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561发布日期:2019-01-02 21:5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更详细地将,涉及能够变更光源的调光等级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例,例示JP S59-119607A(以下称作“文献1”)记载的带调光器聚光灯(spotlight)(照明器具)。根据该以往例,内置有调光装置的调光盒被设置在安装于聚光灯的灯体的自由金属件、和安装于天花板等的安装金属件之间。此外,调光盒设有调光用把手,能够通过使调光用把手旋转而调节光源的调光状态。

上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中,由于把手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的程度比较小,所以作业性较差。此外,由于把手处于从聚光灯的灯体远离的位置(接近天花板侧的位置),所以调节调光状态(调光等级)的作业者需要一边从下向上仰望聚光灯一边将手伸到比灯体更高的位置来操作把手。因此,在这一点上作业性也较差。

此外,这种照明器具具有被大量设置在例如美术馆等比较宽阔的照明空间内的情况。上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中,作业者实际上需要一边视觉确认从光源放射的光一边使调光用把手旋转而调节明亮度。但是,作业者仅通过光的视觉确认就不产生调光偏差地一个一个地调节多个照明器具的调光状态是非常麻烦的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事由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的提高的照明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光源、进行上述光源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和收容上述光源及上述控制部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上述壳体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上述第1筒体在其轴向上的第1端具有出射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出射口。上述第2筒体在上述第1筒体的与上述第1端相反侧的第2端以上述第1筒体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而可旋转地安装于上述第1筒体。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来变更上述光源的调光等级。在上述壳体的外周面,沿着上述外周面的周向设置有成为上述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2筒体的外径等于上述第1筒体的外径,或者大于上述第1筒体的外径。

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安装于上述出射口并对上述光源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学透镜;上述第2筒体的外径小于上述第1筒体的外径且大于上述光学透镜的直径。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刻度设在上述第1筒体的外周面。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刻度设在上述第2筒体的外周面。

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以与上述轴向正交的轴为旋转轴而将上述壳体可旋转地支承的臂;上述壳体的外周面在上述周向上包含将上述刻度从起点到终点连续地设置的第1区域、和没有设置上述刻度的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配置为,当上述第1区域朝下时上述第2区域朝上。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第1筒体及上述第2筒体中的一方在其内周面具有沿着上述周向延伸的导引槽;上述第1筒体及上述第2筒体中的另一方具有相对于上述导引槽沿着上述周向可滑动移动地嵌入的爪部。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爪部设有3个以上;上述3个以上的爪部沿着上述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包括从后方看到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照明器具被安装于配线管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照明器具的示意性电路框图。

图4是上述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上述照明器具的第2筒体的从里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表示上述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是图6的A-A线剖面图。

图8是上述照明器具在运输时或保管时的状态下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 照明器具

2 光源

34 控制部

4 壳体

4A 外周面

41 第1筒体

410 出射口

413 导引槽

42 第2筒体

42A 外周面

421 爪部

5 刻度

8 光学透镜

11 臂

A1 中心轴

B1 第1区域

B2 第2区域

C1 旋转方向

D1 周向

L2 轴

具体实施方式

(1)概要

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安装于配线管道13的聚光灯。照明器具1如图1所示,具备光源2、进行光源2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34(参照图3)、以及收容光源2及控制部34的圆筒形状的壳体4。

壳体4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在其轴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上的第1端(图1中的前端)具有出射从光源2发出的光的出射口410。第2筒体42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侧的第2端(图1中的后端)以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为旋转轴被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筒体41。

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与第2筒体42的中心轴一致。即,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彼此的中心轴一致地被组装,构成1个圆筒形状的壳体4。这里所说的“圆筒形状”不限于严格的圆筒形,例如,第1筒体41或第2筒体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稍微凹陷。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体42的外径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作为一例而被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实质相等。

