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荧光棒的塑料造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9243发布日期:2019-12-10 19:46阅读:49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荧光棒的塑料造型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荧光棒的塑料造型件。



背景技术:

目前,演唱会、节目晚会上用于增加气氛的手持荧光棒亮度低,并且不会闪烁,无动感;而一般的闪光灯或者闪光棒是采用纽扣电子作为电源,价格较为昂贵,且替换麻烦;而采用电池作为电源的一般闪光灯,电能容易耗尽。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3785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荧光棒,包括棒体,其为管状结构;柄部,其至少有一个,所述柄部与棒体端部插接连接;电池盒,其设置于柄部内并与柄部可拆装连接;发光元件,其与电池盒相连并与电池盒内的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能对发光元件供电,且发光元件能将光投射至棒体内并使棒体发亮。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闪光棒,其通过电池供电,最后通过发光元件投射到棒体上使得棒体发光;但是,荧光棒的棒体一般为条状,造型光也会呈条状,趣味性较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荧光棒的塑料造型件,其具有增加荧光棒趣味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套设于荧光棒上且用吹塑制成的造型件本体,所述造型件本体空腔设置,所述造型件本体的壁厚为0.6-2mm,所述造型件本体上设置有套设于荧光棒外壁上且与造型件本体内部连通的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荧光棒发光时,棒体发出的光满会投射到造型件本体,使得造型件能够发出光晕,从而使得荧光棒能够发出与造型件本体形状大致相同的造型光,达到增加趣味性的效果;采用套接的方式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更换形状的造型件本体,进一步增加趣味性,且通过连接套能够增加造型件本体与荧光棒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使用者甩动荧光棒时,造型件本体不会脱落,将造型件本体的壁厚设置为0.6-2mm,能够避免荧光无法透过造型件本体,且能够避免造型件本体因为过薄而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环连接套轴线周向排布的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均与造型件本体的外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筋能够增加连接套和造型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造型件本体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套设于荧光棒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多道设置于连接环同一端面上的弧形夹紧片,各所述弧形夹紧片远离连接环的一端的厚度大于弧形夹紧片靠近连接环的一端的厚度,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各片弧形夹紧片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于连接环上的弧形夹紧片与连接套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套在朝向远离连接环的方向移动时,连接套能够将各片弧形夹紧片朝向连接环轴线的方向挤压,从而使得各片弧形夹紧片能够夹紧固定住不同外径的荧光棒棒体,有效增加造型件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的外径大于连接套的内径,各所述弧形夹紧片靠近连接环的一端所围合形成的外切圆的直径略小于连接套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环外径与连接套内径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得连接环不会被意外推进造型件本体内,且通过各片弧形夹紧片与连接套内径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得连接套能够套设在正常展开的各根弧形夹紧片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弧形夹紧片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环连接环的轴线周向设置的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凸起能够增加弧形夹紧片与荧光棒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造型件本体与荧光棒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弧形夹紧片的长度均大于连接套的长度,各所述弧形夹紧片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凸起,各所述限位凸起分别设置于各片弧形夹紧片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凸起与弧形夹紧片之间的配合以及弧形夹紧片与连接套之间的长度关系使得各片弧形夹紧片自然展开且插接进连接套内时,各道限位凸起均能够卡设于造型件本体内,从而使得连接环和造型件本体可以通过安装在连接套上以防止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弧形夹紧片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环连接环的轴线周向设置的第一锯齿形纹路,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锯齿形纹路配合的第二锯齿形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锯齿形纹路和第二锯齿形纹路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套与弧形夹紧片紧密配合时,连接套与弧形夹紧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弧形夹紧片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从弧形夹紧片靠近连接环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夹紧片远离连接环的一端上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内壁设置有与设置于各片弧形夹紧片外壁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弧形夹紧片上的外螺纹与设置于连接套上的内螺纹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套可以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驱使各片弧形夹紧片收拢,且能够使连接套与弧形夹紧片紧密配合时,连接套与弧形夹紧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得条状设置的荧光棒能够投射出形状丰富的造型光,有效增加荧光棒的趣味性;

