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02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射出狭光带的激发光的光源和与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的发光体的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光源、光调制元件、投射单元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该光调制元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该投射单元将从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向投射面上投射。在此,提出有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以从光源射出的光作为激发光,并具有射出红成分光、绿成分光、蓝成分光等的发光体(例如,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射出各色成分光的多种发光体设置在色轮上,通过色轮的旋转分时射出各色成分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085740号公报然而,在上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中,需要使色轮机械性地旋转,随着色轮的旋转可能产生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发光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可靠性的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第一特征的光源装置具备光源(光源10),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偏振调整元件(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或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其调整所述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导光元件(第一衍射元件40或第二衍射元件60),其能够根据由所述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发光体90R或发光体90G),其设置在由所述导光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第二特征的光源装置具备光源(光源10),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衍射元件 (第一衍射元件40或第二衍射元件60),其能够通过所述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发光体90R或发光体90G),其设置在由所述衍射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在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光源装置还具备柱状积分器(柱状积分器80), 其具有反射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的分色膜(分色膜81R、分色膜81G或分色膜81B)。所述柱状积分器具有反射由所述分色膜反射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的光反射侧面 (光反射侧面82),通过所述光反射侧面反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并沿所述柱状积分器的长度方向引导所述规定色成分光。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光反射侧面上。在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在所述柱状积分器上设置有对所述柱状积分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散热器110)。第三特征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备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偏振调整元件,其调整所述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导光元件,其能够根据由所述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导光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光调制元件,其调制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投射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第四特征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备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衍射元件, 其能够通过所述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衍射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光调制元件,其调制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投射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利用发光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可靠性的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衍射元件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衍射元件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红成分光R的控制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绿成分光G的控制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蓝成分光B的控制的图。图7是表示变更例1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8是表示变更例2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9是表示变更例3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符号说明10 光源11散热器20透镜组30第一偏振调整元件40第一衍射元件50第二偏振调整元件60第二衍射元件71 透镜72 透镜80柱状积分器81分色膜82光反色侧面90B扩散板90G发光体90R发光体90Ye 发光体9IB发光体
100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10散热器120透镜组130反色镜140DMD150投射单元210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20第三衍射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或类似的部分标注同一或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是示意图,应当注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而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存在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率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的概要]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源装置具备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的光源;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的偏振调整元件;能够根据由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导光元件;设置在由导光元件引导的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的发光体。根据实施方式,导光元件能够根据由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因此,不需要使色轮机械性地旋转,从而提高可靠性。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源装置具备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的光源;能够通过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衍射元件;设置在由衍射元件引导的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的发光体。根据实施方式,衍射元件能够通过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因此, 不需要使色轮机械性地旋转,从而提高可靠性。[第一实施方式](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以下,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如图1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光源10、散热器11、透镜组20、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第一衍射元件40、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第二衍射元件60、透镜71、透镜72、柱状积分器80、发光体90R、发光体90G、扩散板90B、散热器110、透镜组120、反射镜 130、DMD140、投射单元 150。光源10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光源10例如为LD(激光器二极管)或LED(发光二极管)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窄光带的激发光为蓝成分光B。散热器11与光源10并列设置。散热器11为对光源10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一例。 对光源10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既可以是液冷装置,也可以是空冷装置。
