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2544发布日期:2021-02-20 19:2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鼓、一个军鼓、二个或以上嗵鼓、一个或两个吊镲、一个节奏镲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组成。有时因演奏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槌、三角铁、音树等,不管增设多少器件,一般都是由一人进行演奏。
[0003]
构成架子鼓的上述低音鼓、军鼓、嗵鼓、吊镲、节奏镲和踩镲一般都配有支架,使用时上述组件连同各自的支架一同移动和摆放,以演奏者的座椅为中心,上述各组件及其支架环绕在其周围,在演奏时供敲击。
[0004]
架子鼓的位置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根据演出的需要,架子鼓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演奏场地之间转移移动,转移到现场后再进行摆放和调试,之后才能够投入演奏使用。由于构成架子鼓的组件较多,因此对架子鼓的搬运移动较为繁琐,导致操作费力。另一方面,架子鼓各组件的支架较为占用空间,导致在架子鼓进行转移移动时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
[0005]
综上,需要对架子鼓的支架进行结构上的优化设计,令支架具备折叠的能力以降低对空间的占用,同时保证架子鼓的各组件向支架上进行拆装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便于转移移动、便于对各组件进行拆装和调试的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
[0007]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包括由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中部支杆构成的门型框架,第一立杆由铰接连接的第一下杆和第一上杆构成,第二立杆由铰接连接的第二下杆和第二上杆构成,中部支杆由铰接连接的中部第一杆和中部第二杆构成,中部第一杆的外端与第一上杆的中上部固定连接,中部第二杆的外端与第二上杆的中上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下杆的下端通过杆组装件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在第二下杆的下端通过杆组装件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在第一上杆的中部通过杆组装件连接有第一外支杆,在第二上杆的中部通过杆组装件连接有第二外支杆;在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中部支杆三者的中部均设有低音鼓安装件,在中部第一杆、中部第二杆、第一外支杆以及第二外支杆的中部均设有嗵鼓安装件,在第一上杆和第二上杆的上端均安装有紧固件。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与现有的架子鼓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令构成门型框架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中部支杆各自由铰接连接两段构成,令整个支架能够进行深度折叠,折叠后占用的体积减少,便于进行转移移动。本折叠支架与现有的架子鼓各组件的分体支架形式相比,提供了一个整体式的支架结构,架子鼓的各主要部件向该整体式支架结构上
进行拆装,该整体式支架结构折叠后以整体的形式进行转移移动,因此保证了支架装置转移移动的便利性,同时便于架子鼓各主要部件向支架上拆装的便利性,令架子鼓的部件分拆、转移和组装工作省时省力。通过设置支架装置带有多个低音鼓安装件、多个嗵鼓安装件和左右两个紧固件,实现了低音鼓、多个嗵鼓以及节奏镲、吊镲的安装,提升了上述部件向支架装置上进行拆装的便利性,操作便捷省力,同时便于进行调试操作(各部件位置的调整以适配演奏者的座椅位置)。
[0009]
优选地:杆组装件包括相对的两个抱片,每个抱片均包括半管形的第一杆套管和半管形的第二杆套管,两者的根部采用贯穿的第一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一杆套管的两侧设有第一杆耳板,在第二杆套管的两侧设有第二杆耳板,对应的杆耳板之间采用杆螺栓固定连接。
[0010]
优选地:低音鼓安装件包括相对的两个抱片,每个抱片均包括半管形的第一低音套管和半管形的第二低音套管,两者的根部采用贯穿的第二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低音套管的侧部设有低音耳板,对应的低音耳板之间采用低音螺栓固定连接。
