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体和发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64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体和发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发光体,以及具有该发光体和光源的发光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发光体中,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引到发光体内部,在发光体内部重复反射多次,然后从发光体出口发射出。因此,在发光体内部的光程变得很长,光在从发光体中放出之前被削弱了。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良好透明性的发光体和具有高度定向性的光源。
而且,希望发光体发射的光的方向垂直于发光体的表面,或者接近于该垂直方向。然而,如前所述由于引入发光体内部的光在释放到发光体外部之前被重复反射,因此很难将光在该垂直方向上发射出,几乎所有部分的发射光都沿发光体表面方向发出。因此存在常规发光体对于人眼不是那么明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平面发光体,其能够通过在由透明丙烯板制成的平板状透光元件表面上形成线性凹槽,将LED灯插入到平板状透光元件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锯齿部分中使LED灯发射光,利用LED灯发出的光不仅从平板状透光元件的侧面,而且从其上下表面以更均匀的状态发射光。
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平面发光体,其中在透射光导板的背面形成多个彼此平行的线性凹槽,在光导板的侧面部分设置点发光体,各点发光体从垂直与凹槽的方向朝向光导板内部发射光。
专利文件3公开了一种发光体,其中通过将不含任何光散射剂的透明合成树脂层形成的透明元件与包含光散射剂的半透明合成树脂层形成的半透明元件相结合形成一种平面发光体,在该平面发光体的一个端面上设置LED阵列。
专利文件4公开了一种发光体,其中将LED灯插入位于具有透光性的平板状丙烯元件的一个端面上的固定孔中,将一反射带与部件而不是丙烯元件的光发射面相粘结。
专利文件5公开了一种平面发光体装置,其通过将在其前端具有点光源的棒状第一光导体的侧面发光部分与片状第二光导向体的一个侧面端相连接,能够从第二光导体的主表面得到照射光。
专利文件6公开了一种叠层平板发光体,其由包含光散射剂的涂覆层和不含任何光散射剂的衬底层形成。
专利文件1JP-A-2000-348518专利文件2JP-A-2002-100226专利文件3JP-A-11-329044专利文件4JP-A-8-076703专利文件5JP-A-11-191307专利文件6JP-A-2004-327204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常规实施例中利用专利文件1和2的技术不用线性凹槽就不可能得到该平面发光体;利用专利文件3的技术不将该透明元件和半透明元件相连接也不可能形成该平面发光体;专利文件4的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发光体仅有一个发光表面,需要将反射带连接到部件而不是发光表面上;利用专利文件5的技术,无法得到不用将点光源转变成线光源的第一发光体的平面发光体;专利文件6的技术的发光性能较差。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顶面(主表面)和端面得到满意的发光的发光体和具有发光体和光源的发光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常规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中添加光散射剂,和通过使用该包含光散射剂的树脂形成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可以不用形成凹槽、图像、文字等而得到一种发光体,该发光体能够从除光源入射光的光入射面之外的其它各表面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光,包括顶面和底面(侧面)。
即通过以下所述的发光体和发光系统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发光体,该发光体包括包含第一光散射剂的涂覆层;和包含第二光散射剂的衬底层,涂覆层的厚度和衬底层的厚度之比为1/300~1/7,以及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与衬底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之比为100/1~2,000/1。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该涂覆层包括第一透光树脂;和第一光散射剂,衬底层包括第二透光树脂;和第二光散射剂。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透光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第二透光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发光系统包括上述发光体;和光源,该光源为LED光源。
发明的有利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能够改善亮度比率L10/L210并具有优异亮度的发光体。
