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661阅读:4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控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吹控灯。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日用灯具通常样式新颖并采用按钮式或旋钮式开关,而且电源通常为充电或插电方式,使得其样式和控制方式较为单调,或不能随意移动,不能制造出类似于古老蜡烛或者煤油灯的温馨效果。

现有的吹控灯只能使用蓄电池供电,若是电池没有电量就不能使用,只能立即更换电池,使用较为麻烦,而且使用者也不清楚电量情况,容易造成更换不及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控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更换电池时需要把整个产品拆卸后再焊接,然后才可以更换电池,重新组装模式才能继续使用,甚至有的不拆卸电池就扔到垃圾桶,这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操作复杂的问题,容易损坏产品。现有仅需拆除一个螺丝就可以更换电池,简单方便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吹控灯,包括灯罩、光源、外壳和底座,灯罩和光源均设在外壳的顶部,底座设在外壳的底部,底座与外壳之间设有电源,光源设在灯罩内部,光源两侧设有咪头,调光解码器设在外壳的外部,外壳内部设有控制电路,调光解码器与控制电路连接,外壳上还设有USB接口、开关和指示灯。

进一步的,外壳上还设有LED指示灯。

进一步的,底座与外壳之间设有一个电池仓,底座上设有一个电池盖,电池盖的位置与电池仓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电池盖一端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电池仓内设有锂电池,锂电池的安装方向与底座所在的平面垂直。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调光解码器和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与咪头连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均连接电源;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光源。

进一步的,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设有第二电容,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的,控制芯片与第二晶体管之间设有第三电阻。

进一步的,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外壳上设置USB接口,既可以在吹控灯电量不足时及时充电,而且还可以发送控制信息至控制电路,设置指示灯,指示灯可以显示电量,及时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吹控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吹控灯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灯罩;2-光源;3-外壳;4-底座;5-调光解码器;6-USB接口;7-开关;8-指示灯;9-电池盖;1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吹控灯,包括灯罩1、光源2、外壳3和底座4,灯罩1和光源2均设在外壳3的顶部,底座4设在外壳3的底部,底座4与外壳3之间设有电源,光源2设在灯罩1内部,光源2两侧设有咪头,调光解码器5设在外壳3的外部,外壳3内部设有控制电路,调光解码器5与控制电路连接,外壳3上还设有USB接口6、开关7和指示灯8。

外壳3上还设有LED指示灯8。LED指示灯8可以用来指示电量,也可以用来指示电流情况,还可以用来指示咪头是否工作,还可以用来指示吹控灯的工作状态,根据不同情况的应用,可以采用若干个指示灯8。在本实施例中,调光解码器5设置在外壳3的顶部,开关7和指示灯8与调光解码器5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USB接口6、开关7和指示灯8的位置相对设立。

底座4与外壳3之间设有一个电池仓,底座上设有一个电池盖9,电池盖9的位置与电池仓的位置相对应。

电池盖9一端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螺丝10固定在底座4上。电池盖9,用来拆卸电池。当拆卸电池时,首先取出电池盖9的一个螺丝10,打开电池盖9,轻轻向下碰,电池就从里面滑出,然后取出电池,更换电池后,盖上电池盖9,锁上螺丝10。

电池仓内设有锂电池,锂电池的安装方向与底座4所在的平面垂直。

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调光解码器5和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与咪头连接,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均连接电源;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光源2。

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设有第二电容,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控制芯片与第二晶体管之间设有第三电阻。

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打开开关7后,3.7V/500MA的电压电流就会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给控制芯片IC供电,使控制芯片促使第二晶体管Q2工作,这样光源2全亮。当向咪头MK1吹起的时候,咪头MK1震动并促使第一晶体管Q1不工作,这样供电关闭,光源2灯就不亮;再次吹动咪头MK1时,第一晶体管Q1再次工作,供电正常,光源2灯就亮。当旋动编码器开关7时,编码器触发控制芯片开始调节输出电流,这样光源2的亮度改变,达到50%的电流后,控制芯片的内部程序启动自动触发功能,这样通过光源2的电流就会忽大忽小,进而光源2灯就会忽明忽暗,达到摇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创新:原来市场的产品开灯后最亮,在调节亮度时,灯光不闪烁,改动后沿用开灯后达到最亮,在调节亮度的时候,亮度低于最高亮度的50%以后,灯光闪烁,有忽明忽暗的,似乎被风吹拂的摇曳灯光。

本实用新型结构创新:原有产品电池是用两个线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电池不可直接更换;改动后,电池可以直接从产品的尾部,取出一颗螺丝10,就可以直接取出电池,更容易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