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361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



背景技术:

壁灯主要用于安装在墙壁上,露天的壁灯要安装在墙壁外侧,不仅需要布线,而且容易被雨水淋到。目前主要使用的壁灯是通过太阳能板来转化电能至电池,再供给壁灯使用,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壁灯,绝大多数防水性能不佳,灯具的使用寿命不长,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

本实用新型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发光装置、电池和控制装置,外壳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与底壳互相连接,面壳和底壳为V型,面壳包括向后上方倾斜的第一面板、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二面板和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连接处的连接部,太阳能板设置在第一面板上,电池设置在第一面板的内表面,电池与太阳能板相连;底壳两端竖直设有与墙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发光装置包括前灯板,前灯板设置在第二面板上,前灯板外设有前灯透镜;面壳内部中央位置设有凹槽,控制装置设置在凹槽内,控制装置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凹槽的四周设有凸出的防水槽,防水槽内设有TPE防水圈,TPE防水圈未与防水槽接触的一面上设有防水圈槽,底壳上凹槽对应处设有一圈筋位,筋位位于防水圈槽内将TPE防水圈压紧;外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下端设有第二安装孔。

电池为锂电池,可存储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在面壳与底壳连接时筋位将TPE防水圈压紧,可实现防水槽与外部水汽的隔绝,从而达到绝佳的防水效果。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发光装置的发光模式、发光时间等,电池为两者提供电能,壁灯整体呈V型,美观大方,具有美感,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上设有红外探测装置和开关,红外探测装置和开关伸出连接部外,开关上设有硅胶开关帽。红外探测装置为菲涅尔透镜,用于探测人体红外信号,在感应距离内感应有人经过,向控制板发送信号,控制壁灯照明。开关用于控制照明模式,通过开关控制控制板,从而控制壁灯的照明方式、时间等,开关外设置硅胶开关帽,即提升了手感,又可防止水汽通过开关进入灯具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灯透镜与前灯板之间设有透镜硅胶防水圈。防止水汽进入壁灯内部。

进一步的,第一面板的顶端竖直方向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这样使壁灯的顶部向上延伸出一截,用于壁灯的上部与墙壁连接,由于壁灯上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这样做可以减少壁灯的内部结构,同时防止雨水从第一安装孔内进入壁灯内部。

进一步的,面壳内面边缘设有导柱、底壳对应位置设有导柱孔,导柱孔通过螺丝连接到导柱。通过导柱连接可以增强连接的强度,面壳和底壳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对壁灯的维修和组装,另外还可增强防水效果。

进一步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后灯板,后灯板设置在底壳的外表面中央位置,与电池相连。后灯板为一条形灯带,设有左右两个LED灯珠,在使用时从壁灯的两侧透出光,实现微亮的照明效果,也可与前灯板一起使用,增强科技美感。

进一步的,第一面板的上部向内凹陷形成电池安装槽,电池设置在电池安装槽内,太阳能板设置在电池安装槽外,太阳能板与第一面板连接处设有防水胶。太阳能板与第一面板的外表面相齐平,设置防水胶可实现电池防水。

进一步的,凹槽靠近第一面板的一端设有供太阳能板出线的第一出线孔和供电池出线的第二出线孔,凹槽靠近第二面板的一端设有供前灯板出线的第三出线孔。第一出线孔、第二出线孔和第三出线孔的一端位于防水槽的内边与凹槽相通,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太阳能板、电池和前灯板。凹槽将太阳能板的出线孔、电池的出线孔、控制装置、发光装置的出线口全都包在里面,既合理地布线,又将个出线孔集中起来,简化了内部结构同时具有很高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在底壳内表面沿第二安装孔周围设有防水盖,防水盖的边缘与底壳底面边缘齐平。防水盖通过抽芯而成,在底壳和面壳连接时防水盖边缘与面壳的内表面相接,可实现半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设有支撑垫。支撑垫可设置在导柱孔周围,防止底壳与墙壁直接接触导致的磨损,同时由于底壳与墙壁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在阴雨天气可以使雨水直接流下,减少对壁灯的水汽侵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实现360度全方位IP65防水,灯具在白天太阳能充电,夜晚采用电池供电,无需另外拉电线,安装方便同时可以智能控制壁灯的开启与关闭,方便使用,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壳的立体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面壳的立体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方位360°防水太阳能壁灯,包括外壳、太阳能板1、发光装置、电池2和控制装置,外壳包括面壳3和底壳4,面壳3与底壳4互相连接,面壳3和底壳4为V型,面壳3包括向后上方倾斜的第一面板31、向后下方倾斜第二面板32和位于第一面板31和第二面板32连接处的连接部33,太阳能板1设置在第一面板31上,电池2设置在第一面板31的内表面,电池2与太阳能板1相连;底壳4两端竖直设有与墙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发光装置包括前灯板51,前灯板51设置在第二面板32上,前灯板51外设有前灯透镜52;面壳3内部中央位置设有凹槽34,控制装置设置在凹槽34内,控制装置与电池2电连接;凹槽34的四周设有防水槽38,防水槽38内设有TPE防水圈8,底壳4上凹槽34对应处设有一圈筋位39,筋位39位于防水圈内将TPE防水圈8压紧。在面壳3与底壳4连接时筋位39将TPE防水圈8压紧,可实现防水槽38与外部水汽的隔绝,从而达到绝佳的防水效果。外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61,下端设有第二安装孔62。

