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眩光灯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38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眩光灯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灯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抗眩光灯源(anti-glarelight source)。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属于半导体元件,其发光芯片的材料主要使用III-V族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磷化镓(GaP)或砷化镓(GaAs),而其发光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详细而言,发光二极管通过对化合物半导体施加电流,以通过电子与空穴的结合将过剩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现象不是通过加热发光或放电发光,因此发光二极管的寿命长达十万小时以上。此外,发光二极管还具有反应速度快、体积 小、省电、低污染、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点,所以发光二极管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大 型看板、交通信号灯、手机、扫描器、传真机的光源以及照明等。以照明方面的应用为例,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s),其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以及多个以线性方式排列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封装。当印刷电路板上的部分发光二极管封装无法正常发光时,发光二极管灯条便会出现局部区域较暗的问题,无法提供均匀的线性光线。此时,发光二极管灯条便需进行整件更换的动作,因此目前的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较低,且维修成本较高。有鉴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设计缺陷,已有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包括导光棒以及封装在导光棒端部的发光二极管的线性光源,导光棒是用以导引发光二极管封装所发出的光线,以提供均匀的光线。当部分发光二极管封装无法正常发光时,从导光棒透出的光线虽具有较低的亮度,但仍然是均匀的。再者,若要对此类型的线性光源进行维修,仅需更换故障的发光二极管封装,无需更换导光棒,故维修成本较低。承上述,由于发光二极管封装所提供的光线都具有特定的发散程度,当发光二极管封装所提供的光线的发散程度无法被抑制时,使用者会容易感觉到眩光。举例而言,由于导光棒采用挤出的方式制作,因此光线在沿着导光棒延伸的方向上的分布是较为发散的,容易导致眩光。据此,如何降低线性光源的发散程度进而改善线性光源的眩光现象,实为目前研发人员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其具有一调光元件以改善灯源的眩光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其包括一线性光源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而调光元件配置在光线的传递路径上。调光元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条状棱镜部,条状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一延伸方向排列,且各个条状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线性光源包括一导光棒以及至少一光源,且光源配置于导光棒的至少一端。[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各个条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调光元件可进一步包括一基板,且条状棱镜部排列在基板上。举例而言,基板与条状棱镜部是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其包括一线性光源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而调光元件配置在光线的传递路径上。调光元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环状棱镜部,环状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一延伸方向排列,且各个环状棱镜部环绕线性光源,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线性光源包括一导光棒以及至少一光源,且光源配置于导光棒的至少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各个环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调光元件可进一步包括一管状体,而线性光源设置在管状体中,且环状棱镜部排列在管状体的一外表面上。举例而言,管状体与环状棱镜部是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条状或环状棱镜部的调光元件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据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灯源的眩光现象。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的示意图;图3A为线性光源的强度分布图;图3B为图I的抗眩光灯源100的强度分布图;图3C为图2的抗眩光灯源200的强度分布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 :抗眩光灯源;110、210 :线性光源;112、212:导光棒;112a、212a :导光部;112b、212b :反射部;114a、114b、214a、214b :光源;120,220 :调光元件;122 :条状棱镜部;124:基板;222 :环状棱镜部;224 :管状体;L :光线;[0035]D1、D2:延伸方向;α :顶角;A、B: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的示意图。请参照图I,本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100包括一线性光源110以及一调光元件120。线性光源110适于提供一光线L,而调光元件120配置在光线L的传递路径上。调光元件120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条状棱镜部122,条状棱镜部122沿着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排列,且各个条状棱镜部122的延 伸方向D2垂直于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以使光线L在线性光源110的延伸方向Dl上的分布收敛。换言之,条状棱镜部122可以使光线L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收敛。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性光源110包括一导光棒112以及二光源114a、114b,且此二光源114a、114b分别配置于导光棒112的两端(即双边入光设计)。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线性光源也可以仅包括单一个光源,且此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棒的其中一端(即单边入光设计)。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线性光源110的型态,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采用其他型态的线性光源110。图I的左下部分为导光棒112在Z-D2平面上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棒112例如是采用挤出的方式制作。详言之,本实施例可采用相同基础(base)但透光度略有差异的透明材质以挤出的方式来制作导光棒112。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棒112包括导光部112a以及反射部112b。举例而言,本实施例可采用有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以及无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以挤出的方式来制作导光棒112。经过挤出之后,无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会构成导光部112a以有效地导引光线L传递,而有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会构成反射部112b以反射或散射光线L,以使光线L能够沿着特定方向出射。如图I所示,各个条状棱镜部122皆具有一顶角α ,且此顶角α例如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以使光线L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能够被收敛。