亮度比率L10/L210表示发光体1在距光源10mm的位置处的亮度L10和发光体1在距光源210mm的位置的亮度L210的比值。亮度比率接近1的发光体是均一性优良的发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由于制造发光体较为容易,因此可以实现批量制造和节约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最好的发光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系统,可以实现在远离光源的位置处具有较高亮度的发光系统。可以实现一种能够通过适当改变LED光源的颜色或发光时间而产生各种发光的发光系统。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发光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发光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来自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的顶面和底面的发光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来自实际发光体的发光状态的图片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的亮度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发光体的顶面和光源之间距离和亮度分布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体2LED光源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和包含该发光体和光源的发光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a)和(b)是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结构的透视图和平面图。图2是表示来自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的顶面和底面的发光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实际发光体的发光状态的图片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体的亮度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发光体的顶面和光源之间距离和亮度分布的图表。
在图1~3中,给出了一种利用LED(发光二极管)光源2发出的光进行发射光的发光体作为光源的一个例子。图4中所示的是一种亮度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在图4中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
本发明的发光体具有包含第一光散射剂的涂覆层和包含第二光散射剂的衬底层。在本发明中,涂覆层优选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第一树脂(下文称为透光树脂)和第一光散射剂形成,衬底层优选可以由第二透光树脂和第二光散射剂构成。
第一光散射剂和第二光散射剂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而且,第一透光树脂和第二透光树脂也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例如,如图1~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发光体1的衬底层和涂覆层各自通过将分散有光散射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片状而得到的。作为这种热塑性树脂片材,可以使用通过挤出制成的挤塑片材和通过浇铸制成的流延片材中的任一种。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的透光树脂,可以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其优选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基树脂、环烯烃基树脂、非晶态聚酯树脂和类似的光学材料,其中甲基丙烯酸树脂是更优选的。
下面将更为详细地描述可用作形成本发明的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的树脂。
可以通过将70wt%或更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和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合的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而得到甲基丙烯酸树脂。适合作为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合单体的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不饱和酸,例如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等等。
作为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也可以使用耐热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吸湿性较低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抗冲击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等等。例如,抗冲击性的树脂可以通过将甲基丙烯酸树脂和橡胶弹性体混合得到。作为这种橡胶弹性体的一种,已知的例子有利用多级连续聚合制备的,通过在丙烯基聚合物核心材料的周围交替形成弹性层和非弹性层而得到的多级聚合物。通过将甲基丙烯酸树脂和这种橡胶弹性体混合,可以得到这种抗冲击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在使用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形成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的树脂时,一种由二价苯酚基化合物,例如双酚A制得的聚合物可以用作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光气法、酯转化法和固相聚合法。
环烯烃基树脂是一种在降冰片烯、环己二烯等聚合物链中具有环烯烃骨架的聚合物,或包含这种聚合物的共聚物,属于非晶态热塑性树脂。其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由Ticona制备的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TOPAS(商品名称)可用作主要包含降冰片烯的环烯烃树脂,由Zeon Corporation制备的ZEONEX(商品名称)可用作环戊二烯开环聚合物。
苯乙烯基树脂是一种包含苯乙烯作为主要成分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者可由该均聚物或共聚物与其它树脂得到的聚合物混合物。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聚苯乙烯、丙烯腈和苯乙烯的共聚树脂的AB树脂,或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树脂的MS树脂。