控制部34构成为,对应于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来变更光源2的调光等级。如图1及图2所示,在壳体4的外周面4A,沿着外周面4A的周向D1设有作为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总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体42是受理调节光源2的调光状态(调光等级)的作业者的操作的操作部。

根据该结构,与第1筒体41一起构成圆筒形状的壳体4的第2筒体42是用于调节调光状态的操作部。因此,与如上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那样把手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的程度比较小的情况相比作业性良好。此外,与如上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那样把手处于从聚光灯的灯体远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作业性也良好。

此外,在该结构下,作为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沿着外周面4A的周向D1设置。因此,即使是在例如美术馆、博物馆等比较宽阔的照明空间内设置许多照明器具1的情况下,作业者也能够不是仅仅通过光的视觉确认而是以刻度5为度量将多个照明器具1的调光状态一个一个地调节。

特别是,如该结构那样,构成圆筒形状的壳体4的第2筒体42自身是受理作业者的操作的操作部,因此刻度5也能够设在壳体4的外周面4A那样的比较大的区域。换言之,能够将刻度5标记得比较大,能够对作业者提供容易视觉确认的刻度5。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能够提高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

(2)详细

(2.1)整体结构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参照图1~图8详细说明。以下,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将照明器具1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用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箭头规定来进行说明。这些箭头只不过为了辅助说明而记载,与实体无关。此外,上述的方向的规定并不意欲限定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的使用方式。

照明器具1如图1所示那样,具备光源2、点亮装置3(参照图3)以及壳体4。此外,照明器具1如图1所示,还具备调光体(可变电阻器)6(参照图4及图7)、光学透镜8、反射部件9、抑制眩光用的挡板10、臂11、以及防止落下用的线12、插塞(plug)14等。照明器具1如图2所示,作为一例,构成为向设置于美术馆、博物馆等建筑物内的天花板上的配线管道13安装的聚光灯。

(2.2)光源

光源2例如具有至少1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芯片、安装有LED芯片的矩形板状的安装基板、以及对它们进行支承的支承架。此外,光源2例如具有使从LED芯片等发出的热传导的热传导片、以及散热部件等。

LED芯片例如是放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此外,安装有LED芯片的安装基板的安装面被混入了将从LED芯片放射的蓝色光进行波长变换的荧光物质(例如黄色荧光体)的密封树脂密封。在矩形板状的安装基板的安装面的对角位置上的一对角部,形成有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光源2构成为,通过向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施加从点亮装置3输出的直流电压而放射白色的照明光。

(2.3)壳体

(2.3.1)壳体的整体结构

壳体4如图1及图2所示,整体形成为圆筒形状。壳体4具有形成为较长的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形成为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与第2筒体42的中心轴一致。即,第1筒体41与第2筒体42以彼此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被组装,构成1个圆筒形状的壳体4。

(2.3.2)第1筒体

第1筒体41在其轴向上的第1端(图1中的前端)具有出射口410。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侧的第2端(图1中的后端),可旋转地安装着第2筒体42。第1筒体41例如通过将利用铝压铸分别形成的圆筒形状的2个部件(光源收容部411及电源收容部412)沿着轴向彼此安装而构成。在光源收容部411的内周面,形成有具有螺孔的多个肋板,在电源收容部412的内周面形成有具有贯通孔的多个肋板。在光源收容部411的一部分(图1中的后端部)被从电源收容部412的开口插入的状态下,使螺栓穿过电源收容部412的贯通孔,进而拧入光源收容部411的螺孔,由此将光源收容部411及电源收容部412彼此连结。

光源收容部411形成为其轴向的一端(图1中的前端)开放的有底圆筒形状,在轴向上,具有电源收容部412的长度尺寸的大约一半左右的尺寸。光源收容部411将光源2收容在内部,从位于开放的一端的出射口410,出射从光源2发出的光。具体而言,光源收容部411在与出射口410对置的底部411A(参照图1)的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处,该凹处用于供光源2的对LED芯片及安装基板进行支承的支承架嵌入。光源2的支承架通过螺紧等被固定到底部411A。

