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7057发布日期:2019-09-21 02:3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移动照明工具,现在人们追求高亮度、大射程的手电筒,其必然会导致手电功率的增大,而大功率的手电会使控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控制芯片发出大量的热,容易导致控制电路板由于热量过高而被烧坏,目前现有的手电都使用外壳直接散热,其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严重影响手电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缺陷的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以吸收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并传送至外壳,实现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及效果,实用性强,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以吸收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并传送至外壳,实现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及效果,实用性强,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包括有一手电本体、一控制电路板及一柔性散热件,所述手电本体包括有灯头及灯筒,所述灯头套装于所述灯筒的前端;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灯筒内;所述柔性散热件安装于所述灯筒内,包括有主体散热片及第一散热片,所述主体散热片呈圆筒状,且与灯筒的外壳内壁抵接,所述主体散热片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于所述主体散热片的上方且其一端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互平行且抵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散热片、第一散热片及连接片的内部结构相同,包括有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长度方向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二流体通道及蒸汽通道,二所述流体通道内存储有冷却液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及下端面接触,所述蒸汽通道设置于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散热通道为真空状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电本体还包括LED发光源,所述灯筒的前端设置有一灯架,所述LED发光源安装于所述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灯架自其底部凹入形成一容置口,所述灯筒的上端部形成有一置入于所述容置口的置入部,所述置入部内形成一电路仓,且所述置入部的上部置入于所述容置口中以密封电路仓,所述柔性散热件及控制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电路仓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柔性散热件还包括有一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上方且与所述灯架的主板相互平行且抵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的上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相互平行。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路仓内注满绝缘导热胶,以使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固定于所述电路仓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内部结构包括有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长度方向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为真空状态,其包括二流体通道及蒸汽通道,二所述流体通道内存储有冷却液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及下端面接触,所述蒸汽通道设置于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散热片沿其高度方向上形成一开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灯头包括有灯罩及反光杯,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灯筒的前端,所述反光杯与灯筒同轴设置且嵌装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灯罩对应于所述反光杯的顶部设置有一透明镜片。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通过于灯筒内设置有柔性散热件,且所述柔性散热件的第一散热片与控制电路板抵接,所述柔性散热件的主体散热片与灯筒的外壳内壁抵接,以吸收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并传送至外壳,实现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及效果,实用性强,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柔性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主体散热片的内部结构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的柔性散热件的散热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10包括有一手电本体110、一控制电路板120及一柔性散热件130,所述手电本体110包括有灯头111及灯筒112,所述灯头111套装于所述灯筒112的前端。所述控制电路板120安装于所述灯筒112内,所述灯头111及灯筒112均呈圆筒状,所述灯筒112还设置有蓄电池140,所述灯筒112上嵌装有一电源开关150,所述蓄电池140与控制电路板120连接,所述电源开关150通过控制电路板120与所述蓄电池140连接,以控制电源通断。所述柔性散热件130安装于所述灯筒112内,包括有主体散热片131及第一散热片132,所述主体散热片131呈圆筒状,且与灯筒112的外壳1127的内壁抵接,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连接片133,所述第一散热片132设置于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散热片1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133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散热片132水平设置于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的上方,所述第一散热片132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20相互平行且抵接,以通过第一散热片132吸收控制电路板120产生的热量,并经由连接片133,将吸收的热量传送至主体散热片131,从而散热至灯筒112的外壳1127,实现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及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第一散热片132及连接片133的内部结构相同,包括有基体1301,所述基体1301包括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所述上端面1302和下端面1303之间设置有贯通所述基体1301长度方向的散热通道1304,所述散热通道1304包括二流体通道3041及蒸汽通道3042,二所述流体通道3041内存储有冷却液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接触,所述蒸汽通道3042设置于二所述流体通道3041之间。优选地,所述散热通道1304为真空状态。所述冷却液可采用纯净水或冷媒。

