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热的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42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可加热的灯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可加热的灯盖(10),至少包括:聚合物基体(1);在聚合物基体(1)的内侧(I)处的第一汇流排(3)、第二汇流排(3)和至少两个线路(2),其中,每个线路(2)与第一汇流排(3)且与第二汇流排(3)电气连接。
【专利说明】可加热的灯盖【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可加热的灯盖(Leuchtenabdeckung)、用于灯盖的制造的方法以及其使用。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照明的有效性可在低的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尤其在冬天受到影响。雪、冰或冷凝的空气湿气可积聚在车辆光源的盖板的外侧上。空气湿气同样可冷凝和冻结在灯盖的内侧处。由此降低灯盖的透明度且减弱照明的功能性。在道路交通中的安全性受到不利影响。
[0003]车辆前照灯先前优先配备有卤素灯或氙气灯。这些灯在运行中产生显著的热。热传递到灯盖上且引起灯盖的解冻和/或干燥。新近越来越多地为车辆前照灯配备有发光二极管(LED),其在运行中产生明显更少的热。因此,为了去除湿气和冰,需要灯盖的主动的加热。
[0004]文献US 2006 /0232972 Al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灯的盖板的方法。在此将加热丝和两个电的联接元件施加到平坦的塑料板上。加热丝的每个端部与电的联接元件相焊接。随后,灯盖由塑料板借助于热成型来成型。在此存在损坏加热丝或在加热丝与电的联接元件之间的连接的风险。此外,热成型的方法限制了关于灯盖的形状的设计自由。此外,电气接触部易出故障:如果在两个联接元件之间的导电的连接例如由于加热丝的折断而中断,则加热功能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加热结构的改善的电气接触的可加热的灯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可加热的灯盖的方法,其中,避免加热结构的损坏。
[0006]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可加热的灯盖来实现。优选的实施方案源自从属权利要求。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至少包括以下特征:
-聚合物基体,
—在聚合物基体的内侧处的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至少两个线路(Leiterbahn),其中,每个线路与第一汇流排且与第二汇流排电气连接。
[0008]利用内侧来表示聚合物基体的这样的表面,其为此设置成在连接可加热的灯盖与灯的其他的元件之后朝向光源。利用外侧来相应表示聚合物基体的这样的表面,其为此设置成在连接可加热的灯盖与灯的其他的元件之后背对光源。
[0009]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情况下,电流流动通过线路中的每个。线路由此变热,其因此实现灯盖的主动加热。
[0010]通过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有利地提供线路的稳定的电气接触。在此,每个线路与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电气连接,且为每个线路不依赖于其余的线路供以电压。因此,一个线路的损坏并未导致灯盖的主动加热的完全失效。这是本发明的一个很大的优点。[0011]此外,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制造可加热的灯盖的方法来实现,其中,至少:
a)提供聚合物基体,
b)将至少两个线路通过超声波嵌入安装在聚合物基体的内侧处,以及
c)每个线路与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电气连接。
[0012]聚合物基体具有针对灯盖设置的三维的典型地弯曲的形状。在与灯的其余元件连接之前,无须使聚合物基体进一步变形。但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可进行这样的加工步骤,其并不伴随聚合物基体的弯曲的变化,例如钻孔、铣削或在边缘区域中的切割。
[0013]根据本发明,在施加线路之前提供灯盖的聚合物基体。因此,线路在聚合物基体的成型期间并未受载。该特别的优点在于避免了线路和/或线路的电气接触部的损坏。此外,通过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提供每个单个的线路的稳定的电气接触。
[0014]聚合物基体可通过所有合适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用于塑料加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通过热成型来制造。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聚合物基体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注射成型相比于热成型能够实现制造聚合物基体的更大数量的可能的形状。此外,可几乎无废料地来制造聚合物基体,因为无需工件的事后的切割。复杂的表面结构可直接引入到盖板中。
[0015]聚合物基体优选至少含有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腈(Polynitrile)、聚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苯乙烯一丙烯腈(SAN)、丙烯酸酯一苯乙烯一丙烯腈(ASA)、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一聚碳酸酯(ABS/PC)和/或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
