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462发布日期:2019-09-12 09:5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线条灯。



背景技术:

线条灯是一种高端的柔性装饰灯,其特点是耗电低,寿命长,高亮度,易弯曲,免维护等。特别适合室内外娱乐场所,建筑物轮廓勾画及广告牌的制作等。根据不同需求该产品有12V,24V等,长度有30CM ,60CM, 90CM, 120CM等。也可根据客户需求订制不同规格的线条灯。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2048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线条灯,包括电路板、LED灯珠、PVC外管、堵头、端盖、螺钉、安装支架和外壳,LED灯珠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插入PVC外管内,在PVC外管两端通过粘有防水胶的堵头密封,将PVC外管装入外壳顶部内,在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将端盖固定,电路板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穿过PVC外管和外壳与工程安装线连接,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墙面上,将外壳底部安装在安装支架上,通过螺钉固定。本实用新型电路板装在PVC外管内,能够防眩光、防水和防尘;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批量生产,成本低。

但是,上述电路板和LED灯珠均安装在PVC外管内,而PVC外管两端通过粘有防水胶的堵头密封,当堵头上的胶水干涸时,堵头会非常牢固的粘接在PVC外管上,因而当电路板或LED灯珠损坏时,不便对电路板或LED灯珠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条灯,其通过分别在PVC外管的两端设置防水机构,便于对电路板或LED灯珠进行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条灯,包括外壳、固接于外壳底部的多个安装支架、安装于外壳顶部的PVC外管、安装于PVC外管内的电路板以及安装于电路板的LED灯珠,所述PVC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机构,每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与PVC外管的一端一体成型的内沿边、沿PVC外管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拉杆、转动连接于拉杆一端的内封板、套接于拉杆并且应沿拉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的外封板以及安装于拉杆并且用于推动外封板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内封板抵接于内沿边的内侧;所述外封板抵接于内沿边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LED灯珠安装到电路板上,将电路板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安装到PVC外管内,然后对内封板进行转动,这样便于内封板进入PVC外管内,然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外封板靠近内沿边移动,这样便可对PVC外管的端部进行密封,通过内封板和外封板对PVC外管的端部进行双道密封,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水进入PVC外管内,再者,防水机构可拆卸连接于PVC外管,这样便于对电路板或LED灯珠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封板的外周面上套设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外封板的外周面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进一步地阻止水进入PVC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紧固螺母,紧固螺母螺纹连接于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母转动一方面可以驱动外封板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将外封板固定到内沿边上,这样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封板上开设有供拉杆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固接有第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三密封圈是为了降低水从通孔处进入PVC外管内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VC外管可拆卸连接于外壳的顶部,所述PVC外管的两侧分别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PVC外管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条灯使用一段时间后,PVC外管上可能会附着有很多灰尘,PVC外管可拆卸连接于外壳的顶部,这样便于对PVC外管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接于外壳顶部的固定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丝杠、固接于丝杠一端的手轮、设置于丝杠外周面的左螺纹、设置于丝杠外周面的右螺纹、螺纹连接于左螺纹的左连接部、铰接于左连接部的左抵接块、螺纹连接于右螺纹的右连接部、铰接于右连接部的右抵接块以及转动连接于左抵接块并且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均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外壳的顶部,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的底部均固接有滑块,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供滑块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右抵接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左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手轮转动丝杠,丝杠转动驱动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相向运动,这样可使左抵接块和右抵接块抵接于PVC外管的外侧壁,因而可对PVC外管进行固定,通过固定组件对PVC外管进行固定,这样便于对PVC外管进行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抵接块远离丝杠的一端和右抵接块远离丝杠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与PVC外管的接触面积较大,这样可使PVC外管被固定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对PVC外管进行缓冲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开设于抵接板远离丝杠一端的第二滑槽、沿抵接板的厚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缓冲块以及固接于缓冲块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缓冲块远离PVC外管的一端,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远离PVC外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移动带动缓冲块移动,这样可使缓冲块与PVC外管接触,当缓冲块与PVC外管接触后,如果缓冲块继续移动会压缩弹簧,此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这样可以减轻抵接板与PVC外管的刚性接触,因而可对PVC外管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LED灯珠安装到电路板上,将电路板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安装到PVC外管内,然后对内封板进行转动,这样便于内封板进入PVC外管内,然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外封板靠近内沿边移动,这样便可对PVC外管的端部进行密封,通过内封板和外封板对PVC外管的端部进行双道密封,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水进入PVC外管内,再者,防水机构可拆卸连接于PVC外管,这样便于对电路板或LED灯珠进行更换;

2.通过转动手轮转动丝杠,丝杠转动驱动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相向运动,这样可使左抵接块和右抵接块抵接于PVC外管的外侧壁,因而可对PVC外管进行固定,通过固定组件对PVC外管进行固定,这样便于对PVC外管进行拆装;

3.抵接板移动带动缓冲块移动,这样可使缓冲块与PVC外管接触,当缓冲块与PVC外管接触后,如果缓冲块继续移动会压缩弹簧,此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这样可以减轻抵接板与PVC外管的刚性接触,因而可对PVC外管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凸显电路板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内沿边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防水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凸显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凸显缓冲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外壳;11、第一滑槽;2、安装支架;3、PVC外管;4、电路板;5、LED灯珠;6、防水机构;61、内沿边;62、拉杆;63、内封板;631、第一密封圈;64、外封板;641、第二密封圈;642、通孔;643、第三密封圈;65、紧固螺母;7、固定组件;71、固定架;72、丝杠;721、左螺纹;722、右螺纹;73、手轮;74、左连接部;741、滑块;75、右连接部;76、左抵接块;77、右抵接块;78、转轴;8、抵接板;9、缓冲组件;91、第二滑槽;92、缓冲块;9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线条灯,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固接于外壳1底部的多个安装支架2、安装于外壳1顶部的PVC外管3、安装于PVC外管3内的电路板4以及安装于电路板4上的LED灯珠5,PVC外管3可选用透明的塑料管,PVC外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机构6。

