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13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吉他等弦乐器琴颈所使用的变形矫正装置,尤其是涉及对琴颈相对于弦变形成凹状的上弯和变形成凸状的下弯进行矫正的变形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吉他等弦乐器上,由于在设于主体部上的桥部和设在琴颈前端的琴头的调音轴之间张设有弦,在弦被张紧的状态下放置时,因弦的张力作用,往往会使琴颈变形成凹状。琴颈下弯时,弦高增高,难以进行演奏,而且,按压弦时弦的张力增大,产生所谓的音痴。关于琴颈下弯时的变形矫正装置,以往,早就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实开昭62-146195号公报中公开的矫正装置是将调整杆配置在中央部分设成断面呈コ字状的槽杆的内部,利用从槽杆突出的调整杆的一端部,和在槽杆的另一端侧与调整杆的另一端拧合的调整螺母,将槽杆夹住而构成的。该变形矫正装置,收放在设在形成于琴颈的槽和指板之间的闭塞空间内。当琴颈下弯时,拧紧调整螺母,便可使槽杆向上弯方向翘曲,于是对琴颈的下弯进行矫正。
另外,也有这种矫正装置,即预先使吉他的琴颈稍稍上弯成凸状,张紧弦时,因其张力作用而使琴颈翘曲,从而变得与弦平行。因此,琴颈材料的干燥处理的好坏、或吉他制造之后的环境变化等,会使琴颈的上弯增大,在张紧弦时,往往残留凸状变形。若琴颈变形是上弯,琴颈产生上弯时,演奏中按下的弦与挡子接触,有时会产生振动或不能演奏。
本专利申请人在特许第2736860号中公开的变形矫正装置,可矫正琴颈的下弯和上弯。该变形矫正装置是将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断面呈コ字状的槽杆的一端底部上,将旋合于调整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回转自如地支承在槽杆的另一端部上。该变形矫正装置中,当拧紧调整螺母时,调整螺母与调整杆的固定端接近,槽杆朝着与琴颈的下弯方向相反的方向翘曲。这样,便可矫正琴颈的下弯。另外,将调整螺母向拧松方向回转时,调整螺母和调整螺槽杆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槽杆朝着与琴颈的上弯方向相反的方向翘曲。于是,可矫正琴颈的上弯。
但是,在特许第2736860号中,以位于琴颈变形中心的方式在调整杆上设有按压件,在矫正变形时,按压件对槽杆进行按压,便可有效地矫正琴颈的变形。
但是,判明了在上述变形矫正装置上,尽管使用按压件,然而使槽杆翘曲时,槽杆的曲率难以合适,在固定着调整杆的前端部上槽杆的翘曲不够充分。就吉他而言,有将调整螺母收放在琴头的、以及收放在琴颈的主体部一侧的基部内的,无论采用哪一种,均根据吉他厂家和机种的不同而不同。特别是将调整螺母收放在琴颈的基部侧的吉他,为了确保琴颈的刚性,往往不将槽杆延伸至琴颈前端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合适地矫正琴颈前端部的变形,这一点应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这种矫正装置在矫正变形时,可使槽杆的曲率合适,可正确地对变形进行矫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弦乐器琴颈变形矫正装置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的凹部内,具有槽杆和调整杆,其中槽杆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槽杆的两端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固定在上述侧板部上,用第一支承件将调整杆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用第二支承件回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调整螺母。
具有上述结构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以下简称变形矫正装置)中,通过使调整螺母回转来改变第一、第二支承件之间的距离,固定有第一、第二支承件的侧板部向长度方向伸长或收缩。另外,由于底板部的长度不变化,故侧板部的长度变化便会在底板部的两端部产生弯曲转矩,该弯曲转矩使得包含底板部在内的槽杆整体翘曲。这种场合,在底板部两端部上产生的弯曲转矩的作用点均是第一、第二支承件上的调整杆和调整螺母的支承部分,故2个弯曲转矩的大小基本相等。因此,可赋予底板部基本均匀的曲率,可正确地对变形进行矫正。
这里,第一、第二支承件可通过使其嵌合在侧板部之间并进行焊接而固定。但是,由于仅用焊接的固定其固定强度不够,故第一、第二支承件最好具有与形成于侧板部上的凹部相嵌合的凸部。在将凸部嵌合在凹部内的状态下,将两者焊接起来则更合适。另外,第一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调整杆的一端部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第二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调整螺母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这种结构可将调整杆和调整螺母牢固地支承在第一、第二支承件上。而且,通过将设在调整杆的两端部上的凹部离底板部的距离设得基本相等,便可使作用于调整杆两端部的弯曲转矩基本相等。
本发明中,使调整螺母转动而相对于调整杆进行相对移动,由于是这种结构,故必须将调整杆固定,以使其不转动。这种场合,虽可将调整杆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但采用下述结构可简单、且低廉地进行调整杆的止转操作。
即,调整杆的前端面具有断面呈非圆形的止转凸部,底板部的前端缘设置有具有止转凹部的止转板部,该止转凹部通过向该底板部折弯而与止转凸部嵌合。止转凸部的断面不是圆形而是任意形状的,有将圆的一侧或两侧切掉了的形状或多边形状等。另外,由于止转板部是通过板金加工而折弯的,所以若槽杆的底板部和侧板部也是将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而整体成形的,则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不将调整杆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而像上述那样进行止转,则调整杆可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相当于止转凸部与止转凹部之间的间隙那么大小的距离。这对于为了使槽杆的翘曲方向一定和赋予均匀的曲率来说是很重要的。即,调整杆若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则制造误差和组装误差等往往使调整杆的中心和调整螺母的中心错动。在这种状态下转动调整螺母时,弯曲转矩作用于调整螺槽杆上,该弯曲转矩便会作用于槽杆上。
