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0202发布日期:2019-06-29 01:24阅读:2047来源:国知局
灯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灯杆可折叠的灯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灯塔是整体固定结构,灯杆的支架不可折叠或者需要工具拆开灯杆与底座的连接螺丝才可以收纳,这样的结构不便于运输和收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灯塔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灯杆与底座活动连接,灯杆可折叠收纳的灯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塔,包括可移动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基座上的底座、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灯杆及安装于所述灯杆顶端的光源,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灯杆连接的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基座的第二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轴,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侧壁、固设于所述侧壁的球头插销、轴销、踏板及固设于两所述侧壁之间的用于支撑所述踏板的踏板支撑杆,两所述侧壁上对称设有两斜孔槽,所述轴销的两端位于两所述斜孔槽内并可沿所述斜孔槽上下滑动,所述踏板一端悬置,另一端与所述轴销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末端设有挂钩,所述轴销与所述挂钩活动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球头插销的位置均设有贯穿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部分的通孔,所述球头插销插入所述通孔内且可通过调节所述球头插销的插入深度以控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壁外侧的支撑座及设置于所述球头插销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撑座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球头插销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球头插销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座外侧的球头部和位于所述支撑座内侧的中间部及连接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呈台阶状,所述复位弹簧固定于所述中间部外侧且所述复位弹簧夹设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调节所述连接部的插入所述通孔的深度以控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拉力弹簧和固定于两所述侧壁之间并靠近所述基座设置的拉力弹簧固定杆,所述拉力弹簧一端与所述轴销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拉力弹簧固定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挂钩末端弯曲处设有扣位槽,所述扣位槽形状与所述轴销相匹配,所述轴销和所述扣位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优选的,所述灯杆包括本体部及光源座,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光源座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为可伸缩杆,其由多个杆体相互套设而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塔上的灯杆是可折叠的机构,不用工具就可以把灯杆倾倒至水平位置并放置于移动基座上,这样的结构降低了产品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的整体高度,达到节省运输成本和方便使用者收纳和搬运的目的。另外,底座中增加了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一端固定于底座,另一端固定于轴销,而轴销连接底座的第一部分,在灯杆竖直的情况下,拉力弹簧会拉紧轴销从而拉紧了灯杆,这样的机构保证灯杆在竖直时与基座固定,不易倾倒,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塔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塔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底座除去侧壁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塔100,包括可移动基座1、固定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基座1上的底座2、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2上的灯杆3及安装于所述灯杆3顶端的光源4。其中,所述光源4为LED光源;所述灯杆3包括本体部31及光源座32,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光源4安装于所述光源座32上。所述本体部31为可伸缩杆,其由多个杆体相互套设而成。

请参阅图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塔的底座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底座除去侧壁的内部结构图。所述灯杆3与所述底座2为可活动连接,所述灯杆3与所述底座2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底座2包括与所述灯杆3连接的第一部分21、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第二部分22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的连接轴23。

所述第一部分21为一整体结构,其上端与所述灯杆3固定连接,其下端设有两个挂钩211,所述第二部分2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侧壁221,两所述挂钩211位于两所述侧壁221之间并分别靠近两所述侧壁221,通过所述连接轴23的两端均穿过所述第一部分21并固定于两所述侧壁221,使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形成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可通过所述连接轴23旋转,使所述第一部分21带动所述灯杆3旋转。

所述第二部分22还包括固设于所述侧壁221的球头插销222、轴销223、踏板224及固设于两所述侧壁221之间的用于支撑所述踏板224的踏板支撑杆225,两所述侧壁221上对称设有两斜孔槽2211,所述轴销223的两端位于两所述斜孔槽2211内并可沿所述斜孔槽2211上下滑动,所述踏板224一端悬置,另一端与所述轴销223活动连接。述踏板224靠近所述轴销223的一端呈斜坡状且其末端呈弯钩状,这样的结构利于所述踏板224带动所述轴销223运动且其斜坡状的结构使所述轴销223在所述斜孔槽2211内可以流畅的活动,不会造成卡顿。

