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19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传统建筑设施改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街巷空间作为徽州传统聚落村落布局以及民居建筑环境的重要特色,是徽州古村落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针对徽州传统聚落内的民居街巷空间的认知和解读,有利于将徽州传统聚落民居街巷的多维度价值概念引申出来,进而对其所蕴含的多重文化、社会和历史价值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在徽州传统建筑的街巷中,窄巷深弄是较为常见的。小的巷道较主街道更加狭长,宽度一般在1.5米左右,最狭窄的巷道宽度仅为1米,垂直界面的高宽比一般在5到10米之间,相应的山墙为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安全和宁静,通常都不开窗,使得巷道从视觉和心理上显得更加狭长,尤其是晚上在窄巷中行走,显得十分昏暗,这就需要在窄巷中安装路灯。

但由于窄巷的宽度有限,直接在窄巷中安装柱式路灯会占用巷内较多面积,而且会破环巷内的青石路面,如何在不破坏传统聚落内的建筑风貌的前提下,稳固的在窄巷内安装路灯,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利用支撑块与横梁螺纹杆的配合,利用第一移动连杆进行加固和路灯的安装,从而在不破坏传统聚落内的建筑风貌的前提下,稳固的在窄巷内安装路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包括支撑块、横梁螺纹杆、第一移动连杆:

支撑块的上部纵向开设线缆通孔结构,支撑块的下部连接第一接触板结构,支撑块的横向开设螺纹通孔结构;

横梁螺纹杆的的两端侧装设密封螺帽结构;

第一移动连杆的一端开设螺纹通孔结构,第一移动连杆的另一端的外侧连接路灯结构,第一移动连杆上与路灯异侧的的面板上垂直装设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第二固定连杆位于第一固定连杆的下方;

第一固定连杆和第二固定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固板;

横梁螺纹杆的一端横向固定在一个支撑块横向的螺纹通孔内,横梁螺纹杆的另一端也横向固定在另外一个支撑块横向的螺纹通孔内;

第一移动连杆带有螺纹通孔的一端装设在位于两个支撑块之间的横梁螺纹杆部分上。

其中,第一接触板为丁基-橡胶材质板块。

其中,第一加固板上与第一固定连杆异侧的面板上为端侧凸起块结构,端侧凸起块为弧形结构,端侧凸起块为丁苯胶-橡胶材质板块。

其中,密封螺帽的外侧端开设内六角槽结构。

其中,横梁螺纹杆与第一移动连杆的连接处装设固定螺帽结构。

其中,路灯的板块结构与第一移动连杆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建筑墙体的上侧装设支撑块结构,并在支撑块底部连接第一接触板,不仅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固性,而且也不会破环原有墙体建筑结构;

2、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移动连杆上装设第一加固板,通过第一移动连杆与上侧的横梁螺纹杆的配合,并利用固定螺帽将第一移动连杆进行固定,使得装置在建筑墙体上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加固操作,同时第一加固板上的端侧凸起块可以较好的与建筑墙体的砖缝进行配合,进一步增强了整体装置的稳固性;

3、本发明在支撑块上开设线缆通孔,方便线缆的装设操作,竖直向下的第一移动连杆的下端为路灯结构,也方便电线沿着第一移动连杆进行排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技术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巷内路灯安装的整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建筑墙体;2-支撑块;3-第一接触板;4-线缆通孔;5-横梁螺纹杆;6-密封螺帽;7-内六角槽;8-第一移动连杆;9-第一固定连杆;10、第二固定连杆;11-第一加固板;12-端侧凸起块;13-路灯;14-固定螺帽;15-青石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为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的窄巷深弄改造路灯结构装置,包括支撑块2、横梁螺纹杆5、第一移动连杆8:

支撑块2的上部纵向开设线缆通孔4结构,支撑块2的下部连接第一接触板3结构,支撑块2的横向开设螺纹通孔结构;

横梁螺纹杆5的的两端侧装设密封螺帽6结构;

第一移动连杆8的一端开设螺纹通孔结构,第一移动连杆8的另一端的外侧连接路灯13结构,第一移动连杆8上与路灯13异侧的的面板上垂直装设第一固定连杆9和第二固定连杆10,第二固定连杆10位于第一固定连杆9的下方;

第一固定连杆9和第二固定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固板11;

横梁螺纹杆5的一端横向固定在一个支撑块2横向的螺纹通孔内,横梁螺纹杆5的另一端也横向固定在另外一个支撑块2横向的螺纹通孔内;

第一移动连杆8带有螺纹通孔的一端装设在位于两个支撑块2之间的横梁螺纹杆5部分上。

进一步的,第一接触板3为丁基-橡胶材质板块。

进一步的,第一加固板11上与第一固定连杆9异侧的面板上为端侧凸起块12结构,端侧凸起块12为弧形结构,端侧凸起块12为丁苯胶-橡胶材质板块。

进一步的,密封螺帽6的外侧端开设内六角槽7结构。

进一步的,横梁螺纹杆5与第一移动连杆8的连接处装设固定螺帽14结构。

进一步的,路灯13的板块结构与第一移动连杆8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之间。

下面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端侧凸起块12采用丁苯胶橡胶材质,丁苯胶橡胶具有良好的抗水性,硬度70以下具良好弹力,高硬度时具较差的压缩性;当第一移动连杆8向建筑墙体1靠近,低压缩性的端侧凸起块12可以使得第一移动连杆8可以快速完成加固操作。

第一接触板3采用丁基-橡胶材质,丁基-橡胶为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因甲基的立体障碍分子的运动比其他聚合物少,故气体透过性较少,对热、日光、臭氧之抵抗性大,电器绝缘性佳。

电缆电线从支撑块2的线缆通孔4穿过,电线通过绝缘胶带沿着第一移动连杆8一直向下通往路灯13装置上,这样就有效的对电缆电线进行规划整理,不会显得凌乱。

第一移动连杆8可采用空心管结构,方便线缆从管内走线,一直向下,管内底端应贯通有开口,方便雨水自然排出。

在安装支撑块2下侧的第一接触板3时,需要将对应接触的建筑墙体1进行清洁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接触板3可以达到较大的摩擦系数。

路灯13的板块结构与第一移动连杆8之间的夹角需要根据窄巷的宽度以及路灯13的高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