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古筝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60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古筝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古筝架,技术方案是:一第一座体,固定于一平面上,第一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一座体表面设有第一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一端的第一面板相连接的第一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一主体轨道和第一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一延长轨道,第一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一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一面板向下设有第一支撑脚;一第二座体,固定于与第一座体相同的平面上,并于第一座体相对设置,第二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二座体表面设有第二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另一端的第二面板相连接的第二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二主体轨道和第二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二延长轨道,第二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二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二面板向下设有第二支撑脚。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古筝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古筝架。
【【背景技术】】
[0002]现代都市的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常常是为了房子而拼命,所以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房子的空间往往不会太宽敞,为了节省空间,通常是床做成高箱以装衣物之类。然而,爱好古筝者若要摆下一台古筝,势必又是一番头痛,摆在房间或客厅都显得本身就勉强的空间又减小了。现代的楼房基本都设计至少1.7米长的飘窗,以增加视野的空阔。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古筝架子,达到有效利用飘窗空间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前景技术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放置在飘窗上的新型古筝架。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古筝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第一座体,固定于一平面上,第一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一座体表面设有第一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一端的第一面板相连接的第一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一主体轨道和第一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一延长轨道,第一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一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一面板向下设有第一支撑脚;一第二座体,固定于与第一座体相同的平面上,并于第一座体相对设置,第二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二座体表面设有第二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另一端的第二面板相连接的第二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二主体轨道和第二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二延长轨道,第二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二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二面板向下设有第二支撑脚。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古筝架,有效利用了飘窗的空间,为使用者节省了古筝的占地空间。
[0006]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古筝架的结构简图。
[0008]【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09]平面 I 第一座体 2第二座体 3第一导轨 4
[0010]第一主体轨道41 第一运行轨道42第一延长轨道43第二导轨 5
[0011]第二主体轨道51 第二运行轨道52第二延长轨道53第一面板 6
[0012]第一突起块 61 第一防滑部 62第二面板 7第二突起块71
[0013]第二防滑部 72 第三面板 73第一支撑脚 8第一杆体 81
[0014]第一支撑杆 82 第二支撑脚 9第二杆体 91第二支撑杆92【【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古筝架作进一步说明。
[0016]请参阅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固定于比古筝长度长的飘窗上,飘窗具有一平面I。
[0017]古筝架由一第一座体2、一第二座体3、设置于第一座体2的一第一导轨4、设置于第二座体3的一第二导轨5、设置于第一导轨4的一第一面板6、设置于第二导轨5的一第二面板7、连接于第一面板6的一第一支撑脚8、连接于第二面板7的一第二支撑脚9组成。
[0018]第一座体2和第二座体3由板材制成,并用螺丝固定于飘窗的同一平面I上,且第一座体2和第二座体3均相对靠近平面I的开放边上。第一座体2的高度和第二座体3相坐寸ο
