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572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击乐器练习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



背景技术:

目前,架子鼓是乐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的桶鼓、一个或两个吊镲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组成。鼓手们不仅要熟悉乐曲的速度和节奏,还要掌握演奏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经常性的练习。但是在现有哑鼓、底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要分别携带、放置哑鼓和底鼓,所以在携带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且在存放时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包括箱体、底鼓、伸缩装置和哑鼓连接件,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所述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顶部通过所述哑鼓连接件与哑鼓连接,所述哑鼓可绕所述哑鼓连接件转动且转动到位后可通过所述哑鼓连接件定位,所述伸缩装置在伸展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哑鼓伸出所述箱体外、缩回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哑鼓缩回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部设有可通过所述哑鼓的开口,所述箱体一侧面上设有所述底鼓,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鼓一侧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夹片,所述夹片伸出时与踩锤配合固定、缩回时收纳到所述箱体内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支柱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鼓一侧的底部,所述支柱对称设置有两个且设置在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底鼓一侧的底部,所述支柱和所述伸缩杆可用于支撑所述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柱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支柱和所述伸缩杆均可通过伸缩调节所述箱体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柱可折叠的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且折叠后收纳入所述箱体内,所述伸缩杆缩回后也可收纳入所述箱体内,所述支柱和所述伸缩杆可调节所述箱体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柱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夹子配合连接,所述夹子固连在所述箱体内侧面且通过松开所述夹子可实现所述支柱转动支出所述箱体或转动收纳入所述箱体、通过夹紧所述夹子可实现所述支柱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片一端与所述伸缩杆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踩锤配合固定,所述伸缩杆缩回后可带动所述夹片一起收纳入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哑鼓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连接件本体、配合凸起和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底部与所述伸缩装置固连,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件本体和所述连接底座,所述连接件本体可绕所述固定螺栓旋转且所述固定螺栓拧紧后可对所述连接件本体定位,所述配合凸起底部与所述连接件本体固连、顶部与所述哑鼓配合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夹紧装置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的直径递增且所述第一杆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所述第二杆体套设在所述第三杆体内,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之间均通过所述夹紧装置实现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的夹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踩锤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夹紧所述夹片以实现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装置,可实现哑鼓的伸出和缩回,使用时由伸缩装置将哑鼓伸出,即可进行训练,使用后可通过伸缩装置将哑鼓收纳回箱体中,方便携带;由于哑鼓使用时是水平状态,通过设置哑鼓连接件,可使哑鼓绕哑鼓连接件转动且转动到与底鼓平行后可通过哑鼓连接件定位,实现哑鼓的转动和定位,使哑鼓能够旋转到与底鼓平行状态后收纳到箱体中;通过设置可伸缩的夹片,夹片伸出时与踩锤配合固定、缩回时收纳到箱体内部,实现踩锤的固定连接,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方便携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伸出时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伸出时的左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收回时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收回时的左视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哑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收回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哑鼓收回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开口,2-伸缩装置,3-夹紧装置,4-哑鼓连接件,41-固定螺栓,42-配合凸起,43-连接底座,44-连接件本体,5-支柱,51-夹子,6-夹片,7-伸缩杆,8-底鼓,9-提手,10-支撑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包括箱体1、底鼓8、伸缩装置2和哑鼓连接件4,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所述伸缩装置2,所述伸缩装置2顶部通过所述哑鼓连接件4与哑鼓连接,所述哑鼓可绕所述哑鼓连接件4转动且转动到位后可通过所述哑鼓连接件4定位,所述伸缩装置2在伸展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哑鼓伸出所述箱体1外、缩回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哑鼓缩回所述箱体1内,所述箱体1上部设有可通过所述哑鼓的开口11,所述箱体1一侧面上设有所述底鼓8,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底鼓8一侧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夹片6,所述夹片6伸出时与踩锤配合固定、缩回时收纳到所述箱体1内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收纳便携式含哑鼓支架组合底鼓练习器时,通过设置伸缩装置2,可实现哑鼓的伸出和缩回,使用时由伸缩装置2将哑鼓伸出,完成训练,使用后可通过伸缩装置2将哑鼓收纳回箱体1中,方便携带;由于哑鼓使用时是水平状态,通过设置哑鼓连接件4,可使哑鼓绕哑鼓连接件4转动且转动到与底鼓8平行后可通过哑鼓连接件4定位,实现哑鼓的转动和定位,使哑鼓能够旋转到与底鼓8平行状态后收纳到箱体1中;通过设置可伸缩的夹片6,夹片6伸出时与踩锤配合固定、缩回时收纳到箱体1内部,实现踩锤的固定连接,方便使用。

