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1773阅读:6657来源:国知局
鼓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演奏架子鼓的鼓棒,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鼓棒,在演奏架子鼓时棒本体利用固定带沿着夹持杆的外周缘进行弹性移动,从而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摇动手腕旋转(wrist snap)进行演奏,同时容易对握棒法进行矫正。



背景技术:

通常,架子鼓是由军鼓(snare)、低音大鼓(base)、嗵嗵鼓(tomtom)、吊镲(cymbal)、踩镲(hi-hat)等组合为一套(set)并通过鼓棒的打击进行演奏的打击乐器。

所述架子鼓与通常乐器一样,基础十分重要,所以为了演奏必须经过掌握握鼓棒的方法和打击的方法等的基本姿势的过程,并且即使实力提升至基础以上,为了掌握鼓棒的技术(technic)也应该始终坚持练习。

如上所述的架子鼓棒形成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杆状,演奏者在直接握紧一端部的状态下击打架子鼓并演奏。

然而,就所述鼓棒而言,若演奏者向架子鼓施加强有力的打击,则不仅担心在打击后鼓棒向上弹起并到处动,而且担心鼓棒从演奏者的手中脱离。

此外,在不熟练的初学者自己练习的情况,有如下问题:很难使得握鼓棒的姿势保持正确,同时演奏快节拍时,反复做演奏者的手腕过分地被弯曲伸直的动作,从而会诱发手腕疼痛。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第2011-0007073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鼓棒,就所述鼓棒而言,在演奏架子鼓时,棒本体利用固定带沿着夹持杆的外周缘进行弹性移动,从而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摇动手腕旋转进行演奏,同时容易对握棒法进行矫正。

根据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鼓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本体;夹持杆,其为圆柱形状,配置为中间部相接于所述棒本体并进行交叉;一对固定带,其以X字形态缠绕所述棒本体和所述夹持杆。

在此,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在一侧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插入环,以便演奏者的拇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环,在其他侧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插入环,以便演奏者的食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环。

此外,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带,其以邻接于所述夹持杆的形式套在所述棒本体,并且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三插入环,以便演奏者的中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三插入环。

此外,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0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以便在演奏时所述棒本体10沿着所述夹持杆20的外周面的周向进行弹性旋转。

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固定螺栓(bolt),其分别对形成于所述一对固定带的交叉点的贯通孔进行贯通,并且分别紧固于所述棒本体和所述夹持杆,以便所述一对固定带固定于所述棒本体和所述夹持杆。

此外,特征在于,在所述棒本体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能够对所述固定螺栓进行紧固的多个调节槽,以便沿着长度方向调节所述一对固定带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配置为夹持杆利用一对固定带交叉于棒本体上的结构,据此具有如下效果:演奏架子鼓时棒本体沿着夹持杆的外周缘进行弹性移动,因此即使用很小的力量摇动手腕旋转,也可以强有力地打击架子鼓,不仅如此,演奏快节奏时,不会对演奏者的手腕造成负荷。

此外,在夹持杆形成有演奏者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插入的第一插入环及第二插入环,据此,具有如下效果:演奏架子鼓时不会使得棒本体脱离,不仅如此,初学者也可以使得握姿保持正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鼓棒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鼓棒的立体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图4所示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鼓棒的操作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其是为了能够使得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而进行详细说明的,并非意味着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明确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通过整个说明书,对于类似的部分标记了类似的附图标号。

此外,表述为某一部分“包括”某一构成要素时,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就意味着不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是还包括其他构成要素。

在图1示出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鼓棒的立体图,在图2示出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在图3示出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示出概略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鼓棒的立体图,在图5示出概略地表示图4所示的鼓棒的分解立体图,在图6示出表示图4所示的鼓棒的操作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鼓棒1包括:棒本体10;夹持杆20,其为圆柱形状,配置为中间部相接于棒本体10并进行交叉;一对固定带30,其将棒本体10和夹持杆20缠绕为X字形,以便夹持杆20连接为交叉于棒本体10上的状态。

在此,棒本体10在演奏架子鼓时利用固定带30进行弹性移动,从而发挥击打构成架子鼓的军鼓、嗵嗵鼓、吊镲等的作用,但并非特别限于所述作用,而是可以由与一般使用的棒本体相同的材质及形状构成。

夹持杆20利用一对固定带30以交叉的形式配置于如上所述的棒本体10上,所述夹持杆20发挥握于演奏者的手中的作用,以便在演奏架子鼓时,能够利用手腕旋转使得棒本体10击打架子鼓。

