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用调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95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乐器用调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安装于弦乐器的系弦板,用于作为调弦作业的辅助而进行音程的微调。
背景技术
例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的弦乐器具有令弦张紧或者放松的调弦用的卷线装置,但是为了对音程以更为精细的精度进行微调,有时使用被称为微调器的调弦装置,其从与卷线装置相反侧的弦的后端侧进行调弦。这种调弦装置特别地多适用于最细的弦(如果是小提琴则为I弦),安装在固定于弦乐器的主体的后端部的系弦板上。作为以往的调弦装置,公知例如日本特表2007-513359号公报(图1)所记载的球端型(*'一 > 二 > K型)。
图6表示一般的小提琴用的系弦板,在系弦板6的张设有弦侧的前端部(图6中右端部),形成有与四根弦的后端卡止的弦卡止孔11。弦卡止孔11中,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弦通过狭缝Ilb的后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弦珠通过孔11a,令固定在弦的后端的弦珠(弦玉)从表面侧进入弦珠通过孔11a,向前方张紧通过弦通过狭缝Ilb的弦从而对弦提供张力。
此外,图7表示上述球端型的调弦装置。该调弦装置中,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101的后端(图中左端)设置有在外周面以及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的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螺纹部102,螺纹部102从系弦板6的背侧(图中下侧)通过弦珠通过孔11a,将螺母103与从系弦板6突出的螺纹部102拧紧而将螺纹部102固定于系弦板6。框架101与系弦板6的背面抵接而前端部从系弦板6的前端缘向前方突出,在其前端部上,经由销106而能够向箭头H方向摆动地支承有弦8经由弦珠200而与钩形部104卡止的L字形的杆105。在钩形部104处,形成有向上方开口而弦8通过的狭缝104a。在螺纹部102的内部的螺纹孔中,拧入与杆105的后端抵接的调节螺钉107,根据调节螺钉107的旋入量,杆105摆动而进行调弦。
此外,图7表示另外的方式的调弦装置。该调弦装置被称为套环型(力一 二 > K型),设置于框架111的螺纹部112从系弦板6的背侧通过弦珠通过孔11a,螺母113与螺纹部112拧紧,利用拧入到螺纹部113的内部的螺纹孔中的调节螺钉107而令杆115摆动,上述构成基本上与球端型相同,但是杆115在弦通过狭缝Ilb内摆动这一点不同。此外,经由销116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111的杆115的钩形部114与螺母113接近所以没有放入弦珠的裕量,因而将形成为环状的弦8的后端与钩形部114卡止。
图7所示的球端型的调弦装置中,杆105比较长,通过按压其后端部而令弦8张紧用的操作力较轻即可,有调弦容易的优点。但是,由于钩形部104位于比系弦板6的前端缘还靠前侧,所以弦8的整体长度变短,例如在仅用于一根弦时,难以取得与其他弦的演奏音的平衡。此外,弦8的后端与弦马(图2的9b)之间的后方余弦长度与其他弦有很大不同,有可能对基于后方余弦的演奏音的余韵等的演奏效果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套环型的调弦装置中,钩形部114位于弦卡止孔11上所以弦的长度不怎么产生差异,但是由于杆115比较短所以操作需要较强的力,此外,存在杆115的可动范围比较小而相应地不易调弦的缺点。
此外,在上述各调弦装置中,都是利用通过了弦珠通过孔Ila的调节螺钉107(117)令杆105 (115)摆动,所以被调节螺钉按压的杆与弦乐器的主体表面之间的间隙窄,存在无法加大杆的摆动量即调弦量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弦装置,其容易调弦且对演奏音的影响小。