结合图3和图4,图4为了便于展示柔性散热件130的散热原理省略了上、下端面,以更好地体现每一端面均能与发热源20接触以实现吸热功能。通过于所述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之间设置散热通道1304,所述散热通道1304的内部存储有冷却液的两个流体通道3041分别与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接触以使得基体1301两端面均能实现散热功能,所述基体1301的一端面将发热源20的热量传送至与其接触的流体通道3041,所述散热通道1304为真空状态,在真空状态下,该流体通道3041内存储的冷却液受热后快速蒸发为热空气并蒸发至蒸汽通道3042,而且,真空状态下蒸汽通道3042的热空气流通更迅速;热空气在蒸汽通道3042受热上升至另一流体通道3041后遇冷散热,并重新凝结为液体;所述蒸汽通道3042内分布有毛细结构,凝结后的冷却液经毛细结构回流入与发热源20接触的端面对应的流体通道3041,整个蒸发冷凝过程在散热通道1304中快速循环,散热效率高,同时,另一流体通道3041接收到的热量通过对应端面与外壳1127接触而传递发散出去。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所述手电本体110还包括LED发光源113,所述灯筒112的前端设置有一灯架1121,所述LED发光源113安装于所述灯架1121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20连接,优选地,所述灯架1121包括有一主板1126,所述灯架1121自其顶部朝主板1126凹入形成有供所述LED发光源113设置的安装位1122,所述LED发光源113置入于所述安装位1122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20及蓄电池140电性连接。所述灯架1121自其底部凹入形成一容置口1123,所述灯筒112的上端部形成有一置入于所述容置口1123的置入部1124,所述置入部1124内形成一电路仓1125,且所述置入部1124的上部置入于所述容置口1123中以密封电路仓1125,所述柔性散热件130及控制电路板120均设置于所述电路仓1125内。

具体地,所述柔性散热件130还包括有一第二散热片134,所述第二散热片134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2的上方且与所述灯架1121的主板1126相互平行且抵接。通过于所述灯架1121的主板1126的底面设置第二散热片134,以吸收LED发光源113产生的热量,而且,LED发光源113的热量与控制电路板120的热量用不同的散热片进行散热,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片134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的内部结构相同,包括有基体1301,所述基体1301包括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所述上端面1302和下端面1303之间设置有贯通基体1301长度方向的散热通道1304,所述散热通道1304为真空状态,其包括二流体通道3041及蒸汽通道3042,二所述流体通道3041内存储有冷却液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1302及下端面1303接触,所述蒸汽通道3042设置于二所述流体通道3041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132与第二散热片134均设置于同一连接片133上,所述第一散热片132与所述连接片133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片134与所述连接片133的上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片132相互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散热片131于所述连接片133的相对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与所述连接片133相对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散热片134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32的上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主体散热片131的内部结构相同。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仓1125内注满绝缘导热胶,以使第一散热片132及第二散热片134固定于所述电路仓1125内,当控制电路板120及柔性散热件130置入于电路仓1125后,往电路仓1125内注满绝缘导热胶,可使得第一散热片132与第二散热片134的设置位置更加稳固,不易发生形变以可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20及灯架1121充分接触,以更好地吸收热量。具体地,所述主体散热片131沿其高度方向上形成一开槽135,以使得主体散热片131可更好地向外张开,而与灯筒112的外壳1127的内壁充分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灯头111包括有灯罩1111及反光杯1112,所述灯头111及灯筒112均为圆筒结构,所述灯罩1111罩设于所述灯筒112的前端,所述反光杯1112与灯筒112同轴设置且嵌装于所述灯罩1111内,以使所述LED发光源113嵌装于所述反光杯1112的底部中,所述灯罩1111对应于所述反光杯1112的顶部设置有一透明镜片1113。所述灯架1121的外壁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灯罩1111的下端部的内壁形成有与该外螺纹结构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灯架1121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通过旋转以将灯架1121设置于灯罩1111的下端部而使得灯头111设置于所述灯筒112的前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通过于灯筒内设置有柔性散热件,且所述柔性散热件的第一散热片与控制电路板抵接,所述柔性散热件的主体散热片与灯筒的外壳内壁抵接,以吸收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并传送至外壳,实现快速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及效果;而且,所述柔性散热件还包括有第二散热片以与安装有LED发光源的灯架抵接,以对LED发光源进行散热,实现LED发光源的散热及控制电路板的散热同步进行,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柔性散热件利用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实现散热,散热效率高,且实用性强,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