其中,所述伸缩装置2还可以为折叠结构,通过折叠结构将哑鼓收纳到箱体1中;所述箱体1上部设置的开口11尺寸只要能够使旋转后的所述哑鼓通过即可;所述箱体1的尺寸只要能够满足所述哑鼓放置收纳其中即可。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柱5和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设置在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底鼓8一侧的底部,所述支柱5对称设置有两个且设置在所述箱体2远离所述底鼓8一侧的底部,所述支柱5和所述伸缩杆7用于支撑所述箱体1。通过在箱体1底部设置支柱5和伸缩杆7,可抬高箱体1的高度,满足踩锤击打的同时减小箱体1的高度,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5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所述支柱5和所述伸缩杆7均可通过伸缩调节所述箱体1高度。通过设置可伸缩调节的支柱5和伸缩杆7,使用时可随时调节支柱5和伸缩杆7的高度以与不通尺寸型号的踩锤配合使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或者,所述支柱5可折叠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且折叠后收纳入所述箱体1内,所述伸缩杆7缩回后也可收纳入所述箱体1内,所述支柱5和所述伸缩杆7可调节所述箱体1高度。如此设置,使用时使支柱5和伸缩杆7从箱体1中伸出,使用后使支柱5和伸缩杆7收纳到箱体1中,便于携带的同时方便存放。优选地,所述支柱5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夹子51配合连接,所述夹子51固连在所述箱体1内侧面且通过松开所述夹子51可实现所述支柱5转动支出所述箱体1或转动收纳入所述箱体1、通过夹紧所述夹子51可实现所述支柱5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6一端与所述伸缩杆7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踩锤配合固定,所述伸缩杆7缩回后可带动所述夹片6一起收纳入所述箱体1内。通过设置可收纳的夹片6,可方便箱体1的携带。优选地,所述夹片6呈Z字型且为铁片,可方便夹片6的连接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哑鼓连接件4包括固定螺栓41、连接件本体44、配合凸起42和连接底座43,所述连接底座43底部与所述伸缩装置2固连,所述固定螺栓41依次穿过所述连接件本体44和所述连接底座43,所述连接件本体44可绕所述固定螺栓41旋转且所述固定螺栓41拧紧后可对所述连接件本体44定位,所述配合凸起42底部与所述连接件本体44固连、顶部与所述哑鼓配合固定。通过设置哑鼓连接件4可实现哑鼓的转动,方便收纳,减小箱体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2为气缸。通过气缸带动哑鼓实现伸出和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踩锤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夹紧所述夹片6以实现固定。

优选地,所述箱体1外侧面设有提手9,可方便携带;与所述提手9所在侧面相对的另一个外侧面上设有支撑底脚10,所述支撑底脚10数量为四个,用于对箱体1起到支撑作用,且当箱体1放置于地面时,支撑底脚10可防止地面对箱体1的磨损,延长箱体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伸缩装置2包括夹紧装置3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的直径递增且所述第一杆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所述第二杆体套设在所述第三杆体内,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之间均通过所述夹紧装置3实现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的夹紧固定。通过第二杆体伸出第三杆体、第一杆体伸出第二杆体可实现哑鼓的伸出,当哑鼓伸出到使用位置后,通过夹紧装置3实现三个杆体位置的固定,使用后将夹紧装置3松开,此时通过第一杆体缩回到第二杆体内、第二杆体缩回到第三杆体内可实现哑鼓的缩回,使用简单、方便,结构紧凑,方便底鼓练习器的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6上端也设有所述夹紧装置3,所述夹片6上端与所述夹紧装置3固连,所述夹紧装置3套设在所述伸缩杆7上且可沿所述伸缩杆7上下滑动,所述夹紧装置3夹紧时可固定所述夹紧装置3与所述伸缩杆7的相对位置。当需要夹片6与踩锤配合固定时,可松开夹紧装置3,通过夹紧装置3在伸缩杆7的向下滑动实现夹片6高度的调节,调整好夹片6位置后通过拧紧夹紧装置3,实现夹片6位置的固定,如此设置可方便与不同型号、高度的踩锤配合连接;当需要夹片6收纳时,可松开夹紧装置3,通过夹紧装置3在伸缩杆7的向上滑动可实现夹片6高度的调节,当夹片6收纳入箱体1内后通过拧紧夹紧装置3,实现夹片6位置的固定,实现夹片6的收纳。此时,箱体1底部也可设置有开口11,用于夹片6的伸出和收纳,开口11的尺寸只要满足夹片6的通过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方便携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