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2573发布日期:2019-10-28 22:46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叶片式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叶片式小夜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光小夜灯,结构多种多样,也造成结构复杂,装配工序多,成本高;只能手动调节强弱,不能满足人性化设计;而且,有些由于结构复杂也造成外形不够新颖,清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式小夜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夜灯结构复杂,成本高,设计不人性化及外形不新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式小夜灯,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底壳、设于所述底壳底部的插头、开关、由所述容纳腔开口处伸出的透光罩组件,以及套设于所述透光罩组件上且上下间隔叠置的至少两叶片盖板,所述叶片式小夜灯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由所述控制电路板驱动的光源,以及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光源电连接的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所述光源及所述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由所述容纳腔伸入所述透光罩组件内,或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对应的感应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罩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件及透光罩,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透光罩围合形成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光源及所述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伸入所述中空的圆柱体内,所述透光罩靠近所述叶片盖板延伸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至少两所述叶片盖板的平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盖板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叶片盖板中,位于顶层的所述叶片盖板套设于所述透光罩组件顶部,位于顶层的所述叶片盖板上还设有用于封盖所述中空的圆柱体的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叶片盖板中,位于底层的叶片盖板盖设于所述容纳腔开口处,所述叶片盖板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开口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透光罩组件由所述通孔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由所述底壳底部伸出;或者,所述插头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壳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用于对所述光源进行光线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用于对所述光源进行色温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为拨动开关或无极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叶片式小夜灯整体外形结构由底壳及至少两叶片盖板组成,结构简单,小巧,易于装配,成本低;且光源发出的光经透光罩组件散发出去,并分层显示到至少两叶片盖板上,相较于普通的发光小夜灯,其灯光效果更新颖;同时,在控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其能够根据人的靠近或远离来自动调节灯的开与关或者灯的亮与暗,不仅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还给使用者带来不同寻常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式小夜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式小夜灯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式小夜灯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式小夜灯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壳;11-插头;12-开关;13-容纳腔;20-透光罩组件;21-固定件;22-透光罩;30-叶片盖板;31-连接孔;40-光源组件;41-控制电路板;42-光源;43-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50-盖板;60-防护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式小夜灯,包括底壳10、设于底壳10上的插头11、开关12、透光罩组件20、至少两叶片盖板30以及光源组件40。具体地,底壳10具有容纳腔13,透光罩组件20由容纳腔13的开口处伸出,至少两叶片盖板30套设于透光罩组件20上且上下间隔设置,光源组件40包括设于容纳腔13内的控制电路板41、设于控制电路板41上的光源42与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控制电路板41用于驱动光源42及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其中,光源42及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由容纳腔13伸入透光罩组件20内,这样,光源42发出的光经透光罩组件20散发出去,并分层显示到至少两叶片盖板30上,这样,形成层次感的照射效果。或者,也可以在底壳10上设置感应小孔,感应小孔与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对应,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通过感应小孔来感应人靠近或远离。

本实施例中,叶片式小夜灯整体外形结构由底壳10及至少两叶片盖板30组成,结构简单,小巧,易于装配,成本低;且光源42发出的光经透光罩组件20散发出去,并分层显示到至少两叶片盖板30上,相较于普通的发光小夜灯,其灯光效果更新颖;同时,在控制电路板41上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其能够根据人的靠近或远离来自动调节灯的开与关或者灯的亮与暗,不仅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还给使用者带来不同寻常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透光罩组件20包括固定件21及透光罩22。固定件21与透光罩22均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弧面片状结构,二者围合形成中空的圆柱体,此圆柱体由容纳腔13的开口处伸出,光源42及人体感应器或红外感应器43伸入此圆柱体内,透光罩22靠近叶片盖板30延伸方向设置。固定件21用于支撑固定透光罩22,而透光罩22用于将光源42发出的光散发出去,由于透光罩22靠近叶片盖板30延伸方向设置,这样,光源42发出的光穿过透光罩22照射到叶片盖板30上,在至少两层叶片盖板30上形成错落有致的灯光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叶片盖板30的数量为三个。当然,也可根据夜灯的需求尺寸来设计其他数量的叶片盖板30。

进一步地,为美化外观效果,增强层次感,三个叶片盖板30的平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三个叶片盖板30中,位于顶层的叶片盖板30套设于透光罩组件20顶部,位于顶层的叶片盖板30上还设有用于封盖中空的圆柱体的盖板50。

而位于中层的叶片盖板30直接套在中空的圆柱体上。

而位于底层的叶片盖板30盖设于容纳腔13开口处,叶片盖板30上设有与容纳腔13开口匹配的连接孔31,连接孔31处设有防护盖板60,防护盖板60上设有通孔61,透光罩组件20由通孔61伸出。防护盖板60对容纳腔13内各元器件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掉出,且防止外部灰尘或异物进入容纳腔13内。

本实施例中,插头11固定于容纳腔13内且由底壳10底部伸出,用于插接外部电源,以使小夜灯接通电源而点亮。插头11为金属片,其与底壳10通过包塑成型于一体。采用包塑工艺成型,结构强度好,插头11使用时间长,不会由底壳10上脱落。当然,插头11也可通过旋转座转动设置于底壳10底部。通过将插头11旋转设置,方便调整小夜灯的照明方向。

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0还包括设于控制电路板41上的用于对光源42进行光线调节的第一调节装置(图中未示出),开关12与第一调节装置电连接。开关12与调节装置电连接。这样,通过开关12可以根据照明需要来调节光线强弱,方便日常使用。

光源组件40还包括设于控制电路板41上的用于对光源42进行色温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图中未示出),开关12与第二调节装置电连接。具体地,第二调节装置为电阻器,通过开关12来滑动或拨动调节电阻器,从而对色温进行调节,使光线颜色更柔和、舒适。

本实施例中,开关12为拨动开关或无极开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