电池2为锂电池,可存储太阳能板1转化的电能。在面壳3与底壳4连接时筋位39将TPE防水圈8压紧,可实现防水槽38与外部水汽的隔绝,从而达到绝佳的防水效果。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发光装置的发光模式、发光时间等,电池2为两者提供电能,壁灯整体呈V型,美观大方,具有美感,使用方便。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为螺丝挂槽,将螺丝挂槽挂在墙壁上的螺丝上即可实现灯具的安装。

本实施例优选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7,控制板7上连接红外探测装置71和开关,红外探测装置71和开关伸出连接部33外,开关上设有硅胶开关帽72。红外探测装置71为菲涅尔透镜,用于探测人体红外信号,在感应距离内感应有人经过,向控制板7发送信号,控制壁灯照明。开关用于控制照明模式,通过开关控制控制板7,从而控制壁灯的照明方式、时间等,开关外设置硅胶开关帽72,即提升了手感,又可防止水汽通过开关进入灯具内部。

本实施例优选的,前灯透镜52与前灯板51之间设有透镜硅胶防水圈53。防止水汽进入壁灯内部。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面板31的顶端竖直方向设有台阶35,台阶3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1。这样使壁灯的顶部向上延伸出一截,用于壁灯的上部与墙壁连接,由于壁灯上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这样做可以减少壁灯的内部结构,同时防止雨水从第一安装孔61内进入壁灯内部。

本实施例优选的,面壳3内面边缘设有导柱36、底壳4对应位置设有导柱孔37,导柱孔37通过螺丝连接到导柱36。通过导柱36连接可以增强连接的强度,面壳3和底壳4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对壁灯的维修和组装,另外还可增强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优选的,发光装置还包括后灯板54,后灯板54设置在底壳4的外表面中央位置,与电池2相连。后灯板54为一条形灯带,设有左右两个LED灯珠,在使用时从壁灯的两侧透出光,实现微亮的照明效果,也可与前灯板51一起使用,增强科技美感。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面板31的上部向内凹陷形成电池安装槽21,电池2设置在电池安装槽21内,太阳能板1设置在电池安装槽21外,太阳能板1与第一面板31连接处设有防水胶。太阳能板1与第一面板31的外表面相齐平,设置防水胶可实现电池2防水。

本实施例优选的,凹槽34靠近第一面板31的一端设有供太阳能板4出线的第一出线孔和供电池2出线的第二出线孔,凹槽34靠近第二面板32的一端设有供前灯板51出线的第三出线孔。第一出线孔、第二出线孔和第三出线孔的一端位于防水槽38的内边与凹槽34相通,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太阳能板1、电池2和前灯板51。凹槽34将太阳能板1的出线孔、电池2的出线孔、控制装置、发光装置的出线口全都包在里面,既合理地布线,又将个出线孔集中起来,简化了内部结构同时具有很高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二接触面4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62,在底壳4内表面沿第二安装孔62周围设有防水盖43,防水盖43的边缘与底壳4底面边缘齐平。防水盖43通过抽芯而成,在底壳4和面壳3连接时防水盖43边缘与面壳3的内表面相接,可实现半密封。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42上设有支撑垫44。支撑垫44可设置在导柱孔37周围,防止底壳4与墙壁直接接触导致的磨损,同时由于底壳4与墙壁间具有一定的缝隙,在阴雨天气可以使雨水直接流下,减少对壁灯的水汽侵蚀。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