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9882发布日期:2018-08-24 17:3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台灯。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些家用灯具,已有智能功能,但该些智能灯具基本都是固定设于室内,且需要固定布线,例如吸顶灯等,但是一些可移动的灯具,例如台灯等,并不具有智能功能,实为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台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台灯,包括:台灯壳体、及设于台灯壳体内的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至少一个光源模块;照明控制模块,电性耦合至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及光源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台灯壳体包括:底座、灯头及连接两者的连接件;所述底座内形成底座腔体,所述底座腔体内设置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及照明控制模块;所述灯头内形成光源腔,所述光源腔内设置所述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和照明控制模块间的电性连接线路设于所述连接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金属软管。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台灯壳体表面设有供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声音的入音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台灯,还包括:声音播放模块,设于所述台灯壳体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台灯,还包括:所述台灯壳体表面设有供所述声音播放模块出音的出音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底部设有防滑垫,以及/或者,所述底座内设有配重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支架件,供置于智能台灯,其设有第一定位部;光源安装件,其具有供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形状配合地结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光源安装件具有供设置光源电子部件的一承载面;透镜件,罩盖于所述承载面,其与所述支架件间定位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对电极部件,其一端与所述光源电子部件电性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架件及光源安装件并露出,以供与驱动电源电性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部件与光源电子部件之间通过印刷线路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安装件为陶瓷材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安装件的至少部分表面褶皱。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上绕所述光源电子部件设有一环形槽;所述透镜件具有与所述环形槽结合的环形凸边,以与所述承载面围成容纳所述光源电子部件的封闭空间;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物以密封所述封闭空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台灯,包括:台灯壳体、及设于台灯壳体内的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至少一个光源模块;照明控制模块,电性耦合至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及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台灯,可以采集声音信号,以供照明控制使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台灯的电路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台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台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的组合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A和5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件在多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6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件在多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件和支架件装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及8B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源安装件在多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源安装件装有光源电子部件和电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透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透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智能照明设备的设计,尤其指的是智能台灯,所述智能台灯包括:台灯壳体及其内部的电路部件。

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源模块1、声音采集模块2及照明控制模块3;其中,所述光源模块1和声音采集模块2电性耦合至所述照明控制模块3。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1包含LED芯片;所述照明控制模块3对应为LED驱动电路,其可通过PWM控制器实现LED芯片的亮度及色温等控制;具体的,所述电路部件还可设有一处理模块4,例如单片机实现,其电性连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块3、声音采集模块2,用于全局控制。

所述声音采集模块2,例如为麦克风,其采集声音输入并转换为电信号,并可通过电性线路输入该照明控制模块3作为控制信号,以实现对智能台灯的色温、亮度的声控;进一步的,还可以结合现有的软件来实现将不同语音识别为不同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不同的照明声控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智能台灯,还可包括:声音播放模块5,例如扬声器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处理模块4,用于播放声音。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只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台灯的电子硬件结构,声音识别、语音识别等皆可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并不涉及软件改进。

如图2所示,展示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台灯的立体结构图,其包括:底座6、灯头7及连接两者的连接件8。所述底座6内形成底座6腔体,所述底座6腔体内设置所述声音采集模块2及照明控制模块3,所述声音播放模块5也可位于所述底座6腔体中;所述灯头7内形成光源腔,所述光源腔内设置所述光源模块1;所述光源模块1和照明控制模块3间的电性连接线路设于所述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可以是金属软管,线路可在金属软管内布设。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台灯壳体表面还可设有供所述声音采集模块2采集声音的入音孔61;并且,所述台灯壳体表面也可以设有供所述声音播放模块5出音的出音孔62;底座6表面也可以设置各种控制按钮63,该些控制按钮63下方的电性感应部件电性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4;优选的,控制按钮63的壳体表面可以是半透明材质,其下方可设有指示灯。

如图3所示,可选的,所述底座6底部设有防滑垫9,其可例如为硅胶等材质,并可优选设有多个凸点的防滑结构,以防止智能台灯因误碰而位移;另外,所述底座6内也可以设有配重件,以令底座6稳固不会因误碰而翻倒。

请参阅图4A及图4B,分别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源模块1的组合及分解结构,所述光源模块1供设置于一承载件11,所述承载件11可以是独立部件而可以供固定设置于智能台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也可以是与该智能台灯壳体一体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也可以与一或多个该光源模块1集成为一个部件。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1包括:支架件12、光源安装件13及透镜件14。

