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音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4833发布日期:2020-02-28 10:58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变音笛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音笛。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六孔笛包括六个音孔,由于音孔数量少,导致音域窄,演奏过程中转调时,常常需要更换笛子,转调十分不便,且更换笛子容易导致音色不统一,影响演奏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转调方便,且不会影响演奏效果的笛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调方便,且不会影响演奏效果的变音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音笛,包括笛身、第一笛塞和第二笛塞,所述笛身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笛身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笛身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笛塞和所述第二笛塞分别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笛身的外侧壁上沿所述笛身的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笛身内部连通的吹孔、膜孔、第一音孔、第二音孔、第三音孔、第四音孔、第五音孔、第六音孔、第七音孔、第八音孔、第九音孔以及第十音孔。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架、第一封堵块、第二封堵块以及第三封堵块,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笛身上,所述第一封堵块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音孔,且所述第一封堵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封堵块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音孔,且所述第二封堵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三封堵块用于封堵所述第三音孔,且所述第三封堵块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弹性件为第三弹簧。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为钢安装架。

优选地,所述吹孔、所述膜孔、所述第一音孔、所述第二音孔、所述第三音孔、所述第四音孔、所述第五音孔、所述第六音孔、所述第七音孔、所述第八音孔以及所述第九音孔形成一直线,且所述第十音孔偏离所述直线。

优选地,所述笛身采用竹管制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变音笛增设第七音孔、第八音孔、第九音孔以及第十音孔,向高音与低音拓展了音域,突破了传统笛子的固有音域模式;

2、本发明提供的变音笛转调时,演奏者不需要更换笛子,演奏者手指直接沿笛身的长度方向向下顺移三个音孔,在不变指法的情况下使用第四音孔、第五音孔、第六音孔、第七音孔、第八音孔、第九音孔演奏即可实现转调,转调方便,且音色统一,不会影响演奏效果,演奏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变音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笛身;2、第一开口;3、第二开口;4、吹孔;5、膜孔;6、第一音孔;7、第二音孔;8、第三音孔;9、第四音孔;10、第五音孔;11、第六音孔;12、第七音孔;13、第八音孔;14、第九音孔;15、第十音孔;16、安装架;17、第一封堵块;18、第二封堵块;19、第三封堵块;20、第一弹性件;21、第二弹性件;22、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调方便,且不会影响演奏效果的变音笛。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音笛,包括笛身1、第一笛塞和第二笛塞,笛身1为中空筒状结构,笛身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笛身1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第一笛塞和第二笛塞分别用于封堵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笛身1的外侧壁上沿笛身1的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与笛身1内部连通的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以及第十音孔15。该变音笛通过增设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以及第十音孔15向低音和高音的拓宽了音域,且转调时,演奏者不需要更换笛子,演奏者手指直接沿笛身1的长度方向向下顺移三个音孔,在不变指法的情况下使用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演奏即可实现转调,转调方便,且音色统一,不会影响演奏效果,演奏效果好。

另外,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开口2开设于笛身1靠近吹孔4的一端,第二开口3开设于笛身1靠近第十音孔15的一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二笛塞还可以设置于第九音孔14与第十音孔15之间,如此设置,第二笛塞封堵第十音孔15以及第二开口3使得高音更容易发出。一般情况下,第二笛塞设置于第十音孔15与第二开口3,第二笛塞封堵第二开口3以便于发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增设七音孔、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以及第十音孔15,笛身1的长度较传统长度增长15-18厘米,具体增长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至于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以及第十音孔15之间的距离同样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封堵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以及第三音孔8,变音笛还包括安装架16、第一封堵块17、第二封堵块18以及第三封堵块19,安装架16设置于笛身1上,第一封堵块17用于封堵第一音孔6,且第一封堵块17通过第一弹性件20与安装架16连接,第二封堵块18用于封堵第二音孔7,且第二封堵块18通过第二弹性件21与安装架16连接,第三封堵块19用于封堵第三音孔8,且第三封堵块19通过第三弹性件22与安装架16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6为杆状结构,安装架16固定于笛身1上。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第一弹性件20为第一弹簧,第二弹性件21为第二弹簧,第三弹性件22为第三弹簧。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延长安装架16的使用寿命,安装架16为钢安装架。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变音笛使用更加方便,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以及第九音孔14形成一直线,且第十音孔15偏离直线。第十音孔15对应演奏者的小拇指,第十音孔15偏离直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演奏者的小拇指按压第十音孔15,第十音孔15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以及第九音孔14共线,使得转调操作更加方便。

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笛身1采用竹管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结合,例如,一种变音笛包括笛身1、第一笛塞、第二笛塞、安装架16、用于封堵第一音孔6的第一封堵块17、用于封堵第二音孔7的第二封堵块18以及用于封堵第三音孔8的第三封堵块19,笛身1为中空筒状结构,笛身1采用竹管制成,笛身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笛身1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第一笛塞和第二笛塞分别用于封堵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笛身1的外侧壁上沿笛身1的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与笛身1内部连通的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以及第十音孔15,吹孔4、膜孔5、第一音孔6、第二音孔7、第三音孔8、第四音孔9、第五音孔10、第六音孔11、第七音孔12、第八音孔13、第九音孔14形成一直线,第十音孔15偏离该直线,第十音孔15的位置与演奏者的小拇指位置相适应,安装架16为杆状结构,安装架16固定于笛身1上,第一封堵块17通过第一弹簧与安装架16连接,第二封堵块18通过第二弹簧与安装架16连接,第三封堵块19通过第三弹簧与安装架16连接。该变音笛既能保证音色统一,又可灵活转调。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