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的微调器和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6160发布日期:2020-12-29 13:3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弦乐器的微调器和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弦乐器的微调器。



背景技术:

de102008064418a1公开了一种用于弓弦乐器的具有微调器的系弦板。所述系弦板连接在弓弦乐器的主体的与弦轴箱对置的一端上。

at91268公开了一种用于弦乐器的装置,以便可以调节琴弦的音调。

de7001625公开了一种用于拨弦乐器的琴弦的微调装置。

de7228818公开了一种用于弦乐器的调弦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微调器,其以结构简单且紧凑的方式构建,并且能够以简单且精确的方式实现对琴弦并且尤其是紧邻的琴弦的微调。

按照本发明,该任务在开始时提到的类型的微调器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设有主体,其具有底侧、上侧、用于琴弦的第二贴靠区域和第一贴靠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贴靠区域与第一贴靠区域间隔开,设有抓持元件,其用于抓持处于所述第一贴靠区域和所述第二贴靠区域之间的琴弦区段,并且设有调节装置,其位于主体上并且作用于抓持元件,其中,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能可固定地调节抓持元件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并且所述抓持元件的位置规定了琴弦借助微调器的偏移位置,其中,所述抓持元件逆着从上侧延伸至底侧的方向带动所述琴弦区段。

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能够以简单且紧凑的方式构造。所述微调器尤其能够以相对小的宽度尺寸(垂直于高度方向)构造。于是,例如可以在多根琴弦相对窄地彼此并排的齐特琴类乐器中使用这样的微调器。尤其可以为每根琴弦使用自身的微调器。

通过调节装置能够以简单且精确的方式通过琴弦区域经由抓持元件借助微调器的偏移来调节琴弦张力并且由此能够实现微调。

原则上可以将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用在弹奏区域上或者用在琴弦的非弹奏区域上。

由于微调器的紧凑的构造,所述微调器例如也能够定位在琴马和弦轴之间并且因此有利地用于齐特琴类乐器。

通过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能够避免弦轴处的粘滑效应。通过抓持元件并且通过调节装置,能够通过调节琴弦借助微调器(相对于主体)的偏移在无粘滑效应的情况下实施精确地可调节性。

通过抓持元件逆着从主体的上侧延伸至底侧的方向带动琴弦区段进而尤其将琴弦区段远离弦乐器的琴身抬起,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能够补充地安放到琴弦上(即使空间情况很窄),以便实现微调。不必将微调器装配在乐器本身上。尤其能够实现琴弦区段远离弦乐器的琴身的偏移。这能实现在空间情况很窄(例如齐特琴作为弦乐器)时的微调。

此外,也能够由此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实现:调弦器本身形成用于琴弦区段的偏移的贴靠面,从而可以将所述调弦器补充地安放到琴弦上并且不必与弦乐器固定地装配。

抓持元件尤其引起琴弦远离弦乐器的琴身的拉动,以便实现微调。

琴弦借助微调器的偏移例如可以是纯沿高度方向的偏移,或者也可以包括高度偏移和横向偏移的混合。

有利的是,抓持元件沿着高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的高度位置能可固定地调节,和/或抓持元件绕平行于高度方向的转动轴线的转动方向能可固定地调节。由此,能够调节琴弦区段借助微调器的偏移并且由此能够实施微调。所述偏移可以通过特定的琴弦区域的移动进行和/或通过针对特定的琴弦区域的转动运动进行。在主体的底侧和上侧之间的方向尤其平行于或者同轴于高度方向或者沿着高度方向。

特别有利的是,在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抓持元件的移动引导部。因此,抓持元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期望的位置中。由此能够实现精确的微调。

在结构上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引导部具有套管,在所述套管中引导抓持元件。由此,实现用于张紧琴弦的限定的可移动性。此外,由此例如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转轴的转动运动转换成抓持元件的移动运动。由此,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微调。

在一实施方式中,套管轴线平行于移动引导部的移动轴线,其中,所述移动轴线平行于高度方向。因此,得出微调器的结构简单且紧凑的构造。

有利的是,套管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侧面。抓持元件可以突出于所述敞开的侧面。由此,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抓持元件抓持琴弦。

有利的是,抓持元件突出于敞开的侧面,以便能实现简单的抓持。

有利的是,在所述敞开的侧面上形成用于琴弦的第三贴靠面。由此,微调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安放在乐器上。所述第三贴靠区域定义为一种用于琴弦的止挡。由此,琴弦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贴靠在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上。此外,第三贴靠区域可以用于在抓持元件的高度定位时引导琴弦。

特别有利的是,第三贴靠区域具有平坦的贴靠面,所述贴卡面尤其平行于移动引导部的移动轴线定向。因此,能够在调音过程中沿着第三贴靠区域引导琴弦。由此得出琴弦的限定的位置并且便利于微调。

