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使用的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0073发布日期:2019-01-08 22: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方便使用的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方便使用的工作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作灯结构多样,其中手电筒式工作灯因其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多,并且为了适应不同的照射方向,还设计出灯头可旋转的工作灯来,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443691U的文献中所公开的一种可旋转手电筒,它包括有灯头和内部带有电池仓的手柄,手柄上设有开关,灯头通过一个弹性弯管与手柄相连接。该手电筒通过弹性弯管来调整灯头的照明角度,调整起来非常方便。然而,该弹性弯管的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一方面会使手电筒在使用时出现摆放不稳定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收藏时则难以使灯头恢复原位。而过短的弹性弯管则影响了灯头的转动角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照射角度的调节范围。

其次,现有的各式手电筒式工作灯大多直接摆放使用。也有通过磁铁吸附在铁质构件上进行定位;和/或者通过挂钩挂于挂件上使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挂钩与灯体之间用转动连接的结构,如,挂钩的一端具有两个轴头,灯体上具有供两轴头插设的轴孔。或者挂钩的一端具有球头,灯体上开有供挂钩坐落的球窝,通过球头在球窝中的转动,实现挂钩与灯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且灯体上往往开有可容纳挂钩的凹部,需要使用时,转动挂钩,使挂钩的勾部离开凹部进行挂设。而收纳时,将挂钩隐藏于凹部中。也有将挂钩设计成相对于灯体滑移的结构,收纳时,将挂钩内缩、隐藏在灯体的内腔中,这样既不影响灯具的整体体积,又能实现使用的便利性,故这样的灯具深受用户的喜欢。但现有挂钩安装时比较费时费力,也不便于日后的维护,因此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摆放平稳、灯头转动快捷的方便使用的工作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使用的工作灯,包括带有发光体的灯头、内设电池的灯筒以及连接在灯头和灯筒之间的软管,所述灯筒上设置有控制发光体亮或灭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筒下端还固定有底面积大于灯筒底面积的灯座,所述灯头的端部通过软管弯折后能限位在灯座上表面的限位结构中。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的灯头设计成扁平状结构,如此可以制成超薄型结构,以适用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内照明。

较好的是,所述的开关为无级调光开关,以更能满足使用场合的照明需求。

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提高握持的舒适度,所述软管上可以套设有柔性的护管。

在上述各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护管两端分别伸入灯筒和灯头的安装口中,且所述灯筒和灯头的安装口的内壁上均凸设有能卡持住该护管外壁的卡接部,此卡接部既能防止软管弯折时护管沿软管移动,使护管的两端牢牢地定位在灯筒和灯头上,同时又能与护管配合后起到密封作用,防止雨水等物进入到灯筒和灯头内部,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灯的电气性能,并能延长工作灯的使用寿命。

考虑到安装的便利性,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软管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块分别卡设在灯筒和灯头内的对应定位槽中,这样同时可以提高软管安装的牢固度,以防止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与灯筒或/和灯头的滑脱的现象。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灯座上表面上具有一凸台,该凸台与灯筒之间形成供所述灯头端部嵌入的空间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灯座的上表面还向上突起有一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灯筒包括有左、右筒身,该左、右筒身的下端口包围住该连接部,螺钉穿过该左、右筒身中的其中一筒身和所述安装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左、右筒身中的另一筒身上,可以方便地实现灯座与灯筒的连接。

为了提高连接的牢固度,所述的安装孔有两个,在所述连接部上还开有连通该两个安装孔的插槽,在所述灯筒内壁上设有能伸入到该插槽内的筋板。

在上述较好方案中,所述灯座的底部还可以容纳有与灯座紧固成一体的座体,该座体的下部具有供挂钩抵靠的台阶,所述座体上沿周向开有一供挂钩的一端插设的轴孔,所述座体的上表面上还自上而下开有贯通该轴孔的定位孔,所述挂钩的一端上具有一环形凹槽,与座体相拆卸连接的压块上延伸出能伸入该定位孔中且端部能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的压脚,使工作灯同样可以通过挂钩挂设在不同的场合上,并且挂钩的装配方便。

