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427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光源照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但依靠太阳能光照植物生长的时间毕竟有限,无法按照人的意愿来延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太阳照到地球上相对量较大的光的波长范围在350nm 750nm,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波长范围内的光都能被植物所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绿体,叶绿体靠其本身的主要色素_叶绿素来捕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波长为626 595nm的橙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 450nm的蓝紫光部分,恰恰是这两种波长的可见光才具有生物化学价值,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的波长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按照人的意愿来延长植物光合作用时间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有玻壳,所述玻壳内设置有导电支架、发光源和芯柱,所述玻壳下端设有灯头,所述芯柱安装在玻壳底部与灯头连接,所述发光源通过导电支架支撑在芯柱上,所述芯柱具有第一灯芯脚和第二灯芯脚,所述发光源由位于上方的高压钠灯电弧管和位于下方的金属卤化物电弧管串联组成,所述导电支架上端固连有与玻壳上部内壁相抵触的弹簧翅片,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的顶端通过第一导电“U”型支架与导电支架上端固连,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的顶端通过第二导电“U”型支架与高压钠灯电弧管的底端固连,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的底端与第一灯芯脚连接,所述第二灯芯脚与所述导电支架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机械强度及可靠性,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下端通过绝缘件与所述导电支架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机械强度及可靠性,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通过固定片与所述导电支架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吸收杂质气体,保证玻壳内的真空度,所述导电支架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片,且该两个吸气片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的两端,所述芯柱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环。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焊点,提高生产速率,所述芯柱为一体结构的弯制芯柱。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翅片由相对称两个“ {”形弹簧片构成。进一步地,为了提供伸缩空间,所述第一导电“U”型支架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导电支架和高压钠灯电弧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电“U”型支架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高压钠灯电弧管和金属卤化物电弧管连接。[0011]进一步地,所述玻壳底端固连有灯头内套,所述灯头内套与灯头连接,所述第一灯芯脚与灯头的顶端通过铜磷焊料焊接,所述第二灯芯脚与灯头内套的电触点通过点焊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综合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两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优点和特征光谱,将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一体化,并能同时发出626 595nm波长范围的橙光、490 435nm波长范围的兰光、435 400nm波长范围的紫光,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照明场所,延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使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更佳,对蔬菜的生长更加明显, 花卉色彩更加浓艳,果色更加艳丽,品质更佳;同时具有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设计合理,工作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成型方便,适于批量生产等优点。此外,混光照明节约能源,符合绿色照明的要求,达到相同的照明效果,混光照明比采用单一光源照明节电30 %以上,比如两个1000W的灯在串联后实际只消耗1500w的功率,但却能达到2000W的照明效果;在相同功率下,混光照明能比单一光源照明成倍提高照度并改善照明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玻壳;2、导电支架;3、发光源;3-1、高压钠灯电弧管;3-2、金属卤化物电弧管;4、芯柱;4-1、第一灯芯脚;4-2、第二灯芯脚;5、灯头;6、弹簧翅片;7、第一导电“U”型支架;8、第二导电“U”型支架;9、绝缘件;10、固定片;11、吸气片;12、吸气环;13、灯头内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一种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有玻壳1,所述玻壳1内设置有导电支架2、发光源3和芯柱4,所述玻壳1底端固连有灯头内套13,该灯头内套13与灯头5连接。所述芯柱4安装在玻壳1底部,所述发光源3通过导电支架2支撑在芯柱4上,所述芯柱4为一体结构的弯制芯柱,其具有第一灯芯脚4-1和第二灯芯脚4-2,所述第一灯芯脚4-1与灯头5的顶端通过铜磷焊料焊接,所述第二灯芯脚4-2与灯头内套13 的电触点通过点焊连接。所述发光源3由位于上方的高压钠灯电弧管3-1和位于下方的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串联组成,所述导电支架2上端固连有与玻壳1上部内壁相抵触的弹簧翅片6,该弹簧翅片6由相对称两个“ {”形弹簧片构成。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3-1的顶端通过第一导电“U”型支架7与导电支架2上端固连,所述第一导电“U”型支架7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导电支架2和高压钠灯电弧管3-1连接。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顶端通过第二导电“U”型支架8与高压钠灯电弧管3-1的底端固连,所述第二导电“U”型支架8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高压钠灯电弧管3-1和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连接。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底端与第一灯芯脚4-1连接,所述第二灯芯脚4-2与所述导电支架2连接。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3-1下端通过绝缘件9与所述导电支架2连接。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通过固定片10与所述导电支架2连接。所述导电支架2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片 11,且该两个吸气片11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两端,所述芯柱4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环12。本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由石英玻璃管和封入其内的一对电极构成,石英玻璃管内充入金属卤化物、汞和启动气体,电极通过钼片、钼杆连接与石英玻璃管熔封在一起。高压钠灯电弧管3-1由多晶氧化铝陶瓷管和封入其内的一对电极构成,多晶氧化铝陶瓷管内充入作为发光物质的钠汞齐和启动气体,电极通过铌引出线与氧化物焊接完成气密封接。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有玻壳(1),所述玻壳(1)内设置有导电支架(2)、发光源(3)和芯柱(4),所述玻壳⑴下端设有灯头(5),所述芯柱(4)安装在玻壳(1)底部与灯头(5)连接,所述发光源(3)通过导电支架(2)支撑在芯柱(4)上, 所述芯柱⑷具有第一灯芯脚(4-1)和第二灯芯脚(4-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3)由位于上方的高压钠灯电弧管(3-1)和位于下方的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串联组成,所述导电支架(2)上端固连有与玻壳(1)上部内壁相抵触的弹簧翅片(6),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3-1)的顶端通过第一导电“U”型支架(7)与导电支架(2)上端固连,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顶端通过第二导电“U”型支架(8)与高压钠灯电弧管(3-1)的底端固连, 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底端与第一灯芯脚(4-1)连接,所述第二灯芯脚(4-2)与所述导电支架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钠灯电弧管(3-1)下端通过绝缘件(9)与所述导电支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通过固定片(10)与所述导电支架(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2)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片(11),且该两个吸气片(11)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的两端,所述芯柱(4)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环(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4)为一体结构的弯制芯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翅片(6)由相对称两个“{”形弹簧片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U”型支架(7)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导电支架(2)和高压钠灯电弧管 (3-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U”型支架(8)的两个相对的支臂分别与高压钠灯电弧管(3-1) 和金属卤化物电弧管(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壳(1)底端固连有灯头内套(13),所述灯头内套(13)与灯头(5)连接,所述第一灯芯脚(4-1)与灯头(5)的顶端通过铜磷焊料焊接,所述第二灯芯脚(4-2)与灯头内套(13)的电触点通过点焊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有玻壳,玻壳内设置有导电支架、发光源和芯柱,玻壳下端设有灯头,芯柱安装在玻壳底部与灯头连接,发光源通过导电支架支撑在芯柱上,芯柱具有两灯芯脚,发光源由上、下串联的高压钠灯电弧管和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组成,导电支架上端固连有与玻壳上部内壁相抵触的弹簧翅片,高压钠灯电弧管的顶端通过导电“U”型支架与导电支架上端固连,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的顶端通过导电“U”型支架与高压钠灯电弧管的底端固连,金属卤化物电弧管的底端和导电支架连接分别与两灯芯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按照人的意愿来延长植物光合作用时间的大功率植物照明用混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文档编号H01J61/12GK202076226SQ2011201599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亓明云, 刘凯, 王超, 高忠兰 申请人:普罗斯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