特别有利的是,移动引导部这样适配于抓持元件地构造,使得抓持元件不可相对转动地引导。由此,例如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调节装置的转动转换成抓持元件的移动。由此,微调器能够以结构简单的方式构造并且能够紧凑地构造。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抓持元件的配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的高度小于移动引导部沿着移动轴线的高度并且所述配合元件尤其在这种情况下与移动引导部的套管对置地设置。尤其可以针对相应的琴弦的调音位置将配合元件用作一种遮盖部,所述配合元件防止琴弦从抓持元件滑落。

有利地,配合元件限定用于容纳琴弦的狭缝并且尤其形成用于所述狭缝的一种壁。备选地或者附加地,可以规定,在抓持元件的特定的高度位置(并且尤其是调音位置)中,通过配合元件遮盖抓持元件的狭缝。由此,防止琴弦在抓持元件上滑落。

也可能的是,通过保持在抓持元件上且贴靠在主体上的琴弦阻挡可转动性。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琴弦在微调器上的一种夹紧方式阻挡抓持元件的可转动性。相应的微调器能够以结构简单的方式构造。

尤其第一贴靠区域和/或第二贴靠区域具有至少一个阻挡面,所述阻挡面平行于转动轴线(最初也是抓持元件的转动轴线)定向。在抓持元件最初转动时,琴弦可以贴靠在所述至少一个阻挡面上并且由此(通过关于转动轴线的平行的定向)阻挡进一步转动,其中,所述可转动性又是受阻的。

有利的是,第一贴靠区域和/或第二贴靠区域具有对置的阻挡面,在所述阻挡面之间存在具有横向于转动轴线的定向的贴靠面。通过对置的阻挡面能够阻挡抓持元件沿相反的转动方向的可转动性。通过在阻挡面之间的贴靠面,琴弦可以贴靠在主体上,所述贴靠能实现琴弦沿高度方向的偏移。例如当相应的抓持元件作为螺母位于转轴上并且可转动性如上所述地受阻时,在转轴进一步转动时进行抓持元件的高度运动。由此,又进行具有微调可能性的琴弦的高度偏移。

尤其规定,抓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平行于转动轴线定向的阻挡面的抓钩。由此,在抓持元件连同“钩入”的琴弦最初还可能进行转动时,通过贴靠在阻挡面上阻挡琴弦滑落。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抓持元件上存在多个抓钩,这些抓钩尤其间隔开并且尤其参照转动轴线周向分布(并且优选均匀分布)地设置在抓持元件上。由此,得出简单的可操作性。

在一结构简单的、能以紧凑的方式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具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位于主体上并且尤其不可移动地位于主体上。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转轴的转动运动转换成抓持元件的线性移动。由此,又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张紧位于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之间的琴弦区段,以便实施精确地微调。

尤其抓持元件位于转轴上,其中,优选所述转轴能相对于抓持元件转动并且其中,尤其转动轴线平行于抓持元件的移动轴线。因此,能够以结构简单的方式通过转轴的主动的转动引起抓持元件的主动的移动运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操纵元件不可相对转动地位于转轴上,所述操纵元件处于主体之外并且尤其定位在主体上方。操作者操作操纵元件,以便实施调音过程。通过操纵元件的转动,转轴能够转动并且由此尤其能够移动抓持元件。相应的微调器能够紧凑地构造。

特别有利的是,抓持元件具有用于琴弦的贴靠的容纳部。由此,抓持元件可以抓持琴弦并且尤其借助微调器这样张紧琴弦,使得能实时精确地微调。

在一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容纳部构造为狭缝并且尤其构造为环形狭缝。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容纳琴弦并且利用抓持元件带动,以便通过调节特定的高度位置调节特定的音调。

在一备选的构造方案中,在抓钩上形成容纳部。抓钩尤其具有横向于转动轴线的阻挡面。由此,可以防止位于容纳部上的琴弦滑落。

在一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抓持元件是螺母或者包括螺母。

所述螺母尤其包括作为用于琴弦的容纳部的狭缝,或者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中,在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的狭缝设置为用于琴弦的容纳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具有琴弦抓持区域的抓持元件。

有利的是,在主体上形成用于贴靠在弦乐器的琴身上的另外的贴靠区域。因此,琴弦能够向下支撑在弦乐器的琴身上(尤其支撑在琴马和/或共鸣箱上)。因此,得出具有精确的可调节性的简单的可调音性。

尤其在主体的底侧上形成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以便能实现向下支撑在弦乐器上。在对置的侧面上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定位操纵元件,操作者通过所述操纵元件能够实施调音过程。

有利的是,调节装置的操纵元件背离所述底侧定位。由此,操作者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施调音过程。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具有凸状弯曲的贴靠面。由此,微调器可以适配地贴靠到弦乐器上并且尤其支撑在弦乐器的琴身上。得出关于向下支撑的大的变化幅度。