因此,最好不要通过焊接等方法来牢固地固定调整杆的前端部,为使调整杆相对于槽杆向垂直于其轴向的方向移动而设间隙是比较理想的。该间隙优选地在调整杆接近、离开底板部的方向(上下方向)的两侧各设0.2~0.4mm,在垂直于该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各设0.1~0.3mm。允许、且限制调整杆向上述方向移动的间隙设在止转凹部与止转凸部之间、以及调整杆与第一支承件和槽杆的底板部等部件之间。这种间隙若设在调整螺母与第二支承件和底板部之间则更好。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组装轴测图。
图2是表示安装有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吉他的轴测图。
图3是表示吉他琴颈的侧断面图。
图4(A)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视图,图4(B)是其仰视图。
图5(A)是表示琴颈变形成凹形时矫正变形后的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5(B)是表示琴颈变形成凸形时矫正形后的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A、实施形式的结构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作说明。下述说明中,设图1左侧为前端侧,使用以该方向为基准表示前后和左右方向的用语。
图1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A的组装轴测图。图中,符号10是槽杆。槽杆10由底板部11、从该底板部11的两侧垂直地竖起的侧板部12、和从底板部的前端缘垂直地竖起的止转板部13构成。
侧板部12的两端部,形成有呈矩形地贯通穿设的凹部14。各凹部14离底板部11的距离设为一定。该凹部14呈圆形也没关系。另外,止转板部13的中央部形成有呈矩形地贯通穿设的止转凹部15。在止转板部13与底板部11的交界处,用冲压成形方法形成有厚度较薄的折痕线16,使止转板部13容易沿折痕线16折弯。
图中符号20是调整杆。调整杆20是断面呈圆形的用钢铁制成的棒,其前端部形成有一对比后端部直径大的大直径部21,这些大直径部21之间设有周缘槽22。调整杆20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断面呈矩形的止转凸部23。该止转凸部23以规定的间隙与止转凹部15嵌合。调整杆20的后端部的外周形成有螺纹24。调整螺母30与该螺纹24拧合。
调整螺母30的前端部形成有与调整杆20的螺纹24拧合的阴螺纹31。调整螺母30的后端部形成有断面呈例如六角形的扳手孔33。调整螺母30的轴向中间部(阴螺纹31和扳手孔33的中间部),形成有直径比其他部分小的小直径周缘槽32。
第一支承件40和第二支承件50分别与调整杆20及调整螺母30的周缘槽22、32卡合。第一支承件40呈大致U字状,其两侧面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凸部41。该凸部41与形成在槽杆10的侧板部13上的凹部14嵌合。第一支承件40的内周面42形成U字形,其相向的内面之间的间隔也比调整杆20的周缘槽22的直径稍大,而且,呈圆弧状的内面的曲率半径也设得比周缘槽22的外径(半径)稍大。第二支承件50也形成得和第一支承件40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且具有凸部51和内周面52。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的凸部41、51与凹部14嵌合,在此用焊接方法固定。
图1中符号60为按压件,按压件60在将调整螺母30向拧紧方向旋转而使调整杆20收缩时,对槽杆10的底板部11进行按压,有效地产生翘曲。符号70是块件,块件70在槽杆10翘曲时防止侧板部12变形。图4A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A的侧视图,图4B是其仰视图。
下面,图2和图3是分别表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变形矫正装置A和安装有该装置的吉他的图。图中,符号80表示主体,符号81表示琴颈。琴颈81的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从琴颈81的基部82一直延伸到琴头83的槽84。变形矫正装置A这样安装,即,在使其调整螺母30面临琴头83、并使底板部11朝向琴颈81的表面侧的状态下,收放在槽84内,将指板85粘结在琴颈81的表面上安装着。图2中,符号86是弦。
B、实施形式的作用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作用作说明。首先,对因弦86的张力作用而产生琴颈81变形成凹状的下弯场合之矫正顺序作说明。如从表示上述吉他的琴颈81的详细情况的图3所了解的那样,调整螺母30突出到槽84的琴头83的部分,将扳手插入其扳手孔33内,使其向拧紧调整螺母30的方向回转。于是,调整螺母30便沿着调整杆20的螺纹24向琴颈81的基部82一侧相对地移动。这样,由于沿着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之间的调整杆20的长度比沿着槽杆10的长度短,故如图5A所示,变形矫正装置A和槽杆10一起翘曲成向上方凸的形状。此时,按压件60便推压槽杆10的底板部11,故槽杆10确实进行弯曲。然后,被琴颈81的槽84和指板85约束的变形矫正装置A向上翘曲成凸状,故产生了下弯曲的琴颈81被矫正。
接着,在琴颈81产生了变形成为凸状的上弯的场合,将调整螺母30朝着与上述相反的拧松的方向回转。于是,调整螺母30便沿着调整杆20的螺纹24相对地向琴头83一侧移动。这样,由于沿着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之间的调整杆20的长度比沿着槽杆10的长度要长,故如图5B所示,变形矫正装置A便和槽杆10一起翘曲成向下方变凹的形状。由于变形矫正装置A翘曲成凹状,故产生了上弯的琴颈81被矫正。
具有上述结构的变形矫正装置A中,通过使调整螺母30回转来改变第一、第二支承件40和5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侧板部12向长度方向伸长或缩短。这样,弯曲转矩便作用在底板部11的两端部上,该弯曲转矩使底板部11翘曲。这种情况下,底板部11两端部上产生的弯曲转矩的作用点都是相对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的调整杆20及调整螺母30的支承部分,故2个弯曲转矩的值基本相等。因此,可赋予底板部11基本均匀的曲率,可正确地进行变形矫正。
