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23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管乐器拇指托的附件,尤其是涉及用于单簧管和双簧 管的拇指托套。
背景技术
数种管乐器都具有拇指托以帮助演奏者拿持乐器并帮助演奏者把手放置在 正确的位置。
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通常为硬质材料制成的近似圆形的片,垂直地固 定在管乐器的管外壁上,其所在的平面与管乐器的轴线垂直。演奏时,演奏者 右手拇指放在拇指托下面并顶住拇指托,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连同左手的手指 要反复地按下或放开音键。长时间演奏会使右手拇指感觉不舒服且容易疲劳,
甚至会引起疼痛;而且演奏过程中右手拇指容易从拇指托下滑出。现在市面上 有一种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拇指托套,可以套在拇指托上,这样演奏时右手拇指 就不是与硬质材料的拇指托直接接触,而是与弹性材料的拇指托套接触,前面 提到的问题有所改善。但由于现有的拇指托套与右手拇指接触的面是平的,所 以并不能完全消除演奏者拇指的不舒服感,长时间演奏依然容易引起疲劳,而 且演奏过程中右手拇指依然容易从拇指托套下滑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不能完全消除演 奏者拇指的不舒服感、长时间演奏依然容易引起疲劳,而且演奏过程中并不能 防止右手拇指滑动甚至从拇指托套下滑出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该拇指托套用弹性材料 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拇指托套与演奏者拇指接触的面为马鞍形曲面。马鞍 形曲面首先增加了拇指托套与拇指的有效接触面积,使演奏者的拇指在长时间
3演奏时感觉比较舒适从而不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在演奏过程中能防止演奏者的
右手拇指从拇指托套下滑出。

图1是现有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正视图2是现有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俯视图3是现有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侧视图4是现有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使用状态下的后剖视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的透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使用状态下的后 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姆指托套的结构,对演奏者拇指的表面进行以下定义。拇指 指甲所在的表面叫做"上面",与其相对的面叫做"下面",介于"上面"和"下 面"之间且位于由拇指和食指所形成的"U"形内侧的侧面叫做"侧面"。演奏 时,拇指指甲与离拇指指尖最近的拇指关节之间的"侧面"部位是与拇指托或 者拇指托套接触并起主要支撑作用的部位,叫做"支撑部位"。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现有的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1, 当套在拇指托上时,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拇指托插进空腔2中,开口槽3的作用 是便于拇指托套1的插进和拔出,与演奏者拇指的接触面4是平的;演奏时, 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顶在接触面4上,其余的手指要反复地按下或放开 音键,虽然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在自然状态下看起来是圆滑的,但由于 皮肤和肌肉是软的,演奏时只有拇指指甲及与拇指指尖最近的关节才能起到真 正的支撑作用,所以拇指的"支撑部位"与接触面4的有效接触面积比较小,长时间演奏会使演奏者拇指感觉不舒服,因而很容易疲劳,甚至引起疼痛;而 且平的接触面4对拇指的横向移动没有限制作用,加之与拇指"支撑部位"的 有效接触面积小,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拇指很容易从拇指托套1下滑出,影响演 奏的正常进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5,为 便于观察,在图5中将拇指托套5反向放置,即与演奏者拇指的接触面6放置 在上面。从图5中可以看出,与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接触的接触面6是 马鞍形曲面;从图6中可以看出,演奏时,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顶在马 鞍形曲面的接触面6上,由于马鞍形曲面既可以增加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 与接触面6的有效接触面积,又可以对拇指的横向移动起到限制作用,所以即 使长时间进行演奏,演奏者的拇指也不会感觉不舒服,也就不容易疲劳,更不 会引起疼痛;而且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拇指也不容易从拇指托套5下滑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该拇指托套用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拇指托套与演奏者拇指接触的面为马鞍形曲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拇指托套。所说的拇指托套用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拇指托套与演奏者拇指接触的面为马鞍形曲面。马鞍形曲面既可以增加演奏者拇指的“支撑部位”与拇指托套接触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又可以对拇指的横向移动起到限制作用,所以即使长时间进行演奏,演奏者的拇指也不会感觉不舒服,也就不容易造成疲劳,更不会引起疼痛;而且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拇指也不容易从拇指托套下滑出,影响正常演奏。
文档编号G10G7/00GK201159987SQ20082000476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9日
发明者继 张, 高耀珠 申请人:张 继;高耀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