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0535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小提琴和中提琴的辅助器具,具体为一种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小提琴演奏的持琴法,是用左手的虎口握住琴颈部分,而琴身尾端则自然地放在胸前的某个地方。
[0003]现代初期,小提琴持琴方法使用了腮托(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先将琴身尾端放在颈脖下左边胸前的锁骨上,并同时用下腭通过“腮托”夹着使其固定住,然后在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形成象Y字一样的手形、将琴颈向上托起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部分地解放出来,左手通过用下鄂夹住“腮托”与锁骨之间的琴的尾端,使其在换把、揉弦、按弦上获得了相对的自如。
[0004]现代后期,通过各种方式在小提琴与身体之间加入“肩垫”(例如在西装内加高加宽肩托或布团之类的东西)来增大小提琴尾端与身体接触的面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和尽可能地为左手按弦提供方便。
[0005]但使用锁骨与左手托琴的持琴方式没有因“肩垫”的使用而产生本质的改变,其问题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0006]1、将琴身尾端放在锁骨上,存在着锁骨深浅、宽窄、甚至连角度度不一样等生理差别的限制问题。
[0007]2、以锁骨45°的自然角度形成的持琴角度,迫使演奏者尽最大努力将手臂向右方翻起来(所谓舵式运动),才能正常地按住G弦展开演奏,这个动作使肩膀倍受压迫与扭曲的煎熬,不仅成为肩膀疾病的隐患,还造成了同时在四条弦上演奏和弦的障碍,导致演奏家们陷入无人能够按照原谱演奏好《巴赫无伴奏》、《魔鬼的颤音》等音乐作品的困境;这个45°的持琴角度还因压迫了右手弓子运行的角度而迫使右手持弓采用将弓子向外倾斜的不自然的持弓方法,乃至将弓子运行到弓根时形成所谓的吊腕动作,运行至弓根时又必须转入沉腕动作,才能将弓子运直。
[0008]3、小提琴的木质尾端以非常小的面积与锁骨硬碰硬地接触,大多数人会因疼痛,特别是锁骨较浅、较小、较窄的人会知难而退放弃学习。
[0009]4、用下腭夹琴会随着演奏程度的激烈而容易造成演奏者异常紧张而妨碍精神集中的演奏,同时也容易造成皮肤肿胀引起炎症或神经受损而疼痛。
[0010]5、左手在持琴中既要肩负将琴托起来的桥墩这一必不可少的重任,同时还承担小提琴演奏最最重要的按弦使命,这一双重使命无情地地剥夺了演奏的自由,没有准确的按弦,小提琴的演奏也就无从谈起。
[0011]6、传统的左手持琴方式使小提琴演奏的按弦运动,必须得通过虎口或食指指根向上顶,手指又必须向下按弦这一种类似扛杆反撬的按弦方式,通过扛杆反撬方式实行的按弦,造成了按弦不该拥有的多余的“抬指”动作,这一动作是现代的揉弦与颤指无法数数与导控的祸根(“揉弦与颤指无法数数”的理论是申请人在小提琴演奏法理论上的又一个创新)。
[0012]7、使用下腭锁骨与左手托琴的持琴法,在实际的演奏中还会遇到无处不在的地心引力问题,演奏一个大型的协奏曲或奏鸣曲时间长达20 - 30分钟,演奏的时间一长,就会由于疲惫而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使夹在锁骨上的琴身情不自禁向下坠移,会给演奏者的情绪带来极大的压力与负担。
[0013]以上问题造成了现代普及与提高小提琴演奏艺术陷入大退潮的困境。
[0014]建立在这些问题之上的非科学的持琴法,从人们一开始学习起就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贯穿在小提琴的整个学习与演奏过程中,成为挥之不去、也无法彻底跨越的障碍。

【发明内容】

[001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持传统持琴法演奏大致姿势的基础上,以质变的方式来颠覆传统,从而达到优化持琴方式的目的。
[0016]本发明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其技术方案包括肩挂组件和腮卡,所述肩挂组件包括夹持杆、夹持头、挂臂和撑托臂,所述夹持杆于琴身后部的背板处左、右横置,所述夹持头设置在夹持杆的左、右两端,左、右夹持头夹紧琴身的左、右侧板,所述挂臂用至少一颗螺钉或螺栓安装在夹持杆的右端并对应在身体的斜方肌上方,所述撑托臂用至少一颗螺钉或螺栓安装于夹持杆的中部并对应在身体的大三角肌与大胸肌之间;(多种类型的)腮卡固定安装在琴身尾部的面板上。
[0017]所述夹持头的一种结构包括夹板和螺钉,两颗螺钉分别旋合于夹板两端的螺纹孔中,所述夹板安装于夹持杆的端部,安装点处于两颗螺钉之间。
[0018]为适应琴身侧板弧度的改变,设置在夹持杆一端的夹板与夹持杆用螺钉或螺栓固连,设置在夹持杆另一端的夹板与夹持杆通过一颗螺钉或螺栓钩挂连接。
[0019]为适应琴身后部左、右宽度的变化,所述夹持杆具有左、右调节长度的结构。
[0020]为保护琴身面板免受汗迹侵蚀,所述腮卡左侧的琴身面板上设有隔汗片。
[0021]为保证有效的挂靠,所述夹持杆的右端距离琴身背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O?1mm之间(距离过大会使挂臂抵住锁骨而妨碍持琴辅助器的功效)。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本发明由腮卡与肩挂组合而成的持琴辅助器是在大致上继承传统持琴演奏方式基础上,通过将琴固定在辅助器的肩挂组件上,既能取代其与锁骨之间不良的接触关系,又能避免下腭直接压在琴身上,这既不妨碍演奏者与小提琴之间保持的亲密接触关系,并使演奏者彻底消除了以左手作为“桥墩”的持琴负担,从而获得绝对的演奏自由。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腮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实施方式中肩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a)为图1实施方式的配置件(隔汗片)的外形图。
[0028]图4(b)为图2中腮卡的立体结构图。
[0029]图5为图4(a)于琴身上的安装位置图。
[0030]图6为装配有图1实施方式的小提琴的持琴方式。
[0031]图号标识:1、夹持杆;2、夹持头;3、挂臂;4、撑托臂;5、琴身;6、腮卡;7、卡扣;8、夹板;9、螺钉;10、挂钩;11、垫块;12、隔汗片。
【具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