[0019]第一导轨4包括用螺丝固定于第一座体2表面的第一主体轨道41、与搁置古筝一端的第一面板6相连接的第一运行轨道42、及设置在第一主体轨道41和第一运行轨道42之间的第一延长轨道43。第一主体轨道41、第一运行轨道42和第一延长轨道43之间的运行方式为滚珠式。
[0020]第二导轨5包括用螺丝固定于第二座体3表面的第二主体轨道51、与搁置古筝另一端的第二面板7相连接的第二运行轨道52、及设置在第二主体轨道51和第二运行轨道52之间的第二延长轨道53。第二主体轨道51、第二运行轨道52和第二延长轨道53之间的运行方式为滚珠式。
[0021]第一面板6表面设有四个第一突起块61和两个第一防滑部62,两个第一防滑部62位于四个第一突起块61之间。
[0022]第二面板7表面设有四个第二突起块71和两个第二防滑部72,两个第二防滑部72位于四个第二突起块71之间。
[0023]第二面板7上还设有一第三面板73,第二面板7和第三面板73之间通过可升降的柱子连接。第三面板73的设置,使得古筝架呈一高一低,以方便演奏。
[0024]第一支撑脚8可相对第一面板6转动,其具有可升降的第一杆体81,以及连接第一杆体81可相对第一杆体81转动的三个第一支撑杆82。第一支撑脚8通过第一杆体81下降收缩,三个第一支撑杆82相对第一杆体81向内转动收紧后,可转折搁置在第一面板6 —侧。
[0025]第二支撑脚9可相对第一面板6转动,其具有可升降的第二杆体91,以及连接第二杆体91可相对第二杆体91转动的三个第二支撑杆92。第二支撑脚9通过第二杆体91下降收缩,三个第二支撑杆92相对第二杆体91向内转动收紧后,可转折搁置在第二面板7 —侧。
[0026]将古筝的头端搁置于第三面板73上,尾端搁置于第一面板6上。当要弹奏时,站在飘窗的开放边上,扶住古筝两端,往面前拉动时,第一运行轨道42和第二运行轨道52受引导往面前移动,进而带使第一延长轨道43和第二延长轨道53拉出延长,使得第一面板6和第二面板7离开飘窗的平面1,进入飘窗的开放边内,再将第一支撑脚8和第二支撑脚9拉伸撑在地面上,以承托古筝的重力,加强了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5的承受力,这时,使用者可端椅子坐下弹奏了 ;当弹奏完毕将古筝归位时,将第一支撑脚8和第二支撑脚9收缩,扶住古筝两端往前推动,第一延长轨道43和第二延长轨道53复位,从而推动第一面板6位于第一座体2上方,第二面板7位于第二座体3上方,第一支撑脚8位于第一座体2 —侧,第二支撑脚9位于第二座体3 —侧,这时,古筝进入了飘窗的平面I上。
[0027]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座体3也可设为其高度高于第一座体2,这时去掉第三面板73 ;也可以为第一面板6底部设有内螺纹的孔洞,第一支撑脚8上端外表面设外螺纹,使第一支撑脚8与第一面板6相螺接在一起,第二面板7底部设有内螺纹的开孔,第二支撑脚9上端外表面设外螺纹,使第二支撑脚9与第二面板7相螺接在一起;也可以为第二面板7的高度高于第一面板6,这时去掉第三面板73。
[0028]综上所述,本实型新型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古筝架为伸缩式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设置在飘窗的平面上,合理利用了飘窗的空间,为使用者节省了现有技术的占地面积。
[0030]2.本实用新型设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加强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承重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 一第一座体,固定于一平面上,第一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一座体表面设有第一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一端的第一面板相连接的第一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一主体轨道和第一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一延长轨道,第一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一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一面板向下设有第一支撑脚; 一第二座体,固定于与第一座体相同的平面上,并于第一座体相对设置,第二座体相对靠近平面的开放边上,第二座体表面设有第二主体轨道、与搁置古筝另一端的第二面板相连接的第二运行轨道、及设置在第二主体轨道和第二运行轨道之间的第二延长轨道,第二延长轨道拉出延长时第二面板离开该平面,第二面板向下设有第二支撑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座体的高度与第二座体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二座体的高度高于第一座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二面板上还设有第三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之间通过可升降的柱子连接。
5.如要权利要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二面板的高度高于第一面板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脚具有可升降的第一杆体,以及连接第一杆体的至少三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可相对第一杆体转动;第二支撑脚具有可升降的第二杆体,以及连接第二杆体的至少三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可相对第二杆体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面板底部设有内螺纹的孔洞,第一支撑脚上端外表面设外螺纹,使第一支撑脚与第一面板相螺接在一起;第二面板底部设有内螺纹的开孔,第二支撑脚上端外表面设外螺纹,使第二支撑脚与第二面板相螺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脚可相对第一面板转动,第二支撑脚可相对第二面板转动,且第一支撑脚收缩后搁置在第一面板一侧,第二支撑脚收缩后搁置在第二面板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古筝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面板表面设有第一突起块和第一防滑部,第二面板表面设有第二突起块和第二防滑部。
【文档编号】G10G5/00GK204010654SQ20142040901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高忠青 申请人:高忠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