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合形状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9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百合形状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一种安装在柜内的百合形状的灯具。
背景技术
当柜子的内部空间光线较弱时,需要设置灯具进行照明,以便人们整理柜内存放的物品。由于柜内空间相对狭小,设置在柜内灯具要具有适应这一空间的特性。例如,灯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产热量要少,以免造成柜内温度过高。柜内灯具一种是类似灯管的长条状灯具,设置在柜内壁上。这种灯具的光线比较发散,光亮度不足。如果要增强亮度,势必要增加灯具的功率,这容易导致灯具产热量提高。另一种柜内灯具是采用射灯。射灯的反光罩较长,因而射出的光线集中,在功率较低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亮度较高。柜内采用射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射灯照射的面积小,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射灯照射位置,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柜内使用的百合形状的灯具,该灯具不仅产热量较低,而且单位面积的亮度也较高,同时照射的面积还较大,而且避免了使用者频繁转动灯具,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百合形状的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具有出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百合状凸缘。所述灯体包括圆台状的灯体外壳,所述灯体外壳的下底面边缘作为所述出光口的边缘。所述百合状凸缘为所述灯体外壳的侧壁朝出光方向的延伸部。在邻近所述圆台上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散热格栅。还包括转向连接件和连接管;其中,所述转向连接件上设置有导线通道;所述转向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灯体连接,所述转向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铰接。还包括支撑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支撑管连接。还包括灯具底座,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灯具底座连接。所述灯体还包括LED光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由于百合形状的灯具的灯体安装在柜内空间的上部,需要照射灯体下方的空间,而灯体上方的空间一般不需要照射。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灯体的出光口处设置了百合状凸缘,相当于在射灯的反光罩上开出了缺口。百合状凸缘遮挡了光线向上方的照射,同时将光线更多地反射到灯体的下部空间,相对于现有的射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照射范围更大,照射的范围是使用者需要照射的空间(灯体下部空间),因而效率提高,使用者不需要频繁转动灯具。同时具有产热量低和亮度高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柜内等较小的空间。
图I为本实用新型百合形状的灯具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灯体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I中百合形状的灯具整体的结构分解图。图中标识说明如下I、灯体;2、转向连接件;3、连接管;4、支撑管;5、灯具底座;6、凸缘;7、灯体外壳;8、散热格栅;9、出光口 ;10、紧固件;11、透镜;12、发光元件底座;13、发光元件;14、护盖;1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合形状的灯具是在柜内安装并使用的灯具,如图I所示,图I显示了百合形状的灯具的结构组成。百合形状的灯具包括灯体I、转向连接件2、连接管3、支撑管4和灯具底座5。其中,灯体I与转向连接件2连接,转向连接件2还通过铰链与连接管3的一端连接,连接管3的另一端通过支撑管4连接在灯具底座5上。灯具底座5用于固定在柜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图2详细示出了图I中的灯体I、转向连接件2和连接管3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其中,灯体I包括了如下结构灯体外壳7和百合状凸缘6,该凸缘指的是帽子上用于遮光的前伸如百合状的檐。实质上灯体外壳7和百合状凸缘6是一体成型的,为了描述方便,对该一体成型件进行分段说明。灯体外壳7采用的是圆台形状,其下底面边缘即为出光口 9的边缘。百合状凸缘6设置在所述圆台的下底面的边缘(即出光口 9的边缘)。百合状凸缘6是由所述圆台侧壁向出光方向延伸而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将往向上方投射的光线反射到灯体的下部空间,这样不仅产热量较低,单位面积的亮度也较高同时照射的面积还较大。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百合状凸缘6这一结构,使得灯具照射范围适当。由于照射范围相比现有的射灯而言增大,因此柜内可以采用更少数量的灯具,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能耗。在图2中还可以看到,在灯体外壳7的邻近圆台上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散热格栅8。散热格栅8是若干贯穿灯体外壳7的壳体的缝隙,缝隙之间平行,形成栅状。散热格栅8的作用是增加散热通道,增大散热面积,以便光源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出。灯体I内设置有紧固件10、透镜11、发光元件底座12和发光元件13,其中,发光元件13可以采用LED (Lighting Emitting Diode的缩写,即发光二极管)光源,显然,LED光源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高亮度和低热量的优点。发光元件底座12可以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铝基板,但不限于铝基板,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在发光元件底座12上固定发光元件13。透镜11卡设在发光元件底座12上,并将发光元件13完全罩设住,起到将发光元件13出射的光线聚拢的效果。紧固件10用于将透镜11、发光元件底座12和发光元件13依序固定在灯体I内。灯体I与转向连接件2连接,其具体连接关系是在灯体外壳7上设置有安装孔(设置在圆台的侧面上,图2中由于角度关系未能示出),转向连接件2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灯体I连接。转向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3的一端铰接。转向连接件2可以带动灯体I绕连接管3的这一端转动,方便使用者调整照射角度。转向连接件2设置有中空的导线通道,便于灯体I内的导线穿过。图3进一步显示了连接管3、支撑管4和灯具底座5的连接关系。连接管3的另一端(非铰接端)与支撑管4的一端螺纹连接。支撑管4的另一端与灯具底座5螺纹连接。灯具底座5包括两部分护盖14和固定件15。固定件15上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支撑管4的端部连接。固定件15上还设置两个螺钉孔,用于螺钉固定。护盖14上有供支撑管4穿过的孔,护盖14盖住固定件15,对固定件4与支撑管4的连接处形成保护。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百合形状的灯具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第一步,安装导线将所述导线依次从固定件15、护盖14、支撑管4、连接管3、转向连接件2和灯体外壳7的安装孔,并将穿出灯体外壳7的安装孔的导线的一端焊接在发光元件底座12的底部。 第二步,安装灯体I :先将带有发光元件13的发光元件底座12固定在灯体外壳7中,再将透镜11固定在发光元件13上,然后将紧固件10拧紧固定在灯体外壳7中,以将透镜11和带有发光元件13的发光元件底座12固定在灯体外壳7中。第三步,安装灯体I之外的组件先将转向连接件2固定在灯体外壳7的安装孔中,然后将连接管3固定在转向连接件2的底端,其次将固定件15固定在连接管3的底端,最后,将护盖14拧紧固定在固定件15上,至此,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百合形状的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具有出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百合状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圆台状的灯体外壳,所述灯体外壳的下底面边缘作为所述出光口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合状凸缘为所述灯体外壳的侧壁朝出光方向的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邻近所述圆台上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散热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连接件和连接管;其中,所述转向连接件上设置有导线通道;所述转向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灯体连接,所述转向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具底座,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灯具底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LED光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合形状的灯具,包括灯体,所述灯体上具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百合状凸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同时具有产热量低、亮度高和照射的面积大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柜内等较小的空间。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501336SQ2012201195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蔡中武 申请人:北京北方蔡氏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