在一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朝向主体的底侧敞开。由此,将微调器以简单的方式安放到琴弦上,以便微调所述琴弦。

出于相同的原因,有利的是,主体的用于琴弦的容纳区域朝向主体的底侧敞开。由此,例如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将要调音的琴弦定位在抓持元件上并且尤其装入到抓持元件的狭缝中。

在一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贴靠区域和/或第二贴靠区域在主体的下方上形成。因此,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防止琴弦相对于主体侧向滑落。

出于相同的原因,有利的是,第一贴靠区域和/或第二贴靠区域构造在主体的另外的贴靠区域上的狭缝上,以用于在弦乐器的琴身上的贴靠。

当抓持元件至少近似居中地定位在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之间并且尤其定位在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之间的中间平面上时,微调器能够紧凑地构造。因此,尤其能够实现具有相对小的宽度尺寸的微调器。由此,即使相邻的琴弦彼此间隔相对窄,也能够在如齐特琴那样的弦乐器上补充多个微调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主体上在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之间形成用于琴弦的狭缝。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微调。例如能够以狭缝定位琴弦并且通过配合元件可以遮盖琴弦从抓持元件脱出的区域。

有利的是,在用于抓持元件的移动引导部的套管和定位在主体上的配合元件之间形成狭缝。通过抓持元件能够将琴弦带入狭缝中。在此,通过配合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防止琴弦从抓持元件脱出。

有利地,主体在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长度,该长度大于沿横向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并且尤其至少是所述宽度的1.2倍大。由此,能够实现紧凑构造的微调器,所述微调器由此具有最小化的宽度尺寸。由此,即使相邻的琴弦彼此间隔相对窄,也能够在如齐特琴那样的弦乐器的琴弦上使用多个微调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主体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侧面,所述敞开的侧面横向于主体的底侧定向,其中,在主体上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侧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自由区域,所述自由区域沿高度方向向上通过主体的一区域限界,并且所述自由区域尤其构造用于穿过和/或容纳琴弦。

通过敞开的侧面能够引入琴弦,以便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与抓持元件的耦联。由此,对于操作者来说,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微调器安放到琴弦上并且能够实现与抓持元件的耦联。在此,自由区域也可以这样构造,使得所述自由区域容纳要调音的琴弦的相邻的琴弦并且尤其无接触地容纳。由此,调音器能够用在如齐特琴类那样的弦乐器上,其中相邻的琴弦彼此间隔相对窄。通过主体也可以覆盖相邻的琴弦,而不使调音器接触所述与要调音的琴弦相邻的琴弦。

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引导部的套管限定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区域并且尤其所述套管的敞开的侧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区域。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要调音的琴弦与抓持元件的耦联。

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区域沿高度方向向下敞开。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微调器在弦乐器上的定位。此外,得出紧凑且节省材料的可制造性。

尤其规定,主体在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区域处阶梯状地构造。因此得出紧凑的构造。

在一实施方式中,主体具有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上形成第一贴靠区域和第二贴靠区域,并且所述主体具有第二区域,调节装置位于该第二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以圆顶的形式位于第一区域上并且调节装置的操纵元件定位在第二区域上方。第一区域尤其用于相应的琴弦区段的贴靠并且定义了微调器的长度并且优选也定义了微调器的宽度。第二区域定义了微调器沿高度方向的高度。因此,得出微调器的紧凑的节省材料的构造。

尤其将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用于齐特琴类乐器,如齐特琴或者桌面竖琴。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弦乐器,该弦乐器包括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

在此,尤其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微调器定位在琴马和弦轴之间的琴弦区域上。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相应的琴弦的精确的可调音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规定,微调器通过主体利用另外的贴靠区域支撑在弦乐器的琴身上,其中,尤其设为在琴马和/或共鸣箱上支撑。通过这样的附加的支撑得出对于琴弦的简单且精确的可微调性。

附图说明

随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结合附图用于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弦乐器的实施例,即齐特琴,在该齐特琴上设置有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的各实施方式;

图2以俯视图示出图1的齐特琴的细节视图;

图3示出沿着图2的线3-3的剖视图;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示出沿方向a对图4的微调器的俯视图;

图6示出按照图4的微调器在调音位置中沿方向b的的立体的底视图;

图7(a)示出在初始位置中的与图6相同的视图;

图7(b)示出在中间位置中的与图6相同的视图;

图8示出沿着图5的线8-8的在调音位置中的剖视图;

图9(a)示出在初始位置中的与图8相同的视图;

图9(b)示出在中间位置中的与图8相同的视图;

图10示出按照图4的微调器在调音位置中沿方向c的侧视图;

图11(a)示出在初始位置中的与图10相同的视图;

图11(b)示出在中间位置中的与图10相同的视图;

图12示出按照图4的微调器沿方向d的底视图;

图13以俯视图示出弦乐器的多根琴弦,在这些琴弦上分别设置有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按照图13的布置的底视图;