透镜组20将从光源10射出的激发光聚光。例如,透镜组20将激发光聚光到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上。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具体而言,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根据施加在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上的电压值来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例如,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 偏振成分。或者,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可以在0 100%的范围内调整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和S偏振成分的比率。第一衍射元件40能够根据向第一衍射元件40入射的激发光的偏振状态来调整从第一衍射元件4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在此,第一衍射元件40能够通过激发光的衍射来调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衍射元件40使向第一衍射元件40入射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一衍射元件40不使向第一衍射元件40 入射的激发光中的S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在混合存在有P 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的情况下,第一衍射元件40使激发光向两个方向分离。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具体而言,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根据施加在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上的电压值来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例如,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 偏振成分。或者,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可以在0 100%的范围内调整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和S偏振成分的比率。第二衍射元件60能够根据向第二衍射元件60入射的激发光的偏振状态来调整从第二衍射元件6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在此,第二衍射元件60能够通过激发光的衍射来调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衍射元件60使向第二衍射元件60入射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二衍射元件60不使向第二衍射元件60 入射的激发光中的S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在混合存在有P 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的情况下,第二衍射元件60使激发光向两个方向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及第二衍射元件60设置在从第一衍射元件 40射出的激发光(例如,P偏振成分)的光路上。透镜71将从第一衍射元件40射出的激发光(例如,S偏振成分)聚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透镜71将激发光聚光到扩散板90B上。需要说明的是,透镜71设置在从第一衍射元件40射出的激发光(例如,S偏振成分)的光路上。透镜72将从第二衍射元件60射出的激发光聚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透镜72将从第二衍射元件60射出的激发光(S偏振成分)聚光到发光体90G上。另外,透镜72将从第二衍射元件60射出的激发光(P偏振成分)聚光到发光体90R上。柱状积分器80由玻璃等透明部件构成,且具有柱状的形状。柱状积分器80具有 反射从发光体90R射出的红成分光R的分色膜81R ;反射从发光体90G射出的绿成分光G的分色膜8IG ;反射从扩散板90B射出的蓝成分光B的分色膜8IB ;反射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G及蓝成分光B的光反射侧面82。分色膜81R反射规定色成分光(红成分光R)并使其它色成分光透过。因此,分色膜81R使激发光(蓝成分光B)向发光体90R侧射出,并反射从发光体90R射出的红成分光 R0分色膜81G反射规定色成分光(绿成分光G)并使其它色成分光透过。因此,分色膜81G使激发光(蓝成分光B)向发光体90G侧射出,并反射从发光体90G射出的绿成分光 G0分色膜81B反射规定色成分光(蓝成分光B)并使其它色成分光透过。因此,分色膜8IB反射激发光(蓝成分光B),并使红成分光R及绿成分光G透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柱状积分器80通过光反射侧面82反射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 G及蓝成分光B并沿着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A引导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G及蓝成分光B。发光体90R是荧光体或磷光体。具体而言,发光体90R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对应地射出红成分光R。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体90R设置在柱状积分器80的光反射侧面 82上。发光体90R是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对应地反射红成分光R的反射型。发光体90G是荧光体或磷光体。具体而言,发光体90G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对应地射出绿成分光G。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体90G设置在柱状积分器80的光反射侧面 82上。发光体90G是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对应地反射绿成分光G的反射型。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由于从发光体90R射出的红成分光R已扩散,因此不需要另行使红成分光R扩散。同样,应该注意由于从发光体90G射出的绿成分光G已扩散,因此不需要另行使绿成分光G扩散。扩散板90B使激发光(蓝成分光B)扩散。扩散板90B降低激发光的可干涉性(相干特性(coherent))。散热器110与发光体90R及发光体90G并列设置。散热器110为对发光体90R及发光体90G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一例。对发光体90R及发光体90G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既可以是液冷装置,也可以是空冷装置。透镜组120将从柱状积分器80射出的光聚光到DMD140上。DMD140由多个微小反射镜构成,多个微小反射镜为可动式。各微小反射镜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像素。DMD140通过变更各微小反射镜的角度,对是否向投射单元150侧反射光进行切换。投射单元150将从DMD140射出的光(影像光)投射到投射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光源10、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第一衍射元件40、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第二衍射元件60、柱状积分器80、发光体90R、发光体 90G及扩散板90B构成光源装置。光源装置除了上述的结构还可以具有必要的透镜组。(红成分光R)以下,参照图4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红成分光R的控制。在红成分光R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侧变更,第二衍射元件6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发光体90R侧变更。需要说明的是,从发光体90R射出的红成分光R由分色膜81R反射,并沿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被引导。