此外,光源收容部411如图1所示那样,收容光学透镜8、反射部件9以及挡板10。在光源收容部411内,从光源2到出射口410,将反射部件9、光学透镜8、挡板10沿着光轴L1依次配置。光轴L1与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一致。在光源收容部411的内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部,该凹部用于供反射部件9及设置在挡板10的外周面上的突起嵌入。

电源收容部412形成为其轴向的两端开放的圆筒形状。电源收容部412在其轴向上的一端侧(图1中的前端侧)被与光源收容部411连结,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图1中的后端侧)将第2筒体42可旋转地安装。

电源收容部412将点亮装置3及调光体6收容在内部。具体而言,电源收容部412如图1所示,收容有大致矩形板状的电路基板301和保持电路基板301的金属制的保持板302,电路基板301安装有构成点亮装置3的后述各种电路的多个电子零件300且在轴向上细长地延伸。保持板302通过螺紧而固定到光源收容部411的底部411A。光源收容部411的底部411A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与点亮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的电线303如图1所示那样,穿过该孔而与光源2电连接。

电源收容部412如图7所示,收容在一个表面(与第2筒体42对置的面)上安装有调光体6的体基板60。体基板60通过螺栓61固定到保持板302,在体基板60与保持板302之间介有绝缘片等。调光体6与点亮装置3(的后述的控制部34)电连接。

此外,电源收容部412如图4及图7所示那样收容限制板63。限制板63通过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限制板63配置在体基板60与第2筒体42之间而被收容。在电源收容部412的内周面,设有具有螺孔的2个肋板,限制板63相对于该2个肋板分别通过2根螺栓64(参照图4)而被固定。

限制板63如图4所示,在中央具有用于将调光体6的轴部62插通的正方形状的窗孔65。限制板63具有将其一部分向靠近第2筒体42的方向切起而形成的一对阻挡体66(stopper)。各阻挡体66形成为矩形板状。一对阻挡体66通过与第2筒体42的后述的突起片424接触,而将第2筒体42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250°的范围内)。此外,在限制板63与体基板60之间,配置有绝缘片67(参照图4)。绝缘片67在其中央具有圆形状的贯通孔670。调光体6的轴部62穿过贯通孔670,进而穿过限制板63的窗孔65而朝向第2筒体42突出。

电源收容部412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分别安装臂11的一对支承部110A、110B的顶端部分的一对安装部43。各安装部43具有与电源收容部412的内部相连的贯通孔430(参照图1)。一对安装部43在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分别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的区域。各安装部43从左右方向来看时,位于沿着中心轴A1的方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上的电源收容部412的大致中央。此外,各安装部43在从左右方向来看时,位于与中心轴A1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的电源收容部412的大致中央。电源收容部412经由一对安装部43,以轴L2(参照图1)为旋转轴而被臂11可旋转地支承。图1中,轴L2与左右方向平行。

这里,在壳体4的外周面4A,如图1、图2及图6所示,设有作为光源2的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刻度5在第1筒体41的外周面、即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上沿着周向D1设置。刻度5配置在外周面412A中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区域。

刻度5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或者,也可以在外周面412A粘贴预先印刷有刻度5的封条(seal)。此外,也可以在外周面412A上通过蚀刻而形成凹凸并使涂料流入凹部而形成刻度5。

如图1及图6所示,在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中,刻度5设在与第2筒体42邻接的沿着周向D1的区域中的第1区域B1。但是,刻度5不设置在外周面412A中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沿着周向D1的区域中的、作为第1区域B1以外的区域的第2区域B2。

