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充式照玉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65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直充式照玉手电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电筒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直充式照玉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几乎家家必备。

目前的手电筒一般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前后两端的聚焦反射罩和底盖以及按于外壳内的电池,与电池电性连接的发光源,发光源设置于聚焦反射罩内,且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光源的开光。

目前手电筒的功能单一,只具有普通的照明作用,且灯泡发光的亮度不可控制,导致手电筒的市场竞争力低下,且使用不方便。手电筒一般都是通过不可充电的普通电池对灯泡进行供电,而使用过的废旧电池,很容易出现电解液泄露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对灯泡进行供电,然而,锂电池在需要充电时,还是要从手电筒中拆出,再通过外接充电器进行充电,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充式照玉手电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直充式照玉手电筒,具有一手电筒本体,手电筒本体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中的电池以及设置于外壳内与电池电性连接的发光源,所述的手电筒本体与一充电底座相配合;所述的充电底座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端面的底座电片以及垂直凸出底座电片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外套有绝缘套;所述的外壳底部设置有充电结构,充电结构具有与第一电极配合的充电电极,充电电极外套设有磁铁,充电电极和磁铁之间设置有绝缘座以进行绝缘,充电电极连接有弹性件,使其可在第一电极推动下内移以及自动复位;所述的磁铁与底座电片相配合令手电筒本体稳定吸附在充电底座,第一电极对应与充电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的外壳底部设置有一夹扣,夹扣具有安装于外壳末端的安装面,通过安装面对充电结构进行限位;于安装面上开设有一通孔,第一电极穿过通孔与充电电极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壳呈空心长筒状,于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充电结构安装的安装位;外壳的前端通过螺纹部螺纹连接有一灯头,灯头内安装有聚光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座具有支撑于安装位上的底部,底部中央开设一通孔,且沿通孔向上形成有套筒,充电电极安装于套筒内;且充电电极一端通过套筒显露于外壳末端,另一端于外壳内部连接有所述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令充电电极沿套筒往复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磁铁套设于套筒外,磁铁与外壳的末端持平,且限位于安装面与绝缘座底部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电片上成型有数个限位凸起。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扣包括:安装面和垂直于安装面设置的夹部,安装面覆盖于外壳的末端并通过螺钉固定,夹部与外壳的侧面形成夹紧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面对应于底座电片上的限位凸起形成有开口,通过两者配合令手电筒本体正确安装于充电底座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充电底座内设置有电路组件,电路组件通过连接线于充电底座外连接有一充电插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与电池和发光源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控制发光源发光与否的开关按键,开关按键显露于外壳表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壳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刻度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与一充电底座相配合,充电底座通过充电插头连通市电,能够通过充电底座直接充电,无需经常更换电池,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避免环境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外壳末端设置充电结构,充电结构具有与充电底座相吸附的磁铁,能够使两者稳定连接,并且具有向配合的限位凸起,实现简易安装,充电方便;

3、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上设置有刻度尺,能够对物件进行测量,例如在识别玉石质量时测量玉石的尺寸大小,实现尺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手电筒本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电筒本体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手电筒本体于充电底座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直充式照玉手电筒,具有一手电筒本体,手电筒本体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中的电池2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与电池2电性连接的发光源,所述的手电筒本体与一充电底座5相配合。

所述的外壳1呈空心长筒状,电池2安装于外壳1内。外壳1的前端内设有螺纹,外壳1前端连接有一螺纹部,通过螺纹部连接有灯头6。于灯头6内安装有聚光板,发光源安装于外壳1内。外壳1内设置有与电池2和发光源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控制发光源发光与否的开关按键7,开关按键7显露于外壳1表面,通过开关按键7控制发光源发光。外壳1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刻度尺12,该刻度尺12可以为刚性材质构成,通过刻度尺12进行长度量度。

所述的外壳1底部设置有充电结构3,于外壳1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安装位,该安装位为沿外壳1内壁向内形成的支撑凸起。充电结构3具有与第一电极53配合的充电电极31,充电电极31外套设有磁铁32,充电电极31和磁铁32之间设置有绝缘座33以进行绝缘,充电电极31连接有弹性件,使其可在第一电极53推动下内移以及自动复位;所述的绝缘座33具有支撑于安装位上的底部,底部中央开设一通孔,且沿通孔向上形成有套筒,充电电极31安装于套筒内;且充电电极31一端通过套筒显露于外壳1末端,另一端于外壳1内部连接有所述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令充电电极31沿套筒往复移动。磁铁32套设于套筒外,磁铁32与外壳1的末端持平,且限位于安装面41与绝缘座33底部之间,磁铁32与底座电片52相配合令手电筒本体稳定吸附在充电底座5,第一电极53对应与充电电极31电性连接;

所述的夹扣4包括:安装面41和垂直于安装面41设置的夹部42,安装面41覆盖于外壳1的末端并通过螺钉固定,夹部42与外壳1的侧面形成夹紧空间。于外壳1底端面向内设置有螺丝孔,对应安装面41也成型有螺丝孔,通过上螺钉进行固定,通过安装面41对充电结构3进行限位。于安装面41上开设有一通孔411,第一电极53穿过通孔411与充电电极31连接。

在组装后,磁铁32与外壳1端面平行,且充电电极31也从通孔411显露,但并不伸出通孔411。

所述的充电底座5包括:壳体51、安装于壳体51端面的底座电片52以及垂直凸出底座电片52的第一电极53,第一电极53外套有绝缘套54,底座电片52上成型有数个限位凸起521。所述的安装面41对应于底座电片52上的限位凸起521形成有开口412,通过两者配合令手电筒本体正确安装于充电底座5上。充电底座5内设置有电路组件,电路组件通过连接线于充电底座5外连接有一充电插头55。

在使用时,将手电筒主体的底部直接竖直安装于充电底座5上,通过磁铁32与底座电片52的吸附作用使手电筒主体稳定安装于充电底座5上。限位凸起521于开口412配合,当磁铁32与底座电片52吸附时,限位凸起521陷入开口412内,且带动第一电极53推动充电电极31內移,并且通过弹性件的反向力作用,使第一电极53与充电电极31稳定连接,最后通过充电插头55接通市电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直接将手电筒主体提起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