图1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微调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16示出按照图15的微调器的另一立体图;以及

图17示出按照图15的微调器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弦乐器10(图1至图3)的一个实施例是齐特琴类乐器并且尤其是齐特琴,在该弦乐器上能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12。

这样的弦乐器10包括共鸣箱14。在该共鸣箱14上装有琴马16。

在共鸣箱上还设置有多个弦轴18。

此外,在共鸣箱14上设置有弦锚20。

在弦锚20和各个弦轴18之间延伸有琴弦22,其中,尤其相邻的琴弦22至少近似平行地设置。琴弦22引导经过琴马16。在弦锚20上牢固地固定这些琴弦。琴弦22尤其借助卷绕固定在各个弦轴18上。

弦轴18原则上可转动地设置在共鸣箱14上。通过转动带有卷绕在其上的琴弦22的弦轴18,能够调节琴弦张力并且因此能够给相应的琴弦22调音。

原则上,在弦轴18可转动的情况下存在出现粘滑效应的问题;由于摩擦力并且尤其由于静摩擦,必须施加特定的阈值力值,以便可以完全引起弦轴18的转动。接着可能发生超出期望的转动的突然的转动。这使琴弦22的微调变得困难。

为了微调琴弦22,相应地设有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12。

随后将非琴弦22的部分称为弦乐器10的琴身。弦乐器10的琴身尤其包括共鸣箱14和琴马16。

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12的一个实施例(图4至图12)包括主体24。该主体24尤其构造为一件式的。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24由塑料材料制成。原则上例如也可能的是,主体24由木材制成。

主体24具有第一区域26。所述第一区域26定义了微调器12沿长度方向28的长度l。该区域还定义了微调器12沿垂直于长度方向28的宽度方向30的宽度b。

主体24还沿高度方向32延伸,该高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28和宽度方向30。

一种实施方式的长度l大约为1.5cm。

在所述第一区域26旁存在主体24的第二区域34。所述第二区域34尤其与所述第一区域26一件式地连接。所述第二区域在此优选以圆顶的形式位于第一区域26上并且具有上端部36。第二区域34在所述上端部36上尤其平坦地构造。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域34沿长度方向28的长度l'小于主体24的长度l。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沿宽度方向30的宽度b'小于主体24沿所述宽度方向30的宽度b。

在第二区域34与第一区域26的过渡区域38处,主体24构造成无棱边的并且尤其是倒圆的。

第一区域26具有上侧40,在所述上侧上设置第二区域34。

第一区域26在所述上侧40上构造成无棱边的并且尤其具有倒圆的边缘42。

主体24具有底侧44,该底侧背离上侧40或者上端部36。

底侧44构造成(另外的)贴靠区域46,微调器12能通过该贴靠区域以主体24贴靠到弦乐器10的琴身上(参照图3)。

在主体24的底侧44上的贴靠区域46构造成凸出的(参照沿着高度方向32从上端部36朝向底侧44的方向48)。

参照高度方向32,贴靠区域46具有顶点区域50(图8),从所述顶点区域出发,贴靠区域46沿长度方向28朝向两个方向(在图8的图面中向左和向右)相对于高度方向32回弯,这意味着,在顶点区域50处,相对于主体24的上端部36处的包络面52沿高度方向32具有与所述包络面的最大间距,并且在其左边和右边,从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46至包络面52的所述间距减小并且在此尤其连续地减小。

第一区域26具有环绕的壁54,所述壁包围内部空间56。

主体24的底侧44由壁54的端侧58形成。

壁54具有第一壁区域60和第二壁区域62。第一壁区域60和第二壁区域62设置在主体24的第一区域26的基体64上并且突出于所述基体。第一壁区域60和第二壁区域62形成基体64上的环绕的壁54,其中,内部空间56沿高度方向32向上(逆着方向48)由基体64限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46仅在第一壁区域60上形成。

主体24具有敞开的侧面66,该侧面横向于底侧44定向并且通过第二壁区域62的端侧58沿高度方向32限界。通过所述敞开的侧面66形成主体24上的自由区域68。所述自由区域68通过基体64或者第二壁区域62限界。主体24通过所述自由区域构造成阶梯状的。所述自由区域68可以容纳琴弦22或者琴弦22可以沿方向70通过敞开的侧面66引导到自由区域68中。如果琴弦22定位在自由区域68中,其中,所述定位是永久的(见下文)或者暂时的,则所述琴弦沿高度方向32向上(逆着方向48)由主体24的基体64覆盖。

第一壁区域60具有第一端部72和第二端部74,所述第一壁区域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

第二壁区域62具有第一端部76和第二端部78,所述第二壁区域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壁区域60的第一端部72朝向所述第二壁区域62的第一端部76。所述第一壁区域60的第二端部74朝向所述第二壁区域62的第二端部78。