刻度5如图6所示,以标记有“●OFF”的涂黑圆圈的位置(以下简称“OFF”)为起点,距“OFF”隔开少量距离而连续地标记有多个刻度线。刻度5中的相邻的2根刻度线的刻度间距相当于调光等级的1%的量。在每个调光等级10%的刻度线之下(图1中的刻度线之前)标记有数值(1~10的数值)。例如,标记有数值2的刻度线成为相当于调光等级20%的度量值。刻度5如图6所示,以标记有10的刻度线为终点。总之,刻度5从“OFF”的位置开始而示出从作为调光等级的下限值的5%到作为调光等级的上限值的100%的度量值。

这里,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优选配置为,当第1区域B1向下时第2区域B2向上。换言之,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从沿着中心轴A1的方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来看被配置为,沿着以轴L2作为旋转轴的壳体4的旋转方向C1(参照图1)而相面对。总之,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能够将安装于配线管道13的照明器具1的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以使第1区域B1大致朝向铅直下方。此时,没有配置刻度5的第2区域B2大致朝向铅直上方(即天花板侧)。因此,调节光源2的调光状态的作业者在将安装于配线管道13的照明器具1从下向上仰望时,能够容易地视觉确认第1区域B1中的刻度5。在图1及图6中,表示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的虚线是为了使说明容易而图示的,与实体无关。

此外,电源收容部412如图4及图7所示,在其内周面,具有沿着周向D1延伸的导引槽413。导引槽413形成在电源收容部412的内周面中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区域。即,导引槽413大致形成在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的里侧的区域。导引槽413是用于供后述的第2筒体42的4个爪部421嵌入的槽。

(2.3.3)第2筒体

第2筒体42如图1、图2、图4~图8所示,形成为其轴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的一面(图1中的前表面)被开放的扁平的圆筒形状。作为一例,第2筒体42的外径被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实质相等。此外,作为一例,第2筒体42被设定为,其轴向上的尺寸比第1筒体41的轴向上的尺寸小得多。第2筒体42例如由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形成。第2筒体42以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为旋转轴而相对于第1筒体41可旋转地被安装。

第2筒体42如图2及图6所示,在其外周面42A具有指示线420。指示线420例如通过设置细长的槽并向该槽内流入涂料而形成。

第2筒体42如图5所示,在开放的一面侧的周缘,具有4个爪部421。4个爪部421沿着第2筒体4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各爪部421的顶端沿着第2筒体42的径向向从轴远离的方向突出。4个爪部421相对于电源收容部412的导引槽413沿着周向D1可滑动移动地被嵌入。即,各爪部421的突出的顶端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导引槽413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稍小。进而,从第2筒体42的轴向来看,各爪部421的突出的顶端以与周向D1平行的方式弯曲为圆弧状。

这样,4个爪部421可滑动移动地被嵌入导引槽413,从而能够以中心轴A1为旋转轴,使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顺畅地旋转,能够实现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的提高。此外,由于4个爪部421以等间隔设置,所以与爪部421的数量例如为1个或2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更稳定的旋转操作。此外,能够更加降低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脱落。

第2筒体42如图5所示,在其内底面的中心部还具有轴固定部422。轴固定部422是用于承接调光体6的轴部62的部件。轴固定部422从内底面以筒状突出,在其顶端,具有从轴固定部422的轴向来看大致凹陷为D字形状的孔。调光体6的被切割成D字状的轴部62嵌入到轴固定部422的D字形状的孔内,从而第2筒体42被固定于轴部62。因而,伴随第2筒体42的旋转,嵌入到轴固定部422的调光体6的轴部62也旋转。

进而,第2筒体42在其内底面中的对轴固定部422进行加强的加强肋板423的外侧具有突起片424。突起片424形成为大致梯形的板状。突起片424向接近于第1筒体41的方向突出。突起片424当第2筒体42受到旋转操作时与限制板63的一对阻挡体66的一方接触,从而限制第2筒体42的进一步的旋转。换言之,突起片424及阻挡体66的位置关系被规定为,当指示线420处于与刻度5的“OFF”对置的位置时,突起片424与一方的阻挡体66接触。此外,突起片424及阻挡体66的位置关系被规定为,当指示线420处于与刻度5的标记有数值“10”的刻度线对置的位置时,突起片424与另一方的阻挡体66接触。