本发明为一种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安装于弦乐器的系弦板,弦的后端能够拆装地卡止于该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利用固定机构而能够拆装地固定于上述系弦板的前端部,在系弦板的前侧具有调节螺钉安装部;杆部件,通过形成在上述系弦板上的弦卡止孔地配设,在系弦板的表面上具有弦的后端能够拆装地进行卡止的弦卡止部,以能够沿着弦张设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框架;调节螺钉,从该弦乐器的表面侧拧入上述框架的上述调节螺钉安装部而进行安装;摆动传递部件,以夹在上述调节螺钉与上述杆部件之间的状态设置于上述框架,根据调节螺钉的拧入量而令上述杆部件向弦张设方向的张紧侧以及放松侧摆动。
在本发明中,包含下述方式:上述摆动传递部件通过将上述调节螺钉拧入上述螺钉安装部而令上述杆部件向上述张紧侧摆动。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含下述方式:上述摆动传递部件由借助上述调节螺钉而被摆动的一个或者多个传递杆构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弦乐器用的调弦装置,上述传递杆具有利用上述调节螺钉而被直接摆动的一个杆,上述杆部件向与该一个杆反转的状态被摆动。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含下述方式:上述固定机构具有:按压板,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框架,在与上述框架之间夹持上述系弦板的前端部;固定螺纹部件,将该按压板向系弦板侧按压固定。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含下述方式:上述固定螺纹部件为螺母,与上述调节螺钉同轴地设置于上述调节螺钉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提供一种调弦容易且对演奏音的影响小的调弦装置的效果O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的弦乐器(小提琴)的俯视图。
图2是该小提琴的图1的从I1-1I线看的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3A是该调弦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该调弦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该调弦装置的四面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主视图,图4D仰视图。
图5是将该调弦装置安装在系弦板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A是表示杆的可动区域的图,图5B是表施加最大张力的状态的图,图5C是表弦最为放松的状态的图。
图6是系弦板的俯视图。
图7是以往的调弦装置(球端型)的侧视图,图7A是表示安装于系弦板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杆的可动区域的图。
图8是以往的调弦装置(套环型)的侧视图,图8A是表示安装于系弦板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不杆的可动区域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I…小提琴(弦乐器)、6...系弦板、8...弦、11...弦卡止孔、20...调弦装置、30...框架、35...螺纹部(调节螺钉安装部)、40…调节螺钉、50…杆部件、51...第一杆(摆动传递部件、传递杆、一个杆)、52…第二杆(杆部件)、56…钩形部(弦卡止部)、70…固定机构、71…按压板、75…螺母(固定螺纹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安装有一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的一般的声学型的小提琴(弦乐器),图2是从图1的I1-1I线看的箭头方向侧视图。该小提琴I具有:形成中空的共鸣体的主体2、在主体2的前端侧(图1中上侧)延伸而在前端部具有弦轴箱3a的琴颈3、固定于琴颈3的表面的指板4、安装于弦轴箱3a的四个弦轴(卷线器)5、固定于主体2的后端部(图1中下端部)的系弦板6以及腮托7、四根的弦(图1中从右侧开始I弦、2弦、3弦、4弦)8等。
各弦8张设在弦轴5与系弦板6之间,被琴颈3的前端部的琴枕9a和立设在主体2的表面侧的指板4与系弦板6之间的琴马9b支承。各弦8借助弦轴5的卷收、卷放作用而被提供张力并且进行音程调节即调弦,琴枕9a和琴马9b之间被称为有效弦,从琴马9b到系弦板6之间被称为后方余弦。
在系弦板6上,如图6所示那样地对应于弦8而并列地形成四个弦卡止孔11,所述弦卡止孔11具有弦珠通过孔Ila和弦通过狭缝lib。如该图所示,在系弦板6的表面的各弦卡止孔11的前侧,形成有与前后方向交叉地延伸的弦支承用的凸条12。被弦卡止孔11卡止的弦与凸条12接触而被支承,上述后方余弦实际上位于琴马9到凸条12之间。