在各自的第一端部72和76的区域中,第一壁区域60和第二壁区域62基本上具有在基体64上相同的高度。此外,第一壁区域60和第二壁区域在各自的第二端部74和78的区域中基本上具有相同的高度。

为了构造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46并且基于自由区域68,第一壁区域60在所述过渡区域之外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壁区域62。

相较于沿长度方向28的相同的长度位置,第一壁区域60尤其在顶点区域50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壁区域62。

在主体24上形成用于琴弦22的第一贴靠区域80。所述第一贴靠区域80处于第一壁区域60的第一端部72和第二壁区域62的第一端部76之间。

所述第一贴靠区域构造在主体24的底侧44上的狭缝82上。

狭缝82尤其在另外的贴靠区域46上形成。

所述狭缝82沿宽度方向30具有这样的宽度尺寸,使得能放入琴弦22。

此外,在主体24上形成第二贴靠区域84,所述第二贴靠区域沿长度方向28与第一贴靠区域80间隔开。所述第二贴靠区域80构造为狭缝并且在此尤其处于第一壁区域60的第二端部74和第二壁区域62的第二端部78之间。

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沿长度方向28彼此对齐。

原则上,第二贴靠区域84与第一贴靠区域80相同地构造并且用于容纳琴弦22。

微调器12包括用于抓持和张紧琴弦22的抓持元件86。所述抓持元件86保持在调节装置88上,该调节装置设置在主体24上。

调节装置88包括转轴90,该转轴能绕转动轴线92转动地支承在主体24上。转动轴线92尤其平行于高度方向32。

转轴90穿过第二区域34并且尤其在那里可转动地支承。

在转轴90的端部上存在操纵元件94,其尤其呈滚花的旋钮的形式。操纵元件94定位在第二区域34的上端部36上。

操作者通过操纵元件94处的转动可以转动转轴90。

转轴90尤其是不可移动的(参照高度方向32)并且防丢失地支承在主体24上。

例如转轴90通过滑动轴承作为转动轴承能绕转动轴线92转动地支承在主体24上。

转轴90具有螺纹区域96,抓持元件86位于所述螺纹区域上。螺纹区域96尤其是外螺纹并且抓持元件86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嵌接到所述螺纹区域96中。

抓持元件86相对于转轴90能绕转动轴线92转动。

为抓持元件86设有移动引导部98。移动引导部98包括套管100。所述套管100位于基体64上并且在所述基体上沿高度方向32突出。套管100尤其与第一壁区域60在顶点区域100处连接。

套管100具有内部空间102。在所述内部空间102中设置转轴90连同其螺纹区域96。此外,抓持元件86定位在所述内部空间102中。

套管100构造成这样适配于抓持元件86,使得所述抓持元件86不可相对转动地定位在内部空间102中。由此,转轴90绕转动轴线92的转动引起抓持元件86在高度方向32上沿方向48或者朝向其反方向的移动,这取决于转轴90的转动方向(通过操纵元件94得出)。

套管100具有套管轴线104,其平行于移动引导部98的移动轴线106。移动轴线106又平行于高度方向32或者平行于转动轴线92。

抓持元件86和由此相适配的内部空间102参照套管轴线104构造成非旋转对称的,以便实现不可相对转动的耦联。

在一实施例中,内部空间102具有空心n角形的横截面,其中,n尤其是六,即内部空间102的横截面是六角形。

抓持元件86为此适配地具有六角形。

抓持元件86尤其能在套管100中沿着移动轴线106滑动移动地引导。

套管100具有敞开的侧面108,所述敞开的侧面朝向自由区域68并且也朝向第二壁区域62。敞开的侧面108背离第一壁区域60。

敞开的侧面108贴靠在套管100的壁110上。所述壁110定义了用于琴弦22的第三贴靠区域112。所述第三贴靠区域112尤其具有平坦的贴靠面114。所述平坦的贴靠面114平行于套管轴线104或者移动轴线106(或者转动轴线92)定向。所述贴靠面尤其与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对齐,亦即,穿过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并且尤其平行于长度方向28定向的直线也接触第三贴靠区域112(最多具有等于或小于琴弦厚度的偏差)。

抓持元件86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抓持元件以区域116在敞开的侧面108处从套管100突出。

微调器12具有中间平面118(参照图7a),所述中间平面平行于长度方向28并且穿过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延伸。第三贴靠区域112尤其处于所述中间平面118上或者最多与所述中间平面错开一根琴弦的厚度。

抓持元件86的区域116朝向第二壁区域62突出于所述中间平面118。

在基体64上与套管100的敞开的侧面108对置地设置有配合元件120。所述配合元件120与套管100间隔开。在所述配合元件120和套管100之间形成狭缝122,该狭缝沿高度方向32通过基体64限界。琴弦22能穿过所述狭缝122或者所述琴弦能定位在所述狭缝122中。