关于第1筒体41及第2筒体42的组装,可以是,使调光体6的D字状的轴部62与D字状的轴固定部422的孔对准,使4个爪部421分别朝向中心轴A1弹性变形而向第1筒体41内插入。轴部62被插入到轴固定部422的孔中,并且弹性变形了的4个爪部421到达导引槽413从而弹性复原而进入到导引槽413内。结果,第2筒体42被安装于第1筒体41。

(2.4)光学透镜、反射部件以及挡板

光学透镜8构成为,在出射口410附近对光源2的配光进行控制。光学透镜8具有透光性,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大致圆板状。来自光源2的直接光以及来自反射部件9的反射光向光学透镜8入射。光学透镜8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光学透镜8例如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或者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光学透镜8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是菲涅耳透镜。光学透镜8将来自反射部件9的光聚光并效率良好地出射。

反射部件9如图1所示,构成为,使从光源2放射的光朝向光学透镜8反射。反射部件9例如由PBT树脂等硬质的白色树脂材料形成。在反射部件9的内侧面,可以设有铝等的金属膜。

反射部件9形成为其轴向上的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反射部件9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反射部件9具有从光源2放射的光入射的第1端部(图1中的后端部)、和朝向光学透镜8出射光的第2端部(图1中的前端部)。光学透镜8被安装为,在反射部件9的第2端部的周缘将第2端部覆盖。

反射部件9形成为,内径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依次变大。总之,第2端部的内径大于第1端部的内径。反射部件9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构造,从而将从光源2放射的光朝向光学透镜8效率良好地反射。

挡板10如图1所示,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挡板10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挡板10例如由聚碳酸酯或PBT等树脂材料形成。挡板10的内侧面(光轴L1侧的面)形成为黑色的抑制眩光面。抑制眩光面例如通过将挡板10的内侧面涂成黑色并实施消光处理来实现。或者,抑制眩光面也可以通过对涂成黑色的面或由黑色的部件构成的面实施纹路加工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如图1所示,在其内侧面具有用于进一步抑制眩光的多个阶层部。

(2.5)点亮装置

点亮装置3如图3所示,例如具备整流电路30、电力变换电路31、控制电路32、恒流电路33和控制部34。

整流电路30由二极管桥构成。在整流电路30的交流输入端电连接着交流电源7。整流电路30将被输入到交流输入端的交流电压全波整流,将整流后的脉动电流电压(输入电压V1)从脉动电流输出端输出。

电力变换电路31是例如也被称作升降压斩波器的升降压变换器(buck boost converter),构成为将从整流电路30的脉动电流输出端间输出的输入电压V1升压或降压而变换为所希望的电压(输出电压V2)。电力变换电路31具有开关元件、电感器、二极管以及平滑电容器等。

控制电路32例如由变换器用的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构成。电力变换电路31的开关元件由控制电路32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具体而言,控制电路32调整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以使其与目标值一致,将驱动信号向电力变换电路31的开关元件输出。控制电路32当从控制部34接收到用于使控制电路32为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则使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为0%从而不使开关元件驱动(维持为断开(off)状态)。如果开关元件不被驱动,则随着平滑电容器的充电电荷被放电,电力变换电路31的输出电压V2下降。

恒流电路33构成为,使向光源2的LED芯片供给的负载电流I1为恒流。恒流电路33检测负载电流I1的大小,以使负载电流I1的大小与目标值一致的方式,驱动设在该负载电流I1流过的电流路线中的晶体管(例如,增强形的n沟道MOSFET)。

控制部34例如由微控制器构成。控制部34构成为,根据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旋转位置)来变更光源2的调光等级。旋转角度是以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处于“OFF”的位置时为基准的角度。控制部34具有用于接受与调光体6的电阻值对应的电压信号的输入端子。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由调光体6(可变电阻器)及固定电阻器16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施加有恒压Vcc,控制部34在输入端子处接受被调光体6分压后的电压。