[0016]聚合物基体特别优选地含有聚碳酸酯(PC)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这在聚合物基体的透明度、加工、强度、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方面特别有利。
[0017]聚合物基体优选具有2mm至5mm的厚度。这在聚合物基体的强度和加工方面特别有利。聚合物基体的尺寸可很宽地变化且取决于根据本发明的使用。
[0018]根据本发明,聚合物基体至少局部是透明的。聚合物基体可以是无色的、上色的或着色的。聚合物基体可以是清楚的或模糊的。
[0019]线路优选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直线地延伸。但线路还可例如波浪状、曲流状或以Z字形的形式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延伸。相邻的两个线路的间距优选在线路的整个长度上恒定。但相邻的两个线路的间距还可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的走向中变化。
[0020]线路可在任意方向上延伸,优选水平或竖向地伸延。
[0021]根据本发明,线路借助于超声波嵌入施加到聚合物基体上。在此,超声焊极优选利用多轴的机器人经由匹配于聚合物基体的三维的几何形状的机器人程序在聚合物基体的内侧上来引导。超声焊极将由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的机械振荡(超声波)传递到聚合物基体上。在此产生热量且使聚合物基体的内侧的表面层熔化。线路被引入到熔化的表面层中。此外,超声焊极在其顶部处引导加热丝,其中,加热丝经由在超声焊极附近的金属丝卷轴连续地补给。例如由文献US 6 023 837 A已知适合作为超声焊极的工具。
[0022]线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穿透深度优选为线路的厚度的50%至90%,特别优选地为60%至75%。线路借助于超声波嵌入的简单的施加在在线路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稳定的连接方面特别有利。
[0023]在相邻的两个线路之间的间距优选为Imm至25mm,特别优选地为3mm至15mm。这在灯盖的透明度和经由线路引入的加热功率的分配方面特别有利。线路的长度可很宽地变化且因此可容易地匹配于在个别情况下的要求。线路例如具有5cm至50cm的长度。
[0024]线路含有至少一种金属(优选含有钨、铜、镍、锰、铝、银、铬和/或铁)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和/或合金。线路特别优选地含有钨和/或铜。由此获得特别良好的加热效果。线路的厚度优选为15 μ m至200 μ m,特别优选地为25 μ m至90 μ m。这在灯盖的透明度、引入的加热功率和避免短路方面特别有利。
[0025]已经显示出利用这样的线路获得特别良好的结果,该线路含有钨且优选具有15 μ m至100 μ m的厚度,特别优选地具有25 μ m至50 μ m的厚度。特别良好的结果同样利用这样的线路来获得,其含有铜且优选具有25 μ m至200 μ m的厚度,特别优选地具有60 μ m至90 μ m的厚度。
[0026]相邻的线路可在第一汇流排的背对第二汇流排的侧部上或在第二汇流排的背对第一汇流排的侧部上彼此连接。因此,线路可以唯一的加热丝的形式施加到聚合物基体上,其中,加热丝在施加之后包括两个或多个区段,其设置为线路且其环状地(schleifenartig)彼此连接。加热丝的设置为线路的每个区段在一端的区域中与第一汇流排相连接,而在另一端的区域中与第二汇流排相连接。在汇流排的区域中且在汇流排之间的加热丝的每个区段形成线路。
[0027]备选地,相邻的线路可在第一汇流排的背对第二汇流排的侧部上且在第二汇流排的背对第一汇流排的侧面部并未彼此连接。因此,线路以多个加热丝的形式施加到聚合物基体上,其中,每个加热丝在一端的区域中与第一汇流排相连接,而在另一端的区域中与第二汇流排相连接。每个加热丝包括在汇流排的区域中和在汇流排之间的线路。
[0028]每个线路的至少一个区段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线路可沿着其整个长度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这在在聚合物基体与线路之间的稳定的连接方面特别有利。然后在线路的背对聚合物基体的侧部上实现与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的电气接触。
[0029]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线路的端部处的设置成用于与汇流排电接触的区域并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且可从此处提升。该特别的优点在于与汇流排的简单和稳定的电气接触的可行性。汇流排优选布置在聚合物基体上且例如以粘合剂或双面胶带固定在其上。在每个线路的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的区域在第一汇流排的背对聚合物基体的侧部处在第一汇流排上来引导且与第一汇流排相连接。在每个线路的另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的区域在第二汇流排的背对聚合物基体的侧部处在第二汇流排上来弓I导且与第二汇流排相连接。
[0030]在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下汇流排和第二下汇流排布置在聚合物基体上。在每个线路的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的区域布置在第一下汇流排与第一上汇流排之间且与第一下汇流排和第一上汇流排相连接。在每个线路的另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的区域布置在第二下汇流排与第二上汇流排之间且与第二下汇流排和第二上汇流排相连接。该特别的优点在于线路的高效且非常稳定的电接触。为了加热灯盖,将第一电势施加到第一下汇流排和第一上汇流排处。将第二电势施加到第二下汇流排和第二上汇流排处。