所述配合元件120突出于基体64。所述配合元件沿高度方向32(关于突出间距)具有小于套管100的高度。尤其所述配合元件120未突出于第二壁区域62并且例如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壁区域的高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元件120与第二壁区域62尤其在第二壁元件62的中间(参照长度方向28)连接。所述第二配合元件相对于第二壁区域62的端侧58靠后。

在配合元件120和套管100之间的间距这样构造,使得抓持元件86的区域116能定位在狭缝122中。

抓持元件86由螺母124形成,所述螺母位于转轴90上。

所述螺母124尤其具有环形狭缝形式的狭缝126。所述狭缝126尤其至少近似居中地设置在螺母124的参照高度方向32的下端部128和上端部130之间。

在一备选的实施方式中,抓持元件86借助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形成,其中,两个螺母相互间隔开。通过所述间隔在所述螺母之间形成(环形)狭缝。

狭缝126用于容纳琴弦22并且在此容纳琴弦区段132,所述琴弦区段定位在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之间并且在那里贴靠在主体24上地定位在内部空间56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狭缝126这样设置和构造,使得在相应的琴弦22贴靠在套管100上的第三贴靠区域112上时,所述狭缝容纳所述琴弦区段132。

参照长度方向28,套管100和转轴90至少近似居中地定位在主体24上的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之间。

主体24具有中间平面134,所述中间平面垂直于中间平面118定向并且平行于高度方向32。此外,宽度方向30平行于所述中间平面134。长度方向28垂直于所述中间平面134。(长度方向28平行于中间平面118并且高度方向32平行于中间平面118;宽度方向30垂直于中间平面118。)

在一实施方式(参照图5)中,微调器12构造成关于中间平面118非对称的;转动轴线92沿宽度方向30与中间平面118错开。在此,所述转动轴线处于中间平面134上。

相应地,套管100的套管轴线104与中间平面118错开地定位;移动轴线106没有位于中间平面118上。为此也参照图10。

调节装置88的转轴90防丢失地保持在主体24上。相应的转动轴承这样构造,使得转轴90尤其不可能移动并且所述转轴90关于高度方向32始终相同地定位在主体24上。此外,抓持元件86防丢失地保持在转轴90上。

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12如下地起作用:

在抓持元件86的初始位置中,将微调器12安放到琴弦22上。

在此,在一具有自由区域68的实施方式中,微调器12能从上方或者沿方向70安放,直至琴弦22贴靠在第三贴靠区域112上(在贴靠面114上)。

抓持元件86在此这样定位在初始位置中,使得琴弦22能引入到狭缝126中(图7(a)、图9(a)、图11(a))。

通过将微调器12安放到相应的琴弦22上,所述琴弦贴靠在主体24的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上。

在此,尤其还规定,所述另外的贴靠区域46贴靠在弦乐器的琴马16上。在此,贴靠区域46的凸状的构造意味着对于贴靠的一定的可变性。

原则上也可能的是,微调器12在未贴靠在弦乐器的琴身的情况下仅固定在琴弦22上。

在此,也可能的是,将微调器12在琴弦22的弹奏区域上(在乐器10的示例中为弦锚20和琴马16之间)固定在相应地要调音的琴弦22上。

通过抓持元件86沿高度方向32逆着方向48向上移动,使琴弦22借助微调器12偏移并且在此张紧。在此,琴弦22不仅贴靠在第一贴靠区域80上而且贴靠在第二贴靠区域84上。抓持元件86沿高度方向32的移动通过操纵元件94沿适当的方向绕转动轴线92的转动引起。通过所述转动使转轴90相对于抓持元件86转动。抓持元件86在套管100的内部空间102中的不可相对转动的定位引起抓持元件86在套管100中的相对的移动。

通过抓持元件86沿高度方向32的移动,位于第一贴靠区域80和第二贴靠区域84之间且利用一定区域定位在狭缝126中的琴弦区段132随之运动并且因此使琴弦22便宜(参照图7(b),、图9(b)、图11(b))。

通过抓持元件86在高度方向32上逆着方向48的移动,拉动琴弦并且在此尤其将琴弦远离弦乐器10的琴身(共鸣箱14)拉动。由此,可以在空间情况狭窄的情况下微调,因为琴弦22直线地远离共鸣箱14运动(与相向运动相反)。

此外,微调器12能够对琴弦22补充地校音并且能够实现琴弦的微调。微调器12不必在弦乐器10上装配在琴弦22之外。通过由抓持元件86实现的琴弦区段132的向上拉动,调音器12将其贴靠面(即贴靠区域80、84)提供作为配合面。抓持元件86相对于贴靠区域80、84远离地向上拉动琴弦区段132。