由分色膜81R反射的红成分光R透过分色膜81G及分色膜81B 是不言而喻的。(绿成分光G)以下,参照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绿成分光G的控制。在绿成分光G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侧变更,第二衍射元件60不变更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而是将激发光向发光体90G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从发光体90G射出的绿成分光G由分色膜81G反射,并沿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被引导。由分色膜81G反射的绿成分光G透过分色膜81B是不言而喻的。(蓝成分光B)以下,参照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蓝成分光B的控制。在蓝成分光B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不变更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 而是将激发光向扩散板90B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从扩散板90B侧射出的蓝成分光B由分色膜81B反射,并沿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被引导。在蓝成分光B的控制中,不需要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的控制是不言而喻的。(其他色成分光)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及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能够通过第一衍射元件40及第二衍射元件60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由此,也能够进行黄成分光、青色(cyan)成分光及洋红色(magenta)成分光的控制。第一,黄成分光能够通过红成分光R及绿成分光G的合成而生成。在黄成分光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调整成 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侧变更,第二衍射元件6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向发光体90R及发光体90G侧分离。第二,青色成分光能够通过绿成分光G及蓝成分光B的合成而生成。在青色成分光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调整成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
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及扩散板90B侧分离,第二衍射元件60不变更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而是将激发光向发光体90G侧引导。第三,洋红色成分光能够通过红成分光R及蓝成分光B的合成而生成。在洋红色成分光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 的比率调整成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及扩散板90B侧分离,第二衍射元件6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发光体90R侧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在黄成分光、青色成分光及洋红色成分光等中间色成分光的控制中,将激发光以50 50的比率控制成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但P偏振成分与S偏振成分的比率不局限于50 50。当然也可以考虑各衍射元件的衍射及直线前进的光利用效率差、因各色成分光透过或反射等而涉及的光学元件数的不同所引起的光利用效率的差及各发光体的发光效率的差,来将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设定为规定比率。(作用及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衍射元件40 (或者,第二衍射元件60)能够根据由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或者,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因此,不需要使色轮机械性地旋转,从而提高可靠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衍射元件40 (或者,第二衍射元件60)能够根据由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或者,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分离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因此,能够生成黄成分光、青色成分光及洋红色成分光。(变更例1)以下,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光源10射出作为激发光的蓝成分光B的情况。与此相对,在变更1中,光源10射出作为激发光的紫外光。如图7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发光体91B,以取代扩散板90B。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因此省略对其它结构的说明。发光体91B是荧光体或磷光体。具体而言,发光体91B与激发光(紫外光)对应地射出蓝色成分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体91B设置在柱状积分器80的光反射侧面82 上。发光体91B是与激发光(紫外光B)对应地反射蓝成分光B的反射型。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由于从发光体91B射出的蓝成分光B已扩散,因此不需要另行使蓝成分光B扩散。在变更例1中,散热器110除了发光体90G及发光体90R以外还冷却发光体91B。 散热器110是对发光体90G、发光体90R及发光体91B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一例。(变更例2)以下,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柱状积分器80合成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G 及蓝成分光B的情况。与此相对,在变更例2中,柱状积分器80合成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 G、蓝成分光B及黄成分光Xe。如图8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除了图1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具有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第三衍射元件220、发光体90如。另外,柱状积分器80除了具有分色膜81R、 分色膜81G及分色膜81B以外还具有分色膜81Ye。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因此省略对其它结构的说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具体而言,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 根据施加在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上的电压的值来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例如,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将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或者,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将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可以在0 100%的范围内调整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射出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和S偏振成分的比率。第三衍射元件220能够根据向第三衍射元件220入射的激发光的偏振状态来调整从第三衍射元件22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在此,第三衍射元件220能够通过激发光的衍射来调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例如,第三衍射元件220不使向第三衍射元件220入射的激发光中的S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一衍射元件40使向第一衍射元件40入射的激发光中的P偏振成分的行进方向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注意在混合存在有P偏振成分及S偏振成分的情况下,第三衍射元件220使激发光向两个方向分离。发光体90 是荧光体或磷光体。具体而言,发光体90 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 对应地射出黄成分光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体90 设置在柱状积分器80的光反射侧面82上。发光体90 是与激发光(蓝成分光B)对应地反射黄成分光知的反射型。