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6586发布日期:2019-07-06 10:33阅读:2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笙斗。



背景技术:

笙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吹孔簧鸣乐器类,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始祖。笙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特色。笙主要由笙斗、笙苗和笙簧三部分组成,笙簧安装在笙苗上并位于笙斗内,通过笙斗上的吹嘴将气体吹进笙斗,然后打开笙苗上的按键或开孔对气体进行释放,同时笙簧发生震动并发音。笙斗包括斗体和斗盖两部分,笙苗插在斗盖的笙苗插孔内,然后再将斗盖安装到斗体上。

目前,笙斗与斗盖之间的连接都是固定连接,二者不能相对转动。如有的笙斗在斗盖上设置舌板,在斗体上安装套环,然后通过将套环套在舌板上进行固定。但在实际演奏时,不同的演奏者在使用笙进行演奏时,常需要调整笙苗与吹嘴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演奏手法。上述斗盖与斗体的固定连接不能满足演奏者的这种需求。此外,现有笙斗的斗体使演奏者手捧时比较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笙斗,该笙斗能够调整斗盖和斗体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笙苗和吹嘴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的演奏需要,而且有利于手的捧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笙斗,包括斗体和斗盖,斗体上设有吹嘴,斗盖上留有笙苗插孔,所述斗体的上端具有圆形上开口,下端具有圆形的下开口,在上开口的外侧设有多道外螺纹,所述斗盖为圆形并在边缘留有与所述上开口相套接的圆形外沿,在圆形外沿内侧设有多道内螺纹,所述下开口向下突出形成竖直沿,所述斗体与竖直沿之间呈弧形过渡,在下开口上安有底盖。

优选的,在所述斗盖的圆形外沿内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在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上留有横向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斗体上开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斗盖上设置有内螺纹,斗体与斗盖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还允许演奏者将斗盖在斗体上适度旋转,从而调整笙苗与吹嘴的位置关系,以更好适应手对笙苗的把握和不同的演奏指法。斗体下开口向下竖直凸出,并与斗体留有弧形过渡,使的演奏者在捧握斗体时,左右手掌的外侧边缘正好贴合在弧形过渡上,使把握斗体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笙斗包括斗体1和斗盖2,斗体1一般设为圆形腔体,在斗体1的上端留有圆形上开口11,在圆形上开口11的外侧壁上留有多道外螺纹12,斗盖2设置为圆形并在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圆形外沿21,圆形外沿21能够套接在斗体上开口11上,圆形外沿21的内侧壁上留有多道内螺纹22,内螺纹22与外螺纹12旋转连接将斗盖2与斗体1连接在一起,斗体1的外侧壁上留有吹嘴3,斗盖2上留有笙苗插孔4,插孔内用于插装固定笙苗,通过旋转转动调整斗体与斗盖的相对位置即能够调整吹嘴与笙苗的相对位置,以更好适应手对笙苗的把握和不同的演奏指法,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为增强斗体与斗盖的密封牢固性,在斗盖与斗体连接时,可以在斗盖的圆形外沿21内安装密封圈。斗体1的下端具有圆形的下开口,下开口向下突出延伸一体设置形成竖直沿13,斗体与竖直沿之间呈弧形过渡,底盖5设置为与竖直沿下开口相配合的圆形板,底盖5与斗体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底盖外侧壁设置外螺纹,竖直沿内壁下端设置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能旋转固定。在底盖5的下表面上留有横向凸起51,方便底盖的安装拆卸,同时也可以增加斗体放置时的平稳度。斗体下开口向下竖直凸出,并与斗体留有弧形过渡,使得演奏者在捧握斗体时,左右手掌的外侧边缘正好贴合在弧形过渡上,使把握斗体更舒适。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