如上所述,在小提琴I中令弦轴5侧为前侧,令系弦板6侧为后侧,以下的关于前后方向的记载是基于这样的小提琴I的前后方向的记载。此外,关于成为主体2的厚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令张设弦5侧为上侧。
[I]调弦装置的构 成 在图:T图5中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20。图3是立体图,图3A表示组装状态,图3B表示分解状态,图4表示四面图,图5表示安装在系弦板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调弦装置20具有在安装于系弦板6上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30、在框架30的前端部从上方拧入的调节螺钉40、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30并且能够被调节螺钉30操作的杆部件50。
框架30是形成为下述形状的部件:将细长板材加工为发夹状而令弯曲部为前端侦牝左右的板部31、32隔开间隔而整体地平行地延伸,后端侧开放。左右的板部31、32在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向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图4中A方向侧)曲柄状地弯曲,由此形成间隔比其他部分大的空出来的空间33。如图4A所示,框架30通过左右的板部31、32向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弯曲,作为整体后端部向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偏移,在该后端部上设置有后述的第二杆(杆部件)52的支承部37。
框架30的前端被加工为圆筒状,在该前端圆筒部34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在外周面以及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的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螺纹部(调节螺钉安装部)35。在该螺纹部35上,安装有固定机构70。固定机构70包括:按压板71,从上方插通于螺纹部35而能够以螺纹部35为支点转动地组装;螺母(固定螺纹部件)75,从上方与螺纹部35的外周面的阳螺纹拧紧。在按压板71的一端处形成有侧视下倒L字状的按压片72。在按压板71上,形成有插通于螺纹部35的插通孔71。
调弦装置20利用固定机构70而如下地安装于系弦板6。首先,在系弦板6中的与调弦对象的弦8对应的弦卡止孔11的前侧,令按压板71水平地旋转而将按压片72定位在后侧,在该状态下,令按压片72与框架30之间的空间与系弦板6的前端缘对置。然后,令系弦板6的前端部嵌入该空间而形成由上侧的按压片72和下侧的框架30夹持系弦板6的前端部的状态。之后,拧入螺母75而将按压板71向系弦板6侧压入,从而成为利用按压片72和框架30强力地夹持系弦板6的状态,从而将调弦装置20安装于系弦板6。
以下,在该安装状态下接着说明调弦装置20的构成。
在框架30的上述螺纹部35的内部的螺纹孔中,从上方拧入调节螺钉40。在调节螺钉40的上端形成有捏持用的捏手41。调节螺钉40如果被拧入到螺纹部35内,则向下方贯通框架30。在框架30上,沿张设弦的方向即前后方向能够摆动地支承有被调节螺钉40摆动操作的杆部件50。杆部件50具有:配设在调节螺钉40的后方而被调节螺钉40直接摆动的第一杆(摆动传递部件、传递杆、一个杆)51、和配设在第一杆51的后方而被第一杆51向反转的状态摆动的第二杆52。
第一杆51在被夹入框架30的内部即左右的板部31、32之间的状态下,经由第一销61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30的中间部的向下方膨出的第一杆51的支承部36。第一销61固定于左右的板部31、32,在第一杆51上形成有供第一销61通过的插通孔51a。第一杆51以第一销61为支点而在被左右的板部31、32引导的状态下向图5A所示的箭头Bl-Cl的方向摆动。
第一杆51的比第一销61的插通孔51a还靠前方侧的前端部位于调节螺钉40的轴线的延长线上,能够与调节螺钉40的顶端抵接。此外,第一杆51的比第一销61靠后方侧的后端部向上述一方侧弯曲,形成与第二杆52的前端部抵接的作用片53。如果第一杆51向图5A的箭头BI的方向摆动,则含有作用片53的第一杆51的后端侧进入左右的板部31、32之间的空间33内。即作用片53不与框架30干涉,作用片53进入到空间33内,从而第一杆51能够摆动。