进一步地,可以优选使用在苯乙烯基树脂相中分散橡胶的透明性增强树脂。苯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该苯乙烯基树脂。
适用于非晶态聚酯的是以下非晶态树脂由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己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环己烷二甲醇)和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例如双酚、1,3-二(2-羟基乙氧基)苯和1,4-二(羟基乙氧基)苯);或选自两种或多种上述的二羟基化合物单体,与芳香族二元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脂肪族二元羧酸(例如草酸、己二酸、癸二酸、琥珀酸和十一碳二酸)和脂环族二元羧酸(例如六氢对苯二甲酸)或选自两种或多种上述的二元羧酸单体形成的聚酯。
非晶态聚酯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该非晶态聚酯。在市场上容易购到的非晶态聚酯商品的实例包括Eastman KodaK Company的产品包括KODAR PTEC、以及PCTA等。
而且,如果需要可以在树脂中加入挠性聚合物形成本发明的衬底层和涂覆层。可用作挠性聚合物的有由α-烯烃制成的烯烃基挠性聚合物、由异丁烯制成的异丁烯基挠性聚合物、由共轭二烯烃(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制成的二烯烃基挠性聚合物、由环烯烃(例如降冰片烯和环戊烯)制成的环烯烃基挠性聚合物、有机聚硅氧烷基挠性聚合物、由α,β-不饱和酸及其衍生物制成的挠性聚合物、由不饱和醇和胺或其酰基衍生物或缩醛制成的挠性聚合物、环氧化合物的聚合物、氟基橡胶等。
可用于包含在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中光散射剂的材料包括无机微粒,例如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玻璃珠粒;有机微粒,例如苯乙烯交联珠粒、MS交联珠粒和硅氧烷基交联珠粒等。而且,也可以使用由高透明性树脂材料(例如甲基丙烯酰基树脂、聚碳酸酯基树脂、MS树脂和环烯烃树脂)制成的中空交联微粒、由玻璃制成的中空微粒等作为光散射剂。该光散射剂可以优选分散在构成衬底层和涂覆层的树脂中。
分散到发光体的衬底层和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球形、类似球形、平面扇形、立方形、平面菱形、六方晶形和非晶形的光散射剂都可以用作光散射剂。
本发明的发光体具有特别的层结构。即本发明的发光体包括具有较低光散射剂浓度的衬底层和具有较高光散射剂浓度的涂覆层,衬底层和涂覆层的厚度比是特定值。
更特别地,在本发明中,涂覆层和衬底层的厚度比为1/300~1/7,涂覆层和衬底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之比为100/1~2000/1。
下面,涂覆层与衬底层的厚度比被称为“涂覆层/衬底层厚度比”,涂覆层和衬底层的光散射剂浓度之比将称为“涂覆层/衬底层光散射剂浓度比”。
在此所用的光散射剂浓度是指包含在透光树脂中的光散射剂的ppm重量份数。
在本发明中,当涂覆层/衬底层材料光散射剂浓度比在200/1~1500/1的范围内时,涂覆层/衬底层厚度比可以优选在1/200~1/15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当涂覆层/衬底层光散射剂浓度比在300/1~1000/1的范围内时,涂覆层/衬底层厚度比可以优选在1/100~1/25的范围内。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发光体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通过将光散射剂分散到用于衬底层和涂覆层的透光树脂中得到的组合物。如上所述,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本发明的透光树脂。
当将光散射剂的颗粒均匀分散到包含透光树脂和光散射剂的透光树脂组合物中的透光树脂中时,制备透光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需要注意优选通过使用由光散射剂微粒分散在有机液体中得到的分散体来制备透光树脂组合物。
对于形成发光体的透光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优选通过使用由光散射剂微粒分散在有机液体中得到的分散体来制备透光树脂组合物。为了将光散射剂微粒均匀分散到有机液体中,优选使用超声波发生器。
在此所用的有机液体是指普通的有机液体,包括形成透光树脂的可聚合单体,可以使用光散射剂微粒很难或不能溶解或溶涨并均匀分散在其中的那些,没有特别限定。而且,根据光分散剂微粒的分散状态,几种有机液体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有机液体。
可用作普通有机液体的有酮类,例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芳香系,例如二甲苯和甲苯;和醇类,例如甲醇和乙醇。而且当透光树脂是甲基丙烯酸树脂时,可用作可聚合单体的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不饱和酸,例如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等。
在制备包含透光树脂和光散射剂微粒的用作发光体衬底层和涂覆层的透光树脂组合物时,可以使用下述方法(1)或(2)作为在透光树脂中均匀分散光散射剂微粒的方法。
(1)一种通过使用挤压机熔化和捏合用作衬底层和涂覆层的透明热塑性树脂和光散射剂微粒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优选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将光散射剂微粒分散到有机液体中,制成光散射剂分散体。在将光散射剂分散体混合到透光树脂中之后,使用挤压机将混合物熔解并捏合。该有机液体在如上所述的光散射剂微粒均匀分散在该有机液体中不会溶解或溶涨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定。而且,根据分散体状态,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几种有机液体用作有机液体。
尽管可以根据光散射剂微粒的分散性能,任意决定光散射剂微粒和有机液体的混合比,但优选对于100重量份的有机液体,混合0.001~80重量份的光散射剂微粒。