[0011]
优选地:嗵鼓安装件包括相对的两个半管形的嗵鼓套管,在嗵鼓套管的侧部设有嗵鼓耳板,对应的嗵鼓耳板之间采用嗵鼓螺栓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嗵鼓套管的底部设有座套,在座套内设有转轴,在座套的侧壁上设有径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钉;在转轴的中心还设有连接杆。
[0012]
优选地:紧固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两者各自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对应的耳板之间采用夹持螺栓固定连接。
[0013]
优选地:第一下杆、第一上杆之间的铰接轴与第二下杆、第二上杆之间的铰接轴互相平行,中部第一杆、中部第二杆之间的铰接轴与第二下杆、第二上杆之间的铰接轴互相垂直。
[0014]
优选地:在第一上杆的上端插装有采用紧固件固定的第一升降杆,在第二上杆的上端插装有采用紧固件固定的第二升降杆。
[0015]
优选地:在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块,在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支撑块。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门型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1中杆组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1中低音鼓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1中嗵鼓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图1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为展开状态。
[0024]
图中:
[0025]
1、第一支撑杆;2、杆组装件;2-1、第一杆套管;2-2、第二杆套管;2-3、第一紧固螺钉;2-4、第一杆耳板;2-5、第二杆耳板;2-6、杆螺栓;3、第一支撑块;4、第二支撑块;5、第二
支撑杆;6、第一立杆;6-1、第一下杆;6-2、第一上杆;7、第二立杆;7-1、第二下杆;7-2、第二上杆;8、低音鼓安装件;8-1、第一低音套管;8-2、第二低音套管;8-3、第二紧固螺钉;8-4、低音耳板;8-5、低音螺栓;9、嗵鼓安装件;9-1、连接杆;9-2、嗵鼓螺栓;9-3、嗵鼓耳板;9-4、嗵鼓套管;9-5、座套;9-6、转轴;9-7、调节螺钉;10、第一外支杆;11、第二外支杆;12、中部支杆;12-1、中部第一杆;12-2、中部第二杆;13、紧固件;13-1、第一夹板;13-2、第二夹板;13-3、第一耳板;13-4、第二耳板;13-5、夹持螺栓;14、第一升降杆;15、第二升降杆;16、第二镲支杆;17、第一镲支杆;18、低音鼓;19、第四嗵鼓;20、第三嗵鼓;21、第二嗵鼓;22、第一嗵鼓;23、吊镲;24、节奏镲。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27]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架子鼓的可折叠支架包括由第一立杆6、第二立杆7和中部支杆12构成的门型框架,第一立杆6由铰接连接的第一下杆6-1和第一上杆6-2构成,第二立杆7由铰接连接的第二下杆7-1和第二上杆7-2构成,中部支杆12由铰接连接的中部第一杆12-1和中部第二杆12-2构成,中部第一杆12-1的外端与第一上杆6-2的中上部固定连接,中部第二杆12-2的外端与第二上杆7-2的中上部固定连接。
[0028]
上述第一下杆6-1和第一上杆6-2、第二下杆7-1和第二上杆7-2、中部第一杆12-1和中部第二杆12-2均采用金属管型材制成,各自采用铰接轴铰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杆6-1、第一上杆6-2之间的铰接轴与第二下杆7-1、第二上杆7-2之间的铰接轴互相平行,中部第一杆12-1、中部第二杆12-2之间的铰接轴与第二下杆7-1、第二上杆7-2之间的铰接轴互相垂直。
[0029]
在第一下杆6-1的下端通过杆组装件2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在第二下杆7-1的下端通过杆组装件2连接有第二支撑杆5。上述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5作为整个支架装置的支撑地脚,令整个支架装置稳定地在地面上直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块3,在第二支撑杆5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支撑块4,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