[0031]在线路与汇流排之间的电气连接优选借助于导电的粘合剂、通过钎焊或熔焊来实现。
[0032]汇流排优选含有钨、铜、镍、锰、铝、银、铬和/或铁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和/或合金,特别优选地含有钨和/或铜。汇流排优选具有10 μ m至200 μ m的厚度,特别优选地具有50μπι至10ym的厚度。汇流排的宽度(汇流排沿着其与线路相连接)优选为2mm至100mm,特别优选地为5mm至20mm。汇流排的长度可很宽地变化且因此突出地匹配于个别情况的要求。汇流排的最小长度由线路的数量和相邻的线路的间距得出。汇流排的长度例如为5cm至20cm。汇流排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从而可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施加电势差。
[0033]出于美观的原因,可期望线路借助于汇流排的电气接触部从外部不可见。为此,聚合物基体例如可在汇流排的区域中被着色或涂黑。聚合物基体例如可通过多构件一注射成型来制造,其中,聚合物基体在在其上应布置有汇流排的区域中包括不透明的构件,其盖住穿过聚合物基体的电气接触部的可视性。
[0034]聚合物基体的不透明的构件优选至少含有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腈、聚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苯乙烯一丙烯腈(SAN)、丙烯酸酯一苯乙烯一丙烯腈(ASA)、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一聚碳酸酯(ABS/PC)和/或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特别优选地包含聚碳酸酯(PO、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0035]聚合物基体的不透明的构件优选含有至少一种色料。通过该色料达到构件的不透明性。色料可含有无机和/或有机的颜料和/或色素。色料可是彩色或无色的。合适的色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且例如可在英国染色师和调色师协会(British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rists)和美国纺织品药剂师和调色师协会(AmericanAssociat1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的颜色指数中进行查阅。优选将黑色颜料用作色料,例如炭黑颜料(炭黑)、苯胺黑、骨黑、铁黑、尖晶石黑(Spinellschwarz)和/或石墨。由此达到黑色的不透明的构件。
[0036]此外,不透明的构件可含有无机或有机的填料,特别优选地还有Si02、A1203、T12,粘土矿物、硅酸盐、沸石、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珠、有机纤维和/或它们的混合物。填料可进一步提高不透明的构件的稳定性。此外,填料可降低聚合物材料的份额且因此降低构件的制造成本。
[0037]备选地,可在汇流排与聚合物基体之间布置有着色的或变黑的元件。备选地,可将丝网印刷覆盖物(Abdecksiebdrucke)施加在聚合物基体的表面上。
[0038]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将保护涂层施加到聚合物基体的外侧上,以便保护根据本发明的灯盖不受环境影响。优选使用基于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或聚氨酯的热硬化或紫外线硬化的涂漆系统。保护涂层优选具有I μ m直至50 μ m的层厚,特别优选地具有2 μ m至25 μ m的层厚。该特别的优点在于聚合物基体通过保护涂层的提高的耐刮伤性和耐候性。
[0039]除了上色的化合物和颜料之外,保护涂层还可含有紫外线阻断剂、防腐剂以及用于提高抗刮伤强度的成分(例如纳米微粒)。
[0040]保护涂层例如可通过浸溃方法、溢流方法或喷射方法施加到聚合物基体的外侧上。保护涂层在施加之后优选经由温度和/或紫外线输入来硬化。在通过注射成型制造聚合物基体的情况下,保护涂层还可通过模内涂覆方法(In Mould Coating-Verfahren)施加到聚合物基体的外侧上。
[0041 ] 适合作为保护涂层的产品例如是AS4000、AS4700、PHC587或UVHC300,其由Momentive公司提供。
[0042]保护涂层还可包括多个层,优选包括在聚合物基体上的增加附着力的层和在增加附着力的层上的涂料层。增加附着力的层例如可含有丙烯酸酯且具有0.4 μ m至5 μ m的层厚。涂料层例如可含有聚硅氧烷且具有I μ m至15 μ m的层厚。
[0043]优选使增加附着力的层在施加之后在施加涂料层之前变干。
[0044]保护涂层可在安装线路和汇流排之前或之后施加。保护涂层可在连接线路与汇流排之前或之后施加。
[0045]可加热的灯盖优选作为盖板用于陆运、空运、水运的交通的运输工具的灯,尤其用于客车、载重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火车和摩托车的前照灯、尾灯、示宽灯和/或示廓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借助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是示意性的图示且并未按照比例。无论如何,附图并未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的第一设计方案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的另一设计方案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3显示了沿着A — A’穿过根据图1的可加热的灯盖的截面,
图4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图1的可加热的灯盖的截面,
