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886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奏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



背景技术:

竖笛,又称牧童笛。历史悠久,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其音色优美圆润,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在专业表演和音乐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可见。竖笛在我国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演奏上保持了民族的特色,古时称它为“顺笛”。但现有的竖笛发音不够柔和细腻,杂音较多,影响了发音的清晰度。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音色柔和细腻,杂音较少,发音清晰度较高的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色柔和细腻,杂音较少,发音清晰度较高的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以克服现有的竖笛音色不够柔和细腻、杂音较多,发音清晰度交底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气流旋回腔体的金呱葫笛,包括主笛管和气流旋回腔体,所述主笛管的笛头端与所述气流旋回腔体连通,所述气流旋回腔体上设有吹嘴,所述主笛管上自笛头端至笛尾端依次设置有哨口、音孔和出气孔,在所述笛头端与哨口之间的主笛管内部设置有调节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副笛管,所述副笛管的笛头端与所述气流旋回腔体连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副笛管上自笛头端至笛尾端依次设置有副哨口和副音孔。

进一步改进,所述副笛管的数量为1~3个,所述副音孔的数量为1~3个。

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笛管上还设置有膜孔,所述膜孔位于所述哨口和音孔之间。

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笛管与所述气流旋回腔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旋回腔体的形状为葫芦形、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吹嘴设置在所述气流旋回腔体的顶部,所述主笛管的笛头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旋回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吹嘴设置在所述气流旋回腔体的顶部,所述主笛管的笛头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旋回腔体的侧面。

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出气孔设置与所述音孔同一侧,并且沿主笛管轴向排列,另外两个出气孔设置在与所述音孔相对的一侧,并且沿主笛管周向排列。

由于采用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该金呱葫笛吹奏时气流由气流旋回腔体再传递到主笛管,气流流经气流旋回腔体的时候,产生了旋回,同时气流旋回腔体内也会产生共鸣音,这使得该金呱葫笛与传统竖笛相比,音色更加柔和细腻,杂音也相对较少,发音更加清晰。

2、该金呱葫笛还设置有副笛管,在演奏时打开副笛管,可以对主笛管起到伴奏的效果。

3、该金呱葫笛即设置有哨口,还设置了膜孔,由膜孔和哨口共同发音,使得该金呱葫笛的音色更加清脆、响亮。

4、由于主笛管与葫芦形腔体为可拆卸连接,拆卸后的主笛管仍然可以从笛头端正常的演奏,但所发声音变成了另外一种,因此实现了两种音色的转换,增加了该金呱葫笛的功能,更加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第一种实施例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第一种实施例的主笛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吹嘴,2、气流旋回腔体,3、哨口,4、膜孔,5、主笛管,6、音孔,7、副笛管,8、副哨口,9、副音孔,10、调节塞,1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与传统竖笛相比,音色更加柔和细腻,杂音也相对较少,发音更加清晰。

参见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气流旋回腔体2和主笛管5,该气流旋回腔体2为葫芦形腔体,该葫芦形腔体的顶部设有吹嘴1,主笛管5的笛头端与葫芦形腔体的底部连通,主笛管5上自笛头端至笛尾端依次设置有哨口3、膜孔4、音孔6及出气孔11,本实施例中的音孔6数量为六个,也可设置成八个,出气孔1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出气孔11设置在与音孔6同一侧并且沿主笛管5轴向排列,另外两个出气孔11设置在与音孔6相对的一侧并且沿主笛管5轴向排列,在笛头端和哨口3之间的主笛管5内还设有调节塞10。

该金呱葫笛吹奏时气流由气流旋回腔体2再传递到主笛管5,气流流经气流旋回腔体2的时候,气流产生了旋回,同时气流旋回腔体2内也会产生共鸣音,这使得该金呱葫笛与传统竖笛相比,音色更加柔和细腻,杂音也相对较少,发音更加清晰。需要说明的是,该气流旋回腔体2的形状不仅限于葫芦形,也可为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等形状。该金呱葫笛即设置有哨口3,还设置了膜孔4,由膜孔4和哨口3共同发音,使得该金呱葫笛的音色更加清脆、响亮。

此外,该主笛管5与葫芦形腔体为可拆卸连接,拆卸后的主笛管5仍然可以从笛头端正常的演奏,但所发声音变成了另外一种,因此实现了两种音色的转换,增加了该金呱葫笛的功能,更加具有实用性。

配合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的第二种实施例,该第二种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主笛管5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副笛管7,副笛管7的笛头端与葫芦形腔体的底部连通。副笛管7的直径和长度均小于主笛管5,副笛管7上自笛头端至笛尾端依次设置有副哨口8和副音孔9,在演奏时打开副笛管7,则起到伴奏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副音孔9的数量为1个,根据需要在副笛管7上设置1~3个副音孔9均可,使副笛管7能够发出1~3个音。

为使伴奏效果更加丰富,可将两支副笛管7设置成音色或音高不同的副笛管7,能够分别发出不同的音,例如可将其中一个副笛管7设置为高音副笛管,另一个设置为低音副笛管,可根据需要开闭,使伴奏效果更好。副笛管7的数量不仅限于2个,1~3个均可。

配合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带气流旋回腔的金呱葫笛的第三种实施例,该第三种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主笛管5的笛头端可拆卸连接于葫芦形腔体的侧面。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吹奏该金呱葫笛时变成了横把位的模式,吹奏姿势更加多样。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吹嘴1不仅限于设置在气流旋回腔体2的顶部,主笛管5和副笛管7也不仅限于与气流旋回腔体2的底部或侧面连接,吹嘴1、主笛管5及副笛管7与气流旋回腔体2的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带气流旋回腔体的金呱葫笛,音色柔和细腻,杂音较少,发音清晰度较高,且实用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