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头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816发布日期:2018-06-19 22:53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头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头灯。



背景技术:

工作头灯是一种佩戴在头部的工作灯,该种工作灯解放了操作者的双手,尤其适用于隧道、矿井等工作环境,如申请号为CN87104589.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结构。传统的工作头灯以蓄电池为电源,操作者在使用时需背负蓄电池,给操作者增加的操作负担,无法进行轻松、灵活地操作。

为此,专利号为ZL201120015677.4(授权公告号为CN2019923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充电一体式LED帽灯,其由上仓盖、LED灯柱、转轴、角度调节手轮、薄膜开关、充电器插孔、帽带固定孔和帽带组成:LED帽灯通过两端的帽带固定孔固定于帽带前端;帽灯上部设置上仓盖;LED灯柱由四个高亮LED灯组成,置于上仓盖下部,与转轴连为一体,角度调节手轮位于帽灯右侧,与转轴相连;薄膜开关置于帽灯左侧,充电器插孔位于薄膜开关上方。将工作头灯改进为可充电的形式虽然减少了灯的整体重量,从而方便操作者使用,但是该帽灯中充电器插孔暴露在外,存在着漏电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安全的工作头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作头灯,包括头套,该头套上设置有灯体和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具有充电电池的本体和盖体,该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充电口并活动连接有上述盖体,该盖体能相对于上述本体来回移动并而使上述充电口暴露或被遮蔽。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口被遮蔽状态下,该充电口位于由上述盖体与本体的端部围设而成的密闭空间中,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充电口。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外形整体呈圆柱状,所述充电口开设在该本体第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盖体的外形呈筒状,且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而供上述第一端插入,该盖体的开口端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而上述第一端的外周面上于上述充电口的沿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当上述盖体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而被限位时,上述充电口暴露,当上述盖体的开口端与第三限位件配合而使盖体被限位时,上述充电口被遮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卡扣块,其为多块并沿盖体的内周面周向间隔均设,所述第三限位件为卡套在上述第一端外周的密封圈,当盖体的开口端与第一限位件卡扣紧配时,上述盖体与第一端围设形成密闭空间,而上述充电口容置在该密闭空间中。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横设在上述头套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上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的卡扣凸环,该卡扣凸环沿端部的外周面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灯体与上述电池组件相对设置在头套的前、后两侧,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使该灯体的照射角度较大,照射范围较广。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通过设置在头套背侧的卡扣座而卡扣在头套上,从而方便电池组件的拆卸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口可通过盖体被遮蔽,这样在充电完成时,可通过盖体将该充电口遮蔽,避免潮湿环境中的水分进入该充电口而导致工作头灯漏电,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同时也能避免灰尘进入该充电口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并且该盖体与本体活动连接,因此可方便地实现充电口的暴露和遮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头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头灯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组件在第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充电口被遮蔽);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组件在第二种状态下的剖视图(充电口被暴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工作头灯,包括头套1、灯体2、电池组件3以及卡扣座4,其中,该头套1包括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灯体2包括灯座22和设置在该灯座22上的照明灯21,电池组件3包括本体31和盖体6,上述卡扣座4上设置有供上述本体31卡入的卡扣槽41。上述灯座22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2,上述卡扣座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02,上述第一固定带11依次穿过各第二连接孔402,并且该第一固定带11围成圆形且其两端分别与穿接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孔222中,从而使得上述灯体2与电池组件3均安装在在该第一固定带11上,并且分别位于该第一固定带11的前、后两侧。此外,上述灯座22和卡扣座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1和第四连接孔401,上述第二固定带12的两端分别穿连在该第三连接孔221和第四连接孔401中并呈圆弧状而设置在第一固定带11的上部。通过如上连接、组装,使得工作头灯使用时,头套1能稳固地被佩戴在操作者的头部。

进一步,上述本体31外形整体呈圆柱状,对应地,上述卡扣槽41的截面呈半圆状,上述本体31横向卡扣在该卡扣槽41中。上述本体31的内部具有充电电池30,其第一端311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310,通过该充电口310可向该充电电池30充电,优选地,该充电口310为USB充电口,另一端连接有导线5,该导线5与上述照明灯21电连接,相应的上述第一固定带1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该导线5的固定扣13。为避免上述充电口310暴露在外,上述第一端311上活动连接有上述盖体6,该盖体6能相对于上述本体31来回移动并而使上述充电口310暴露或被遮蔽,这样在充电完成时,可通过盖体6将该充电口310遮蔽,避免潮湿环境中的水分进入该充电口310而导致工作头灯漏电,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同时也能避免灰尘进入该充电口310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优选地,充电口310被遮蔽状态下,该充电口310位于由上述盖体6与本体31的端部围设而成的密闭空间中,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充电口310。

再进一步,上述盖体6的外形呈筒状,且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而供上述第一端311插入,该盖体6的开口端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61,而上述第一端311的外周面上于上述充电口3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限位件311b和第三限位件7。当上述盖体6通过第一限位件61与第二限位件311b配合而被限位时,上述充电口310暴露,当上述盖体6的开口端与第三限位件7配合而使盖体6被限位时,上述充电口310被遮蔽。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61为卡扣块,其为多块并沿盖体6的内周面周向间隔均设(本实施例中该卡扣块为四块),上述第三限位件7为卡套在上述第一端311外周的密封圈,具体地,上述第一端31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环槽311a,上述密封圈嵌装在该环槽311a。当盖体6的开口端与第一限位件61卡扣紧配时,上述盖体6与第一端311围设形成密闭空间,而上述充电口310容置在该密闭空间中。上述第二限位件311b为与上述第一限位件61配合的卡扣凸环,该卡扣凸环沿端部的外周面周向延伸。

这样当需要通过充电口310充电时,拨动盖体6,盖体6受力使其开口端与密封圈脱离,盖体6移动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311b处相抵止位,此时充电口310暴露。充电完成后,朝本体31方向推动盖体6,盖体6移动并卡位于上述密封圈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