因此,琴弦22能够通过微调器12调音,而不需要转动弦轴18。

因此能够实现高的调音精度。

在图6、图8、图10、图12中示出抓持元件86随着实现琴弦22的调音的可能的最终位置。

尤其抓持元件86与配合元件120对置地定位,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存在接触。琴弦区段132的定位在狭缝126中的区域也定位在狭缝122中。在一侧的配合元件120和在另一侧的第三贴靠区域112防止琴弦区域132的所述区域从狭缝126“滑出”。配合元件120背向套管100覆盖狭缝126。

在琴弦22通过微调器12调音期间,琴弦区段132尤其贴靠在第三贴靠区域112上。在抓持元件86沿高度方向32运动时,所述抓持元件可以沿着第三贴靠区域112滑动。由此得出有效的可调音性。

微调器12能够紧凑地构造,从而所述微调器例如能用于具有多根相对窄地相邻的琴弦22的齐特琴类乐器(图1至图3),并且在此,每根琴弦22可以配设有自身的微调器12。

随着紧凑构造的微调器12得出可微调性,所述微调器能精确地并且以简单的方式操作。

尤其可以实现通过贴靠区域46支撑在乐器10上并且在此支撑在乐器10的琴身(比如琴马16)上。

通过自由区域68,琴弦22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定位在微调器12上或者微调器12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定位在琴弦22上,尤其定位在琴马16与弦轴18之间。

微调器12以沿宽度方向30(参照长度方向28)相对小的宽度构造,其中,尤其在一实施方式中,沿长度方向28的长度尺寸是宽度方向30的宽度的至少1.2倍大(并且优选至少1.5倍大),当相邻的琴弦22的间距相对小时,也能够使用所述微调器12。

在图13中示出对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琴弦136上分别设置微调器138。微调器138原则上与上文描述一样构造为具有带套管100的调节装置88。

设有呈旋钮形式的操纵元件140。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微调器138均具有第一贴靠区域142和第二贴靠区域144。

所述微调器138也还具有自由区域146,所述自由区域这样设置和构造,使得在所述自由区域中能无接触地定位琴弦136',所述琴弦与应调音的琴弦136相邻。

当调音器138保持在琴弦136上时,所述调音器也通过其主体148向上覆盖琴弦136'。针对琴弦136'设有自身的微调器138'(参照图14)。

通过自由区域146,即使琴弦136/136'窄地相邻,也能够在弦乐器上使用多个微调器。

在调音器138、138'中可以规定,所述调音器关于中间平面150构造为对称的,所述中间平面垂直于长度方向处于第一贴靠区域142和第二贴靠区域144之间。

提供附加的自由区域146,其防止微调器138触碰相邻的(要由另一个微调器调音的)琴弦136'。

在此,对应于自由区域68,所述自由区域附加地设置用于侧向引入和到套管100上的贴靠。

按照本发明,将微调器12提供用于弦乐器10并且尤其用于齐特琴类乐器,比如齐特琴或者桌面竖琴,所述微调器在结构相对简单的同时能够紧凑地构造。能够实现琴弦22的精确地微调。避免了在通过琴弦22的弦轴18调音时存在的粘滑效应。

必要时,能够实现微调器12通过贴靠区域46支撑在弦乐器10的琴身上。

操作者可以通过经由操纵元件94转动转轴90以简单的方式实施微调。

按照本发明的微调器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5至图17中示出并且以202标记,该实施例包括主体204。在所述主体204上防丢失地可绕转动轴线206转动地设有调节装置209的转轴208。转动轴线208平行于主体204的高度方向210并且因此也平行于微调器202的高度方向。

转轴208不可相对转动地与操纵元件212连接。

抓持元件214位于所述转轴208上。所述转轴208设有外螺纹。抓持元件214构造为具有适配的内螺纹的螺母。

原则上,抓持元件204能绕转动轴线206转动地定位在转轴208上。在此,抓持元件214能相对于转轴208转动。抓持元件214也可以随着转轴208的转动而绕转动轴线206转动。

夹持元件214包括多个抓钩216。这些抓钩216参照转动轴线206周向分布并且尤其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夹持元件214的螺母元件218。螺母元件218直接位于转轴208上。

抓钩216分别具有在凸出部222上的阻挡面220。所述阻挡面220至少近似平行于转动轴线206定向。(阻挡面220的法线垂直于转动轴线206)。

抓钩216沿高度方向210向上敞开,从而琴弦22能从上方放入抓钩216中。为此,在抓持元件214上,分别配设给抓钩216地形成容纳部224。容纳部224通过阻挡面222侧向向外限界。

在主体204上形成第一贴靠区域226。此外,在主体上与第一贴靠区域226间隔开地形成第二贴靠区域228。

第一贴靠区域226包括第一阻挡面230和对置的第二阻挡面232。所述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232至少近似平行于转动轴线206定向。(第一阻挡面230或者232的相应的法线横向于并且尤其垂直于转动轴线206。

