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696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LED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特别涉及一种蘑菇状LED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曾经广泛应用的白炽灯泡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节能效果更好、亮度更高的LED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吸顶灯的主要型号为蘑菇灯E27。

磨菇灯E27的灯头固定件采用3颗螺丝跟灯体主件连接锁紧,生产工艺复杂,且耗费工时,人工成本高,且在正面锁螺丝的时候会容易发生错位及掉落现象,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而提供一种LED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包括灯头体、灯体主件以及紧固件,所述灯头体底部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卡条,所述卡条设有扣钩,所述灯头体的底部还设有固定孔,所述灯体主件中央位置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穿孔、收容孔以及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装配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穿孔位置相错开,所述收容孔与装配孔连通,所述收容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装配孔的孔径;将所述卡条伸入所述收容孔,旋转所述灯头体或者旋转所述灯体主件,旋转后,所述卡条旋入所述装配孔,所述扣钩钩紧在所述连接部的底端面,使得所述灯头体与所述灯体主件相对固定,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穿孔在竖直方向位置相对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锁紧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灯头体与所述灯体主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装配孔为弧形长条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灯头体的一端设有螺纹槽,所述灯头体为绝缘材料一体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灯体主件为环台壳体,包括一个底部开口的台体及内环面,所述台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顶面,环台围拢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内环面与第一侧壁底端相连接,所述灯体主件为绝缘材料一体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内环面的中央位置为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过线穿孔,所述内环面的底端面还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一端与所述过线穿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LED灯进一步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内侧壁完全旋入所述螺纹槽,再以多个铆针同时间隔冲压在所述灯头底部外壁,所述灯头还包括眼片,所述灯头顶部设有通孔,所述眼片的下部可以伸入该通孔内,所述灯头的外壁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对应所述螺纹槽的形状设置;

驱动组件;

驱动组件盖板,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

光源组件,覆盖于所述内环面的底端面,所述光源组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内环面的底端面;

灯罩,装配于所述灯体主件底部,用于对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配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LED灯进一步包括:

两根第一导线,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伸入通孔内,通过眼片的下部压入所述通孔,以使该第一导线通过眼片与所述灯头电连接,另一根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灯头的内侧壁电连接,两根所述第一导线次从所述灯头体底部穿出、穿过所述过线孔穿、埋入所述过线槽,最后与所述驱动组件一端电连接;

两根第二导线,两根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光源组件电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灯罩底部具有向下凸出于所述灯罩底面且围绕所述灯罩底面的装配墙,所述装配墙外侧壁设有对准卡槽和装配槽,所述对准卡槽与所述装配槽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面底部设有横向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对准卡扣,所述对准卡扣对应所述装配槽设置,所述对准卡扣伸入所述对准卡槽,旋转所述灯罩,旋转后,所述对准卡扣旋入所述装配槽,所述对准卡扣卡紧固定于所述装配槽,所述灯罩固定于所述灯体主件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收容孔、装配孔以及卡条等机构的设置,在正面锁紧固件的时不会发生错位及掉落现象,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其次,所述LED灯具,通过卡条与装配孔实现固定连接,还可以节省紧固件颗数,节省了人工成本;最后,增开过线槽,避免了光源组件与灯体主件之间产生的接触不良,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眼片安装于灯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灯头安装于灯头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灯头体安装于灯体主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灯头体安装于灯体主件倒置放置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驱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盖板安装于灯体主件的示意图。

图6是在图5基础上再安装灯头体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6安装好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光源组件安装于灯体主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中将灯罩安装于灯体主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请参照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包括灯头体2、灯体主件4以及紧固件3,所述灯头体2底部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卡条22,所述卡条22设有扣钩23,所述灯头体2的底部还设有固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灯体主件4中央位置设有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设有第一穿孔42、收容孔43以及与所述卡条22相匹配的装配孔44,所述装配孔44为弧形长条状,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穿孔42位置相错开,所述收容孔43与装配孔44连通,所述收容孔43的孔径大于所述装配孔44的孔径;将所述卡条22伸入所述收容孔43,旋转所述灯头体2或者旋转所述灯体主件4,旋转后,所述卡条22旋入所述装配孔44,所述扣钩23钩紧在所述连接部41的底端面,使得所述灯头体2与所述灯体主件4相对固定,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穿孔42在竖直方向位置相对应,所述紧固件3穿过所述第一穿孔42锁紧于固定孔,所述灯头体2与所述灯体主件4固定连接在一起。

请参照图2,所述灯头体2的一端设有螺纹槽21,所述灯头体2为绝缘材料一体制成。

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灯体主件4为环台壳体,包括一个底部开口的台体4a及内环面4b,所述台体4a包括第一侧壁45、第二侧壁46及顶面40,环台围拢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内环面与第一侧壁45底端相连接,所述灯体主件4为绝缘材料一体制成。

请参照图4,所述内环面4b的中央位置为所述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设有过线穿孔47,所述内环面的底端面还设有过线槽48,所述过线槽48一端与所述过线穿孔4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45相连通。

请参照图1至图9,所述LED灯还进一步包括:

灯头1,所述灯头1内侧壁完全旋入所述螺纹槽21,再以多个铆针(图未示)同时间隔冲压在所述灯头1底部外壁,使得所述灯头1固定于所述灯头体2。所述灯头1还包括眼片11,所述灯头1顶部设有通孔12,所述眼片11的下部可以伸入该通孔12内,所述灯头1的外壁还设置有外螺纹13,所述外螺纹13对应所述螺纹槽21的形状设置;

光源组件7,覆盖于所述内环面4b的底端面,所述光源组件7通过紧固件3固定于内环面4b的底端面;

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一端与灯头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光源组件7电连接;

驱动组件盖板6,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5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

灯罩8,装配于所述灯体主件4底部,用于对所述光源组件7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配置。

请参照图1至图9,所述LED灯进一步包括:

两根第一导线14,其中一根所述第一导线14的一端伸入通孔12内,通过眼片11的下部压入所述通孔12,以使该第一导线14通过眼片11与所述灯头1电连接。另一根所述第一导线14的一端与所述灯头1的内侧壁电连接。两根所述第一导线14依次从所述灯头体2底部及所述过线孔穿47穿出,埋入所述过线槽48,最后与所述驱动组件5一端电连接;

两根第二导线15,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5一端与所述光源组件7电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5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5的另一端电连接。

请参照图9,所述灯罩8底部具有向下凸出于所述灯罩8底面且围绕所述灯罩8底面的装配墙80,所述装配墙80外侧壁设有对准卡槽82和装配槽81,所述对准卡槽82与所述装配槽81连通。

请参照图8至图9,所述第二侧壁46的内侧面底部设有横向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46的对准卡扣49,所述对准卡扣49对应所述装配槽81设置,所述对准卡扣49伸入所述对准卡槽82,旋转所述灯罩8,旋转后,所述对准卡扣49旋入所述装配槽81,所述对准卡扣49卡紧固定于所述装配槽81,所述灯罩8固定于所述灯体主件4底部。

请参照图8,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7正对所述过线槽48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线14的第二让线槽71,从而可以避免光源组件7与灯体主件4的内环面4b接触不完全,以使得光源组件7工作时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灯体主件4向外界散发而导致光源组件7局部温度过高。优选的,所述第二让线槽71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过线槽48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请参照图8至图9,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7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三让线槽72,所述第三让线槽72用于使所述第二导线15从光源组件7一侧穿设到所述光源组件7的另一侧,所述第三让线槽72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导线15被夹在所述光源组件7与内环面4b的底端面之间,阻碍了光源组件7发出的热量向灯体主件4传递,造成光源组件7局部温度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