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防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防灯,一般包括灯底与灯罩连接而成的灯体,灯体内设置有发光体,发光体一般为荧光灯,发光体与灯底之间还需要设置反光板,以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随着发光源的日益发展,LED成为最被看好的新兴产品,与白炽灯及荧光灯相比,LED具有体积小,可以多颗多种组合,发热量低,基本上没有热辐射,耗电量小,可以低电压、低电流起动,使用寿命长,工作时间可以达到1万小时以上,反应速度快,可在高频操作,并且环保,耐震、耐冲击不易破。但是,传统的三防灯多用于腐蚀性比较强、尘土比较多、有雨淋的工业照明需求场所,例如:电厂、钢铁、石化、船舶、场馆等,工作环境大都较为恶劣,目前已有的LED三防灯的防水性能大都不够理想。另外,传统的三防灯两侧端盖采用粘胶粘结,呈全封闭结构,在LED灯珠使用寿命完结之后,传统的三防灯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并可以进行LED灯珠更换,减少资源浪费的一种三防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防灯,包括灯罩,该灯罩两端设有端盖,该端盖与所述灯罩连接围成灯体内腔,所述灯体内腔内滑动连接有灯带支架,所述灯带支架上固定设有LED驱动器和LED灯条,其中所述端盖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端盖和外端盖,所述内端盖与所述灯罩密封焊接,所述内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灯带支架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内端盖的外侧可拆卸式覆盖连接有外端盖。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内端盖与所述灯罩红外焊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内端盖包括与所述灯罩横截面相对应的盖体,以及与所述盖体连接一体的包覆式侧缘,所述包覆式侧缘与所述灯罩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应,并与所述灯罩的外侧边缘包覆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内端盖与所述灯罩之间还设有第一垫圈。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外端盖与所述内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垫圈,所述外端盖和所述内端盖,以及所述第二垫圈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孔,并由自攻螺丝定位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灯体内腔两侧设有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灯带支架的两侧边缘分别对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灯罩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凹线槽。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三防灯,其中所述LED驱动器为非隔离式驱动器,其外端设有控制器保护套。
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内端盖与灯罩采用密封焊接结构,优选采用红外短波焊接,焊接紧密,防水性能好,并采用包覆式连接结构,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同时在内端盖上设置通孔,外端盖并采用可拆卸结构,当LED灯珠使用寿命完结之后,将外端盖拆卸后,可通过内端盖上设置的通孔将灯带支架滑动取出,进行更换。
另外,在灯罩的底部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凹线槽,在三防灯安装设置时,连接钣金内置隐藏在凹线槽内,安装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三防灯,包括灯罩1,该灯罩1两端设有端盖,该端盖与所述灯罩连接围成灯体内腔,所述灯体内腔内滑动连接有灯带支架2,所述灯带支架2上固定设有LED驱动器和LED灯条,其中所述端盖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端盖4和外端盖6,所述内端盖4与所述灯罩1密封焊接,所述内端盖4上设有与所述灯带支架2相对应的通孔9,所述内端盖4的外侧可拆卸式覆盖连接有外端盖6。
其中所述内端盖4与所述灯罩1红外焊接,具体地,其中所述内端盖4包括与所述灯罩1横截面相对应的盖体4.0,以及与所述盖体4.0连接一体的包覆式侧缘4.1,所述包覆式侧缘4.1与所述灯罩1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应,并与所述灯罩1的外侧边缘包覆连接。
另外,其中所述内端盖4与所述灯罩1之间还设有第一垫圈3。
其中所述外端盖6与所述内端盖4之间设有第二垫圈5,所述外端盖6和所述内端盖4,以及所述第二垫圈5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孔,并由自攻螺丝7定位连接。
其中所述灯体内腔两侧设有相对应的滑槽,所述灯带支架2的两侧边缘分别对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灯罩1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凹线槽10。
其中所述LED驱动器为非隔离式驱动器,其外端设有控制器保护套8。
本实用新型的内端盖与灯罩采用密封焊接结构,优选采用红外短波焊接,焊接紧密,防水性能好,并采用包覆式连接结构,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同时在内端盖上设置通孔,外端盖并采用可拆卸结构,当LED灯珠使用寿命完结之后,将外端盖拆卸后,可通过内端盖上设置的通孔将灯带支架滑动取出,进行更换。
另外,在灯罩的底部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凹线槽,在三防灯安装设置时, 连接钣金内置隐藏在凹线槽内,安装简洁美观。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