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3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导光部件。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车辆用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车辆用导光部件、具备车辆用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一直以来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以下对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车辆用灯具进行说明。以往的车辆用灯具在灯具的灯室内设置柱状的导光体,在导光体的侧面周向预定位置沿导光体的延伸方向形成第1内表面反射台阶和一个或者多个第2内表面反射台阶而成。以往的车辆用灯具在导光体内使从光入射端部朝向另一方端部的导光由第1内表面反射台阶和第2内表面反射台阶捕捉并从导光体向外部射出,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07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车辆用灯具在导光体的侧面周向预定位置沿导光体的延伸方向形成第1内表面反射台阶和第2内表面反射台阶而成。因此,在第1内表面反射台阶和第2内表面反射台阶之间产生(形成)间隙(空间)。由于该间隙,从而存在金属模加工变得困难,而且成形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流动)变差等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以往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中,金属模加工变得困难,而且成形时的树脂材料流动变差等方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导光部件,其呈利用在内部的全反射引导光得棒形状,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光入射的入射面;使入射后的光射出的射出面;具有使入射后的光向射出面侧反射的主反射面的主反射部;具有使入射后的光向射出面侧反射的副反射面的副反射部;以及配置在主反射部与副反射部之间的连接部。

本发明(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连接部具有使入射后的光向射出面侧反射的连接反射面。

本发明(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连接反射面使入射后的光向射出面侧反射,而且作为连接部配光图案从射出面向主配光图案与副配光图案之间射出,该主配光图案是由主反射面反射而且从射出面射出的图案,该副配光图案是由副反射面反射而且从射出面射出的图案。

本发明(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配置在灯室内的光源及使来自光源的光从入射面入射的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光部件。

本发明(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车辆用导光部件至少具有垂直部,副反射部以及连接部至少配置于垂直部,副配光图案以及连接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外侧射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在主反射部与副反射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因此,在主反射部与副反射部之间通过连接部不会产生间隙。其结果,金属模加工简单,而且,具有成形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良好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1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右侧视图(图1中的I向视图)。

图3是表示导光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中的III-III线放大剖视图),是表示从导光部件射出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从导光部件射出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导光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2的从导光部件射出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从导光部件射出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两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装配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

在附图中,符号“F”表示车辆的前侧(车辆的前进方向侧)。符号“B”表示车辆的后侧。符号“U”表示从驾驶员侧观察前侧的情况下的上侧。符号“D”表示从驾驶员侧观察前侧的情况下的下侧。符号“L“表示从驾驶员侧观察前侧的情况下的左侧。符号“R”表示从驾驶员侧观察前侧的情况下的右侧。

符号“I”表示车辆的内侧。符号“O”表示车辆的外侧。另外,在图3、图5、图6中,省略了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影线。并且,用图中的实线箭头以及虚线箭头表示光。在图4、图7中,符号“VU-VD”表示屏幕的上下的垂直线,符号“HL-HR”表示屏幕的左右的水平线。

(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说明)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1。以下,对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符号1是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上述车辆用灯具1例如是车辆用前照灯、头灯等的前组合灯的车距灯、转向灯、日间行车灯。

上述车辆用灯具1搭载于车辆(未图示)的前部的左右两侧L、R。车辆的前部的外观设计面朝向车辆的前方(从车辆的后侧B朝向前侧F),并朝向上下方向(从车辆的上侧U至下侧D)以及左右方向(从车辆的的外侧O至内侧I)倾斜。

在搭载于车辆的右侧R的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中,车辆外侧O是右侧R,车辆内侧I是左侧L。另一方面,在搭载于车辆的左侧L的左侧的车辆用灯具中,车辆外侧O是左侧L,车辆内侧I是右侧R。

以下,对搭载于车辆的右侧R的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说明。此外,搭载于车辆的左侧L的左侧的车辆用灯具与右侧的车辆用灯具1为左右相反,其他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车辆用灯具1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上述车辆用灯具1具备:一个作为光源的半导体型光源2;一个(一根)作为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导光部件3;其他作为灯单元的近光束用头灯4以及远光束用头灯5;灯壳体(未图示);灯透镜(例如平光的外罩、外透镜等)6;以及内板(内壳)7。

