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879阅读:2591来源:国知局
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



背景技术:

在经过没有光过渡设施的出入口时,驾驶员会产生所谓的“黑洞”和“白洞”效应,导致驾驶员无法对洞内、洞外的情况进行预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传统光过渡采用疏密变化的固定格栅来达到光线变化的目的,但光线较为充足时,强烈的阳光直射到地道内,对驾驶员的眼睛是个刺激。强光、弱光急剧变化会导致驾驶员眼睛短时间失去功能,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甚至是交通肇事。传统的光过渡段不能调节太阳光的直射和光线强弱。

光过渡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工程手段使驾驶员在通过地道出入口时能够适应地道内外的强光、弱光急剧变化的过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其组成包括:上层格栅组和下层格栅组,隧道两端分别设置有发电机,所述的上层格栅组水平方向放置在隧道的顶端,所述的下层格栅组放置在所述的上层格栅组的下方,所述的上层格栅组随太阳高度角的日间变化而变化,所述的下层格栅组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季节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而变化,所述的光过渡段中间设置太阳追踪器,用来分别控制两边的格栅组,所述的上层格栅组的表面上附着有太阳能吸热板。

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城市隧道光过渡段是由多个格栅组成,所述的上层格栅组和所述的下层格栅组分别由十个格栅组成1。从竖向方向计算,所述的上层格栅和所述的下层格栅的高度各为36cm,上层格栅组和下层格栅组总高度要大于72CM。从横向方向计算,格栅间距30CM。

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格栅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插入有转轴,所述的转轴的分别与所述的发电机和所述的太阳追踪器连接。

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发电机具有发电、蓄电、驱动和传感功能,所述的太阳能吸热板既吸收太阳能能量,又可进行蓄电。

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格栅表皮采用银灰色打磨的喷漆涂料形成折射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双层自动智能化百叶窗式格栅可以将中午强烈的光线阻挡掉,同时通过散射和折射将部分光线柔化之后,导入行车空间。双层自动智能化百叶窗式格栅内置太阳追踪器,格栅可以根据太阳的角度变化从而做出使内外光线相互协调的程度。上层格栅外置太阳能吸热板,光线充足的时候可以吸收太阳能、蓄电,使太阳能转化成动能,驱动格栅的运转。当内部太能能能量不足以供给的时候,人工给电,驱动格栅。当内部蓄电还有余的时候夜间可以供给路灯照明的电量。

本发明的上层格栅外部附着太阳能板,即能吸收太阳能能量,还能进行蓄电。太阳能追踪器要设置在光过度段(也就是轨道)的中轴线上,用来捕捉太阳直射角和太阳光线强度,得以控制格栅驱动的旋转角度。通过调节室内外的太阳直射角和太阳光线强度,实现室内外联控,达到人眼可接受适应调控区间的照明值。

本发明格栅表皮采用银灰色打磨的喷漆涂料,光线充足时将太阳直射光线抵挡掉,利用折射、散射以及环境光线照亮行车空间。光线较弱、夜晚等情况下,调节室内室外环境光线相互协调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着有太阳能吸热板的上层格栅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太阳能追踪器、格栅组和发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格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其组成包括:上层格栅组1和下层格栅组2,隧道两端分别设置有发电机3,所述的上层格栅组水平方向放置在隧道的顶端,所述的下层格栅组置在所述的上层格栅组的下方,所述的上层格栅组随太阳高度角的日间变化而变化,所述的下层格栅组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季节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而变化,所述的光过渡段中间设置太阳追踪器4,用来分别控制两边的格栅组,所述的上层格栅组的表面上附着有太阳能吸热板5。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城市隧道光过渡段是由多个格栅组成,所述的上层格栅组和所述的下层格栅组分别由十个格栅6组成,从竖向方向计算,所述的上层格栅和所述的下层格栅的高度各为36cm,上层格栅组和下层格栅组总高度要大于72CM。从横向方向计算,格栅间距30CM。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格栅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插入有转轴,所述的转轴的分别与所述的发电机和所述的太阳追踪器连接。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发电机具有发电、蓄电、驱动和传感功能,所述的太阳能吸热板既吸收太阳能能量,又可进行蓄电。

实施例5:

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或4所述的城市隧道智能光过渡段,所述的格栅表皮采用银灰色打磨的喷漆涂料形成折射层。

实施例6:

该方案结构自重较轻,拟采用锚固件直接锚固在挡土墙上。

实施例7;

设置双层格栅,拟定每十个为一组,分段控制,组与组之间可拼接、拆卸、组装、修整。中轴线上设置太阳能追踪器,两端部设置发电机,发电机直接锚固在挡土墙上,既可以用来驱动格栅,也可以吸收太阳能板的能量,还可以给周边路灯供电。上层格栅设置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可吸收太阳能能量和蓄电,还可以把能量传送给发电机。实现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