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583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设计和精密光电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 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LED平板灯主要采用直下式与侧入式两种,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侧入光 式平板灯导光板,侧入式平板灯灯体轻薄,便于安装,而且外形美观,所以目前市场上侧入 式平板灯占主导地位。目前平板灯导光板有印刷式、化学蚀刻式、激光雕刻式和微切削雕刻 式等。印刷式成本相对较低且适合于大尺寸的导光板的制作,但存在油墨的黏度不易控制, 精确度不高且造成污染的缺点,已经逐渐被淘汰;化学蚀刻的缺点是光学表面较为粗糙,其 网点深度受网点横向尺度精度的限制,化学蚀刻的网点深度浅、使最终生产出来的导光板 的导光效率不高,且大幅面的化学蚀刻的均匀性控制很困难;与化学蚀刻相比,激光雕刻制 作导光板能够很好的控制网点的深度,但是生产效率低,很难进行批量生产;微切削是利用 金刚石刀具在导光板基板上进行成型切削,加工出微结构,这种加工方法使用的微切刀具 易磨损,而且对基板的成型精度要求较高,此外生产效率较低。为了解决现有主流技术的缺 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了一种微透镜阵列结构导光板,与主流技术相比具有导光效率更高、 亮度更高且发光更均匀等特点,制作工艺简单易控制,清洁无污染,且易于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制作精度低、导光效率低、出光均 匀度低、生产效率低和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
[0004]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反射表面设置 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一条边的V槽形或V突起状的反射面透镜结构,所述 反射面透镜结构相对于导光板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相邻两个反射面透镜结构的间 距从导光板的两侧向导光板的中间递増设置,其取值为30~5000微米。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透镜结构2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 0? 01~0? 5晕米。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表面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一条 边的V槽形或V突起状的出光面透镜结构,所述出光面透镜结构等间距分布,相邻出光面透 镜结构的间距取值为30~2000微米。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面透镜结构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 0? 01~0? 2毫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一条 边的V槽形或V突起状的入光面透镜结构,所述入光面透镜结构等间距分布,相邻入光面透 镜结构的间距取值为30~2000微米。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透镜结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 0? 01~0? 2毫米。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外形为长50~1200毫米、宽50~1200毫米、厚2~20毫 米的薄板。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材料为光学玻璃、有机玻璃、亚克力、高透光聚合物。
[0013]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反射面透镜结构(2)的密度
【主权项】
1. 一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包括导光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 (1)的反射表面(22)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1) 一条边的V槽形或V突 起状的反射面透镜结构(2),所述反射面透镜结构(2)相对于导光板(1)的中心线呈左右对 称分布,且相邻两个反射面透镜结构(2)的密度从导光板的两侧向导光板(1)的中间递增 设置,其取值为30~5000微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 透镜结构(2)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0. 01~0. 5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 (1)的出光表面(24)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1) 一条边的V槽形或V 突起状的出光面透镜结构(5),所述出光面透镜结构(5)等间距分布,相邻出光面透镜结构 (5)的间距取值为30~2000微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 透镜结构(5)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0. 01~0. 2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光板(1)的入光侧面(23)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1) 一条边的V槽形 或V突起状的入光面透镜结构(4),所述入光面透镜结构(4)等间距分布,相邻入光面透镜 结构(4)的间距取值为30~2000微米。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 透镜结构(4)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0. 01~0. 2毫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 (1)外形为长50~1200毫米、宽50~1200毫米、厚1~20毫米的薄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 (1)的材料为光学玻璃、有机玻璃、亚克力、高透光聚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反 射面透镜结构(2)的密度Pf,其中D是反射面透镜结构(2)的宽度,L是相邻两个反 射面透镜结构(2)的间距,密度P的分布与反射面透镜结构(2)距入光侧面(23)的距离 x呈指数函数关系,即p=dexpl+C,其中A,B,C为实常数,2彡A彡0且5彡B>0, 2彡C彡-2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间距的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反射表面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同时平行于导光板一条边的V槽形或V突起状的反射面透镜结构,所述反射面透镜结构相对于导光板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相邻两个反射面透镜结构的间距从导光板的两侧向导光板的中间递增设置,其取值为30~5000微米。所述反射面透镜结构的两侧面的夹角为30~170度,深度或高度为0.01~0.5毫米。本实用新型具有光效高、亮度高、出光更均匀等优点,同时生产更容易实现轻量化、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
【IPC分类】G02B3-00, G02B6-00
【公开号】CN204515180
【申请号】CN201520157642
【发明人】谢晋, 司贤海, 邓振杰, 冯彦科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佛山庄微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