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263发布日期:2019-05-11 01:0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现代灯具包括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特种照明等。家居照明从电的诞生出现了最早的白炽灯泡,后来发展到荧光灯管,再到后来的节能灯、卤素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灯和LED特殊材料的照明等等,所有的照明灯具大多还是在这些光源的发展下而发展,如从电灯座到荧光灯支架到各类工艺灯饰等。商业照明的光源也是在白炽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卤素灯,金卤灯等,灯具主要是以聚光和泛光两种,标牌、广告、特色橱窗和背景照明等都是在不断地根据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工业照明的光源是以气体放电灯、荧光灯为主,结合其他的灯具灯饰,如防水、防爆、防尘等要求来定制,但是工业照明是需要谨慎的,特别是在选择光源和灯具上都有讲究,如服装制作的颜色、面料质地在不同的光源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灯具的选择主要考虑反射性,照度,维护系数等,而目前国内大多的企业还是不太重视,只有在一些外资企业可能会做个比较。

然而现有的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灯光的光斑外圈会出现黄斑,会影响照明效果,同时透镜的胶厚,影响透光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灯光的光斑外圈会出现黄斑,会影响照明效果,同时透镜的胶厚,影响透光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包括灯筒、LED亮片和灯罩,所述灯筒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固定有LED亮片,所述灯筒的上端嵌入安装有灯罩,所述灯罩的内壁自外向内等距设置有三个台阶座,所述三个台阶座的侧壁涂布有反光层,所述灯罩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透镜,所述透镜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透镜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凸点。

其中,所述凸点的上端面为圆弧形。

其中,所述透镜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透镜的上、下端面均为圆弧面。

其中,所述灯筒位于底板上部的内壁涂布有镜面层。

其中,所述灯筒的外径与灯罩的外径相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灯罩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三个等间距设置的台阶座,并且在台阶座的内壁涂布有反光层,这样通过三个等间距的台阶座反光层的反射从而能够将光斑外圈黄斑淡化,使得光斑更加均匀。

2、本实用新型中,在透镜的上端面开设有下沉式凹槽,并且在透镜的表面设置有凸点,这样能够减薄透镜的较厚,从而使得透光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灯筒;2、底板;3、LED亮片;4、灯罩;41、台阶座;5、反光层;6、透镜;61、凹槽;62、凸点;7、镜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能够淡化光斑外圈黄斑的灯具,包括灯筒1、LED亮片3和灯罩4,灯筒1的内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上部固定有LED亮片3,灯筒1 的上端嵌入安装有灯罩4,灯罩4的内壁自外向内等距设置有三个台阶座41,三个台阶座41的侧壁涂布有反光层5,灯罩4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透镜6,透镜6 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凹槽61,透镜6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凸点62。

凸点62的上端面为圆弧形,透镜6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透镜6的上、下端面均为圆弧面,灯筒1位于底板2上部的内壁涂布有镜面层7,灯筒1的外径与灯罩4的外径相同。

凸点62是用来提高透镜6内的光线向四周扩散的发散性,这样能够将光线能够向台阶座41方向进行投射,有利于削弱光斑外圈黄斑;镜面层7是用来提升LED亮片3在灯筒1内部的亮度。

工作原理:将LED亮片3固定在灯筒1内部底板2的中心位置处,然后将灯罩4固定在灯罩4的上方,当LED亮片3点亮后,灯筒1内壁的镜面层7能够对LED亮片3发出的光亮进行反射,从而提高灯筒1内部的亮度,之后光线通过透镜6进入到灯罩4的内部,由于透镜6的上端面开设有下沉式凹槽61,这样使得光线的透过率高,而透镜6上端面的凸点62能够将光线向四周进行扩散,之后光线通过台阶座41的内壁进行反射,从而实现削弱光斑外圈黄斑的目的,这样整个灯具产生的光线具有亮度大,外圈黄斑弱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