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4556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照明区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



背景技术:

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节能和环保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年照明电能消耗约占全部电能消耗的12%~15%,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必须尽快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光源的节能环保光源。LED以其较之于传统照明光源所没有的优势,诸如较低的功率需求、较好的驱动特性、较快的响应速度、较高的抗震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绿色环保以及不断快速提高的发光效率等,成为目前我国今后照明系统发展的方向。基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能源紧缺,智能照明必是以后照明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将会使人们利用起来更加便利,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维护费用,不仅为建筑照明提供多种的艺术效果,而且使灯具控制和维护变得更为简单,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安装布线容易。所以,研制出一种使用时能耗低、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和具备多功能性的智能红外感应灯,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使用时能耗低,并且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和具备多功能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感应器中盖、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器感上盖、旋钮和感应器感下盖,所述接线盒的左端和所述接线盒的右端均连接有灯臂,所述灯臂的上端均连接有双灯壳、透镜、反光罩、绝缘片和Led灯带一,所述接线盒内连接有PCB板和拉线开关,所述接线盒的上端连接有转动紧固片、固定臂、固定螺母和固定座,所述接线盒前端连接有照明灯壳、透镜、灯壳防水圈、反光罩、绝缘片、Led灯带二和空心管,所述PCB板连接有防水插电源线。

进一步的,所述双灯壳的前端与所述透镜连接,所述双灯壳与所述透镜之间连接有灯壳防水圈,所述双灯壳内与所述反光罩连接,所述反光罩的后端与所述绝缘片连接,所述Led灯带一设置在所述双灯壳和所述绝缘片之间,所述Led灯带二设置在所述照明灯壳和所述绝缘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片通过螺丝一连接在所述Led灯带一上;所述双灯壳通过螺丝二与所述透镜连接;所述灯臂通过螺丝三与所述双灯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中盖的前端与所述感应器中盖相配合的感应器下盖连接,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器中盖与所述感应器下盖之间,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的前端与感应器上盖连接,所述感应器上盖两端均通过旋钮胶圈与旋钮连接,所述感应器中盖与所述感应器下盖之间连接有感应器防水圈。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的左端和接线盒的右端与所述灯臂之间均设有灯臂防水圈一;所述灯臂的上端与所述双灯壳之间设有灯臂防水圈二、尼龙垫和螺丝垫。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内连接有与所述防水插电源线相配合的压线条。

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条上连接有与所述防水插电源线相配合的电源线出线塞。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通过螺丝四与所述照明灯头连接;所述固定臂通过螺丝五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拉线开关通过螺丝六连接有螺母;所述感应器中盖通过螺丝七与所述感应器下盖连接;所述防水插电源线通过螺丝八与所述压线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灯头和PCB板之间设有背胶一。

进一步的,所述灯壳防水圈和双灯壳之间设有背胶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红外感应装置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能耗,拥有拉线开关,功能切换简便,三灯式,灯体可360°旋转,灯头可以270°旋转,照明角度大,几乎达到360°,高亮度,照度高达3000LM,安装方式简便,多元化,从而使得这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透镜;2、灯壳防水圈;3、反光罩;4、螺丝一;5、绝缘片;6、Led灯带一;61、Led灯带二;7、双灯壳;8、螺丝二;9、灯臂;10、灯臂防水圈一;11、螺丝三;12、灯臂防水圈二;13、接线盒;14、螺丝四;15、固定臂;16、固定螺母;17、固定座;18、防水插电源线;19、螺丝五;20、出线塞;21、螺丝六;22、螺丝七;23、感应器中盖;24、红外感应装置;25、感应器防水圈;26、感应器上盖;27、旋钮;28、旋钮胶圈;29、感应器下盖;30、照明灯头;31、PCB板;32、空心管;33、螺母;34、拉线开关;35、螺丝八;36、压线条;37、转动紧固片;38、螺丝垫;39、尼龙垫;40、背胶一;41、背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包括接线盒13,所述接线盒13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感应器中盖23、红外感应装置24、感应器感上盖26、旋钮27和感应器感下盖29,所述接线盒13的左端和所述接线盒13的右端均连接有灯臂9,所述灯臂9的上端均连接有双灯壳7、透镜1、反光罩3、绝缘片5和Led灯带一6,所述接线盒13内连接有PCB板31和拉线开关34,所述接线盒13的上端连接有转动紧固片37、固定臂15、固定螺母16和固定座17,所述接线盒13前端连接有照明灯头30、透镜1、灯壳防水圈2、反光罩3、绝缘片5、Led灯带二61和空心管32,所述PCB板31连接有防水插电源线18。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双灯壳7的前端与所述透镜1连接,所述双灯壳7与所述透镜1之间连接有灯壳防水圈2,所述双灯壳7内与所述反光罩3连接,所述反光罩3的后端与绝缘片5连接,所述Led灯带一6设置在所述双灯壳7和所述绝缘片5之间,所述Led灯带二61设置在所述照明灯壳30和所述绝缘片5之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片5通过螺丝一4连接在所述Led灯带一6上;所述双灯壳7通过螺丝二8与所述透镜1连接;所述灯臂9通过螺丝三11与所述双灯壳7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中盖23的前端与所述感应器中盖23相配合的感应器下盖29连接,所述红外感应装置24设置在所述感应器中盖23与所述感应器下盖29之间,所述红外感应装置24的前端与感应器上盖26连接,所述感应器上盖26两端均通过旋钮胶圈28与旋钮27连接,所述感应器中盖23与所述感应器下盖29之间连接有感应器防水圈25。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13的左端和接线盒13的右端与所述灯臂9之间均设有灯臂防水圈一10;所述灯臂9的上端与所述双灯壳7之间设有灯臂防水圈二12、尼龙垫39和螺丝垫38。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13内连接有与所述防水插电源线18相配合的压线条36。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线条36上连接有与所述防水插电源线18相配合的电源线出线塞2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13通过螺丝四14与所述照明灯头30连接;所述固定臂15通过螺丝五19与所述固定座17连接;所述拉线开关34通过螺丝六21连接有螺母33;所述感应器中盖23通过螺丝七22与所述感应器下盖29连接;所述防水插电源线18通过螺丝八35与所述压线条36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灯头30和PCB板31之间设有背胶一4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灯壳防水圈2和双灯壳7之间设有背胶二41。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可以根据需求,控制所述旋钮选择白天或晚上工作,工作5秒或者5分钟,在人进入感应范围内时,所述红外感应装置控制所述照明灯开启,从而进行照明;所述照明灯共3个灯头,其中中间灯头为固定式,左右灯头可左右270°旋转、上下150°旋转,通过调整灯头角度可使得照明角度达到360°,三个灯头分别可以照明不同的区域,无人进入感应范围内时则不工作,有效的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拉线开关设有长亮功能,无需取下机器便可实现功能切换,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在固定座上锁2颗螺丝便可完成固定,另可用扎带、螺母、背板等方式固定,拧松固定螺母便可取下机体,完成维护、清理等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感应装置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能耗,拥有拉线开关,功能切换简便,三灯式,灯体可360°旋转,灯头可以270°旋转,照明角度大,几乎达到360°,高亮度,照度高达3000LM,安装方式简便,多元化,从而使得这种三灯式智能红外感应灯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