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159阅读:4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二胡微调千斤。
背景技术
二胡这种民族乐器因其音色柔美而被人们广泛地认知和喜爱,但她的结构和配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木轴二胡虽然不容易跑弦,但在调弦时很难一次把音调得十分准确,要么调过了,要么又退过头,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调试才能调准,即使空弦调准了,由于气候影响及按指压力等因素,音准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又要重新调试,为此现在大都要加微调器来辅助调音,而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各种微调器大都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二胡的千斤至今也仍然采用细绳捆绑的形式,这样的千斤在更换时既麻烦又不美观,还不易移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二胡微调千斤。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包括主体、固定装置、微调装置和千斤装置,所述微调装置设置在主体的上部,千斤装置设置于主体的下部,固定装置将主体连接在琴杆上并可在琴杆上移动。所述主体的下部设有与琴杆内侧凸出部分相应起导向作用的凹槽;其上部设有两条臂板凹槽。所述微调装置包括驱动轮箱、外弦微调装置和内弦微调装置构成,所述驱动轮箱设置在主体内,所述外弦微调装置由外弦驱动轮、轮轴、撬动臂板、外弦臂板前滑轮和外弦臂板后滑轮构成,外弦驱动轮设置在驱动轮箱内,所述撬动臂板设置在主体上部的臂板凹槽内,其中部用销轴与主体连接,外弦驱动轮与轮轴通过螺旋装配,外弦驱动轮转动可使轮轴移动,所述轮轴的前部为厚度与撬动臂板相同的半圆顶头,该半圆顶头顶在撬动臂板后部的凹槽内。所述内弦微调装置结构与外弦微调装置结构相同。所述驱动轮箱内设置有驱动轮支撑柱。所述固定装置由捆带、夹板和制动锁组成,捆带和夹板将主体固定在琴杆上并可通过制动锁调节主体与琴杆之间的间隙使主体在琴杆上移动。所述制动锁由弹簧、丝杆、变径锁舌组成。所述千斤装置包括L型千斤架,所述千斤架的竖直部装有千斤前滑轮和千斤后滑轮,其水平部千斤长孔,千斤调节制动螺丝穿过该千斤长孔将该千斤装置固定在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为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轮轴为铜制。一种新型二胡,在弦轴下方的琴杆上设置有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集微调与千斤为一体,既可快速调音,又可根据演奏者个人的使用习惯任意调节千斤的高低,尤其能在琴杆上随意移动,达到变调的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调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捆带、2主体、3外弦臂板前滑轮、4内弦臂板前滑轮、5驱动轮箱、6外弦驱动轮、7内弦驱动轮、8夹板、9外弦臂板后滑轮、10内弦臂板后滑轮、11撬动臂板、12制动锁、13千斤前滑轮、14千斤架、15千斤后滑轮、16千斤调节制动螺丝、17轮轴、18半圆顶头、19千斤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右视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2、固定装置、微调装置和千斤装置,所述微调装置设置在主体2的上部,千斤装置设置于主体2的下部,固定装置将主体2连接在琴杆上并可在琴杆上移动。所述主体2的下部设有与琴杆内侧凸出部分相应的凹槽,千斤主体2在琴杆上移动时起着导向作用;其上部设有两条臂板凹槽,撬动臂板11在撬动时起导向作用。所述主体2为工程塑料制成,所有配件与主体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调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微调装置包括驱动轮箱、外弦微调装置和内弦微调装置构成所述驱动轮箱5设置在主体2内。所述外弦微调装置由外弦驱动轮6、轮轴17、撬动臂板11、外弦臂板前滑轮3和外弦臂板后滑轮9构成,外弦驱动轮6设置在驱动轮箱5内,所述撬动臂板11设置在主体2上部的臂板凹槽内,其中部用销轴与主体2连接,外弦驱动轮6与轮轴17通过螺纹装配,夕卜弦驱动轮6转动可使轮轴17移动,所述轮轴17的前部为厚度与撬动臂板11相同的半圆顶头18,该半圆顶头18顶在撬动臂板11后部的凹槽内。所述内弦微调装置结构与外弦微调装置结构相同。以调外弦时举例拨动外弦驱动轮6使轮轴17前后移动,轮轴17前部顶在撬动臂板11后部的凹槽内,撬动臂板11被轮轴17作用后,撬动臂板11两端的滑轮同时作用在琴弦上,(后轮上顶,前轮下压)以改变琴弦的张力,使音调升高,反拨外弦驱动轮6则高音下降,以起到微调音准的作用。滑轮的作用是在调音和千斤移动时减少阻力保护琴弦,使之不因摩擦而受损。所述驱动轮箱5的作用是将驱动轮和轮轴17定位于驱动轮箱内,在工作时使轮轴垂直上下运动,抵抗驱动轮工作时所产生摩擦力,一般为铜制。驱动轮箱内5设置有驱动轮支撑柱,以限制驱动轮的移动。