如上述图示所展示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支架件12、光源安装件13及透镜件14是自下至上逐个排列并相互装合的,且各部件可以是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B、图6B和图8B可知,所述支架件12一侧设有第一定位部123,所述光源安装件13设有供与第一定位部123形状配合地结合的第二定位部1311,从而实现支架件12和光源安装件13的连接以及横向定位;且如图4B、图5A、图6A所示,所述承载件11在朝向所述支架件12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部111,所述支架件12在与第一定位部123相背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即朝向承载件11的一侧)设有第四定位部121,所述第三定位部111供与所述第四定位部121形状配合地结合,从而实现支架件12和承载件11的连接以及横向定位。

并且,如图4A所示,所述支架件12和透镜件11之间定位连接,以夹持两者之间的光源安装件13以实现纵向定位,从而固定所述光源安装件13的位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连接为卡合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粘接或其他连接,卡合连接能实现支架件12和透镜件1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如图4B所示,所述光源模块1还包括:光源电子部件15(例如光源芯片)、以及供电性连接光源电子部件15和驱动电源6的电极部件16。

所述承载件11,设有第三定位部111;所述支架件12,其具有供与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形状配合地结合的第四定位部121;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及第四定位部121可以分别为可转动结合的轴孔及轴部中的一者及另一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部111为一轴孔,所述第四定位部121为一轴部。

请一并参阅图5A及5B所示,在图5A中,所述承载件11设有一纵向设置的圆孔,该圆孔内壁向内凸设有一或多个弧形凸块(本实施例中是一对),以勾勒形成出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即轴孔的形状;在图5B中,可以清晰查看到所述轴孔的形状;且如图6A所示,所述第四定位部121即轴部的形状与所述轴孔匹配,所述第四定位部121可以调整至与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形状对应的位置,从而能插入所述第三定位部111。

并且,如图所示,由于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和第四定位部121的断面形状可能是对称形状,即例如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可选的,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和第四定位部121间形成有凹凸配合的结构以令第三定位部111和第四定位部121为断面非对称结构,以防止承载件11和支架件12间装反,即起到防呆的作用。举例来说,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即轴孔的侧壁形成有一凹口113,并如图6A所示,所述第四定位部121的侧壁设有一供与该凹口113形状配合地结合的凸耳,两者构成该用于防呆的结构。

所述承载件11和支架件12间通过第三定位部111和第四定位部121的结合而相互装配,进而可以通过一些结构设计令两者间能免螺丝、免工具地相互固定。

如图5A所示,所述承载件11沿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周向设有一或多个第一限转部114,所述第一限转部114的表面形成有:沿所述周向设置的导向结构1141及阻挡结构1142。所述导向结构1141用于在周向上导向物体,物体沿导向结构1141进行导向运动至到达该阻挡结构1142处而受其阻挡。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转部114为凸角,所述凸角的外表面的一为斜面而作为所述导向结构1141,另一为与该斜面相连且垂直于该周向的垂直面而作为所述阻挡结构1142,物体能沿该斜面向垂直面运动,到达该斜面末端时落至与该垂直面相对,从而若要回转则会收到该垂直面的阻挡,以限制回转。

相对应的,如图6A所示,可以看到,所述支架件12沿所述第四定位部121周向设有与所述第一限转部114一一对应的第二限转部122,所述第二限转部122可以是与第一限转部114类似的凸角,其斜面与所述第一限转部114的斜面相对,而第一限转部114和第二限转部122的垂直面是远离设置,第一限转部114的斜面沿第二限转部122的斜面运动,令第一限转部114和第二限转部122的垂直面接近,最终,第一第二限转部122越过第二限转部122,令第一限转部114与第二限转部122的垂直面间相对设置,两个垂直于所述周向的平面间相抵,能起到更好的防止回转的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转部122也可以是其它凸出结构132,例如凸条、凸点、凸块等均可,并非以图示实施例为限;并且,所述第一限转部114的结构也并非限定为凸角,该导向结构1141和阻挡结构1142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导向结构1141是凸弧面,所述阻挡结构1142也可以是凹弧面,或者所述第一限转部114也可以是倒角等皆可,并非以图示为限。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定位部111结合于第四定位部121,此时,第一限转部114和第二限转部122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定位部111相对第四定位部121的转动(图中为顺时针转动),即轴部在轴孔内转动令第二限转部122沿对应的第一限转部114的导向结构1141移动,且由于所述第一限转部114和第二限转部122在各自所在部件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故所述第二限转部122在沿第一限转部114的导向结构1141移动时会挤压该导向结构1141,所述支架件12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材质,例如塑胶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件12上设置了镂空,该第二限转部122设置于该镂空中的内壁,由于镂空的存在,所述第二限转部122所在的厚度较薄,就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而在第二限转部122沿第一限转部114的导向结构1141移动的时,该受到第一限转部114的挤压力作用而形变以令第一限转部114能沿导向结构1141继续运动,直至所述第二限转部122到达第一限转部114的阻挡结构1142处而受其阻挡回转,则支架件12无法相对所述承载件11回转。