如图1和图3所示,每组防水机构6包括与PVC外管3的一端一体成型的内沿边61(见图2)、沿PVC外管3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拉杆62、铰接于拉杆62一端的内封板63、套接于拉杆62并且应沿拉杆62的长度方向滑移的外封板64以及安装于拉杆62并且用于推动外封板64移动的驱动件;内沿边61具有一定的厚度,内沿边61的厚度可设为5厘米;内封板63抵接于内沿边61的内侧;外封板64抵接于内沿边61的外侧;驱动件为紧固螺母65,紧固螺母65螺纹连接于拉杆62。将LED灯珠5安装到电路板4上,将电路板4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安装到PVC外管3内,然后对内封板63进行转动,这样便于内封板63进入PVC外管3内,当内封板63进入PVC外管3内后,通过拉动拉杆62拉动内封板63使内封板63抵接于内沿边61内侧,然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母65驱动外封板64靠近内沿边61移动,在转动紧固螺母65时,可通过管钳对拉杆62进行固定,这样便可对PVC外管3的端部进行密封,通过内封板63和外封板64对PVC外管3的端部进行双道密封,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水进入PVC外管3内,再者,防水机构6可拆卸连接于PVC外管3,这样便于对电路板4或LED灯珠5进行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内封板63的外周面上套设固定有第一密封圈631;外封板64的外周面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密封圈641;外封板64上开设有供拉杆62插入的通孔642,通孔642中固接有第三密封圈64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631、第二密封圈641以及第三密封圈643,可以进一步地阻止水进入PVC外管3内。

如图4和图5所示,PVC外管3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PVC外管3的两侧分别在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PVC外管3的固定组件7;每组固定组件7包括固接于外壳1顶部的固定架71、转动连接于固定架71的丝杠72、固接于丝杠72一端的手轮73、设置于丝杠72外周面的左螺纹721、设置于丝杠72外周面的右螺纹722、螺纹连接于左螺纹721的左连接部74、铰接于左连接部74的左抵接块76、螺纹连接于右螺纹722的右连接部75、铰接于右连接部75的右抵接块77以及转动连接于左抵接块76并且竖直设置的转轴78;左连接部74和右连接部75均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左连接部74和右连接部75的底部均固接有滑块741,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供滑块741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滑槽11;右抵接块77通过转轴78转动连接于左抵接块76。当线条灯使用一段时间后,PVC外管3上可能会附着有很多灰尘,PVC外管3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这样便于对PVC外管3进行清理;当需要对PVC外管3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手轮73转动丝杠72,丝杠72转动驱动左连接部74和右连接部75相向运动,这样可使左抵接块76和右抵接块77抵接于PVC外管3的外侧壁,因而可对PVC外管3进行固定;当需要拆下PVC外管3时,通过反转手轮73反转丝杠72,丝杠72反转驱动左连接部74和右连接部75相背运动,这样便将PVC外管3松开,因而通过固定组件7对PVC外管3进行固定,这样便于对PVC外管3进行拆装。

如图4所示,左抵接块76远离丝杠72的一端和右抵接块77远离丝杠72的一端均铰接有抵接板8。抵接板8在对PVC外管3进行固定时,抵接板8可能会偏离于PVC管的外侧壁,此时通过手动对抵接板8进行校正便可。抵接板8与PVC外管3的接触面积较大,这样可使PVC外管3被固定的更加牢固。

如图4和图6所示,每个抵接板8上设置有用于对PVC外管3进行缓冲的缓冲组件9,缓冲组件9包括开设于抵接板8远离丝杠72一端的第二滑槽91、沿抵接板8的厚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91的缓冲块92以及固接于缓冲块92的弹簧93;弹簧93的一端固接于缓冲块92远离PVC外管3的一端,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槽91远离PVC外管3一侧。抵接板8移动带动缓冲块92移动,这样可使缓冲块92与PVC外管3接触,当缓冲块92与PVC外管3接触后,如果缓冲块92继续移动会压缩弹簧93,此时弹簧93处于被压缩状态,这样可以减轻抵接板8与PVC外管3的刚性接触,因而可对PVC外管3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该种线条灯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LED灯珠5安装到电路板4上,将电路板4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安装到PVC外管3内,然后对内封板63进行转动,这样便于内封板63进入PVC外管3内,当内封板63进入PVC外管3内后,通过拉动拉杆62拉动内封板63使内封板63抵接于内沿边61内侧,然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母65驱动外封板64靠近内沿边61移动,这样便可对PVC外管3的端部进行密封;然后将PVC外管3放至外壳1的顶部,通过转动手轮73转动丝杠72,丝杠72转动驱动左连接部74和右连接部75相向运动,这样可使左抵接块76上的抵接板8和右抵接块77上的抵接板8抵接于PVC外管3的外侧壁,因而可对PVC外管3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膨胀螺丝将安装支架2固定到墙体上,这样线条灯便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