此外,控制部34具有用于将驱动信号向恒流电路33输出的第1输出端子。控制部34将与调光体6的电阻值对应的调光等级作为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控制部34,作为调光等级越高则占空比越大的PWM信号而生成驱动信号,向恒流电路33输出。此外,控制部34具有用于向控制电路32输出用于设为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

控制部34,如果向输入端子输入的电压信号对应的调光等级是从100%到下限值(例如5%)的范围,则将具有与调光等级对应的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信号)从第1输出端子输出。即,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在成为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处位于相当于5%的刻度线到相当于100%的刻度线之间的范围的情况下,驱动信号被从第1输出端子输出。恒流电路33驱动晶体管以使负载电流I1的检测电压与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所对应的电压)之差较小,从而使负载电流I1与目标值一致。

此外,控制部34,当向输入端子输入的电压信号所对应的调光等级为0%、即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对准刻度5的“OFF”的位置,则通过恒流电路33使负载电流I1为0,使光源2熄灭。进而,控制部34从第2输出端子对控制电路32输出用于设为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

(2.6)臂、插塞以及线

臂11如图1所示,以与第1筒体41的轴向正交的轴L2为旋转轴而将第1筒体41可旋转地支承。臂11例如通过铝压铸形成。臂11具有细长的板状的一对支承部、和将一对支承部的一端部彼此连结的方筒状的连结部111。换言之,臂11整体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这里,将一对支承部中的一方(图1中的左方)的支承部称为“支承部110A”,将另一方(图1中的右方)的支承部称作“支承部110B”。

支承部110A、110B分别在其顶端部分(图1的下端部分)具有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突出的突起。这些突起被收容在对应的安装部43的贯通孔430内,第1筒体41能够相对于臂11旋转。连结部111及支承部110A在它们的内部具有供与插塞14连接的电线15(参照图1)穿过的细长的导通孔。电线15穿过连结部111及支承部110A的导通孔,从安装部43的贯通孔430被引入到电源收容部412的内部,与点亮装置3的整流电路30的交流输入端电连接。

另一方面,支承部110B如图2及图8所示,在其顶端部分(图2的下端部分)具有手拧螺钉112。手拧螺钉112是分段螺钉(日语:段付きねじ),穿过螺钉头所对应的安装部43的贯通孔430,进而被拧入到位于电源收容部412的内部的螺母。

臂11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从而通过使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例如能够任意变更相对于铅直方向的光源2的照射方向(光轴L1的方向)的角度。

此外,图8示出了照明器具1在运输时或保管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即,通过使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以使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沿着臂11的支承部110A、110B的长度方向,从而能够使照明器具1的整体紧凑。换言之,为了能够使照明器具1向这样的状态变形,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的外径被设定为比支承部110A、110B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小。此外,设定支承部110A、110B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及从轴L2到第2筒体42的尺寸,以使第2筒体42不与连结部111接触。

插塞14如图1所示,安装于臂11的连结部111的上端面处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插塞14在其上端具有露出到外部的一对端子140。通过将插塞14安装到配线管道13,端子140被与交流电源7电连接,进而,点亮装置3经由插塞14及电线15,被与交流电源7电连接。

防止落下用的线12在其一端具有例如压接端子。线12经由压接端子而螺紧于臂11的连结部111。此外,在线12的另一端,实施了环形加工,钩挂着卡挂件的挂钩。线12经由卡挂件,被固定于配线管道13。

(2.7)调光状态的调节作业

以下,对于光源2的调光状态的调节作业,参照图2简单说明。以下的说明中,设想成以下状态:处于被安装于配线管道13的状态的照明器具1的壳体4预先相对于臂11进行了旋转的状态,即壳体4的轴向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此时,设想成处于如下状态:设有刻度5的第1区域B1大致朝向铅直下方、没设有刻度5的第2区域B2大致朝向铅直上方的状态。

