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5766发布日期:2020-01-17 19:48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拥有相当于自然光特性的面光源,具有发光各向同性、均匀柔和、温度低、厚度薄、重量轻、节能等特点。但是,由于产能低、成本高、寿命短,oled的推广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目前,仅在极少量的高端豪华车型上使用oled。

然而,随着车灯造型越来越趋于小型化、立体化,长效稳定的面发光技术的需求也在日益提升。目前,实现面发光的方案为:在厚壁件正后端布置普通直射式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输入光源,光线经厚壁件内部的多重反射,实现厚壁件正前端面的均匀发光的效果。虽然该技术能够以led作为光源实现面发光,并克服了oled产能低,寿命短等缺点,但是厚壁件的宽度受光学反射需求的限制,无法实现大面积的发光效果,不能满足车灯对于造型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灯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灯具,其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led灯和厚壁件,所述厚壁件上设置有用于与pcb板嵌插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led灯设置在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之间,所述厚壁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平直面和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背离平直面的方向凸起,弧形面上设置有多排凸起部,多排凸起部在所述厚壁件内部形成全反射面,每排凸起部在弧形面的表面形成漫反射面,所述led灯发出的入射光线包括第一入射光线和第二入射光线,第一入射光线经折射进入厚壁件内部,通过所述全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平直面和厚壁件边沿射出,第二入射光线经漫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厚壁件边沿射出。

可选地,还包括:pcb板,所述厚壁件通过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嵌插在所述pcb板上,所述led灯安装在pcb板上,所述厚壁件与pcb板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发光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组件沿pcb板的长度方向排布,位于pcb板两端的厚壁件的夹角为55-57°。

可选地,位于pcb板两端的厚壁件的夹角为56.1°。

可选地,多排凸起部平行设置,相邻两排凸起部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每排凸起部包括多个凸起部,相邻凸起部间距相等,每个凸起部朝向led灯的端面为矩形。

可选地,所述矩形的长度和宽度均为0.20-0.70mm。

可选地,所述厚壁件的边沿上设置有皮纹面。

可选地,所述皮纹面的宽度为1-5mm。

可选地,所述厚壁件的材质为pc或者pmm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通过设置厚壁件和led灯,在厚壁件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多排凸起部,多排凸起部在厚壁件内部形成全反射面,在弧形面表面形成漫反射面,led灯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折射进入厚壁件且经全反射面反射后,由平直面和厚壁件边沿射出,另一部分经漫反射面反射后由厚壁件边沿射出,可实现厚壁件面发光和边沿发光,不仅增大了厚壁件的发光面积,实现了厚壁件的大面积发光,满足车灯的造型需求,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的排布图。

图4是图2中a-a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入射光线的光路传播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其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1包括led(light-emittingdiode)灯2和厚壁件1。

如图3所示,所述厚壁件1上设置有用于与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3嵌插的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12,所述led灯2设置在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12之间。

所述厚壁件1具有相对设置的平直面13和弧形面14,弧形面14朝向背离平直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弧形面14上设置有多排凸起部15,如图4所示。

多排凸起部15在所述厚壁件1内部形成全反射面16,每排凸起部15在厚壁件1的弧形面14的外表面形成漫反射面。

在图4的实施例中,全反射面16和漫反射面的断面图的形状均大致为波浪线。

如图4-5所示,所述led灯发出的入射光线包括第一入射光线b0和第二入射光线b0。

第一入射光线b0经折射进入厚壁件1内部,通过所述全反射面16反射后,形成出射光线b1和b2。

出射光线b1由所述平直面13射出,出身光线b2由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

第二入射光线b0经漫反射面反射后,由所述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如图5所示,第二入射光线b0经两排凸起部15漫反射后,分别形成出射光线b1和b2,出射光线b1和b2分别由所述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

灯具在工作时,如图4所示,出射光线b1由所述平直面13射出,实现了厚壁件1面发光的效果。

同时,如图5所示,第二入射光线b0发生漫反射后,出射光线b1和b2由所述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出射光线b2也由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实现厚壁件1边沿线发光的效果。

通过厚壁件1的平直面13及其边沿发光,增加了厚壁件1的发光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通过设置厚壁件和led灯,在厚壁件的弧形面上设置有多排凸起部,多排凸起部在厚壁件内部形成全反射面,在弧形面表面形成漫反射面,led灯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折射进入厚壁件且经全反射面反射后,由平直面和厚壁件边沿射出,另一部分经漫反射面反射后由厚壁件边沿射出,可实现厚壁件面发光和边沿发光,不仅增大了厚壁件的发光面积,实现了厚壁件的大面积发光,满足车灯的造型需求,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地,灯具还包括:pcb板3,所述厚壁件1通过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12嵌插在所述pcb板3上,所述led灯2安装在pcb板3上,所述厚壁件与pcb板的夹角中较小的一个角为锐角。

通过设置pcb板,可方便厚壁件1与led灯2的安装,且将厚壁件1与pcb板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可方便led灯2发出的入射光线分别进入厚壁件1和漫反射面上。

可选地,发光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组件沿pcb板3的长度方向排布,位于pcb板两端的厚壁件1的夹角为55-57°,使得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呈现出线面交替、层次分明的效果,以达到oled的立体发光效果。

如图3所示,多个发光组件呈l型排列,相邻发光组件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位于pcb板3两端的厚壁件1的夹角为56.1°,以便更好地实现灯具的立体发光效果。发光组件的排布可根据具体的造型需求进行设计。

如图5-6所示,多排凸起部15平行设置,相邻两排凸起部15的间距相等,不仅可使平直面13发光均匀,还可使出射光线b2由厚壁件1的边沿均匀射出,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大全反射面16的发射面积,从而增加厚壁件1的发光面积。

其中,厚壁件1的平直面13发光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其内部的全反射面16的面积大小,全反射面16的面积越大,由平直面13射出的发光面积越大。

进一步地,每排凸起部15包括多个凸起部151,相邻凸起部151的间距相等,每个凸起部151朝向led灯2的端面为矩形,可使得入射光线b0经漫反射面反射后,可以均匀地由厚壁件1的边沿射出。

在图6的实施例中,多排凸起部15层叠在一起,相邻凸起部151紧靠。

每排凸起部15的凸起部151朝向led灯2的端面共面,相邻两排凸起部15朝向led灯2的端面的间距相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的长度和宽度均为0.20-0.70mm。优选地,矩形的长度和宽度=0.3*0.3mm,以方便凸起部151的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地,所述厚壁件1的边沿上设置有皮纹面17,可使出射光线能够更好地在厚壁件1的边沿处发生漫反射,增加出射光线的宽度,进一步地提高厚壁件1的发光面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皮纹面17的宽度为1-5mm。优选地,皮纹面17的宽度约为2mm,在保证发光面积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厚壁件1的材质可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ledpc(highclearpolycarbonate,高透过率聚碳酸酯)、散射pc(diffusepolymethylmethacrylate,散射聚碳酸酯)、散射型pmma(diffusepolymethylmethacrylate,散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envonik材料(envonikpolymethylmethacrylate,赢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现有技术中的材料。

其中,散射型pc为添加了散射剂的pc材料,散射型pmma为添加了散射剂的pmma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厚壁件1也可直接由现有技术中的厚壁件加工制成。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