除了条状棱镜部122之外,调光元件120可进一步包括一基板124,且条状棱镜部122排列在基板124上。将条状棱镜部122制作在基板124上有助于调光元件120的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4与条状棱镜部122例如是以模具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换言之,基板124与条状棱镜部122是一体成型。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基板124与条状棱镜部122的材质以及制作方式,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变动基板124与条状棱镜部122的材质以及制作方式(例如挤出)。此外,本实施例的基板124除了可以采用平板状的基板之外,也可采用弯曲的基板,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基板124的外型结构。第二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抗眩光灯源200包括一线性光源210以及一调光元件220。线性光源210适于提供一光线L,而调光元件220配置在光线L的传递路径上。调光元件220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环状棱镜部222,环状棱镜部222沿着线性光源210的延伸方向Dl排列,且各个环状棱镜部222环绕线性光源210,以使光线L在线性光源210的延伸方向Dl上的分布收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性光源210包括一导光棒212以及二光源214a、214b,且此二光源214a、214b分别配置于导光棒212的两端(即双边入光设计)。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线性光源也可以仅包括单一个光源,且此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棒的其中一端(即单边入光设计)。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线性光源210的型态,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采用其他型态的线性光源210。图2的左下部分为导光棒212在Z-D2平面上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棒212例如是采用挤出的方式制作。详言之,本实施例可采用相同基础(base )但透光度略有差异的透明材质以挤出的方式来制作导光棒212。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棒212包括导光部212a以及反射部212b。举例而言,本实施例可采用有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以及无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以挤出的方式来制作导光棒212。经过挤出之后,无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会构成导光部212a以有效地导引光线L传递,而有掺杂散射颗粒的压克力会构成反射部212b以反射或散射光线L,以使光线L能够沿着特定方向出射。如图2所示,各个环状棱镜部222的顶角α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以使光线L在线性光源210的延伸方向Dl上的分布收敛。除了环状棱镜部222之外,调光元件220可进一步包括一管状体224,而线性光源210设置在管状体224中,且环状棱镜部222排列在管状体224的外表面上。详言之,线性光源210的导光棒212例如是穿设在管状体224内。换言之,管状体224是套设在线性光源210的导光棒212外。举例而言,管状体224与环状棱镜部222是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管状体224与环状棱镜部222例如是以模具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换言之,管状体224与环状棱镜部222是一体成型。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管状体224与环状棱镜部222的材质以及制作方式,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变动管状体224与环状棱镜部222的材质以及制作方式。实验例图3Α为线性光源的强度分布图,图3Β为图I的抗眩光灯源100的强度分布图,而图3C为图2的抗眩光灯源200的强度分布图。请参照图I至图3C,曲线A为光线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而曲线B为光线在延伸方向D2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从图3Α中的曲线A可知,在未使用调光元件的情况下,光线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较为发散,故容易产生眩光。从图3Β中的曲线A可知,在使用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元件120的情况下,光线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较为收敛,故较不容易产生眩光。同样地,从图3C中的曲线A可知,在使用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元件220的情况下,光线在延伸方向Dl以及Z轴所在的平面上的分布较为收敛,故较不容易产生眩光。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条状或环状棱镜部的调光元件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据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灯源的眩光现象。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以及 一调光元件,配置在该光线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调光元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条状棱镜部,该些条状棱镜部沿着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排列,且各该条状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以使该光线在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线性光源包括 一导光棒;以及 >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棒的至少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调光元件还包括一基板,该些条状棱镜部排列在该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与该些条状棱镜部是一体成型。
6.一种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以及 一调光元件,配置在该光线的传递路径上,其中该调光元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环状棱镜部,该些环状棱镜部沿着该线性光源的一延伸方向排列,且各该环状棱镜部环绕该线性光源,以使该光线在该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线性光源包括 一导光棒;以及 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棒的至少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各该环状棱镜部的一顶角介于140度至150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调光元件还包括一管状体,该线性光源设置在该管状体中,且该些环状棱镜部排列在该管状体的一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眩光灯源,其特征在于,该管状体与该些环状棱镜部是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眩光灯源,其包括一线性光源以及一调光元件。线性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而调光元件配置在光线的传递路径上。调光元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条状棱镜部,条状棱镜部沿着线性光源的一延伸方向排列,且各个条状棱镜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以使光线在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上的分布收敛。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2647286SQ2012202434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叶志庭, 林明传, 邓志容, 简铭信 申请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