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灯混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328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灯混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植物灯管多采用透镜或者灯珠经由PC透明外罩直接出光,这种方式要提高照明的均匀性,只能把灯具布置的高度提高,但灯具位置提高后,部分光线会打到非植物覆盖区,光能利用率会降低,为了保证植物生长最低摩尔量的要求,只能增加单灯功率或灯具数量,进而使得整个系统的成本、耗电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灯混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灯混光结构,包括LED芯片、铝基板、容置导轨、PC透明外罩和光色混光片,该光色混光片的反射率大于95%,且表面粗糙度Ra为0.011~0.015;

LED芯片设于铝基板的一面,铝基板设于容置导轨中,PC透明外罩与容置导轨扣合形成一密封腔,且PC透明外罩的透光面与铝基板平行设置,光色混光片设于该密封腔内,且进一步与PC透明外罩和铝基板形成一混光腔;

该光色混光片相对于混光腔的横截面的垂直纵轴轴对称设置,且与PC透明外罩的透光面的夹角为39~46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色混光片的反射率大于9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色混光片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2~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色混光片与PC透明外罩的透光面的夹角为40~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特定性能的混光片与PC透明外罩和铝基板形成一混光腔,射到该混光片的光线满足近朗伯散射的等亮度光分布,散射光线符合公式I散射=I入射*COSα进而实现4π空间漫射光等亮度,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植物灯管光色在近场混色不均匀导致相邻植物在发育后期长势不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植物灯混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ED芯片1、铝基板2、容置导轨3、PC透明外罩4和光色混光片5,该光色混光片5的反射率大于95%,且表面粗糙度Ra为0.011~0.015;

LED芯片1设于铝基板2的一面,铝基板2设于容置导轨3中,PC透明外罩4与容置导轨3扣合形成一密封腔41,且PC透明外罩4的透光面与铝基板平行设置,光色混光片5设于该密封腔内,且进一步与PC透明外罩4和铝基板2形成一混光腔42;

该光色混光片5相对于混光腔42的横截面的垂直纵轴轴对称设置,且与PC透明外罩4的透光面的夹角为39~46度。

优选的,所述光色混光片5的反射率大于97%,表面粗糙度Ra为0.012~0.014,进一步优选的,该光色混光片5与PC透明外罩4的透光面的夹角为40~45度。

本实用新型用特定性能的混光片5与PC透明外罩4和铝基板2形成一混光腔42,射到该混光片5的光线满足近朗伯散射的等亮度光分布,散射光线符合公式I散射=I入射*COSα进而实现4π空间漫射光等亮度,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植物灯管光色在近场混色不均匀导致相邻植物在发育后期长势不一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