图5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的另一设计方案的截面,
图6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的另一设计方案的截面,以及 图7显示了用于制造可加热的灯盖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详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图1、图3和图4相应显示了用于客车前照灯的根据本发明的灯盖10的细节。聚合物基体I含有聚碳酸酯(PC)且具有4mm的厚度。在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上布置有带有20cm的长度的、作为线路2的六根加热丝。线路2彼此平行且水平地布置。线路2含有铜且具有70 μ m的厚度。在相邻的两个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为10mm。线路2借助于超声波嵌入在其整个长度上嵌入在聚合物基体中,其中,穿透深度为大约45 μ m。
[0048]每个线路2与两个汇流排3电气连接。在线路2与汇流排3之间的电气连接经由导电的粘结剂5实现。汇流排3含有铜且具有50 μ m的厚度、6cm的长度和Icm的宽度。
[0049]汇流排3与未示出的外部电源相连接。在第一汇流排3与第二汇流排3之间施加电势差的情况下,电流流动通过每个线路2。在此所产生的热使得能够实现灯盖10的主动加热。由于各个线路2的根据本发明的彼此独立的电接触,一个线路2的损坏有利地并未导致在灯盖10中的加热的完全失效。
[0050]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灯盖10的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的俯视图。在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上布置有十一根线路2。线路2彼此平行且竖向地布置。线路2是唯一的加热丝(其以环状地彼此连接的直的区段施加到聚合物基体I上)的区段。因此,相邻的线路2通过加热丝的区域彼此连接,其中,连接在第二汇流排3的背对第一汇流排3的侧部上和在第一汇流排3的背对第二汇流排3的侧部上交替进行。
[0051]图3显示了沿着A — A’穿过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10的截面。可看出聚合物基体I和嵌入其中的水平且平行地延伸的线路2以及处在截面线A — A’之后的汇流排3和导电的粘结剂5。
[0052]图4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10的截面。显示了汇流排3,其竖向延伸且利用导电的粘结剂5粘着到聚合物基体I和线路2处。
[0053]图5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10的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的截面。在电接触的两个区域中,线路2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每个线路2布置在在第一下汇流排3a与第一上汇流排3b之间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的一区域中。每个线路2布置在在第二下汇流排3a与第二上汇流排3b之间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的另一区域中。线路2与汇流排3a、3b借助于焊料6相连接。焊料6含有银。第一下汇流排3a和第二下汇流排3a借助于双面胶带8固定在聚合物基体I上。
[0054]聚合物基体I通过多构件注射成型来制造。聚合物基体I含有带有4mm的厚度的透明的构件11。在透明的构件11的区域上施加有带有2_的厚度的不透明的构件12。透明的构件11含有聚碳酸酯(PC)。不透明的构件12含有填充有矿物的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混合物。用于不透明的构件12的注射成型的原料由Teijin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提供(Panlite Y — 0346 Colour N0.TG6654)。在不透明的构件12上布置有汇流排3a。由此有利地盖住线路2借助于汇流排的电气接触部穿过聚合物基体I的可视性。
[0055]在聚合物基体I的外侧(II)上施加有保护涂层7。保护涂层7含有基于聚硅氧烷(Momentive PHC587)的热硬化的油漆且具有15 μ m的层厚。通过保护涂层7有利地保护聚合物基体I免受环境影响(例如天气)和机械的作用。
[0056]图6显示了沿着B — B’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可加热的灯盖10的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的截面。在线路2的电接触的区域中,不透明的构件12从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延伸直至聚合物基体I的外侧(II)。有利地盖住线路2借助于汇流排的电气接触部穿过聚合物基体I的可视性。
[0057]图7显示了用于制造可加热的灯盖(10)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在第一步骤中,以注射成型方法来制造聚合物基体I。聚合物基体I含有聚碳酸酯。聚合物基体I具有4mm的厚度且具有针对灯盖(10)设置的三维的弯曲的形状。随后将加热丝作为线路2借助于超声波嵌入施加到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上。线路2含有铜且具有70μπι的厚度。线路2沿着其整个长度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其中,线路2到聚合物基体I中的穿透深度为大约45 μ m。随后使第一汇流排3和第二汇流排3与每个线路2借助于导电的粘结剂5相连接。