[0030]
在第一上杆6-2的中部通过杆组装件2连接有第一外支杆10,在第二上杆7-2的中部通过杆组装件2连接有第二外支杆11。第一外支杆10和第二外支杆11两者各自指向外侧。
[0031]
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0032]
杆组装件2包括相对的两个抱片,每个抱片均包括半管形的第一杆套管2-1和半管形的第二杆套管2-2,两者的根部采用贯穿的第一紧固螺钉2-3固定连接。每个抱片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工艺加工成型,如图中所示,第一杆套管2-1的中心线与第二杆套管2-2的中心线互相垂直,在第一紧固螺钉2-3的作用下,这两个抱片不会完全脱离。在第一杆套管2-1的两侧设有第一杆耳板2-4,在第二杆套管2-2的两侧设有第二杆耳板2-5,对应的杆耳板之间采用杆螺栓2-6固定连接。
[0033]
当旋紧各杆螺栓2-6时,两个第一杆套管2-1、两个第二杆套管2-2各自将构成本支架装置的管型材(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5、第一立杆6、第二立杆7、中部支杆12、第一外支杆10和第二外支杆11)夹持在中部并进行固定,因此杆组装件2作为管型材的对接连接件使用,采用杆组装件2进行连接的管型材成t形布置,也就是垂直相交布置。
[0034]
在第一立杆6、第二立杆7和中部支杆12三者的中部均设有低音鼓安装件8,在中部
第一杆12-1、中部第二杆12-2、第一外支杆10以及第二外支杆11四者的中部均设有嗵鼓安装件9,在第一上杆6-2和第二上杆7-2的上端均安装有紧固件13。
[0035]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上杆6-2的上端插装有采用紧固件13固定的第一升降杆14,在第二上杆7-2的上端插装有采用紧固件13固定的第二升降杆15,通过两个紧固件13可以对第一升降杆14和第二升降杆15两者的高度进行调节操作。
[0036]
上述三个低音鼓安装件8用于安装低音鼓18,左右两个以及中部的两个嗵鼓安装件9用于安装多个嗵鼓,左右两个紧固件13分别用于对第一升降杆14和第二升降杆15的高度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杆14和第二升降杆15两者的上端用于安装节奏镲24、吊镲23。
[0037]
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
[0038]
低音鼓安装件8包括相对的两个抱片,每个抱片均包括半管形的第一低音套管8-1和半管形的第二低音套管8-2,两者的根部采用贯穿的第二紧固螺钉8-3固定连接。每个抱片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工艺加工成型,如图中所示,第一低音套管8-1的中心线与第二低音套管8-2的中心线互相垂直,在第二紧固螺钉8-3的作用下,这两个抱片不会完全脱离。在第二低音套管8-2的侧部设有低音耳板8-4,对应的低音耳板8-4之间采用低音螺栓8-5固定连接。
[0039]
当旋紧各低音螺栓8-5时,两个第二低音套管8-2将管型材夹持在中部,也就是低音鼓安装件8被固定在所在的管型材上,两个第一低音套管8-1构成管状结构,与低音鼓18的鼓体进行连接时,上述管状结构嵌入鼓体边缘的固定组件上并进行锁定。
[0040]
请参见图5,可以看出:
[0041]
嗵鼓安装件9包括相对的两个半管形的嗵鼓套管9-4,在嗵鼓套管9-4的侧部设有嗵鼓耳板9-3,对应的嗵鼓耳板9-3之间采用嗵鼓螺栓9-2固定连接。两个嗵鼓套管9-4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工艺加工成型,如图中所示,当旋紧各嗵鼓螺栓9-2时,嗵鼓安装件9被固定在所在的管型材上。
[0042]
在其中一个嗵鼓套管9-4的底部设有座套9-5,座套9-5与该嗵鼓套管9-4之间一体注塑成型得到,在座套9-5内设有转轴9-6(转轴9-6分体注塑成型得到并置入座套9-5内),在座套9-5的侧壁上设有径向贯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钉9-7,调节螺钉9-7的内端顶紧在转轴9-6的外壁上,通过松开或旋紧该调节螺钉9-7,令转轴9-6在座套9-5内转动或者锁紧。
[0043]
在转轴9-6的中心还设有连接杆9-1,连接杆9-1用于与嗵鼓上的固定组件连接固定。连接杆9-1为金属杆,与转轴9-6之间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当通过调节螺钉9-7调节转轴9-6在座套9-5内转动时,连接杆9-1也随着转轴9-6作出了角度的调整。
[0044]
请参见图6,可以看出:
[0045]
紧固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13-1和第二夹板13-2,在两者各自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耳板13-3和第二耳板13-4,对应的耳板之间采用夹持螺栓13-5固定连接。上述第一夹板13-1及其第一耳板13-3和第二耳板13-4、第二耳板13-2及其第一耳板13-3和第二耳板13-4分别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加工制得,当旋紧夹持螺栓13-5时,将第一上杆6-26和第二上杆7-2的上端口(端口的侧壁上开设有轴向的条形孔)向内挤压,对第一升降杆14和第二升降杆15进行夹持固定,限定两个升降杆的高度。
[0046]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升降杆14的上端铰接连接有第一镲支杆17,在第二升降杆15的上端设有管套,在管套内插装有第二镲支杆16。如图中所示,第二镲支杆16包括铰接连接的上杆和下杆,下杆位于第二升降杆15上端的管套内。第一升降杆14与第一镲支杆17两者的铰接部位之间、第二镲支杆16的上杆与下杆两者的铰接部位之间均设有锁止件,分别令第一升降杆14与第一镲支杆17之间、第二镲支杆16的上杆与下杆之间固定在一定的角度,这样节奏镲24和吊镲23两者的位置/角度就能够进行调节。
[0047]
折叠方式说明:
[0048]
请参见图1和图7,可以看出,图1中的状态为本支架的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时,需要将位于第一支杆6上铰接轴位置的低音鼓安装件8松开并转移到第一下杆6-1或第一上杆6-2上,将位于第二支杆7上铰接轴位置的低音鼓安装件8松开并转移到第二下杆7-1或第二上杆7-2上,将位于中部支杆12上铰接轴位置的低音鼓安装件8松开并转移到中部第一杆12-1或中部第二杆12-2上;
[0049]
之后将第一支撑杆1与第一下杆6-1构成的组件向内再向上收折,将第二支撑杆5与第二下杆7-1构成的组件向内再向上收折,将第一外支杆10和第二外支杆11两者向内翻转收折;之后将支架的左右两部分从中间位置对折,即得到了图7中所示的折叠结构,折叠后支架的体积减小,便于转移移动以及收纳。
[0050]
展开方式说明:
[0051]
请参见图1和图7,可以看出,图7中的状态为本支架的折叠状态,当需要展开使用时,首先将支架的左右两个对折部分水平展开,之后将中部支杆12上的低音鼓安装件8转移到中部的铰接位置并紧固,实现中部第一杆12-1与中部第二杆12-2两者的平直固定,此时低音鼓安装件8起到固定件的作用;
[0052]
之后将将第一支撑杆1与第一下杆6-1构成的组件向下展开,将第二支撑杆5与第二下杆7-1构成的组件向下展开,将第一立杆6上的低音鼓安装件8转移到中部的铰接位置并紧固,实现第一下杆6-1与第一上杆6-2两者的平直固定,将第二立杆7上的低音鼓安装件8转移到中部的铰接位置并紧固,实现第二下杆7-1与第二上杆7-2两者的平直固定,此时低音鼓安装件8起到固定件的作用;再将第一外支杆10和第二外支杆11两者向外翻转展开;
[0053]
令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5两者的中心线与中部支杆12的中心线近似垂直,对整个支架产生稳定的支撑作用。
[0054]
当然可以想到的是,当需要对支架进行转移移动时,也可以以图1中所示的非折叠状态整体进行转移移动。
[0055]
架子鼓各组件向支架上的拆装:
[0056]
将低音鼓18置于第一立杆6、第二立杆7与中部支杆12三者之间的空间内,令第一立杆6、第二立杆7和中部支杆12三者的低音鼓安装件8的管状结构分别嵌入低音鼓18两侧以及顶部的固定组件上,具体地,固定组件包括一个带有锁紧件的套管,上述三个低音鼓安装件8的管状结构分别嵌入各套管内,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完成低音鼓18的安装;
[0057]
将第一嗵鼓22、第二嗵鼓21、第三嗵鼓20和第四嗵鼓19四者分别安装在第一外支杆10、中部支杆12、第二外支杆11上的四个嗵鼓安装件9上,具体地,在嗵鼓的鼓体上均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带有锁紧件的套管,嗵鼓安装件9的连接杆9-1插装到套管内并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完成各嗵鼓的安装;
[0058]
将节奏镲24安装到第一镲支杆17的顶部,将吊镲23安装到第二镲支杆16的顶部,完成了节奏镲24和吊镲23的安装;
[0059]
之后调节第一外支杆10、第二外支杆11的角度,令第一嗵鼓22和第四嗵鼓19两者朝向演奏者所在的位置偏转一定的角度,调节第一升降杆14和第二升降杆15两者的高度令节奏镲24和吊镲23的高度合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