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上述导光部件3构成车距灯、转向灯、日间行车灯。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上述导光部件3、上述近光束用头灯4、上述远光束用头灯5以及上述内板7配置在由上述灯壳体以及上述灯透镜6划分出的灯室(未图示)内。从上述灯透镜6观察,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上述导光部件3的一部分由上述内板7覆盖而隐藏。此外,如图1、图2所示,通过上述灯透镜6可观察到上述导光部件3的大部分、上述近光束用头灯4、上述远光束用头灯5以及上述内板7。

此外,在上述灯室内,除了作为上述车距灯、转向灯、日间行车灯的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上述导光部件3、作为上述其他灯单元的上述近光束用头灯4以及上述远光束用头灯5以外,还存在配置有雾灯、方向指示灯等其他灯单元(未图示)的情况。

(半导体型光源2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在该例中例如是LED、OEL或者OLED(有机EL)等自发光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由发光部20和基板21构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配置在上述灯室内的车辆的外侧O(右侧R)而且配置在后侧B且上侧U的部位。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直接或者经由其他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壳体。

(导光部件3的说明)

上述导光部件3是利用在内部的全反射(内面反射)将来自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从入射面30向射出面31引导的部件。上述导光部件3在该例中由丙烯树脂、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材构成。上述导光部件3呈从一端至另一端同等或者大致同等的剖面圆形的圆柱形状即圆棒形状。上述导光部件3的直径在该例中约为6~8mm。

上述导光部件3的引导光的方向即导光方向是呈剖面圆形的圆柱形状的上述导光部件3的中心线(中心轴线)方向。

如图1、图2所示,上述导光部件3沿车辆的前部的设计面以及上述灯透镜6的设计面,由一端部侧的垂直部3V和另一端部侧的水平部3H构成。

即、在从正面观察以及侧面观察时,上述导光部件3呈L字形状。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垂直部3V沿上述灯室内的车辆的外侧O(右侧R)的边配置,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水平部3H沿上述灯室内的下侧D的边配置。

如图2所示,在从侧面观察(右侧面观察)时,上述导光部件3从上述灯室内的车辆的后侧B朝向前侧F而从车辆的上侧U朝向下侧D倾斜地配置。上述导光部件3直接或者经由其他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壳体。例如一体设于上述导光部件3的安装片(未图示)直接或者经由其他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壳体。

上述导光部件3是利用在内部的全反射来引导光的部件。上述导光部件3具备:一端面的上述入射面30;上述射出面31;另一端面33;具有主反射面34的主反射部35;具有副反射面36的副反射部37;以及具有连接反射面38的连接部39。

(入射面30的说明)

上述入射面30设于上述导光部件3的一端面。上述入射面30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的上述发光部20对置。上述入射面30的中心与上述发光部20的中心一致或者大致一致。上述入射面30由平面或者曲面或者平面以及曲面的组合构成。上述入射面30是使从上述发光部20放射的光入射到上述导光部件3中的构件。如图2所示,上述入射面30以及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配置在车辆的外侧O(右侧R)而且上侧U。

(射出面31的说明)

上述射出面31设置为从上述导光部件3的前侧F的一侧面(即、正面)至右侧R的一侧面。上述射出面31与上述灯透镜6对置。上述射出面31由上述导光部件3的剖面圆形形状的圆弧面构成。上述射出面31是使从上述入射面30入射到上述导光部件3中的入射光L1作为射出光L2、L3、L4而从上述导光部件3中向外部射出的构件。

(主反射面34以及主反射部35的说明)

上述主反射面34以及上述主反射部35设于上述导光部件3的后侧B的一侧面(即、背面)。上述主反射面34使从上述入射面30入射到上述导光部件3中的上述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5(参照图3中实线箭头)而向上述射出面31侧且上述射出面31的前侧F(即、正面侧)反射。而且,上述主反射面34使从上述射出面31射出的光作为上述射出光L2(参照图3中实线箭头)即主配光图案P1射出。

上述主反射面34由于剖面(沿与上述导光部件3的导光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剖切出的剖面)形状呈直线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上述反射光L5是大致平行光。上述射出面31由于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上述射出光L2是漫射光。如图4所示,上述主配光图案P1向屏幕的上下垂直线VU-VD和左右水平线HL-HR的交点的中央部照射。