第二杆52经由第二销62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上述第二杆52的支承部37。第二杆52的支承部37包括左右的板部31、32的后端部、以及从该后端部向上方突出的引导片38。第二销62固定于引导片38的根部的左右的板部31、32,在第二杆52上形成有供第二销62插通的插通孔52a。第二杆52以第二销62为支点,在被左右的引导片38引导的状态下在含有上述空间33的框架30内向图5A所示的箭头B2-C2的方向摆动。
第二杆52是具有向前方延伸的前板部54、和向上方延伸的上板部55的侧视大致L字状的板材,在前板部54和上板部55的基部上形成有上述插通孔52a。前板部54的前端下部能够与第一杆51的作用片53抵接。
第二杆52的上板部55的尖端形成为尖端变细,并且弯曲为R状而形成有钩形部(弦卡止部)56。钩形部56如图4C所示,先向一方侧(A侧)钝角地弯曲然后朝向相反侧弯曲为R状而形成,其内部空间向调节螺钉40的一方侧偏移。在调弦装置20安装于系弦板6的状态下,第二杆52的上板部55中,含有钩形部56的上侧部分通过弦卡止孔11地配设,钩形部56总是突出在系弦板6的表面上。
弦8的后端与第二杆52的钩形部56卡止。作为弦8的卡止机构,能够采用使用弦珠的球端(参照图7A)、和令弦8的后端部为环状而卡止的套环的任一种。在球端时,在钩形部56的后侧钩挂弦珠而令弦8通过钩形部56的内部。此外,在球端的情况下,将环挂在钩形部56上即可。如图4A、图4C所示,后端与钩形部56卡止而张设的弦8通过调节螺钉40的一方侧,不受调节螺钉40的干涉地被调弦。
通过弦8与第二杆52的钩形部56卡止并且对该弦8施加张力(图5中箭头D方向为弦的张设方向),第二杆52总是被弦8施力而具有向C2方向摆动的趋势。由此,前板部54的前端下部总是按压第一杆51的后端部的作用片53,第一杆51向Cl方向摆动,前端部与调节螺钉40的下端抵接。在张设弦8的状态下,总是维持这样的抵接状态。
[2]调弦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动作 说明具有以上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20的使用方法以及动作。
(I)张紧弦 在使用调弦装置20而张紧弦8并将音程调高时,如图5B所示那样,拧入调节螺钉40而令顶端下降。于是,第一杆51被调节螺钉40按压而向BI方向摆动,与之对应,第二杆52反转而向B2方向(张紧方向)摆动,钩形部56向后方摆动。此时,在第二杆52中,上板部55位于弦卡止孔11的弦珠通过孔Ila中。由此,令弦8的张力增大而音程变高。
(2)放松弦 在使用调弦装置20而放松弦8并将音程调低时,如图5C所示那样,令调节螺钉40向松开的方向旋转而令其上升。于是被张设的弦8拉拽而第二杆52的前板部54按压第一杆51的后端部的作用片53,从而第一杆51 —边继续与调节螺钉40的顶端抵接的状态一边向Cl方向摆动,与之对应,第二杆52向C2方向(放松方向)摆动,钩形部56向前方摆动。此时,在第二杆52中,上板部55从弦卡止孔11的弦珠通过孔Ila进入弦通过狭缝lib。由此,弦8的张力减少而音程变低。
如上所述地使用调弦装置20,根据该调弦装置20,第二杆52的钩形部56根据调节螺钉40的拧入量而沿前后方向变位,由此能够以精细的精度进行调弦并调节音程。
[3] 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20,钩形部56位于弦卡止孔11上,所以与不使用调弦装置20而直接令弦8与弦卡止孔11卡止的其他的弦8相比,弦8的整体长度及后方余弦长度几乎不产生差异。因此,能够保持与其他的弦8的演奏音的平衡,并且不易对基于后方余弦的演奏音的余韵等的演奏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作为由第一杆51和第二杆52构成的杆部件50整体,具有从系弦板6的前侧直到弦卡止孔11的弦珠通过孔Ila的长度,用于借助调节螺钉40而令其摆动的操作力即令调节螺钉40旋转所需要的力变轻。特别地,在张设弦8时,由于杠杆的原理以第一杆51抬起第二杆52的方式作用,所以操作力变轻。因而具有调弦容易的优点。
此外,在图5A所示的调节螺钉40的作用下摆动的第二杆52的可动范围E与图7B、图SB所示的以往装置的杆的可动范围F、G相比较大,因而调弦的范围大,从而也能够令调弦容易。
此外,系弦板6如图2所示,以随着朝向琴马9b侧即前方而从主体2的表面远离的方式倾斜,调节螺钉40配置在这样地倾斜的系弦板6的前侧。因此,与以往装置那样地令调节螺钉40通过弦卡止孔11的方式相比,能够令调节螺钉40的上下运动的范围变大。其结果,能够令与调节螺钉40的拧入量对应的杆部件50的摆动量变大,从而能够令调弦量变大。由此也能够令调弦容易。
