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35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弦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类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弦器。



背景技术:

调弦器在演奏吉他、大提琴或其它弦乐器的音乐家和个人的艺术群体中早已被熟知。装置的操作本质是转动与乐器琴弦相连的弦轴,控制琴弦的松紧度。手动操作进行乐器调弦,特别对个人来说是非常繁琐的,同一件乐器上多个弦钮的相互间距和位置使调弦的操作环境更加复杂,在调弦过程中过度转动弦轴也容易造成琴弦损害甚至损坏,其调整的准确性也不易控制。

相关技术中,通过马达和一套齿轮减速装置来控制弦轴的转动实现自动调节乐器的目的,然而,马达与齿轮减速装置的配合调节只能将其控制在一个比较粗略的范围,无法更精确的控制调节弦轴的转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调弦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精确的自动调弦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调弦器,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马达、减速装置、转轴及套筒,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微调装置及传感器,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微调装置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微调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微调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微调装置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输出端的外齿轮轴及一端套设于所述外齿轮轴、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的内齿轮轴。

优选的,所述外齿轮轴包括侧表面及自所述外齿轮轴的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传感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用于感应所述外齿轮轴和所述内齿轮轴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外齿轮轴或者所述内齿轮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内齿轮轴为阶梯轴,其与所述外齿轮轴啮合的一端大于其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外齿轮轴和所述内齿轮轴均为聚丙烯齿轮轴。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角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弦器的传动机构包括马达、减速装置、转轴及套筒,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微调装置及设于所述微调装置的传感器,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微调装置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微调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传感器嵌设于所述微调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微调装置的转动角度,通过在所述转轴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所述微调装置,使所述马达传递至所述减速装置的转速得到进一步的调节,从而更精确的调节所述套筒的转速,实现全自动调节弦乐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微调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弦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调弦器100包括传动机构10,所述传动机构10包括依次连接的马达1、减速装置3、转轴5、微调装置6、套筒7及嵌设于所述微调装置6的传感器8,所述转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调装置6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装置3的输出端,所述减速装置3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1连接,所述微调装置6的输出端与所述套筒7连接。

所述马达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装置3,所述减速装置3包括一级减速装置(未图示)和二级减速装置(未图示),所述一级减速装置和所述二级减速装置均为行星齿轮,所述马达1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一级减速装置和所述二级减速装置啮合,通过所述减速装置3减低所述马达1传递至所述转轴5的转动速度。

所述马达1与电源连接,采用直流电源适配器供电,所述马达1产生的转速为7000rpm到13500rpm的高速转,而乐器的最佳调弦转速为100rpm到250rpm,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所述一级减速装置与所述二级减速装置的直径都为30mm,各有8道螺纹,所述减速装置3的内壁开设有42道螺纹,而且,所述马达1与所述减速装置3连接的传动轴设有6道螺纹,从而能够实现乐器调弦的转速。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微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微调装置6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5输出端的外齿轮轴61及一端套设于所述外齿轮轴61、另一端与所述套筒7连接的内齿轮轴63。

具体的,所述外齿轮轴61和所述内齿轮轴63均为聚丙烯齿轮轴。

所述外齿轮轴61包括侧表面611及自所述外齿轮轴61的侧表面611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613,所述传感器8嵌设于所述凹槽613内用于感应所述外齿轮轴61和所述内齿轮轴6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所述传感器8可以与所述外齿轮轴61或者所述内齿轮轴63配合连接,所述传感器8与所述外齿轮轴61或所述内齿轮轴63均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即所述外齿轮轴61和所述内齿轮轴63先通过注塑成型后,再将所述传感器8嵌入所述凹槽613内。

当然,所述传感器8与所述外齿轮轴61还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基于同样的原理,所述角度传感器还可以与所述内齿轮轴63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内齿轮轴63为阶梯轴,其与所述外齿轮轴61啮合的一端大于其另一端。

所述传感器8为角度传感器,其与所述自动调弦器100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自动调弦器100的工作原理:

所述马达1将其转速通过减速装置3传递至所述转轴5,所述转轴5再将转速传递至所述微调装置6,安装于所述微调装置6的传感器8检查到所述外齿轮轴61的转速后将转速信息传递给所述自动调弦器100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再控制所述马达1的转速对连接于所述套筒7的旋钮进行调节,使所述微调装置6通过所述传感器8进一步控制所述套筒7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弦器100的传动机构10包括马达1、减速装置3、转轴5及套筒7,所述传动机构10还包括微调装置6及设于所述微调装置6的传感器8,所述转轴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调装置6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装置3的输出端,所述减速装置3的输入端与所述马达1连接,所述微调装置6的输出端与所述套筒7连接,所述传感器8嵌设于所述微调装置6用于感应所述微调装置6的转动角度,通过在所述转轴5与所述套筒7之间设置所述微调装置6,使所述马达1传递至所述减速装置3的转速得到进一步的调节,从而更精确的调节所述套筒7的转速,实现全自动调节弦乐器的目的。

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