如图3、图5所示,上述主反射面34从上述导光部件3的一端面至上述另一端面33沿导光方向连续地设有多个。上述主反射面34在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未设置在由上述内板7覆盖而隐藏的部分。上述主反射面34的宽度在该例中约为2mm。

在上述主反射面34与上述主反射面34之间存在平面(或者曲面)的阶梯面。即、上述主反射面34经由上述阶梯面而连续地设有多个。由一个上述主反射面34和一个阶梯面形成一个棱镜即一个上述主反射部35。

(副反射面36以及副反射部37的说明)

上述副反射面36以及上述副反射部37设置在上述导光部件3的后侧B的稍微左侧L的一侧面(即、稍微左侧背面)。上述副反射面36使从上述入射面30入射到上述导光部件3中的上述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6(参照图3中实线箭头)向上述射出面31侧且上述射出面31的前侧F的稍微右侧R(即、正面稍微右侧)反射。而且,上述副反射面36使从上述射出面31射出的光作为上述射出光L3(参照图3中实线箭头)即副配光图案P2射出。

上述副反射面36由于剖面形状呈直线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上述反射光L6是大致平行光。上述射出面31由于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上述射出光L3是漫射光。如图4所示,上述副配光图案P2相对于屏幕的上下垂直线VU-VD向右侧照射。

如图3、图5所示,上述副反射面36在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垂直部3V的一部分与上述主反射面34对应地沿导光方向连续地设有多个。上述副反射面36的宽度与上述主反射面34的宽度大致同等或者稍微狭窄(小)。

在上述副反射面36与上述副反射面36之间存在平面(或者曲面)的阶梯面。即、上述副反射面36经由上述阶梯面而连续地设有多个。由一个上述副反射面36和一个阶梯面形成一个棱镜即一个上述副反射部37。

(连接反射面38以及连接部39的说明)

上述连接反射面38以及连接部39配置(设置)在上述主反射面34以及上述主反射部35与上述副反射面36以及上述副反射部37之间。上述连接反射面38使从上述入射面30入射到上述导光部件3中的上述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7(参照图3中虚线箭头)向上述射出面31侧反射,而且,使从上述射出面31作为上述射出光L4(参照图3中虚线箭头)即连接部配光图案P3向上述主配光图案P1与上述副配光图案P2之间射出。

上述连接反射面38由于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述,上述反射光L7是漫射光。上述射出面31由于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因此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上述射出光L4是大致平行光。如图4所示,上述连接部配光图案P3相对于上述主配光图案P1与上述副配光图案P2之间的屏幕的上下垂直线VU-VD向稍微右侧照射。

如图3、图5所示,上述连接反射面38在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垂直部3V的一部分与上述主反射面34以及上述副反射面36对应地沿导光方向连续地设有多个。上述连接反射面38的宽度为上述主反射面34与上述副反射面36之间的宽度。

在上述连接反射面38与上述连接反射面38之间存在平面(或者曲面)的阶梯面。即、上述连接反射面38经由上述阶梯面而连续地设有多个。由一个上述连接反射面38和一个阶梯面形成一个棱镜即一个上述连接部39。

(近光束用头灯4以及远光束用头灯5的说明)

上述近光束用头灯4从上述灯透镜6向车辆的前方照射近光束配光图案。上述远光束用头灯5从上述灯透镜6向车辆的前方照射远光束配光图案。

(灯透镜6的说明)

上述灯透镜6的设计面沿车辆的前部的设计面,从车辆的后侧B朝向前侧F,并从车辆的上侧U朝向下侧D以及从车辆的外侧O朝向内侧I倾斜。

(内板7的说明)

上述内板7直接或者经由其他部件(未图示)安装于上述灯壳体。从上述灯透镜6观察,上述内板7覆盖并隐藏上述半导体型光源2以及上述导光部件3的一部即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

在上述内板7设有供上述导光部件3的上述入射面30侧的一端部插通的插通孔70。在上述内板7中上述导光部件3所处的部位,设有收纳槽部71。在上述收纳槽部71中收纳有上述导光部件3。将上述收纳槽部71的立壁作为反射面。此外,上述反射面由上述内板7的原料原样形成。在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上述收纳槽部71的立壁实施铝、银等的金属涂装或金属蒸镀,来得到反射效率高的反射面。

