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香烛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298发布日期:2019-05-31 21:3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香烛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祭祀供具,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香烛台。



背景技术:

重视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国人的美德。自古就有祭天、奉神拜祖先的礼仪,祭祀程序常设的器物有所谓的三具足,即香炉、花瓶、烛台三种供具,其中又以香炉最为普遍,几乎是家庭中必备的供具。

市坊间最常见的香烛台是一种开放式供台,供台中间摆设香炉,两侧摆设烛台。当祭祀程序完成后,使用过的香炉与烛台如果没有立即清理,香炉灰很容易四处飞散,烛台也会沾染灰尘,使香烛台显得脏乱。特别是墓园区露天墓座每逢下雨后,香炉积水导致香炉灰硬结,无法插香。此外,目前的香烛台没有供水杯或供酒杯的摆设位置,因此有整体规划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传统香烛台存有改进空间,发明人终于创作完成了隐藏式香烛台。

隐藏式香烛台,系由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上盖板及下底板构建成一箱体,其中:

前板与上盖板及下底板活动枢接,使预设在前板背面的香炉座及蜡烛台得依该活动枢接位置为支点旋转出箱体外供祭祀使用,或旋转进箱体内收藏。

进一步地,后板底侧、左侧板底侧、右侧板底侧与下底板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后板顶侧、左侧板顶侧、右侧板顶侧与上盖板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后板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一侧、右侧板一侧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

进一步,所述隐藏式香烛台的前板上下各以一轴孔承接一轴件一端,轴件另一端则与一轴衬套接于上盖板前端的定位孔、下底板前端的定位孔,使前板得以上下轴件为旋转支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藏式香烛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不使用香烛台时,可以将香烛台旋进箱体内收藏,使得香炉灰不易四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藏式香烛台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藏式香烛台的外观立体图;

图2B为前板正面旋转进箱体的动作图;

图2C为前板背面旋转出箱体的示意图;

图3为前板件背面香烛台作为祭祀使用的示意图。

其中:

1-前板

11-轴孔

12-莲花图腾

13-香炉座

14-蜡烛座

2-后板

3-左侧板

4-右侧板

5-上盖板

6-下底板

61-定位孔

a-榫结构

b-卯结构

7-轴件

8-轴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构造,下面配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藏式香烛台由前板1、后板2、左侧板3、右侧板4、上盖板5及下底板6共六片板件构建成一箱体,其中:

前板1与上盖板5及下底板6活动枢接,使预设在前板1背面的香炉座13及蜡烛台14得依该活动枢接位置为支点旋转出箱体外供祭祀使用,或旋转进箱体内收藏。

进一步地,后板2底侧、左侧板3底侧、右侧板4底侧与下底板6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后板2顶侧、左侧板3顶侧、右侧板4顶侧与上盖板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后板2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3一侧、右侧板4一侧以榫结构与卯结构接合。

进一步地,前板1上下各设有轴孔11,该轴孔11分别与一轴件7一端套接,轴件7另一端则套接有一轴衬8,两个轴套8则分别套合于上盖板5前端的定位孔61、下底板6前端的定位孔61,使前板1得以上下轴件7为支点旋转。

请参阅图2A至图2C,前板1正面雕饰有莲花图腾12,背面设有香炉座13及蜡烛台14,将前板1依箭头方向施力令其旋转,可将前板1背面的香炉座13及蜡烛台14转出箱体外,作为祭祀时焚香燃烛使用(如图3所示),而上盖板5可用来摆设供水杯或供酒杯(图中未示)。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的隐藏式香烛台不使用时可转进箱体内收藏,祭祀时则向外转出使用,整体运用方便且易于清理,相较于传统开放式香烛台更具实用性,又从未公诸于市或见于其他刊物,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