而且,尽管可以根据混合和挤出步骤的操作性能,任意决定由光散射剂微粒和有机溶液构成的光散射剂分散体与用作发光体基材的透光树脂之间的混合比,但优选对于100重量份的用作发光体基材的透光树脂,混合0.001~10重量份的该分散体。
光散射剂分散体与透光树脂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混合方法进行混合,例如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的方法、使用悬浮浮动振动式混合机(super floater)的方法和使用转筒的方法。
用于熔化和捏合该混合物的挤压机没有必要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普通的单轴或双轴挤压机。注意为了消除用于分散体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性组分,优选使用能够在出口处300托或更低的低压下进行挥发的挤压机。此外,对于模具,可以选用能够控制涂覆厚度的多层模具。
为了防止散射剂微粒的二次聚结,优选使用双轴挤压机。挤压机的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透光树脂类型进行任意设定。例如在使用甲基丙烯酸树脂作为透光树脂时,温度为约180℃~260℃。
(2)一种通过浇铸聚合获得发光体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可以通过优选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将光散射剂微粒分散到作为基材的透光树脂的原料单体或可与该单体共聚合的单体中。在该方法中,优选通过将微粒分散到一部分原料单体中然后将该分散体与部分聚合的聚合物溶液等进行混合来使用光散射剂微粒。可以根据分散性能、进料粘度、操作性能等,决定光散射剂微粒与分散该微粒的原料单体的比例。
在浇注和形成用作发光体的片材(铸型板)的方法中所用的聚合条件,例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对于形成片材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玻璃槽浇注法、连续浇注法等。
用于分散微粒的超声波发生装置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市场上可购到的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搅拌器等。例如,通常使用一种超声波频率为28~100kHz的超声波清洗器。尽管可以根据光散射剂微粒的分散状态任意设定超声波发生器的发射时间,但通常优选发射约1~60分钟。
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发光体和LED光源构成发光系统。
对于LED光源,可以使用具有印制线路基板和在该印刷线路极板上形成的包括多对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和蓝色LED芯片的LED芯片组的光源,或者使用三种基色芯片作为一个芯片的3合1型光源。
实施例现在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应当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中的透光性测试方法如下。使用TOKYO DENSHOKU CO.,LTD.制造的COLOR AND COLOR DIFFERENCE METER MODELTC-1500MC作为测试装置;标准光作为光源;测量以10度视角通过长度为220mm(宽8mm、高30mm、长220mm)的测试样品的光通量的三色激励值为X、Y和Z。Y值用作透光率。
(实施例1)将2.5ppm的平均粒径为0.5μm的氧化铝与作为光散射剂的DELPET LP-1(甲基丙烯酸树脂,由Asahi Kasei Chemicals制备)进行混合制备衬底层树脂。此外,将1000ppm的相同氧化铝与DELPETLP-1进行混合制备涂覆层树脂。将衬底层树脂装入螺旋直径为120mmΦ和L/D(挤出长度/挤出直径)为32的挤压机中,将涂覆层树脂装入螺旋直径为40mmΦ和L/D(挤出长度/挤出直径)为32的挤压机中。通过使用挤压机,通过挤压形成厚度为8mm、宽度为1000mm的叠层片材,得到发光体。涂覆层厚度为200μm。
对于测量光散射剂的平均粒径的方法,使用超声波将光散射剂微粒分散到有机液体中,然后通过使用微跟踪方法测量该得到的分散体,检测50%累计粒径作为平均粒径。
通过切割从叠层片材得到长220mm、宽30mm和厚8mm尺寸的试样,磨光切割表面。通过使用如图4所示的上述测量方法测量的试样在220mm光程中的透光率为42%。
此外,如图4所示,将光入口宽度为5mm的冷阴极管放在试样一个端面的中心部分,使用BM-7(由Topcon Corporation制造)作为测量装置测试试样上表面的亮度,视角为1度,亮度计和试样的距离为50cm。在距光源10mm的位置,样品的亮度(L10)为75cd/m2,在距光源210mm的位置,样品的亮度(L210)为42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1.8。
(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多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衬底层中光散射剂的含量变为1.5ppm。试样的透光率为60%,L10为62cd/m2,L210为36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1.7。
(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多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衬底层中光散射剂的含量变为5ppm。试样的透光率为25%,L10为98cd/m2,L210为43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2.3。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多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片材涂覆层的厚度变为100μm,涂覆层中作为光散射剂的氧化铝的含量变为2000ppm。试样的透光率为41%,L10为78cd/m2,L210为46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1.7。