(实施方式1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车辆用灯具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点亮半导体型光源2的发光部20。于是,从发光部20放射出的光从导光部件3的入射面30入射到导光部件3中。入射到导光部件3中的入射光L1在导光部件3中一边反复进行全反射一边从一端的入射面30向另一端面33侧引导。

在导光部件3中从一端向另一端引导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5由主反射面34向射出面31的正面侧反射。该反射光L5作为射出光L2从射出面31的正面透过灯透镜6而向外部即车辆的前方(前侧F)射出。由此,导光部件3的线状(图1的正面观察L字形状的线状、以及图2的侧面观察(右侧面观察)L字形状的线状)的射出面31的正面发光。该射出光L2作为主配光图案P1向车辆的前方射出。

另外,在导光部件3中从一端向另一端引导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6由副反射面36向射出面31的正面稍微右侧R反射。该反射光L6作为射出光L3从射出面31的正面稍微右侧R通过灯透镜6而向外部即车辆的前方(前侧F)稍微右侧R射出。由此,导光部件3的垂直部3V的一部分的线状的射出面31的正面稍微右侧R发光。该射出光L3作为副配光图案P2向车辆的前方射出。

并且,在导光部件3中从一端向另一端引导的入射光L1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L7由连接反射面38从射出面31的正面至稍微右侧R反射。该反射光L7作为射出光L4从射出面31的正面至稍微右侧R透过灯透镜6向外部即从车辆的前方(前侧F)至稍微右侧R射出。由此,从导光部件3的垂直部3V的一部分的线状的射出面31的正面至稍微右侧R发光。该射出光L4作为连接部配光图案P3向车辆的前方且主配光图案P1与副配光图案P2之间射出。

主配光图案P1、副配光图案P2、以及连接部配光图案P3在该例中形成车距灯配光图案。车距灯配光图案对车辆的外侧O大约80°、车辆的内侧I大约40°、车辆的上下大约15°的范围进行照明。

(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车辆用灯具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在主反射部35与副反射部37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9。因此,在主反射部35与副反射部37之间通过连接部39而不会产生间隙。即、如图3、图5所示,主反射部35以及主反射面34与连接部39以及连接反射面38与副反射部37以及副反射面36没有阶梯地平滑地一体连接。其结果,金属模加工简单,而且具有成形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良好等的效果。

尤其是,在直径为数mm的导光部件3中,通过减少凹凸来简化形状,从而能够容易进行金属模加工。而且,通过成形时使树脂材料的流动良好,从而能够降低不良品的产生率。由此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就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而言,连接部39具有使入射光L1向射出面31侧反射的连接反射面38。因此,通过有效地利用来自连接反射面38的反射光L7且来自射出面31的射出光L4,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即入射光L1。

就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而言,连接反射面38是使入射光L1向射出面31侧反射而且作为连接部配光图案P3从射出面31向主配光图案P1与副配光图案P2之间射出的构件,其中,该主配光图案P1是由主反射面34反射而且从射出面31射出的主配光图案,该副配光图案P2是由副反射面36反射而且从射出面31射出的副配光图案。因此,利用连接部配光图案P3,能够消除在主配光图案P1与副配光图案P2之间产生的暗部,因此能够使配光图案一体化。其结果,提高点灯时的观察确认性,而且,也提高点灯时的美观。

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至少具有垂直部3V,副反射部37、副反射面36、连接部39、以及连接反射面38至少设置在垂直部3V,副配光图案P2以及连接部配光图案P3向车辆的外侧O射出。因此,提高车辆的外侧O的观察确认性。

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将内板7的收纳槽部71的立壁作为反射面。因此,使来自收纳于收纳槽部71中的导光部件3的光(例如泄漏光等)由反射面反射,从而能够有效地用来自半导体型光源2的光。

而且,将副反射面36设定为,来自该副反射面36的反射光L6以及射出光L3向收纳槽部71的立壁的反射面射出,而且,将收纳槽部71的立壁的反射面设定为来自副反射面36的反射光L6以及射出光L3作为预定的配光图案被实施配光控制。由此,能够将来自导光部件3的副反射面36的反射光L6以及射出光L3作为预定的配光图案进行配光控制。其结果,即使导光部件3隐藏地收纳于收纳槽部71中,也能够得到预定的配光图案。