在第一阻挡面230和第二阻挡面232之间存在用于琴弦22的贴靠面234。所述贴靠面234横向于转动轴线206定向。

第二贴靠区域228原则上与第一贴靠区域226一样构造为具有第一阻挡面、第二阻挡面和贴靠面。

贴靠面234是用于琴弦22的贴靠面,该贴靠面能沿高度方向210向上实现琴弦22在主体204上的支撑。

第一阻挡面230和第二阻挡面232是通过贴靠防止琴弦22沿横向于转动轴线206的方向偏移的阻挡面。

第一阻挡面203或者第二阻挡面232是否有效,取决于转轴208绕转动轴线206的转动方向。

微调器210如下地起作用:

在微调器202定位在琴弦22上时,该琴弦挂在适当的抓钩216上。在此,所述琴弦沿高度方向210从上方定位到相应的容纳部224中。

首先将微调器202从上方放置到琴弦22上。转轴208贴靠到琴弦22上,其中,抓持元件204处于这样的高度位置,使得可以紧接着抓持琴弦22。接着转动转轴208,直至琴弦22挂在抓钩216上。琴弦22贴靠在第一贴靠区域226和第二贴靠区域228的相应的贴靠面234上。

接着进行真正的微调过程。通过操纵元件212转动转轴208。在此,首先使抓持元件214随着转轴208运动,亦即转轴208的转动引起转轴208上的抓持元件214的同步的转动。这导致,琴弦22根据转动方向以区域236a、236b贴靠在第一贴靠区域226的第一阻挡面230和第二贴靠区域228的第一阻挡面上或者贴靠在第一贴靠区域226的第二阻挡面232和第二贴靠区域228的第二阻挡面上。通过转动方向确定在第一阻挡面230上的贴靠或者第二阻挡面232上的贴靠。

抓钩216钩住琴弦22。抓持元件214沿所述转动方向的进一步转动接着是受阻的;琴弦22并且尤其是在第一贴靠区域226和第二贴靠区域228之间贴靠在阻挡面203或者232上的琴弦区域阻挡抓持元件214相对于主体204的进一步可动性。

转轴208沿该转动方向的进一步的运动接着由于抓持元件214相对于主体204的这种转动受阻而引起抓持元件214相对于转轴208沿高度方向210的移动;抓持元件214接着可以相对于转轴280转动。基于转动受阻,这(基于转轴208相对于主体204的相对转动)引起抓持元件204在转轴208上的高度移动并且尤其也因此抓持琴弦22的抓钩216沿高度方向210的高度移动。

由此,实现琴弦22沿相应的高度方向210的偏移并且可以实施微调。

在微调器202的情况下,根据与琴弦22的“夹紧”的方式实现抓持元件214相对于主体204的不可相对转动的定位,其中,阻挡面230或者232在这里是重要的。

在所述转动受阻之后,在进一步转动时实现抓持元件214沿高度方向210的移动运动。

对于抓持元件214相对于主体204的不可相对转动的定位来说,琴弦22是必需的。

在微调器12和202的情况下,通过抓持元件214沿高度方向210的移动实现琴弦22的针对微调过程的显著的偏移。

在其他方面,微调器202如上所述地起作用。

原则上,备选地或者附加地也可能的是,琴弦22沿横向于高度方向210的方向的显著的偏移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例如由转动运动实现侧向偏移(横向偏移)。

如所提到的那样,也可以在横向偏移和高度偏移之间组合。

附图标记列表

10弦乐器

12微调器

14共鸣箱

16琴马

18弦轴

20弦锚

22琴弦

24主体

26第一区域

28长度方向

30宽度方向

32高度方向

34第二区域

36上端部

38过渡区域

40上侧

42倒圆的边缘

44底侧

46另外的贴靠区域

48方向

50顶点区域

52包络面

54壁

56内部空间

58端侧

60第一壁区域

62第二壁区域

64基体

66敞开的侧面

68自由区域

70方向

72第一端部

74第二端部

76第一端部

78第二端部

80第一贴靠面

82狭缝

84第二贴靠区域

86抓持元件

88调节装置

90转轴

92转动轴线

94操纵元件

96螺纹区域

98移动引导部

100套管

102内部空间

104套管轴线

106移动轴线

108敞开的侧面

110壁

112第三贴靠区域

114贴靠面

116区域

118中间平面

120配合元件

122狭缝

124螺母

126狭缝

128下端部

130上端部

132琴弦区段

134中间平面

136琴弦

136'琴弦

138微调器

138'微调器

140操纵元件

142第一贴靠面

144第二贴靠区域

146自由区域

148主体

150中间平面

202微调器

204主体

206转动轴线

208转轴

209调节装置

210高度方向

212操纵元件

214抓持元件

216抓钩

218螺母元件

220阻挡面

222凸起部

224容纳部

226第一贴靠面

228第二贴靠区域

230第一阻挡面

232第二阻挡面

234贴靠面

236a琴弦区域

236b琴弦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