首先,调节光源2的调光状态的作业者(以下简称“作业者”)从下仰视照明器具1,确认处于“OFF”的位置的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即,照明器具1的光源2在图2的例子中处于熄灭的状态。作业者如图2所示,将例如食指的指腹触碰到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使手指向下方移动以使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顺时针旋转。当指示线420到达表示调光等级的下限值即5%的度量值的、最初的刻度线,则光源2开始光照射。当从该处进一步通过指腹使第2筒体42旋转,则光源2的明亮度缓慢增加。

例如,在将该照明器具1的调光等级设定为50%的情况下,作业者使指示线420与标记有数值“5”的刻度线对准即可。此外,在将照明器具1的调光等级设定为100%(全点亮)的情况下,使指示线420与标记有数值“10”的刻度线对准即可。但是,当指示线420到达标记有数值“10”的刻度线,由于第2筒体42的突起片424与阻挡体66接触,所以受到限制从而第2筒体42无法进一步顺时针旋转。

这样,构成圆筒形状的壳体4的第2筒体42自身是受理作业者的操作的操作部,所以可以说与如上述文献1的以往例的把手那样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的程度比较小的情况相比,作业性良好。特别是,能够用一根手指(使指腹触碰)操作从而操作轻松。此外,与如上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那样把手位于从聚光灯的灯体远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作业性也良好。

此外,第2筒体42以及刻度5配置在出射口410的相反侧,所以能够降低作业者操作第2筒体42时直接目视光源2的光的可能性。

此外,成为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沿着外周面4A的周向D1设置。因此,即使是在例如美术馆、博物馆等比较宽阔的照明空间内设置许多照明器具1的情况下,作业者也能够不是仅仅通过光的视觉确认而是以刻度5为度量一个一个地调节多个照明器具1的调光状态。

例如,在将邻接的3个照明器具1设定为相同调光等级的情况下,当如上述文献1的以往例那样仅视觉确认光源的明亮度来进行设定,则在3个照明器具1间不产生调光等级的偏差地正确调节不是容易的。在照明器具1设置在例如居住空间那样的场所的情况下,要求调光等级的正确调节的机会少,但在使照明光照向美术馆内的绘画等的情况下,要求调光等级的正确调节。在这一点上,通过将指示线420设定在刻度5的相同刻度线,能够容易地调光。

特别是,刻度5还能够设在壳体4的外周面4A(本实施方式中,是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这样的比较大的区域。换言之,能够比较大地标记刻度5,能够对作业者提供容易视觉确认的刻度5。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能够实现调光(调节调光状态)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3)变形例

以下,记载几个变形例。以下,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称作“基本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也能够与上述的基本例适当组合来应用。

基本例中,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但不限于此。例如,第2筒体42的外径也可以设定为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大。该情况下,如果考虑图8所示那样的照明器具1在运输时或保管时的状态,则第2筒体42的外径优选设定为,比臂11的支承部110A、110B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小。此外,例如,第2筒体42的外径也可以设定为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小。该情况下,当第2筒体42的外径极端小,则径向上的刻度5与指示线420之间的距离变大,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降低,因此例如优选的是比光学透镜8的直径大。但是,如果考虑作业性以及壳体4的外观性(美观)双方,则优选的是如基本例那样将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

基本例中,刻度5设于第1筒体41,指示线420设于第2筒体4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刻度5设于第2筒体42,指示线420设于第1筒体41。但是,在将刻度5设于第2筒体42的情况下,有第2筒体42的相对于轴向的尺寸变大的可能性。因而,可以说,基本例能够使第2筒体42的相对于轴向的尺寸较小从而是优选的。

