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多功能辅助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614发布日期:2019-01-18 19: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LED多功能辅助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具照明和显示功能的便携式LED多功能辅助灯。



背景技术:

例如手电筒的各类便携式照明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其具有照明功能单一的不足。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047547A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LED灯具,包括由底壳和面盖构成的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池、扬声器、控制电路板、平射灯组件和平射灯反光罩;底壳上开有供太阳能电池板外露的后窗,底壳的侧壁上开有容纳功能按键的侧孔,功能按键嵌入侧孔内与控制电路板接触,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控制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充电电池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音频播放模块以及耳机接口、向外供电接口、USB接口和充电接口,扬声器和平射灯组件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另外,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也乐于在车身(例如车窗)上张贴各种个性化图案/信息的贴纸,但这不仅影响车身美观,在车窗张贴也不利于安全驾驶。同时,车辆增多也导致停车问题日益突出,驾车人士经常会碰到停放车辆被其他车辆阻挡而无法开出又难以联系其他车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照明模式及显示功能的便携式LED多功能辅助灯。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多功能辅助灯,其具有纵向延伸的扁平状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分别设置在该壳体纵向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壳体包括底壳和透光面板,底壳的底壁上设置有LED显示屏;壳体内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朝第一端盖一侧出光的LED发光部,壳体内靠近透光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纵向延伸并向透光面板一侧出光的第一LED灯条。

本实用新型中,LED多功能辅助灯具有扁平状壳体,便于手持携带。手持状态下,可以控制LED发光部发光而作为手电筒使用;摆放状态下,可以控制第一LED灯条发光而作为面板灯使用。

另外,LED多功能辅助灯可以放置在车上,LED显示屏可以显示预先存储或编辑的各种图案/信息,例如各种广告语、个性化信息、停车联系电话等,便于进行个性化展示而不影响行车安全;在停车期间可利用LED显示屏显示停车联系电话,便于他人快速联系车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壳内具有靠近其第一侧壁的第一纵向槽和靠近其第二侧壁的第二纵向槽,控制电路板与第一纵向槽接合并相对固定,LED多功能辅助灯的控制按键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侧壁上设置有透光窗,LED多功能辅助灯还包括与第二纵向槽接合并相对固定的第二LED灯条,第二LED灯条经由透光窗向第二侧壁一侧出光。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LED灯条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LED多功能辅助灯的照明功能;控制电路板和第二LED灯条分别靠近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置,有利于实现LED多功能辅助灯的小型化;控制电路板和第二LED灯条接合在相应的纵向槽内,具有组装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纵向阵列排布并向第一侧壁外部发光的LED指示灯,多个LED指示灯用于指示可充电电池的电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侧均形成有伸入第一纵向槽和/或第二纵向槽内的安装导向部,以便于进行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组装。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透光面板与底壳之间卡接连接;第一端盖与透光面板和底壁均卡接连接,第二端盖与透光面板和底壁均卡接连接,以便于实现壳体和端盖的快速、可靠组装,且成本低。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LED发光部包括散热体、设置在散热体上的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LED发光元件和聚光透镜,第一端盖上具有与聚光透镜配合的出光孔。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内靠近第二端盖的一端设置用于向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以及用于外接用电设备的供电插口,第二端盖具有露出充电插口和供电插口的插孔。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透光面板的内侧设置有纵向槽,第一LED灯条具有线性排列并位于纵向槽内的LED发光元件;透光面板和第一LED灯条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对位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LED显示屏包括卡接在底壁上的屏板以及安装在屏板内侧的LED显示模组;可充电电池设置在LED显示模组和第一LED灯条之间,这有利于促进LED多功能辅助灯的小型化,便于其手持及携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壁的内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磁铁。磁铁可以将LED多功能辅助灯吸附到例如汽车车身上,在无需手持的情况下为夜间户外活动提供照明,便于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LED多功能辅助灯不仅便于携带、照明模式多样,而且具有可显示各种个性化图案/信息的LED显示屏,尤其适于驾驶人员随车携带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LED多功能辅助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的第一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的第二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中第二端盖的安装结构图;

图6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中第一端盖的安装结构图;

图7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中磁铁的安装结构图;

图8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中透光面板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LED多功能辅助灯中屏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LED多功能辅助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至4所示,该LED多功能辅助灯具有纵向延伸的扁平状壳体,该壳体包括铝合金材质的底壳11和塑料材质的透光面板12,壳体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14。底壳11具有底壁111、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底壁111上设置有LED显示屏2;壳体内靠近第二端盖14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插口31和供电插口32,壳体内靠近第一端盖13的一端设置有朝第一端盖13一侧出光的LED发光部4;LED发光部4包括散热体41、设置在散热体41上的电路板42以及设置在电路板42上的LED发光元件(图中不可见)和聚光透镜43。