(实施例5)在实施例5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多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变为平均粒径为7.5μm的碳酸钙,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含量变为3500ppm。试样的透光率为40%,L10为65cd/m2,L210为36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1.8。
(对比例1)在对比例1中,通过挤出不含任何光散射剂的单层片材得到试样。试样的透光率为87%,L10为3.1cd/m2,L210为0.13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24。
(对比例2)在对比例2中,通过与对比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单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光散射剂的含量变为12ppm。试样的透光率为13%,L10为39cd/m2,L210为17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2.3。
(对比例3)在对比例3中,通过与对比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单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光散射剂的含量变为2ppm。试样的透光率为45%,L10为20cd/m2,L210为1.1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18。
(对比例4)在对比例4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挤出叠层片材得到试样,只是在衬底层中不添加光散射剂。试样的透光率为82%,L10为38cd/m2,L210为17cd/m2;亮度比率L10/L210为2.4。
通过切割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中得到的各片材上得到长300mm、宽200mm和厚8mm的试样。将各得到的试样进行磨光,然后将光源放在长为300mm的端面(纵向端面)上通过包括发光设计者和内部设计者在内的10个专门小组(A~J)进行目测试验。试验结果示于表1。表1中的评判标准如下所示○○非常好,从主表面和端面发出充分的光;○非常好,从主表面和端面发出略差于○○的光;△好,但从主表面和端面发出的光不充分;×从主表面和端面发出的光很难察觉或发光均匀性较差。
表1

如表1所示,对比例1由于根本接受不到从基本面和端面发出的光,因此得到了所有10个专门小组的较差评价,实施例1~4由于非常好的发光平衡性和优良的设计,而且因为专门小组非常好地感受到来自基本面和底面发射的光,而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对比例2和4尽管亮度比较好,但由于亮度较低因此得到了劣于实施例1~5的评价。
图5中示出的是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光源的距离与亮度之间的关系(L10,L210)。其基材、光散射剂、制备方法、亮度测量方法和发光体等都如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
图5显示在基材和涂覆层中添加光散射剂可有效提高亮度和亮度比率。而且,取决于光散射剂的类型,含量和平均粒径并不限于实施例中的那些,而且可以根据发光体的透光性和光散射性能之间的平衡,任意选择其含量和平均粒径。
虽然本发明参照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各种变化和改变。
本申请基于2004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4-341899)、2004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4-341900)和2004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4-341901),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密室、陈列橱、隔间、招牌等的显示装置;紧急出口、盥洗室等的指示灯;发光应用,例如表面发射发光装置和表面发射/边缘发射发光装置;建筑材料,例如面板、隔板和墙;住宅设施,例如厨房、浴室、楼梯、壁橱、名牌和地板发光;大型游戏设备,例如拱廊游戏设备和护罩;等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发光体,该发光体包括包含第一光散射剂的涂覆层;和包含第二光散射剂的衬底层,所述涂覆层的厚度与所述衬底层的厚度之比为1/300~1/7,以及所述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与所述衬底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之比为100/1~2000/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体,其中所述涂覆层包括第一透光树脂;和第一光散射剂,以及所述衬底层包括第二透光树脂;和第二光散射剂。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光体,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光体,其中所述第二透光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
5.一种发光体系,包括依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发光体;和光源,该光源为LED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发光体,该发光体具有包含第一光散射剂的涂覆层;和包含第二光散射剂的衬底层,涂覆层的厚度和衬底层的厚度之比为1/300~1/7,涂覆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与衬底层中的光散射剂浓度之比为100/1~2000/1。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065610SQ200580040699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梅庭信义, 坂田嘉奈子 申请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