所述夹持杆20虽然可以形成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多边形杆状,但是优选地,形成为圆柱形,以便在演奏时若棒本体10击打架子鼓,则通过一对固定带30的弹性力沿着外周面的周围进行弹性旋转。

此时,即使演奏者在握住夹持杆20的状态下利用手腕旋转使得棒本体10进行弹性旋转也无妨,但是在快速、强有力地动手腕时,会担心演奏途中使得夹持杆20脱离。

为此,夹持杆20以中间部为基准,在一侧形成有第一插入环21,以便能够插入演奏者的拇指,在其他侧形成有第二插入环22,以便能够插入演奏者的食指。

此时,优选地,若拇指插入第一插入环21,食指插入第二插入环22,则第一插入环21向下凸出形成,第二插入环22向上凸出形成,以便安置为拇指支撑夹持杆20的同时食指缠绕夹持杆20的形态。

此外,第一插入环21和第二插入环22的大小设定为一定的直径,在演奏者的拇指和食指大于或小于第一插入环21和第二插入环22时,存在如下缺点:插入得不紧密,或者不能插入于第一插入环21和第二插入环22。

为此,优选地,第一插入环21和第二插入环22由可以拉伸或收缩的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以便可以与演奏者的手指大小无关地戴于演奏者的手指。

并且,一对固定带30以X字形态缠绕在棒本体10和夹持杆20的外侧,所述一对固定带30发挥着使得夹持杆20以位置固定的形式连接于棒本体10上的作用。

此时,若一对固定带30如一般的绑线(cable tie)一样由具有刚度的材质构成,则即使利用手腕旋转来演奏架子鼓也无妨,但是交叉配置于棒本体10上的夹持杆20的角度不能变更,从而有使得夹持杆20的握感不舒服的缺点。

因此,优选地,一对固定带30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以便使得夹持杆20的角度能够变更,同时在演奏架子鼓时棒本体10可以通过手腕旋转沿着夹持杆20的外周面的周向进行弹性旋转。

据此,有如下优点:即使用很小的力量摇动手腕卡,棒本体10也沿着夹持杆20的外周缘进行弹性移动,所以,演奏架子鼓时,不会给演奏者的手腕造成负荷,同时能够进行快节奏(beat)演奏。

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设置夹持带40,其能够沿着棒本体1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同时以邻接的形式紧贴结合于夹持杆20,所述夹持带40形成有第三插入环41,以便演奏者的中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三插入环41。

此时,优选地,第三插入环41向下凸出形成,以便若中指插入于第三插入环41,则中指安置为缠绕棒本体10的下部的形态。

据此,若在演奏者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插入于第一插入环21和第二插入环22的状态下,演奏者的中指插入于第三插入环41,则具有如下优点:可以稍微更加稳定地把持夹持杆20,即使快速、强有力地摇动手腕旋转,也不会使得夹持杆20脱离。

此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如图4至图6所示,可以设置一对固定螺栓50,其分别贯通一对固定带30的交叉点从而结合于棒本体10和夹持杆20。

为此,优选地,棒本体10在与夹持杆20相接的相反侧形成有调节槽11,在一对固定螺栓50中任意一个结合于所述调节槽11,夹持杆20在与棒本体10相接的相反侧形成有固定槽23,在一对固定螺栓50中另外一个结合于所述固定槽23,一对固定带30在相互交叉的地点形成有能够分别贯通一对固定螺栓50的贯通孔31。

也就是说,具有如下结构:一对固定螺栓50中任意一个穿过相互交叉的固定带30的贯通孔31,并紧固于棒本体10的调节槽11,一对固定螺栓50中另外一个穿过相互交叉的固定带30的贯通孔31,并紧固于夹持杆20的固定槽23,据此可获得如下效果:若固定带30的位置被固定,同时防止棒本体10和夹持杆20的分离。

此时,就形成于棒本体10的调节槽11而言,多个调节槽11可以沿着棒本体10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形成。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根据穿过相互交叉的固定带30的贯通孔31并紧固于棒本体10的固定螺栓50的紧固位置,可以沿着棒本体10的长度方向调节固定带30的位置,所以有如下优点:演奏者可以使得夹持杆20位于方便演奏的位置。

标号说明

1:鼓棒 10:棒本体

11:调节槽 20:夹持杆

21:第一插入环 22:第二插入环

23:固定槽 30:固定带

31:贯通孔 40:夹持带

41:第三插入环 50:固定螺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