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式笛箫吹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407阅读:3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含式笛箫吹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嘴,具体地是一种口含式笛箫吹嘴。
背景技术
笛和箫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然而,笛和箫的演奏难度均比较大,首先,演奏者需要有较好的口形,以便形成良好的风门,其次,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口风,并配以合理的运气,适度的口径,才能射出最佳的气流角度和速度,从而发出最优美的音色。由此可见,口形或牙齿不整齐的学员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一些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由于较短时间内难于形成良好的口风,不易找到最佳的气流角度和速度,不仅吹出的音色不纯,音准和音量达不到要求,而且吹奏十分的费气、费力,从而影响到初学者的学习效果、进度及学习热情。从理论上来讲,难于吹出集中的气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下嘴唇形成的口径过短,当气流经过较短的口径时,受到口径侧壁的约束时间较短,从而射出的气流方向除了有正前方之外,还有较多的侧面气流。由于气流的不集中,必然导致气流的速度达不到要求, 气流的角度也较难得到控制,从而不易发出纯正的音色。由此可见,想要吹出纯正的音色, 足够长的口径是最重要的保障。由于笛箫吹嘴可以提供任意长度的吹奏口径,射出集中的气流,目前,加吹嘴笛箫将已经成为中国笛箫的发展趋势之一,专利文献CN00207170. 3和 CN200720093227. 0介绍了相关的加吹嘴横吹笛子。然而,过长的吹嘴管会延长气流的路径,使吹奏音效的发生略为延迟,尤其是当演奏者使用了精巧的舌吐技巧后,如“双吐”和“花舌”等,当气流的路径过长时,发生的音效可能会比理想的音效略慢,甚至略差。为此,本实用新型将设计一种口含式的笛箫吹嘴,提供最佳的气流路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演奏笛箫时的口含式吹嘴。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口含式笛箫吹嘴,具体结构为在圆锥形口含固定端1的锥底部设有吹嘴管3,该吹嘴管顶端为吹嘴出气口 2。吹嘴管3连接于口含固定端1的中部,内腔截面为长椭圆形,且往前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轻易吹出集中气流,使吹奏者能迅速找到最佳的气流速度和角度,且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舌吐技巧,大大降低了笛箫吹奏的难度,是初学者、 口形不正者及演奏家的理想选择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口含固定端,2是吹嘴出气口,3是吹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作出详细说明。实施例口含式笛箫吹嘴具体结构为在圆锥形口含固定端1的锥底部设有吹嘴管3,该吹嘴管顶端为吹嘴出气口 2。其特征还在于一是采用无毒材料制成,对身体无副作用;二是口含固定端1为模仿口腔前额曲面制作的漏斗形,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可紧贴于吹奏者的前额内壁。吹奏时既可让气流集中于口含固定端的中部,顺利的进入吹嘴管3,又可让吹奏者感到舒适; 三是吹嘴管3连接于口含固定端1的中部,具有较强的韧性,长度适中,内腔截面为长椭圆形,且往前端逐渐减小。吹嘴管3的适中长度不仅保证了射出气流的集中性,而且缩短了外置吹嘴吹奏气流的路径,可使吹奏者迅速找到最佳的气流速度和角度,且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舌吐技巧;四是吹嘴出气口 2近似人嘴口风,长椭圆形,口径大小可设不同等级。吹奏者可根据吹奏笛子的大小或自己的喜好,选择吹嘴出气口 2大小合适的吹嘴。
权利要求1.口含式笛箫吹嘴,其特征是圆锥形口含固定端(1)的锥底部设有吹嘴管(3),该吹嘴管顶端为吹嘴出气口 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含式笛箫吹嘴,其特征是吹嘴管(3)连接于口含固定端 (1)的中部,内腔截面为长椭圆形,且往前端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含式笛箫吹嘴,属于一种吹奏乐器的配件。主要解决笛箫吹奏难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在圆锥形口含固定端1的锥底部设有吹嘴管3,该吹嘴管顶端为吹嘴出气口2。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用于吹奏笛或箫。
文档编号G10D9/02GK202049727SQ20112012817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徐晓丹, 郑伟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