就该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而言,射出光L2从射出面31的正面射出,而且,射出光L3从射出面31的正面稍微右侧R射出。由此,能够扩大导光部件3的射出范围(在图3中为射出光L2的左侧的实线箭头与射出光L3的右侧的实线箭头之间的范围)。

(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说明)

图6、图7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导光部件、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2。以下,对作为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导光部件的导光部件300、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部件。

就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的副反射部37的副反射面36而言,剖面形状呈直线的面,就连接部39的连接反射面38而言,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相对于此,就该实施方式2的导光部件300以及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的导光部件300的副反射部以及连接部379的副反射面以及连接反射面368而言,剖面形状呈圆弧的面。

(实施方式2的作用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6对作用(光路)进行说明。在导光部件300中被引导的入射光的一部分由主反射面34向射出面31侧反射。该反射光L5作为射出光L2从射出面31射出。该射出光L2作为主配光图案P1向车辆的前方照射。

另外,在导光部件300中被引导的入射光的一部分由副反射面以及连接反射面368向射出面31侧反射。该反射光L8作为射出光L9从射出面31射出。该射出光L9作为副配光图案P4以一部分与主配光图案P1的右侧重叠的方式向车辆的前方照射。主配光图案P1以及副配光图案P4在该例中与上述例相同,形成车距灯配光图案。

(实施方式2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2的导光部件300以及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的导光部件30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因此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导光部件3以及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的导光部件3的效果大致同等的效果。

(实施方式1、2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对前组合灯的车距灯、转向灯、日间行车灯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适用于前组合灯的车距灯、转向灯、日间行车灯以外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后组合灯的转向灯、车距灯、尾灯、停车灯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导光部件3、300呈剖面圆形的圆柱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导光部件也可以是剖面三角形、剖面边角形、剖面多边形等的柱形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导光部件3、300的直径是大约6~8mm,主反射面34的宽度是大约2mm,副反射面36的宽度与主反射面34的宽度大致同等或稍微狭窄。但是,在本发明中,对导光部件的直径的尺寸以及主反射面的宽度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在正面观察以及侧面观察时,导光部件3、300呈L字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对导光部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导光部件3、300具有垂直部3V。但是,在本发明中,导光部件3、300也可以没有垂直部3V。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在导光部件3、300的垂直部3V设置具有副反射面36的副反射部37、具有连接反射面38的连接部39、具有副反射面以及连接反射面368的副反射部以及连接部379。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导光部件3、300的水平部3H设置具有副反射面36的副反射部37、具有连接反射面38的连接部39、具有副反射面以及连接反射面368的副反射部以及连接部379。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沿车辆的外侧O(右侧R)的边配置导光部件3、300的垂直部3V,沿下侧D的边配置导光部件3、300的水平部3H,在侧面观察(右侧面观察)时,从车辆的后侧B朝向前侧F而从车辆的上侧U朝向下侧D倾斜地配置导光部件3、300。但是,在本发明中,对导光部件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在灯室内未设内透镜。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灯室内的灯透镜6与导光部件3、300之间配置内透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灯透镜6由平光透镜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灯透镜上设置漫射系棱镜例如鱼眼棱镜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在导光部件3、300的一端面的入射面30侧配置半导体型光源2。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导光部件3、300的另一端面33侧也配置半导体型光源2。

符号的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半导体型光源,20—发光部,21—基板,3、300—导光部件,3V—垂直部,3H—水平部,30—入射面,31—射出面,33—另一端面,34—主反射面,35—主反射部,36—副反射面,37—副反射部,38—连接反射面,39—连接部,368—副反射面以及连接反射面,379—副反射部以及连接部,4—近光束用头灯,5—远光束用头灯,6—灯透镜,7—内板,70—插通孔,71—收纳槽部,F—前侧,B—后侧,U—上侧,D—下侧,L—左侧(车辆内侧),R—右侧(车辆外侧),I—内侧,O—外侧,L1—入射光,L2、L3、L4、L9—射出光,L5、L6、L7、L8—反射光,P1、P2、P3、P4—配光图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