当然,需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形变也可以通过连接支架件12和第二限转部122的弹簧、弹片等来实现;另外,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活动机构来令第一限转部114或第二限转部122是可相对活动的,从而实现在导向和阻挡两种状态下两者间不同的相对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在上述支架件12相对承载件11无法回转的状态下,限制所述支架件12的继续向前转动,如图5A和6A所示,所述第三定位部111及第四定位部121的侧面周向分别设有第三限转部112及第四限转部126,在图5A中,所述第三定位部111为轴孔,所述第三限转部112即为前述用于勾勒形成所述第三定位部111的弧形凸块,而所述第四限转部126即为图6A中所展示的开槽,其开口一侧朝向所述第三限转部112;在所述第四定位部121相对于第三定位部111转动时,所述第三限转部112从所述第四限转部126的开放端进入而与其结合,当所述第二限转部122到达所述第一限转部114的阻挡结构1142时,所述第三限转部112抵靠于所述第四限转部126的侧缘面上,限制所述第三定位部111的继续转动,从而令所述支架件12既不可回转亦不可继续转动,从而得到了固定。

需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三限转部112为开槽,所述第四限转部为凸块亦可,同样可以实现限制支架件12相对承载件11继续前转的目的。

另外,所述承载件11也并非仅限于图中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1可以是条形结构,其设有多个第三定位部111以分别与多个支架件12的第四定位部121结合。

请参阅图6B,所述支架件12在朝向所述光源安装件13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部123、以及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周围123设置的至少一第一延伸部124;请一并参阅图8A及8B,所述光源安装件13具有供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23形状配合地结合的第二定位部1311、以及供与所述至少一第一延伸部124一一对应结合的至少一限位部133;所述第一延伸部124及所述限位部133的结合能定位光源安装件13的横向移动及转动,但需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4及所述限位部133并非必须,举例来说,可以仅通过第一定位部123及第二定位部1311的结合来横向定位,且可利用光源安装件13和支架件11之间(可以是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311之间)凹凸配合的结构来限制光源安装件13的转动,也能起到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24和限位部133结合对光源安装件13的相同定位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23为凸部,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为凹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互换,并非以本实施例为限。

由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23和第二定位部1311可以是圆柱形等断面为对称形状的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和第一定位部123间也可以有改变其对称形状的凹凸配合的结构,例如图8B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即凹部内设置的凸块1312,相对应的,如图6B中第一定位部123设置的与该凸块配合的凹口1231,两者结合实现防呆及定位(某些方向的横向移动定位及限制转动)作用。

如图8A及8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安装件13的结构包括:主体131及至少两个凸出结构132,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设于所述主体13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并不仅能设于该主体131,所述光源安装件13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1311仅需能实现于该光源安装件131即可,并非以本实施例为限。

所述主体131,在本实施例中呈圆柱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长方体等;所述主体131可以设置该供放置光源电子部件15的承载面,可选的,该承载面是该主体131上与该承载件11相背离的表面,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加以变化,并非以此为限。

所述至少两个凸出结构132,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设有4个,其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加以变化;各所述凸出结构132是沿所述主体131侧面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出结构132,所述凸出结构132间的间隔处形成所述限位部133,所述限位部133优选为两端开放。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凸出结构132具有贯穿部1321以作为散热气流通道,从图中可见,该贯穿部1321是贯通的,从而加强散热效果。