[0058]在一种备选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线路2的端部处的设置成用于与汇流排3电接触的区域并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在施加线路2之后,第一下汇流排3a和第二下汇流排3a利用双面胶带8布置在聚合物基体I上。在每个线路2的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的区域在第一下汇流排3a上来引导。在每个线路2的另一端处的未嵌入到聚合物基体I中的区域在第二下汇流排3a上来引导。焊料6布置在第一下汇流排3a与第二下汇流排3a上。随后将第一上汇流排3b布置在第一下汇流排3a之上,且将第二上汇流排3b布置在第二下汇流排3a之上。第一下汇流排3a和第一上汇流排3b以及第二下汇流排3a和第二上汇流排3b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与线路2焊在一起。
[0059]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施加线路2之前提供聚合物基体I。因此,线路2相比现有技术并未由于在施加线路2之后的变形步骤而受载。在未制作试样的情况下,确定线路2、汇流排3的损坏或在线路2和汇流排3之间的连接。
[0060]根据本发明的线路2使得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从灯盖(10)去除冷凝的空气湿气和冰。由于每个线路2借助于汇流排3的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电接触,单个线路2的故意引起的损坏还并未导致加热效果的完全失效。
[0061]该结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出乎意料且令人惊讶的。
[0062]参考标号列表
(1)聚合物基体
(2)线路
(3)汇流排 (3a)下汇流排 (3b)上汇流排
(5)导电的粘结剂
(6)焊料
(7)保护涂层
(8)双面胶带
(10)可加热的灯盖 (I) I的透明的构件
(12)I的不透明构件
(I)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
(11)聚合物基体I的外侧 A-A'截面线
B — B’截面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加热的灯盖(10),至少包括: -聚合物基体(I), 一在所述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处的第一汇流排(3)、第二汇流排(3)和至少两个线路(2),其中,每个线路(2)与所述第一汇流排(3)且与所述第二汇流排(3)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每个线路(2)的至少一个区段嵌入到所述聚合物基体(I)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2)以其厚度的50%至90%、优选60%至75%的深度嵌入到所述聚合物基体(I)的表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体(I)至少含有聚碳酸酯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体(I)的厚度为2_至5_。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2)至少含有鹤、铜、镍、猛、招、银、铬、铁和/或它们的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2)具有15μπι至200μπι的厚度,优选具有25μπι至90μπι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3)和所述第二汇流排(3)至少含有钨、铜、镍、锰、铝、银、铬、铁和/或它们的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物基体(I)的外侧(II)上布置有保护涂层(7),其至少含有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或聚氨酯,且优选具有I μ m至50 μ m的厚度,特别优选地具有2 μ m至25 μ m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2)经由焊料(6)与所述第一汇流排(3)和所述第二汇流排(3)电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盖(10),其特征在于,每个线路(2)的一区域布置在第一下汇流排(3a)与第一上汇流排(3b)之间,且每个线路(2)的另一区域布置在第二下汇流排(3a)与第二上汇流排(3b)之间。
12.一种用于制造可加热的灯盖(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 a)提供有聚合物基体(I), b)至少两个线路(2)通过超声波嵌入安装在所述聚合物基体(I)的内侧(I)处,以及 c)每个线路(2)与第一汇流排(3)和第二汇流排(3)电气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保护涂层(7)施加到所述聚合物基体⑴的外侧(II)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体(I)通过注射成型或通过热成型来提供。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加热的灯盖(10)作为盖板用于陆运、空运、水运的交通的运输工具的灯,尤其用于客车、载重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火车和摩托车的前照灯、尾灯、示宽灯和/或示廓灯。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4041179SQ20128006349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L.莱斯迈斯特, A.施拉布, S.施密特, M.古尔丹 申请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