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836发布日期:2019-01-18 19:3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具,特别是一种平板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LED平板灯均是采用常规的底壳、面框等组装结构,光源板设置在底壳内,面框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底壳上,同时压紧光源板,完成固定,这就使得LED平板灯的厚度较大,且发光面的边框较大,外形效果不好,极易影响照明场所的整体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厚度小,外形美观的平板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灯,包括平板灯本体,所述平板灯本体包括边框组件及设置在边框组件内的光源板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包括一由至少两组边框条组成的环形框架,所述边框条内侧设置有与光源板组件边缘厚度对应的卡槽,所述边框条铆接形成边框组件后,边框组件的内侧形成能够固定光源板组件的卡槽结构。

相邻的边框条的端部通过铆接连接。

相邻的边框条通过至少一个铆接件铆接,所述铆接件配置有两组铆接臂,所述边框条的端部开设有能够供铆接臂卡入的铆接孔。

所述铆接臂侧面设置有锯齿段。

所述铆接臂侧面设置有凹形段。

所述铆接臂端部为尖型结构。

所述光源板组件包括一灯条组件、导光板、扩散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设置扩散板上方,所述灯条组件设置在导光板侧面且向导光板内部照射。

所述光源板组件还包括外框板,所述外框板设置在导光板上方并包裹光源板组件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平板灯,包括平板灯本体,所述平板灯本体包括边框组件及设置在边框组件内的光源板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包括一由至少两组边框条组成的框架,所述边框条内侧设置有与光源板组件边缘厚度对应的卡槽,所述边框条铆接形成边框组件后,边框组件的内侧形成能够固定光源板组件的卡槽结构,组装时,即可将光源板组件卡入边框内侧,无需额外的固定手段,整灯的厚度仅为边框条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灯的厚度远低于传统平板灯,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边框条位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平板灯,包括平板灯本体,所述平板灯本体包括边框组件1及设置在边框组件1内的光源板组件2,所述边框组件1包括一由至少两组边框条11组成的环形框架,所述边框条11内侧设置有与光源板组件2边缘厚度对应的卡槽111,所述边框条11铆接形成边框组件1后,边框组件1的内侧形成能够固定光源板组件2的卡槽结构,组装时,即可将光源板组件卡入边框内侧,无需额外的固定手段,整灯的厚度仅为边框条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灯的厚度远低于传统平板灯,外形美观。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边框条11的端部通过铆接连接,连接更为紧凑,接缝小,接近无缝连接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外观效果。

相邻的边框条11通过至少一个铆接件3铆接,所述铆接件3配置有两组铆接臂31,所述边框条11的端部开设有能够供铆接臂31卡入的铆接孔112,铆接时,铆接臂31分别插入相邻的边框条11的端部铆接孔112内,即可形成铆接,连接更为可靠。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组件1为一方形结构,其边缘切割至45°角,通过角型的铆接件3连接,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边框组件1还可设置成圆形、椭圆形结构,在此不作详述。

铆接臂31与铆接孔112为过盈配合形成铆接固定结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铆接臂31侧面设置有锯齿段311,以增强其与铆接孔112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条11由铝质材料制成,所述边框条11由铁质材料制成,所述铆接臂31侧面设置有凹形段312,当铆接臂31插入铆接孔112时,能够使铝质材料制成得边框条11的铆接孔112产生局部变形,增强连接的稳固性,并且在凹形段312、锯齿段311形成相互挤压配合段,进一步加强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铆接臂31端部为尖型结构,以方便铆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源板组件2包括一灯条组件21、导光板22、扩散板23,其中所述导光板22设置扩散板23上方,所述灯条组件21设置在导光板22侧面且向导光板22内部照射,采用侧发光,导光板22引导光线,最后经扩散板23发光的光路形式,减少光源板组件2的厚度,进一步减少平板灯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光源板组件2还包括外框板24,所述外框板24设置在导光板22上方并包裹光源板组件2的侧面,以固定并保护灯条组件21、导光板22、扩散板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