且如图8A及8C所示,所述光源安装件13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供设置光源电子部件15(如LED光源芯片等);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需要电性连接至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1还包括一对电极部件16(即正、负电极),其一端设于所述承载面并与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印刷的金属线路连接;优选采用印刷金属线路的方式;由于金属线路需印刷于绝缘体,若需要直接在所述光源安装件13印刷金属线路,则所述光源安装件13需为绝缘材质,且优选为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质,例如陶瓷等,利于对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的散热;当然,所述光源安装件13也可以是铝材,则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需设于一绝缘体后再一并安装到光源安装件13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光源安装件13和支架件11为独立部件,从而,支架件11不必承担很多散热等工作,其材料的选择范围较宽松,故不必为陶瓷等较贵材料,而为例如一般的塑胶材质即可。

所述光源安装件13的承载面设有一对第一穿孔135,供所述一对电极部件16分别穿设,穿设后的形态如图8C所示;并且,如图6A可以看到,所述支架件12的也设有穿透其第四定位部121及第一定位部123的第二穿孔127,亦供所述一对电极部件16穿设以露出于所述承载件11背面,以供与智能台灯的驱动电源6电性连接。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所述光源安装件13的外表面的至少形成有凹凸不平的皱褶134,从而增大散热面积。

如图6B、8A和8B所示,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为沿靠近光源安装件13方向延伸设置的凸体,所述限位部133为形成于所述光源安装件13周侧面的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该凸体的延伸方向一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背离所述承载件11方向即为平行于该光源安装件13的轴线方向。当所述第一延伸部124和限位部133结合时,令该光源安装件13定位于支架件12上。

虽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为凸体,所述限位部133为凹槽,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为凹槽,所述限位部133为凸体。

如图6B所示,所述支架件12还设有第一卡合部1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125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在支架件12的其它部位,并非以此为限;再如图9所示,所述透镜件14是用于罩盖在该光源电子部件15外以进行配光的,并且,所述透镜件14设有供与该第一卡合部125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42,所述第一卡合部125与第二卡合部142卡合后即将该光源安装件13固定于支架件12和透镜件14之间,即如图4A所示。

如图4A及8A所示,所述限位部133可以是两端开放的凹槽,所述透镜件14还可设有供与所述限位部133结合的第二延伸部141,且所述第二卡合部142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41;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与第二延伸部141分别与所述限位部133结合,即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4从下端进入所述限位部133,所述第二延伸部141从上端进入所述限位部133,从而令透镜件14、光源安装件13及支架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得到横向上的定位,并配合第一卡合部125和第二卡合部142的卡合得到纵向定位,从而固定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第一卡合部125和第二卡合部142分别为钩部及与该钩部卡合的扣部中的一者及另一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125为钩部,所述第二卡合部142为扣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互换,并非以此为限。

并且,图4A~图9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125是位于所述支架件12周侧且向外凸设的钩部,而所述第二卡合部142从该第一卡合部125的外侧与其卡合。

当然,为避免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间滑脱,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卡合结构加以变化;例如图10~12所示,展示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725和第二卡合部742的实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725是位于所述支架件72周侧且向内凸设的钩部7251;以及,与所述钩部7251相对设置的挡部7252;其中,所述钩部7251和挡部7252间形成间隙供所述扣部插入并与该钩部7251卡合,可选的,该钩部7251具有朝所述间隙内倾斜的导向面(如斜面或曲面);所述挡部7252或钩部7251是可以有一定弹性形变空间的或是可活动的而令该间隙宽度可调,所述间隙开口可调宽至足以令该透镜件74的第二卡合部742进入(例如钩部7251的导向面受到挤压而令其弹性形变从而张开间隙开口),进入之后再减小其宽度至小于该第二卡合部742的宽度,以限位所述第二卡合部742于该间隙内。

为令该光源电子部件15得到密封保护,如图8C所示,所述承载面上绕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设有一环形槽136,且如图9所示,所述透镜件14具有与所述环形槽136结合的环形凸边143,以与所述承载面围成容纳所述光源电子部件15的封闭空间;所述环形槽136内设有密封物以密封所述封闭空间,所述密封物可以是快速凝固的密封胶体等,在其未凝固的情况下,即安装上该透镜件14,令该环形凸边143置入环形槽136内,当密封胶体凝固后,即可令该封闭空间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台灯,包括:台灯壳体、及设于台灯壳体内的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至少一个光源模块;照明控制模块,电性耦合至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及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台灯,可以采集声音信号,以供照明控制使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