特别是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由于将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的凸部41、51嵌合在形成于侧板部12上的凹部14内,故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不会因轴向应力而脱离侧板部12。另外,因将凹将14和凸部41、51焊接起来,故当压缩应力作用在轴向上时,可抑制侧板部12之间扩张。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第一支承件40在轴向上与调整杆20的周缘槽22卡合,第二支承件50在轴向上与调整螺母30的周缘槽32卡合,故可牢固地将调整杆20和调整螺母30支承在第一、第二支承件40、50上。而且,离开设在调整杆20的两端部上的凹部14的底板部11的距离相等,故作用于调整杆20的两端部上的弯曲转矩也可相等,槽杆10的曲率可设得更均匀。
上述实施形式中,调整杆20的前端面上设有断面呈非圆形的止转凸部23,底板部的前端缘上具有设有止转凹部15的止转板部13,因此,仅折弯止转板部13便可构成调整杆20的止转结构,可降低成本、且容易制造。在止转板部13的折弯加工的同时,还可进行侧板部12的折弯加工,故可更低廉、更容易地进行制造。
上述实施形式中,在调整杆20的止转凸部23和周缘槽22与止转凹部15和第一支承件40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故调整杆20可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这样,在使调整螺母30回转而给予调整杆20应力时,两者的中心可自然调心,可防止调整杆20产生意外的应力。因此,可使槽杆的曲率更加均匀。
上述实施形式中,其结构是可使止转板部13相对于底板部11折弯,但也可将二者分开制造,再用焊接等方法进行固定。另外,也可在调整杆20的周缘槽22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坦面,用第一支承件40的内周面42夹住这些平坦面而进行止转。这种场合调整杆20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可通过选择大直径部21的直径、或切削大直径部的下面来进行。另外,虽将调整螺母30配置在琴头83一侧,但也可这样构成,即,和上述实施形式相反,将调整螺母30配置在琴颈81的基部82一侧,从设在主体80上的传声孔87插入板手来转动调整螺母30。
权利要求
1.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它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上的凹部内,具有槽杆和调整杆,其中槽杆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的上述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槽杆的两端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固定在上述侧板部上,用上述第一支承件将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用上述第二支承件回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调整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支承件具有嵌合在形成于上述侧板部上的凹部内的凸部,上述第一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上述第二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上述调整螺母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离上述底板部的距离相互基本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杆的前端面具有断面呈非圆形的止转凸部,上述槽杆的底板部及侧板部是对金属板进行扳金加工而一体成形的,上述底板部的前端缘设置有具有止转凹部的止转板部,该止转凹部通过向该底板部折弯而与上述止转凸部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止转凹部与上述止转凸部之间,和在上述第一支承件与上述调整杆及底板部之间,设置有允许上述调整杆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的间隙。
全文摘要
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它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上的凹部内,具有槽杆(10)和调整杆(20),其中槽杆(10)具有底板部(11)和从该底板部(11)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12),调整杆(20)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10)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10)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30)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30)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20)的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30)之间的距离。在槽杆(10)的两端部,将第一支承件(40)和第二支承件(50)固定在侧板部(12)上,用第一支承件(40)将调整杆(20)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向移动的状态,用第二支承件(50)回转自如地支承调整螺母(30)。
文档编号G10D3/00GK1507615SQ0182326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4日
发明者后藤正夫 申请人:后藤格特有限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