图8示出了透光面板12的具体结构。结合图1-4和8所示,透光面板12具有形成在其第一端部的两个卡接孔121、形成在其第二端部的两个卡接孔122、形成在其内侧的两排卡扣123和两排导向柱124、以及形成在其内侧面的纵向槽125。两排卡扣123分别与底壳11的两个横向侧边卡接,以实现面板12和底壳11的相对固定。

壳体内还设置有可充电电池10、控制电路板6、LED显示屏控制卡23、第一LED灯条51和第二LED灯条52。其中,第一LED灯条51纵向延伸,设置在靠近透光面板12的一侧,并向透光面板12一侧出光;控制电路板6纵向延伸,设置在靠近第一侧壁112的一侧;第二LED灯条52纵向延伸,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113的一侧,并向第二侧壁113一侧出光;LED显示屏2包括卡接在底壁111上的屏板21以及安装在屏板21内侧的LED显示模组22;可充电电池10上下设置在LED显示模组22和第一LED灯条51之间、左右设置在第二LED灯条52和控制电路板6之间;LED显示屏控制卡23位于靠近第二端盖14的一侧,并套设在安装柱9上。

具体地,底壳11内具有靠近其第一侧壁112的第一纵向槽114和靠近其第二侧壁113的第二纵向槽115,第一纵向槽114和第二纵向槽115同时形成在底壳11内的下侧(底壁111一侧)和上侧(相对于底壁111的一侧)。容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槽114和第二纵向槽115可以仅形成在底壳11内的下侧或上侧。

第一LED灯条51包括条形电路板511和沿纵向线性排列在电路板511上的LED发光元件512(例如LED灯珠或芯片),LED发光元件512位于透光面板12的纵向槽125内;电路板511上设置有对位孔513,对位孔513与透光面板12的导向柱124相互配合,二者构成对位结构而实现透光面板12和第一LED灯条51之间的相互定位。

控制电路板6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纵向槽114接合并相对固定,第一侧壁112上设置有按键孔1121、1122和1123,用于操作控制电路板6的控制按键71、72和73分别设置在按键孔1121、1122和1123内;例如,按键71作为LED多功能辅助灯的总开关并用于实现功能切换,按键72用于控制LED发光部4的开启和关闭,按键73作为可充电电池10的充电控制开关。

第一侧壁112上靠近第二端盖14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纵向阵列排布的透光孔1124,控制电路板6上设置有多个对应透光孔1124设置的LED指示灯61,多个LED指示灯61用于指示可充电电池10的电量。

第二LED灯条5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纵向槽115接合并相对固定,第二侧壁113上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条形贯穿孔1131,条形透光窗1132设置在贯穿孔1131内,并与第二侧壁113相对固定;第二LED灯条52经由透光窗1132向第二侧壁113一侧出光。

结合图2和5所示,第二端盖14的内侧具有两个卡扣142、两个卡扣143和两个安装导向部144,两个卡扣142与形成在底壁111上的卡接槽1112卡接连接,两个卡扣143分别与面板12第一末端的两个卡接孔121卡接连接,两个安装导向部144分别插入第一纵向槽114和第二纵向槽115内。第二端盖14具有露出充电插口31和供电插口32的插孔141,充电插口31用于向可充电电池10充电,供电插口32用于外接安装用电设备(例如风扇)。可充电电池10为LED多功能辅助灯提供电能,并可以为外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供电。

结合图1、2和6所示,第一端盖13的内侧具有两个卡扣132、两个卡扣133和两个安装导向部134,两个卡扣132分别与设置在面板12第二末端的两个卡接孔122卡接连接,两个卡扣133与形成在底壁111上的卡接槽1113卡接连接,两个安装导向部134分别插入第一纵向槽114和第二纵向槽115内。第一端盖13上还形成有使得透镜43露出的贯穿孔131,LED发光部4经由该贯穿孔131朝第一端盖13一侧出光。

如图7所述,底壁111的内侧靠近其纵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凹槽1114,磁铁8设置在凹槽1114内,用于固定LED显示屏控制卡23的安装柱9设置为贯穿对应位置的磁铁8。

图9示出了屏板21的具体的结构。结合图4和9所示,屏板21的内侧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具有阵列分布的卡扣211,四个角部具有安装导向柱212;底壁111上形成有方形孔1111,屏板21设置在方形孔1111内,卡扣211与方形孔1111的边缘卡接而实现屏板21和底壁111的相对固定;LED显示模组22的四个角部具有与安装导向柱212配合安装孔221,以实现LED显示模组22和底壁111的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替换,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