一侧的透镜片都平滑(光源一侧的透镜不被覆而进行平滑,观众一侧的透镜利用被覆进行平滑)的情况和使观众一侧的被覆材料的硬度高于基体材料的情况对应。
即,在第7实施例中,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5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2.0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其表面用UV硬化型硬膜剂被覆并进行UV固化而平滑化了(表面粗糙度Ra=0.35μm)。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没有麻点、特别具有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而且,表面硬度为2H、耐擦痕性能得到了提高。
第1比较例下面,说明对上述第1至第7实施例的比较例。
作为第1比较例,将用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25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表面粗糙度Ra=0.54μ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1.8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有麻点、没有光泽感、对比度差且缺乏清晰感。
第2比较例作为第2比较例,将用使用了利用喷射处理使菲涅尔透镜面变得粗糙的模具(表面粗糙度Ra=0.45μm)的模压成形法形成的厚2mm的菲涅尔透镜片(表面粗糙度Ra=0.44μm)和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厚1mm的双凸透镜片(透镜节距0.75mm,表面粗糙度Ra=0.56μm)组合起来作成透光型屏幕。其中,菲涅尔透镜片是由含有0.4重量的折射率n=1.59、平均粒径为11μm的苯乙烯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此外,双凸透镜片是由含有1.8重量的折射率n=1.53、平均粒径为13μm的玻璃颗粒的耐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住友化学工业(株)制、折射率n=1.51)制作出来的。
再有,利用LCD幻灯片投影机放映图像,对这样制作的透光型屏幕的图像进行了评价,发现图像的麻点很多、没有光泽感、对比度差且缺乏清晰感。
权利要求
1.一种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聚光和散光等光学功能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出光侧的表面,至少其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必须是平滑的表面,其表面粗糙度Ra应该是0μm≤Ra≤0.40μ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通过被覆透明材料进行平滑。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通过被覆其折射率比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基体材料还低的透明材料进行平滑。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材料,当其折射率为n、膜厚为d、理论设计波长为λ时,是以满足关系式d=λ/4n的膜厚d进行被覆的材料。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通过被覆其硬度比上述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基体材料还高的透明材料进行平滑。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片和平板玻璃片,在其出光侧的表面上的上述投影光透光部以外的部分设置遮光层。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遮光层上被覆透明材料。
8.一种透光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聚光或散光等光学功能的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上述多个透镜片或平板玻璃片的至少离观众最近的镜片,其出光侧表面上的至少投影光透光部的表面是平滑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给出没用麻点、能忠实地再现光泽感、对比度好且具有清晰感的图像的透光型屏幕。本发明的透光型屏幕10包括双凸透镜片11,其上形成了具有聚光或散光等光学功能的双凸透镜11a,在该双凸透镜片11的出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平滑过的透明平滑层12,其表面粗糙度Ra满足0μm≤Ra≤0.40μm。
文档编号G03B21/62GK1216123SQ9880004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0日
发明者宫田英树 申请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