所述侧壁221和所述挂钩211对应所述球头插销222的位置均设有贯穿所述侧壁221和所述第一部分21的通孔226,所述球头插销222插入所述通孔226内且可通过调节所述球头插销222的插入深度以控制所述第一部分21与所述第二部分22的连接状态。

另外,所述第二部分2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壁221外侧的支撑座227及固定于所述球头插销222的复位弹簧228,所述支撑座227对应所述通孔226的位置设有定位孔2271,所述球头插销222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2271和所述通孔226。

具体的,所述球头插销222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座227外侧的球头部2221和位于所述支撑座227内侧的中间部2222及连接部2223。所述中间部2222与所述连接部2223的连接处呈台阶状,所述复位弹簧228固定于所述中间部2222外侧且所述复位弹簧228夹设于所述支撑座227与所述连接部2223之间,通过调节所述连接部2223插入所述通孔226的深度以控制所述第一部分21与所述第二部分22的处于水平或竖直的连接状态。

所述第二部分22还包括拉力弹簧229和固定于两所述侧壁221之间并靠近所述基座1设置的拉力弹簧固定杆220,所述拉力弹簧229一端固定于所述轴销22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力弹簧固定杆220。所述挂钩211末端弯曲处设有扣位槽212,所述扣位槽212形状与所述轴销223相匹配,在竖直状态下,所述轴销223由于所述拉力弹簧229的弹力作用下会固定于所述扣位槽212,所述拉力弹簧229会拉紧所述轴销223和所述挂钩211,从而拉紧了所述灯杆3与底座2,保证所述灯杆3在竖直状态下不易倾倒。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所述灯塔100的折叠结构,下面将对所述灯塔100的折叠原理通过折叠的操作步骤进行说明。

I、将所述灯杆3折叠后水平放置于所述基座1上。

首先,用脚踩下所述踏板224,再用手往外抽出所述球头插销222,此时把所述灯杆3往前推,就可以把所述灯杆3放到水平状态。

当脚踩下所述踏板224时,所述轴销223会在所述踏板224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斜孔槽2211往上滑动,这时所述轴销222会脱开所述第一部分21的下端的所述挂钩211,同时用手往外拉动所述球头插销222,使所述球头插销222的所述连接部2223离开所述第二部分22的所述通孔226,所述中间部2222和所述连接部2223均收容于所述支撑座227内,所述复位弹簧228被压缩,此时用力把所述灯杆3往前推,就可以把所述灯杆3放置到水平位置,此时,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的所述通孔226不联通。

II、将所述灯杆3从水平位置拉起并竖直立于所述基座1上。

首先,将所述灯杆3往竖直方向拉动,同时脚踩下所述踏板224,所述灯杆3就可以摆放到竖直方向的位置,由于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的所述通孔226联通,所述球头插销222在所述复位弹簧228的弹力作用下将所述球头插销222的所述连接部2223插入所述第一部分21的所述通孔226内,再松开所述踏板224,此时所述灯杆3可竖直立于所述基座1。又由于所述轴销223外径上套了所述拉力弹簧229,所述轴销223在所述拉力弹簧229的弹力作用下,会固定于所述扣位槽212,所述拉力弹簧229拉紧了所述轴销223和所述挂钩211,从拉紧了所述灯杆3与底座2,保证所述灯杆3在竖直状态下不易倾倒。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塔上的灯杆是可折叠的机构,不用工具就可以把灯杆倾倒至水平位置并放置于移动基座上,这样的结构降低了产品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的整体高度,达到节省运输成本和方便使用者收纳和搬运的目的。另外,底座中增加了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一端固定于底座,另一端固定于轴销,而轴销连接底座的第一部分,在灯杆竖直的情况下,拉力弹簧会拉紧轴销从而拉紧了灯杆,这样的机构保证灯杆在竖直时与基座固定,不易倾倒,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