(2)造型件本体与荧光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使得荧光棒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的造型件本体以达到投射出不同样式的造型光;

(3)通过连接环、弧形夹紧片使得造型件本体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荧光棒,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造型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图2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荧光棒;2、造型件本体;21、连接套;211、第二锯齿形纹路;212、内螺纹;22、加强筋;3、夹紧件;31、连接环;32、弧形夹紧片;321、第一锯齿形纹路;322、外螺纹;33、防滑凸起;34、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荧光棒的塑料造型件,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套设于荧光棒1上且呈空腔设置以用于投射出造型光的造型件本体2和套设于荧光棒1上且与造型件本体2连接以用于实现造型件本体2与荧光棒1紧固连接的夹紧件3;其中,造型件本体2和夹紧件3均为塑料制品,造型件本体2采用吹塑方式一体成型。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夹紧件3包括套设于荧光棒1外壁上的连接环31以及多片设置于连接环31同一端面上且环连接环31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弧形夹紧片32,各片弧形夹紧片32远离连接环31的一端的厚度大于弧形夹紧片32靠近连接环31的一端的厚度,且当各片弧形夹紧片32自然展开时,各片弧形夹紧片32内凹面的各个部位至连接环31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设置;其中,当造型件本体2套设在各片弧形夹紧片32靠近连接环31的一端上,当造型件本体2朝向远离连接环31的方向移动时,各片弧形夹紧片32会被造型件本体2挤压,从而使得各片弧形夹紧片32会收拢在一起以夹紧固定住荧光棒1。

其中,结合图2所示,在各片弧形夹紧片3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环连接环31的轴线周向设置以用于增加弧形夹紧片32和荧光棒1摩擦力的防滑凸起33,在各片弧形夹紧片32远离连接环31的一端均设置有位于弧形夹紧片32的外壁上且能够与造型件本体2的内壁相卡接的限位凸起34。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造型件本体2上设置有与造型件本体2内部连通且套设于各片弧形夹紧片32上的连接套21,在连接套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环连接套21轴线周向排布且与造型件本体2的外壁连接的加强筋22;其中,连接套21的长度小于各片弧形夹紧片32的长度,连接套21的内径小于连接环31的外径,连接套21的内径略大于各片弧形夹紧片32靠近连接环31的一端所围合形成的外切圆的直径。

其中,如图5所示,在各片弧形夹紧片3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环连接环31的轴线周向设置的第一锯齿形纹路321,在连接套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各道第一锯齿形纹路321配合的第二锯齿形纹路211;当连接件移动至远离各片弧形夹紧片32远离连接环31的一端上时,各道第一锯齿形纹路321均会和第二锯齿形纹路211相互咬合。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片弧形夹紧片32的外壁上未设置有第一锯齿形纹路321,连接套21的内壁未设置有第二锯齿形纹路211,与之相对的,为确保弧形夹紧片32与连接套21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套2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12,在各片弧形夹紧片3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与内螺纹212配合的外螺纹322。

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移动连接套21时需要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移动,不仅移动更加顺畅,且连接强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正常组装时,只需要将夹紧件3安装在造型件本体2的连接套21上,此时,使得连接环31处于连接套21远离造型件本体2的一端上,并使得各片弹性夹紧片插接进造型件本体2内,采用上述组装方式使得连接套21能够与造型件本体2直接连接在一起,避免造型件本体2与荧光棒1分离导致夹紧件3容易丢失的情况发生。

当需要将造型件本体2安装在荧光棒1上时,只需要使用者将造型件本体2连通夹紧件3一起套设在荧光棒1上,然后用手指或工具将连接环31压紧在指定位置,最后将造型件本体2朝向远离连接环3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连接套21驱使各片弧形夹紧片32收拢夹紧固定住荧光棒1即可。

当荧光棒1发光时,荧光棒1发出的光会投射在造型件本体2上,从而使得造型件本体2会散发出光晕,最终形成笼罩在造型件本体2上的造型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