基本例中,设有爪部421及导引槽413,但它们不是照明器具1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不设置。该情况下,仅通过将调光体6的被切割为D字状的轴部62嵌入到轴固定部422的D字形状的孔内,将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进行固定。但是,如果考虑实现第2筒体42的脱落的降低、以及第2筒体42的旋转的稳定化,则优选如基本例那样设有爪部421及导引槽413。

基本例中,爪部421设于第2筒体42,供爪部421嵌入的导引槽413设于第1筒体4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爪部设于第1筒体41,供该爪部嵌入的导引槽设于第2筒体42。但是,如果考虑第1筒体41及第2筒体42的组装作业性以及材质等,则基本例是优选的。

此外,基本例中,爪部421的数量是4个,但不限于此。爪部421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2个、3个或5个以上。此外,爪部421的数量是1个的情况下,可以将该1个爪部421遍及第2筒体42的周缘的整周来形成。但是,该情况下,制造时使爪部421朝向中心轴A1弹性变形而嵌入到导引槽413中是困难的,因此第1筒体41的电源收容部412优选由沿着中心轴A1被分割为一半的半圆筒状的2个部件构成。

(4)优点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2、进行光源2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34、和收容光源2及控制部34的圆筒形状的壳体4。壳体4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在其轴向上的第1端具有出射从光源2发出的光的出射口410。第2筒体42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侧的第2端以第1筒体41的中心轴A1为旋转轴而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筒体41。控制部34根据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来变更光源2的调光等级。在壳体4的外周面4A,沿着外周面4A的周向D1设有成为调光等级的度量值的刻度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2筒体42的外径等于第1筒体41的外径,或者大于第1筒体41的外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的提高。特别是,在第2筒体42的外径等于第1筒体41的外径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筒体41及第2筒体42作为具有一体感的壳体4来提供,照明器具1整体的外观性(美观)也能够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安装于出射口410、对光源2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学透镜8。优选的是,第2筒体42的外径小于第1筒体41的外径并且大于光学透镜8的直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光学透镜8进行配光控制,进而,能够实现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的提高。

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中,刻度5设置在第1筒体41的外周面(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刻度5设置在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的情况相比,能够比较大地标记刻度5,能够提高对刻度5的视觉确认性。此外,与刻度5设置在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2筒体42的相对于轴向的尺寸较小。

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中,刻度5设置在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与刻度5设置在第1筒体41的外周面(电源收容部412的外周面412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1筒体41的外观性(美观)。

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中,还具备以与上述轴向正交的轴L2为旋转轴而可旋转地支承壳体4的臂11。优选的是,壳体4的外周面4A在周向D1上包含将刻度5从起点到终点连续地设置的第1区域B1、和没有设置刻度5的第2区域B2。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优选配置为,当第1区域B1朝下时第2区域B2朝上。换言之,优选的是,第1区域B1及第2区域B2配置为,从上述轴向来看,沿着以轴L2为旋转轴的壳体4的旋转方向C1而相对。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通过使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例如能够任意变更相对于铅直方向的光源2的照射方向(光轴L1的方向)的角度。进而,通过使壳体4旋转,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得设有刻度5的第1区域B1朝向铅直下方并且没有设置刻度5的第2区域B2朝向铅直上方。因此,调节光源2的调光状态的作业者例如当从下仰望被安装于天花板的配线管道13的照明器具1时,能够容易地将刻度5视觉确认。

关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某一个中,第1筒体41及第2筒体42中的一方在其内周面具有沿着周向D1延伸的导引槽(第1筒体41的导引槽413)。第1筒体41及第2筒体42中的另一方优选具有相对于上述导引槽沿着周向D1可滑动移动地嵌入的爪部(第2筒体42的爪部421)。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相对于第1筒体41使第2筒体42顺畅地旋转,能够实现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的提高。

关于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优选的是,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上述爪部(第2筒体42的爪部421)设有3个以上。该情况下,上述3个以上的爪部优选沿着周向D1等间隔地配置。根据第八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更稳定的旋转操作。此外,能够进一步降低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