所述固定装置由捆带I、夹板8和制动锁12组成,捆带I和夹板8将主体2固定在琴杆上。所述制动锁12由弹簧、丝杆、变径锁舌组成,按下锁钮即可调节主体2与琴杆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主体2在琴杆上移动自如。移动千斤时,先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锁钮使锁舍松开,把千斤移动到需要的部位后,两指随即松开,千斤就被锁住在琴杆上。所述千斤装置包括L型千斤架14,所述千斤架14的竖直部装有千斤前滑轮13和千斤后滑轮15,可使千斤移动时减少摩擦力,其水平部设有千斤长孔19,千斤调节制动螺丝16穿过该千斤长孔19将该千斤装置固定在主体2的底部,根据演奏者的习惯,通过调节千斤调节制动螺丝16调节琴弦至琴杆的距离,以适应演奏者的需要。为满足用细绳捆绑千斤的习惯演奏者,本实用新型还备有类似捆绑千斤的配件,以便需要演奏者选用。 一种新型二胡,在弦轴下方的琴杆上设置有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现有技术的二胡两根弦之间一般定音为五度,即内弦为D调,外弦为A调,只能演奏六种曲调,有C、D、F、G、A、bB,如遇到#F、bE等曲调就很难应付,用食指定位演奏又很别扭,空弦基本上得不到发挥,而本实用新型的千斤能在琴杆上自由移动的特点,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例如#F、bE等调的曲子可将千斤在琴杆上往上或往下移动半个音位,即可用二胡的F调或D调指法演奏。以此类推,用二胡常用的六个调的指法,即可轻松演奏所有的升、降曲调。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二胡、中胡、高胡等。本实用新型集微调与千斤为一体,既可快速调音,又可根据演奏者个人的使用习惯任意调节千斤的高低,尤其能在琴杆上随意移动,达到变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固定装置、微调装置和千斤装置,所述微调装置设置在主体(2)的上部,千斤装置设置于主体(2)的下部,固定装置将主体(2)连接在琴杆上并可在琴杆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的下部设有与琴杆内侧凸出部分相应起导向作用的凹槽;其上部设有两条臂板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装置包括驱动轮箱(5)、外弦微调装置和内弦微调装置构成,所述驱动轮箱(5)设置在主体(2)内,所述外弦微调装置由外弦驱动轮(6)、轮轴(17)、撬动臂板(11)、外弦臂板前滑轮(3)和外弦臂板后滑轮(9)构成,外弦驱动轮(6)设置在驱动轮箱(5)内,所述撬动臂板(11)设置在主体(2)上部的臂板凹槽内,其中部用销轴与主体(2)连接,外弦驱动轮(6)与轮轴(17)通过螺纹装配,外弦驱动轮(6)转动可使轮轴(17)移动,所述轮轴(17)的前部为厚度与撬动臂板 (11)相同的半圆顶头(18),该半圆顶头(18)顶在撬动臂板(11)后部的凹槽内;所述内弦微调装置结构与外弦微调装置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箱(5)内设置有驱动轮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由捆带(1)、夹板(8)和制动锁(12)组成,捆带(I)和夹板(8)将主体(2)固定在琴杆上,通过制动锁(12 )可调节主体(2 )与琴杆之间的间隙使主体(2 )在琴杆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锁(12)由弹簧、丝杆、变径锁舌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装置包括L型千斤架(14),所述千斤架(14)的竖直部装有千斤前滑轮(13)和千斤后滑轮(15),其水平部千斤长孔(19),千斤调节制动螺丝(16)穿过该千斤长孔(19)将该千斤装置固定在主体(2)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为工程塑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7)为铜制。
10.一种新型二胡,其特征在于在弦轴下方的琴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I、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胡微调移动千斤,包括主体、固定装置、微调装置和千斤装置,所述微调装置设置在主体的上部,千斤装置设置于主体的下部,固定装置将主体连接在琴杆上,通过调节制动锁可使主体在琴杆上移动;所述微调装置包括驱动轮箱、结构相同的外弦微调装置和内弦微调装置,外弦微调装置包括外弦驱动轮、轮轴、撬动臂板,驱动外弦驱动轮可使轮轴移动,该轮轴前部的半圆顶头顶在撬动臂板后部的凹槽内;千斤装置包括千斤架,千斤调节制动螺丝穿过千斤架下方的千斤长孔将千斤装置固定在主体底部。本实用新型集微调与千斤为一体,既可快速调音,又可根据演奏者个人的使用习惯任意调节千斤的高低,尤其能在琴杆上随意移动,达到变调的效果。
文档编号G10D3/12GK202584703SQ20122026293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丁国华 申请人:丁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