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285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筒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灯,尤其涉及一种导线连接可靠,接触良好,有效提高导电稳定性的筒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筒灯一般包括灯盘、透镜、灯板、散热器、电源、电源盖及弹簧扣,通过弹簧扣的弹性作用使筒灯快速地安装于吊顶上,当需要将筒灯拆出吊顶时,只需要用力将筒灯向下拉,克服弹簧扣的弹性力即可将筒灯拆下,安装十分方便。然而,现有的筒灯一般都是将导线直接电连接于电源的接线端子上,在人工扣下筒灯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用力过度而使导线拉脱于接线端子,或者使导线与接线端产生松动,因此,这种对导线及接线端子没有保护的结构,会导致筒灯电接触不良,影响导电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连接可靠,接触良好,有效提高导电稳定性的筒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灯包括灯盘,安装于所述灯盘内的透镜、灯板、散热器,以及安装于所述灯盘的外底面的电源、电源盖及弹簧扣,所述电源盖盖后于所述电源上,所述电源盖开设有开放区,所述电源的接线端子位于所述开放区内,导线透过所述开放区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筒灯还包括线盖,所述线盖盖合于所述开放区,所述线盖设有防退卡齿及压线卡齿,所述灯盘上设有与所述防退卡齿啮合的配合卡齿,所述压线卡齿压持所述导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电源盖开设一开放区,使所述电源的接线端子露出于所述电源盖,从而可在所述开放区上设置线盖;并通过在所述线盖上设置于防退卡齿,在所述灯盘上设有与所述防退卡齿啮合的配合卡齿,从而可以使所述线盖与所述电源盖及灯盘紧紧地扣合在一起,又通过在所述线盖上设置压线卡齿,从而使所述压线卡齿将所述导线压紧于所述灯盘上,避免导线及灯盘受到拉力后而将力传递到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点上,从而防止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松动及接触不良,影响导电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筒灯可以有效提高导线连接的可靠性,接触良好,进而提高导电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线盖的两侧向下延伸出插脚,所述插脚的一侧设有所述防退卡齿,所述防退卡齿呈竖直设置,所述灯盘向上延伸出两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防退卡齿相对的一侧开设所述配合卡齿。

具体地,所述防退卡齿之间的所述线盖的下边缘设有所述压线卡齿,所述压线卡齿呈水平设置,所述压线卡齿将所述导线压持于两所述支脚之间。

较佳地,所述线盖的两侧突伸出导向柱,所述开放区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插接于所述导向槽。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及所述导向槽,可以使所述线盖准确连接于所述电源盖上,从而使所述防退卡齿与所述压线卡齿定位更准确。

较佳地,所述灯盘的内底部突伸出第一定位柱,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散热器置于所述灯盘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孔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柱。通过设置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可以使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灯盘快速定位,从而使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地,所述灯板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灯板置于所述灯盘内时所述第二定位孔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孔也可以使所述灯板快速地定位于所述灯盘内,从而实现快速组装。

较佳地,所述灯盘的外底面突伸出若干第二定位柱,所述电源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套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的配合使所述电源快速地定位并安装于所述灯盘的外底面,从而使组装更加方便,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较佳地,所述灯盘的内部上侧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扣槽,所述透镜的边缘设有对应的定位肋,所述定位肋卡合于所述卡扣槽。所述卡扣槽与所述定位肋的配合可以使所述灯盘与所述透镜卡合连接,从而有利于快速组装。

具体地,所述卡扣槽内突伸出定位块,所述定位肋上开设有定位凹,所述定位块卡合于所述定位凹。

较佳地,所述电源盖的内侧边缘设有扣钩,所述灯盘的外底面突伸出一钩体,所述扣钩与所述钩体扣合。通过设置所述扣钩及所述钩体,使所述电源盖与所述灯盘快速连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筒灯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筒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灯中线盖与灯盘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筒灯中灯盘与散热器、灯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筒灯中灯盘与电源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筒灯中灯盘与透镜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筒灯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筒灯100包括灯盘1,安装于所述灯盘1内的透镜2、灯板3、散热器4,以及安装于所述灯盘1的外底面的电源5、电源盖6及弹簧扣7,所述电源盖6盖后于所述电源5上,所述电源盖6开设有开放区61,所述电源5的接线端子51位于所述开放区61内,导线200透过所述开放区61与所述接线端子51电连接,所述筒灯100还包括线盖8,所述线盖8盖合于所述开放区61;所述线盖8的两侧向下延伸出插脚81,所述插脚81的一侧设有防退卡齿82,所述防退卡齿82呈竖直设置,所述灯盘1向上延伸出两支脚11,所述支脚11与所述防退卡齿82相对的一侧设有配合卡齿12,所述防退卡齿82与所述配合卡齿12啮合;所述防退卡齿82之间的所述线盖8的下边缘设有压线卡齿83,所述压线卡齿83呈水平设置,所述压线卡齿83将所述导线200压持于两所述支脚11之间。所述线盖8的两侧突伸出导向柱84,所述开放区61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62,所述导向柱84插接于所述导向槽62。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84及所述导向槽62,可以使所述线盖8准确连接于所述电源盖6上,从而使所述防退卡齿82与所述压线卡齿83定位更准确。

如图4所示,所述灯盘1的内底部突伸出第一定位柱13,所述散热器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41,所述散热器4置于所述灯盘1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孔41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3。所述灯板3开设有第二定位孔31,所述灯板3置于所述灯盘1内时所述第二定位孔31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3。另外,所述灯盘1的底部、散热器4的底部及所述灯板3开设有若干螺丝孔,上述三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1配合,可以使所述散热器4与所述灯盘1快速定位;而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31也可以使所述灯板3快速地定位于所述灯盘1内,从而实现快速组装。

如图5所示,所述灯盘1的外底面突伸出若干第二定位柱14,所述电源5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14对应的第三定位孔51,所述第三定位孔51套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柱14。所述第二定位柱14与所述第三定位孔51的配合使所述电源5快速地定位并安装于所述灯盘1的外底面,从而使组装更加方便,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6至图8,所述灯盘1的内部上侧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扣槽15,所述透镜2的边缘设有对应的定位肋21,所述定位肋21卡合于所述卡扣槽15。所述卡扣槽15内突伸出定位块16,所述定位肋21上开设有定位凹22,所述定位块16卡合于所述定位凹22。所述卡扣槽15与所述定位肋21的配合可以使所述灯盘1与所述透镜2卡合连接,从而有利于快速组装。

再如图9及图10,所述电源盖6的内侧边缘设有扣钩63,所述灯盘1的外底面突伸出一钩体17,所述扣钩63与所述钩体17扣合。通过设置所述扣钩63及所述钩体17,使所述电源盖6与所述灯盘1快速连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电源盖6开设一开放区61,使所述电源5的接线端子51露出于所述电源盖6,从而可在所述开放区61上设置线盖8;并通过在所述线盖8上设置于防退卡齿82,在所述灯盘1上设有与所述防退卡齿82啮合的配合卡齿12,从而可以使所述线盖8与所述电源盖6及灯盘1紧紧地扣合在一起,又通过在所述线盖8上设置压线卡齿83,从而使所述压线卡齿83将所述导线200压紧于所述灯盘1上,避免导线200及灯盘1受到拉力后而将力传递到导线200与接线端子51之间的连接点上,从而防止导线200与接线端子51连接松动及接触不良,影响导电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筒灯100可以有效提高导线200连接的可靠性,接触良好,进而提高导电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