较实用的是,所述的座体上还容纳有多块磁铁,通过磁铁,可以使工作灯吸附在铁质构件上进行定位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底面积较大的灯座,并在其上设计有灯头限位结构,因此能使工作灯整体摆放平稳,并且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软管设计得较长,如此可以让灯头更能按需随意地变更方向,更能方便、快捷地调节照射角度,并且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还能防止灯头在收纳后的晃动。同时灯头设计成扁平状结构,即可以制成超薄型结构,可以应用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内,结合较长的软管,以便在狭小空间内也能任意地改变照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去掉右筒身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去掉左筒身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该工作灯包括有灯头1、灯筒2、灯座3以及软管4,其中,灯头 1设计成扁平状结构,它包括有灯壳11、安装在灯壳内的发光体,为了扩大照射范围,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体由第一发光体12和第二发光体13组成,第一发光体12从灯壳的侧面发光,第二发光体13位于灯壳的端部,也就是从灯壳的端部发光。灯筒2又包含有左筒身21和右筒身22,左、右筒身相互扣合并通过螺钉组装、固定成成一体,在灯筒的内部形成电池仓,能容纳为发光体供电的电池5,左、右筒身外侧还分别设置有装饰壳23,灯筒2上设置有控制发光体亮或灭的开关6,本实施例中,该开关6采用无级调光开关,可以根据使用空间内的亮度需求,将发光体方便地调节至使用需求的亮度。

上述灯座3连接在灯筒2的下端,该灯座3的底面积大于灯筒2的底面积,使该工作灯摆放平稳,并且在该灯座3的上表面上设有用来限位灯头端部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灯座3上表面上具有一凸台31,该凸台31与灯筒2之间形成供灯头端部嵌入的空间而构成所述限位结构。并且在灯座3的上表面上还向上突起有一连接部32,在该连接部32上开有两个安装孔33,上述左、右筒身的下端口包围住该连接部32,螺钉穿过该左筒身21和安装孔33后螺纹连接在右筒身22上,使得左筒身21、灯座3和右筒身 22紧固成一体,并且为了连接牢固,在连接部32上还开有连通两个安装孔33的插槽 34,在右筒身22内设有能伸入到该插槽内的筋板(图中未示)。

上述软管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的软管,当其在直立的状态下,软管4的下端通过安装块41卡设在灯筒2上端的安装口内的定位槽中,该软管的上端可以用同样的结构,即通过安装块卡设在灯头1下端的安装口内的定位槽中,以使其牢固地连接在灯头1的下端和灯筒2的上端之间,如此,利用软管在任意方向上的弯曲性能,可以在其弯曲后让灯头形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以满足所需场合的光照要求。当灯头继续向灯座侧移动时(按如图2所示的拉动方向),可以使灯头的端部嵌入到凸台与灯筒之间进行定位,以防止收纳状态下的晃动。并且为了提高操作的舒适度,并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在该软管上套设有柔性的护管A,且为了防止护管移动,该护管A的两端还分别伸入灯筒2 和灯头1的安装口中,而灯筒2和灯头1的安装口的内壁上均凸设有能卡持住该护管A 外壁的卡接部B,本实施例中,该卡接部B沿安装口的内壁周向延伸成环状,断面设计成齿状结构,请参见图6,并且各安装口的内壁上均上下设置有两个这样的卡接部,如此当卡接部咬合在护管的外壁上时,可以将护管的两端牢牢地定位在灯筒2和灯头1上,并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

为了在使用过种中,便于工作灯悬挂在所需的场合上,上述灯座3的底部还容纳有座体7,该座体7通过螺钉可以与灯座3紧固成一体,该座体7的下部具有供挂钩8抵靠的台阶71,座体上沿周向开有一供挂钩8的一端插设的轴孔72。同时考虑到挂钩8 安装的便利性,座体7的上表面上还自上而下开有贯通该轴孔72的定位孔73,挂钩8 的一端上具有一环形凹槽81,一压块9通过螺钉与座体7相拆卸连接,该压块9的下表面上延伸出能伸入该定位孔73中且端部能插入环形凹槽81内的压脚91。安装挂钩8 时,只要将挂钩8的一端插入到轴孔中,并将压块的压脚91通过定位孔73插入到环形凹槽中81,再通过螺钉将压块9固定在座体上即可。

为了也能实现磁性吸附固定住该工作灯,在该座体上还容纳有三块磁铁10,以便能同样方便地固定在有铁质安装部位的场合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