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头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77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头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墙头灯。



背景技术:

墙头灯是景观灯中的一种,景观灯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艺术灯的景观与景区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0183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墙头灯,包括底座、灯和顶罩,将底座固定在墙体或者建筑物上,利用灯体的光线照明,兼具了实用性和观赏性。

但是,目前灯体一般采用LED灯,其在使用时大约30%电能转化为光能,其余的转化成热能。电源在持久的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LED光源因长期高温工作而发生早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头灯,其具有加速灯体散热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头灯,包括底座、灯体和固定灯体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部连接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件和传动装置;所述转轴的上端部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罩体内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扇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带动传动装置工作时,与传动装置连接的转轴不断转动,同时带动设置在转轴上端部的罩体旋转。罩体在转动的过程中,设置在罩体内部的扇片跟随罩体一起围绕灯体做旋转运动,加速灯体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加速灯体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转轴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主动齿轮通过啮合将转矩传动给从动齿轮,进而带动与从动齿轮固定的转轴旋转。当转轴带动罩体和扇片转动时,能够加速灯体周围的空气流动。通过齿轮啮合传递转矩保证了传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凹腔,所述驱动部放置在凹腔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头灯是一种景观灯,因此需要兼顾安全和美观,将驱动部放置在凹腔内部,既减少游客的误碰,同时减少了其对墙头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插入孔,所述防尘罩底面的开口大于凹腔上端部的开口;所述防尘罩与底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凹腔的上方罩设防尘罩能够减小进入凹腔内部的灰尘和其他杂物,保证齿轮传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呈喇叭状设置,所述防尘罩上端面的面积小于其下端面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尘罩设置呈喇叭状可以减小防尘罩整体的尺寸,减小防尘罩对墙头灯整体设计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和转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灯体损坏或发生故障时,将罩体从转轴上取下,方便了维修和检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外壁凸出设置有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和设置在防滑套上的条纹可以增大手掌和转轴之间的静摩擦力,便于将罩体从转轴上取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开设有导线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线腔方便导线的放置,保证转轴和罩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对导线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罩体和扇片,加速了灯体周围的空气流动,对灯体具有散热和降温的作用;

2、通过设置防滑套和条纹,增大了手掌和转轴外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方便的将罩体和转轴分离;

3、通过设置喇叭状的防尘罩,既能够减少落入凹腔内部的灰尘,同时可以防止人误碰凹腔内部的传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墙头灯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墙头灯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凹腔;2、灯体;3、支撑轴;31、导线腔;4、转轴;41、防滑套;411、条纹;5、罩体;51、扇片;52、散热槽;6、驱动件;7、传动装置;71、主动齿轮;72、从动齿轮;8、轴承;81、外圈;82、内圈;9、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墙头灯,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底座1,底座1和墙体通过螺栓(图中未标出)固定连接。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凹腔11,凹腔11的深度小于底座1的高度。

参照图2,凹腔11的底壁焊接有支撑轴3,支撑轴3的上方连接有灯体2。上述支撑轴3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导线腔31。

参照图2,支撑轴3的外壁套设有转轴4,上述转轴4和支撑轴3之间设置有轴承8,轴承8的内圈82套设在支撑轴3的外壁上,轴承8的外圈81卡嵌在转轴4的内部。

参照图2,转轴4的下端部连接有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件6和与驱动件6连接的传动装置7,本实施例中驱动件6优选的是电动机。传动装置7包括主动齿轮71和与主动齿轮71啮合的从动齿轮72,主动齿轮71和驱动件6固定连接,从动齿轮72套设在转轴4的外壁上,与转轴4固定连接。

参照图2,转轴4的上端部可拆卸地设置有罩设在灯体2外部的罩体5,所述罩体5的上半部分设置呈半球体,下半部分设置呈圆管。当驱动件6带动主动齿轮71转动时,通过齿轮啮合主动齿轮71将转矩传递给从动齿轮72,从动齿轮72带动与其固定的转轴4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转轴4上端部的罩体5转动。

参照图2,罩体5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52,当罩体5转动时,罩体5内外的空气会经过散热槽52进行交换。

参照图2,罩体5的内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扇片51,扇片51和灯体2的外壁留有间隙。罩体5转动时可以带动固定在其内壁上的扇片51围绕灯体2旋转,进一步加速灯体2周围空气的流动。

参照图2和图3,转轴4的外壁套设有防尘罩9,防尘罩9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插入孔91,插入孔91和转轴4间隙配合。防尘罩9设置呈喇叭状,其上端面的面积小于其下端面的面积。并且防尘罩9的下端部的开口大于凹腔11的开口,所以防尘罩9能够将凹腔11完全罩住。为了防止在转轴4旋转时会带动防尘罩9运动,防尘罩9的下端部和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3,转轴4的上端部和罩体5螺纹连接,转轴4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罩体5下半部分圆管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参照图2和图3,转轴4的外壁套设有防滑套41,防滑套41设置在转轴4和防尘罩9接触部分下方。防尘罩9和底座1固定后,设置在防尘罩9下方的防滑套41无法向上运动,从而限制了转轴4沿其轴线方向的运动。为了增大手掌和转轴4之间的静摩擦力,防滑套4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条纹411。当需要将罩体5从转轴4上取下时,固定罩体5同时旋转转轴4,就可以将罩体5取下。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从动齿轮72套设在转轴4的外壁上,然后将转轴4套设在支撑轴3的外壁上。然后将主动齿轮71和驱动件6固定,并将驱动件6固定在凹腔11的内壁上,在固定驱动件6时要确保主动齿轮71和从动齿轮72正确啮合。

然后将防尘罩9套设在转轴4的外壁上,并将防尘罩9的底部和底座1固定。然后将罩体5和转轴4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