本实施方式的调弦装置20如上所述地借助利用螺母75紧固按压板71的构成的固定机构70而能够拆装地固定于系弦板6。将调弦装置20从系弦板6取下时,将螺母75拧松而令按压板71绕螺纹部35为轴地旋转而令按压片72从系弦板6脱离,从而能够将调弦装置20取下。在以往的装置中,如果不将调节螺钉从螺纹部取下进而将螺母从螺纹部取下就无法从系弦板6取下调弦装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仅拧松螺母75就可以取下调弦装置。因而向系弦板6的拆装容易。
此外,杆部件50由两个杆(第一以及第二杆51、52)构成,并且将第二杆52以与被调节螺钉40直接摆动的第一杆51的动作反转的方式组装,从而,利用拧入调节螺钉40并拧紧的操作,第二杆52向后方移动,弦8被张紧。即,能够以如果拧紧调节螺钉40则弦8被张紧,如果拧松调节螺钉40则弦8被放松的方式令调节螺钉40的操作感觉与调弦的状态一致,使用感好。
此外,由于在螺纹部35螺纹结合调节螺钉40和螺母75,并且这些调节螺钉40和螺母75同轴地设置,所以能够实现节约空间化。这一点在相邻的弦8上也安装调弦装置20时能够令相邻的调弦装置20之间变宽,因此有容易安装并且容易令调节螺钉40旋转的优点。
进而,钩形部56能够与利用弦珠令弦8卡止的球端、和令弦8的后端部的环卡止的套环这两种情况对应,从这一点看有具有通用性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杆51构成本发明的传递杆即摆动传递部件,但是传递杆不限定为一个,也可以由能够相互传递摆动的多个杆构成。此外,作为摆动传递部件,除了传递杆以外,只要是具有能够对应于调节螺钉40的拧入量而令第二杆(杆部件)52摆动的机构可以是任意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借助调节螺钉40而被正反旋转的一个齿轮或者多个齿轮列。进而,也可以是齿轮和杆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安装于弦乐器的系弦板,弦的后端能够拆装地卡止于该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框架,利用固定机构而能够拆装地固定于上述系弦板的前端部,在系弦板的前侧具有调节螺钉安装部; 杆部件,通过形成在上述系弦板上的弦卡止孔而配设,在系弦板的表面上具有弦的后端能够拆装地卡止的弦卡止部,在上述框架上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弦张设方向摆动; 调节螺钉,从该弦乐器的表面侧拧入上述框架的上述调节螺钉安装部而安装; 摆动传递部件,在夹在上述调节螺钉与上述杆部件之间的状态下设置在上述框架上,与调节螺钉的拧入量对应而令上述杆部件向弦张设方向的张紧侧以及放松侧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传递部件通过将上述调节螺钉拧入上述螺钉安装部而令上述杆部件向上述张紧侧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传递部件由利用上述调节螺钉而被摆动的一个或者多个传递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杆具有利用上述调节螺钉而被直接摆动的一个杆,上述杆部件向与该一个杆反转的状态被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机构具有: 按压板,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框架,在与上述框架之间夹持上述系弦板的前端部; 固定螺纹部件,将该按压板向系弦板侧按压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螺纹部件为螺母,与上述调节螺钉同轴地设置于上述调节螺钉安装部。
全文摘要
一种弦乐器用调弦装置,具有框架(30),利用固定机构(70)而能够拆装地固定于系弦板(6)的前端部,在系弦板(6)的前侧具有螺纹部(调节螺钉安装部)(35);第二杆部件(51),通过形成在系弦板(6)上的弦卡止孔(11)而配设,在系弦板(6)的表面上具有弦(8)的后端能够拆装地进行卡止的钩形部(弦卡止部)(56),在框架(30)上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弦张设方向摆动;调节螺钉(40),从表面侧拧入框架(30)的螺纹部(35)而安装;第一杆(51)(摆动传递部件、传递杆、一个杆),在夹在调节螺钉(40)与第二杆(51)之间的状态设置在框架(30)上,对应于调节螺钉(40)的拧入量而令第二杆(52)向弦张设方向的张紧侧以及放松侧摆动。
文档编号G10D3/14GK103137109SQ20121002151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后藤昌甲 申请人:后藤格特有限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