分色膜81 反射规定色成分光(黄成分光Ye)并使其它色成分光透过。因此,分色膜81 使激发光(蓝成分光B)向发光体90 侧射出并反射从发光体90 射出的黄成分光Xe。(色成分光的控制)以下,对红成分光R、绿成分光G、蓝成分光B及黄成分光知的控制进行说明。第一,在红成分光R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侧变更,第二衍射元件6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发光体90R侧变更。第二,在绿成分光G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将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不变更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 而是向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 (第三衍射元件220)侧引导激发光,第三衍射元件220不变更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而是向发光体90G侧引导激发光。第三,在蓝成分光B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将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不变更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 而是向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 (第三衍射元件220)侧引导激发光,第三衍射元件22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扩散板90B侧变更。第四,在黄成分光知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将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 (第二衍射元件60)侧变更,第二衍射元件60不变更从第二偏振调整元件50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而是向发光体90 侧弓I导激发光。(变更例3)以下,参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以下,主要说明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仅设置射出激发光(蓝成分光B)的光源10。与此相对,在变更例3中,设置与射出激发光(蓝成分光B)的光源10不同的射出红成分光R的光源。如图9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射出红成分光R的光源10R。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应该注意在变更例3中省略了不需要的结构(例如,第二偏振调整元件 50、第二衍射元件60、分色膜81R)。另外,由于其它结构与图1同样,因此省略对其它结构的说明。光源IOR在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A上设置在柱状积分器80的一端侧。此夕卜, 光源IOR相对于柱状积分器80设置在DMD141的相反侧是不言而喻的。从光源IOR射出的红成分光R由柱状积分器80的光反射侧面82反射并沿柱状积分器80的长度方向A被引导。(色成分光的控制)以下,对绿成分光G及蓝成分光B的控制进行说明。第一,在绿成分光G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S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不变更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而是向发光体90G侧弓I导激发光。第二,在蓝色成分光B的控制中,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将从第三偏振调整元件210 射出的激发光全部调整成P偏振成分。因此,第一衍射元件40将从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 射出的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向扩散板90B侧变更。[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元件,例示出了 DMD140,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光调制子元件可以是一个液晶面板或三个液晶面板(红液晶面板、绿液晶面板及蓝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即可以是透过型,也可以是反射型。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能够通过偏振调整元件和衍射元件的组合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情况。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通过激发光的偏振特性来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导光元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注意可以代替衍射元件而使用导光元件。例如,作为这样的导光元件,可以使用能够根据施加电压分时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元件。或者,可以使用不利用激发光的偏振特性而是通过激发光的衍射特性能够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的衍射元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注意不需要偏振调整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偏振调整元件,其调整所述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导光元件,其能够根据由所述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导光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
2.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衍射元件,其能够通过所述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 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衍射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柱状积分器,其具有反射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的分色膜, 所述柱状积分器具有反射由所述分色膜反射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的光反射侧面,通过所述光反射侧面反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并沿所述柱状积分器的长度方向引导所述规定色成分光,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光反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状积分器上设置有对所述柱状积分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5.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偏振调整元件,其调整所述激发光的偏振状态;导光元件,其能够根据由所述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导光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光调制元件,其调制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 投射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
6.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衍射元件,其能够通过所述激发光的衍射来变更所述激发光的行进方向; 发光体,其设置在由所述衍射元件引导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所述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光调制元件,其调制从所述发光体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 投射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所述规定色成分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利用发光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可靠性的光源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备光源(10),其射出窄光带的激发光;第一偏振调整元件(30),其调整激发光的偏振状态;第一衍射元件(40),其能够根据由偏振调整元件调整的偏振状态变更激发光的行进方向;发光体(发光体90R或发光体90G),其设置在由第一衍射元件(40)引导的激发光的光路上且与激发光对应地射出规定色成分光。
文档编号F21V13/00GK102314060SQ20111018795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井上益孝, 池田贵司, 浜田弘喜, 金山秀行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